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课件 (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生物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课件 (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生物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08 18:2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2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为什么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为什么北极熊能适应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为什么花朵能散发清香?为什么我们的心脏能够有节律地搏动?你知道生物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吗?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是什么样子的?
3.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1.了解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2.认识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生物学家进行各种科学活动
自然科学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
研究
探究主题一
  
  为了编好《本草纲目》,自1565年开始,历尽艰辛,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又参考历代有关医药方面的书籍,终于完成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
袁隆平
生物科技工作者

发现了传染病的起因和新机制


受体
生命世界的许多奥秘是通过长期不懈的科学探究揭开的。
我们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前人已总结的科学知识,也要学习他们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更要学习他们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生物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探究主题二
远古时代先民获取食物
采集植物和渔猎动物
流传和积累动植物基本知识
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
1.古代岩画上的狩猎活动
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1744-1829)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他认为,生物学不仅要收集各种生物标本进行分类、命名,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从拉马克开始,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
2.拉马克与生物学
3.林奈与生物分类
林奈(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被称为( )。
他创立了统一的( )。
他把生物分为七个等级( )。
分类学之父
生物命名法
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 动物界 植物界






人与小麦的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灵长目
人科
人属
智人种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小麦属
小麦种
4.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英国科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与进化论
研究方法
考察、调查、分类、比较等方法。
进化学说: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人类是猿类进化而来,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非洲。
描述生物个体的形态结构
5.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哈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人的血液循环。
哈维与血液循环
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实验
心脏在半小时里所推动的血量超过全身血液的总量,血液流出心脏后在相当短的时间里返回心脏,从而发现血液循环。
研究方法
实验:运用仪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实验要获取精确的数据,实验结果往往是定量的。
6.沃森和克里克
1953年,美国生物化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分子生物学阶段
沃森和克里克
讨论:
1.我国已经进行了多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主要采用哪种形式的科学活动?
答:调查。
2.哈维与林奈、达尔文在研究生物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答:哈维是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林奈和达尔文运用的都是观察描述的方法。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2.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
探究主题三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观察、调查、实验等
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林奈与生物分类
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在生物学发展史上,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研究成果是( )
A.血液循环理论的发展
B.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C.生物进化理论的建立
D.生物分类学的形成
B
2.下列哪一项说明人类的生产需要生物科学知识( )
A.三峡大坝截淹选择在枯水期
B.“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C.利用细菌生产动物胰岛素
D.纳米材料用于衣服制作
C
林奈
达尔文
哈维
沃森和
克里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生物分类系统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理论
血液循环
3.连一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