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2.历史进程
(1)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哈拉帕和摩亨 佐达罗(前23-前18C);
哈拉帕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2.历史进程
(1)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哈拉帕和摩亨 佐达罗(前23-前18C);
雅利安人入侵
时 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
种 族: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2.历史进程
(1)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哈拉帕和摩亨 佐达罗(前23-前18C);
(2)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起许多小国家;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最鼎盛时期,除最南端外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此外还有“不可接触者”——贱民。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此外还有“不可接触者”——贱民。
(1)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吠舍:(农民、牧民、商人)从事农、牧、商业;
(4)首陀罗:(被征服者)从事农、牧、渔和手工业。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此外还有“不可接触者”——贱民。
(1)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吠舍:(农民、牧民、商人)从事农、牧、商业;
(4)首陀罗:(被征服者)从事农、牧、渔和手工业;
3.特点:种姓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释迦牟尼
乔达摩·悉达多
如来佛祖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
2.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
2.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
3.前3世纪后佛教向外传播,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代中国
古埃及
1、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大河流域,所以也可以叫大河文明、东方文明。
2、经济上都以农业为主,所以也可以叫农业文明。
3、政治上都产生了庞大的奴隶制国家。
摩亨佐·达罗
种姓制度
乔达摩·悉达多
课堂小结
一、选择题
1.印度种姓制度中,国王的等级是(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2.印度独立后,专门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在公共场合实行不可接触制和对贱民有任何形式的歧视。但是现在在印度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贱民”还遭受到奴隶一样的歧视,甚至洗澡都只能在外面洗。这说明现在的印度( )
A.法制并不健全 B.民族歧视严重
C.种姓制度影响根深蒂固
D.各个阶层等级森严
B
C
课堂练习
3.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4.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的创始人是(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穆罕默德 D.玄奘
B
A
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造物神“梵天”用
口创造出A,用手创造出B,用腿
创造出C,用脚创造出D。(如右图)
材料二: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课堂导案
1.依据上面材料并结合课文,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的古代印度文明成果。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
2.依据材料一,阅读课文P12~13,填写下列表格。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A __________ 祭司贵族 掌管祭祀
B __________ 国王、武士、官吏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C __________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D __________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3.探究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古代印度的社会关系。
种姓制度说明了古代印度四个等级地位不平等,界限森严;佛教却说明了古代印度人渴望“众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