10《爬山虎的脚》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8 18:3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懂得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细致有顺序地去观察某种事物。这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长大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图片及动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亲身感受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了解植物的特点,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热爱大自然,这些都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兴趣,课前可让学生实地观察,不失为了解爬山虎的好办法。同时课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并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习惯和写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让学生会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植物,并写出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激发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寓情导学
同学们,你们认识爬山虎吗?现在就来欣赏一下爬山虎吧。【课件展示爬山虎图片】
通过画面我们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在生活中,同学们也知道了,葡萄和黄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板书: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段落号。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课件出示:
空隙 拂过 均匀 重叠 漾起 茎上 爬山虎
叶柄 触角 痕迹 嫩绿 逐渐 蛟龙 瞧不起
学生认读,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漾(yàng)”“柄(bǐng)”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确,“隙(xì)”不要读成xī;“拂(fú)”不要读成fó。
3.想一想叶圣陶爷爷都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叶子、脚)(相机板书)
4.课文哪些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哪些段写了它的脚呢?(生:第2自然段写了叶子,第3、4、5自然段写了它的脚。)
5.课文共5个自然段,叶圣陶爷爷用了3个自然段写“脚”,为什么?(因为文章题目是“爬山虎的脚”,所以,要重点写“脚”)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读第1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读第2自然段,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嫩红到嫩绿,一顺儿,铺得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
3.文中描写叶子的美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板书: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
4.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爬山虎的茂密和嫩绿。
  四、拓展积累,情感升华
1.思考: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爬山虎长得茂盛和它叶子的美丽这两个自然段?(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而很少注意爬山虎的脚。)
  2.自由读文章后半部分,概括一下叶圣陶从哪几方面写了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
3.如果让你来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你还会想到从哪方面来介绍呢?(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五、作业超市,各显神通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想想它们的特点,与同学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颜色美
叶子 排列美 脚
动态美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寓情导学
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呢?都长在什么地方?你平常都注意过爬山虎的脚吗?这节课我们就具体来观察一下。
二、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学生齐读、对读这句话,感受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通过多媒体加深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部分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注意: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适时板书)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呢?读第4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思考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
(2)你能不能把爬山虎爬墙的相关动词圈出来呢?(板书:触 变 巴 拉 贴)
(3)体会这些动词的精妙之处。
小结: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它在墙上贴得紧。叶圣陶爷爷正是准确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过程写得这么具体,写得这么有序。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3.大家知道吗?叶圣陶爷爷还发现了爬山虎脚的秘密。谁能说说是什么秘密?(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变成灰色,牢固地巴在墙上。)(适时板书)
三、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按照观察爬山虎“脚”的顺序,给我们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一个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还介绍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的变化。那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懂得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
2.拓展
我们了解了有关爬山虎在墙上一脚一脚顽强往上爬的情景,此时此刻,孩子们想对爬山虎说些什么吗?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仿照《爬山虎的脚》一文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植物。观察得时候,可先从远处整体看,再从近处一部分一部分仔细看,特别要细心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甚至有什么变化,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再具体方面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脚 位置、形状、颜色
爬 触 变 巴 拉 贴
变化:枯萎 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