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表格式)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表格式)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08 14:5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属于“数与运算”版块,是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中的内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简便运算的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能让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思想的熏陶,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在之前学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中只含有同级运算,学习难度较小。而乘法分配律涉及两级运算,且变式较多。因此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困难明显增大,且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往往在运用中易错,造成学习困难。对乘法分配律的教材安排进行分析,找准教学起点:在上海教材中,本教学内容的前续知识是——二(上)《5 个 3 加 3 个 3 等于 8 个 3》,即具体情境中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二(下)《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三(上)《用一位数乘》、三(下)《用两位数乘》,即乘法算理的理解。后续知识是乘法分配律在小数、分数计算中的应用,特别是算理理解上的应用。因此,本课的逻辑起点定位为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其次,学生在二、三年级可以计算两步计算式题,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三步及三步以上计算式题,运算定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使计算更为简便。
【学情分析】
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几个几加减几个几”和“分拆成几个几”等的知识,在实际情境与计算算理中已经初步体验乘法分配律,对乘法分配律已经有了零散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于散点分布知识的架构联系、对于主动运用书本教材的意识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期望,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可以通过标识、分析、举例、归纳等过程对乘法分配律有一个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同时,通过感悟知识间的联系,有主动运用书本教材、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其次,部分学生已经能简便计算形如“53×47+47×47”的算式,但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计算上;另有部分学生知道乘法分配律,但不能清晰的用数学语言表达。因此在自习书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标识记号、颜色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提高数学阅读与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利用已学的教材素材,用联系的视角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经历标识、分析、举例、归纳的思维活动过程,发展数学观察能力、归纳与数学抽象能力。
3.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联系书本,同伴互助、借鉴分享,提升数学阅读和数学表达能力,培养主动运用书本教材、主动知识建构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利用已学的教材素材,用联系的视角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主动运用书本教材、主动知识建构意识的培养。
【教育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对应目标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关注点
环节一: 回顾引入。 对应目标:2 1.回顾旧知: ①二年级第一学期《5 个 3 加 3 个 3 等于 8 个 3》 5 个 3 加 3 个 3 等于 8 个 3怎样列式? 板书:5×3+3×3 = 8×3 ②二年级第二学期《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回忆当时是怎样计算14乘6的? 板书:14×6=10×6+4×6 ③三年级第一学期《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回忆当时是怎样计算4乘329的? 板书:4×329=4×300+4×20+4×9 2.这些曾经学过的内容和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有什么关系呢? 揭示课题:运算定律 出示学生熟知的书本内容,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为探究乘法分配律提供素材,初步感受数学书本纵向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能正确表述出曾经学过的几个几加几个几的算式和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分拆的方法。
环节二: 探究新知。 对应目标:1、2、3 活动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1.画一画、算一算:一个长方形的长8米,宽5米,现在有一个正方形与它正好能拼出一个大长方形,求出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 友情提示1:可以画个草图帮助理解。 友情提示2: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学生2人一组合作,完成任务单。 2.汇报交流 板书:方法①(8+5)×5 8×5+5×5 说说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方法②(8+5)×8 8×8+5×8 说说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3.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都能求出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所以我们说左右两边的式子是相等的。 板书:方法①(8+5)×5=8×5+5×5 方法②(8+5)×8=8×8+5×8 4.解决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学校要配置一些新的课桌椅,桌子单价78元,椅子单价63元,一共要配这样的4套,需要多少钱? 板书:(78+63)×4=78×4+63×4 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5.仔细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你觉得有什么规律吗?同桌交流。 6.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写出一个这样的等式,并验证它们是否成立。 7.交流反馈。(学生会从计算结果的比较来验证) 如果不计算,你能够判断左右两个式子的结果是否相同? 出示:78×4+63×4 =78+78+78+78+63+63+63+63 =(78+63)+(78+63)+(78+63)+(78+63) =(78+63)×4 教师讲解。 8.完整课题:这些算式里隐含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经历了两种不同思考方法的计算后,便于学生发现新的知识规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产生这样一种数学体验,即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存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基于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举例符合运算规律的算式,为不完全归纳做准备,在具体求面积、求总价的情境中初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找到不同的求大长方形的方法并用算式计算。 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并列出算式。 学生能初步感知演绎推理的方法和思想。
活动二、引导学生概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字母表达式。 1.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关键词“和”、“一个数相乘”) 右边的算式又有什么特点? (关键词“分别”、“积相加”) 2.试着自己来描述乘法的分配律。 看看书上是怎么概括的,看书P65,圈出重点字词。 3.能不能用一个式子就能表示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板书:(a+b)×c=a×c+b×c 4.师小结: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比较方便、简洁,这就是数学的美。 将文字、字母、算式三者结合起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 通过观察,学生能发现左右两边算式的特点,并试着自己概括乘法分配律。
环节三: 巩固练习。 对应目标:1、2、3 1.运用乘法分配律填空。 (93+28)×11 =93 ×( )+28 ×( ) 29 ×(85+13) =29×( )+29×( ) 276×38+276×62 =( )×( + ) ◆×★+●×★ = ( + ) ×( ) 2.连一连。(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 ① 66×66+66×34 ① 38×(99+1) ② 36×15-26×15 ② (66+34)×66 ③(42+25+33)×26 ③ 42×26+25×26+33×26 ④ 38×99+99×1 ④(36-26)×15 左边的④和右边的①可以连线吗?你是怎么想的? 试着自己做一做38×99+99×1。 3.解决问题。 为了同学们有丰富的桌面游戏,学校给四五年级每个班采购了棋类活动用品,其中四年级每班购买了一副五子棋和一副飞行棋;五年级每班购买了一副围棋和一副跳棋。请你根据所给信息,算一算两个年级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 (四年级12个班、五年级11个班) 价目表飞行棋36元/副围棋92元/副五子棋84元/副跳棋28元/副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结果。 4.回到引入部分的三道算式,现在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解释了吗?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分配律。同时引出一个新的规律: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减,所得的结果不变。 学生能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环节四: 课堂总结。 回顾: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乘法分配律除了能帮助我们巧算之外,还能进行公式的推导,这对我们数学发展是有重要的作用的。 既总结提炼本课所学内容,又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五: 拓展引申,引发思考。 对应目标:3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了乘法分配律,除法中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呢? (a+b)÷c = a÷c+b÷c ? c÷(a+b)= c÷a+c÷b ?(a、b、c≠0) 同学们可以课后用我们今天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进行验证,总结。 运用学到的探究方法,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 5×3+3×3 = 8×3 方法①(8+5)×5=8×5+5×5 (5+3)×3 方法②(8+5)×8=8×5+8×8 14×6=10×6+4×6 (78+63)×4=78×6+63×4 (学生举例) (10+4)×6 4×329=4×300+4×20+4×9 (a+b)×c=a×c+b×c 4×(300+20+9)
【作 业 与 评 价】 1.练习册P64。 2.探究活动: (a+b)÷c = a÷c+b÷c ? c÷(a+b)= c÷a+c÷b ? (a、b、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