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6节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课前思考:
生物圈中各种生物都是怎样获得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
生物圈中生活着各种生物,所有生物都需要能量, 植物光合作用所贮存的能量,几乎是所有生物的能量源泉。有人说植物是生命之母。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1.描述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的关系。
2.概述绿色植物能为所有生物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3.阐明植物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中的作用。
你知道吗?
1.炎炎夏日,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2.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植物体内的水为什么从低处往高处流呢?
蒸腾作用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叶面的温度,避免被阳光灼伤。
2.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并向上运输的动力。
【分析表格数据】
生长期总用水量 204.228千克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千克 0.92%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0.250千克 0.12%
202.106千克
(细胞质、液泡)
(光合作用)
?
98.96%
例: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根部大约吸收了200千克的水。
1.这98.96%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2.这样的水散失对生物圈有什么意义?
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思考:
探究主题一
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森林犹如“绿色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森林涵养的水分一部分供给植物生长需要,一部分则成为地下水。实际上,植物体每吸收1kg水,只有10克左右保存在体内,其余的水则通过蒸腾作用散失。这样,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探究主题二 植物是生产者
“树木撑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顶的天空就会塌落,自然和人类就一起死亡。”
—美洲印地安人的传说
1.下图的生物中谁能直接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2.动物以什么为食?
3.概括总结太阳能是如何被生物圈中的生物利用的?
绿色植物。
以植物或植食动物为食。
观察思考:
太阳能首先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然后,逐级被各种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利用。
【植物是生产者】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光
叶绿体
人
牛奶
牛
草
面包
小麦
白菜
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成分。
1.以下图为例,说明我们日常食品与植物之间存在的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
【分析我们的生活与植物的关系】
直接关系
间接关系
日常饮食种类 米饭 鱼肉 猪肉 蔬菜 萝卜 ……
直接关系
间接关系
√
√
√
√
√
2.判断下表中我们所用日常食品与植物之间存在的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
日常生活用品 竹椅 丝绸 棉衣 纸张 煤炭 ……
直接关系
间接关系
√
√
√
√
√
3.判断下表中我们所用日常生活用品与植物之间存在的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
人们的衣、食、住、行
几乎都离不开植物
古代动植物遗体或残骸埋在地下形成煤或石油
归纳总结:
在生物圈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植物能够吸收太阳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它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其他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从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所以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植物可以称得上是“生命之母”。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蜡烛燃烧、小白鼠呼吸之需,同时蜡烛燃烧、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绿色植物能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观察普利斯特利实验结果:
思考:
1.植物和蜡烛、小白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
探究主题三
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燃烧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相对平衡
生物圈的大气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
氧气
氧气
你能谈谈植物是怎样维持大气中气体平衡的吗?
光合作用
据测定:
10 000m 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里,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约1t,释放氧气约0.73t千克。
释放氧气
吸收
二氧化碳
质疑:
植物只有在白天才进行光合作用,而白天和晚上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为什么还能够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断增加
工业排放
交通工具广泛使用
乱砍滥伐
过度放牧
森林、草原等绿地面积减少
图片分析:
好
热
温室效应
短波的阳光能透过玻璃,室内的长波辐射却辐射不出去。大气也具有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温室效应。
阅读小资料,讨论以下问题:
1.温室效应是由哪些气体引起的?
2.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
3.绿色植物和人都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绿色植物养育了人,养育了万物,我们从自身应为它们做些什么?
、
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气温升高;
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沿海城市被淹;
大陆面积减少;
瘟疫肆虐。
我能做
多植树造林;
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节约纸张;
不践踏草坪。
◆想一想:植物还有什么作用?
◆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
◆涵养水分、调节气候
◆消毒杀菌、美化环境
◆挡风吸尘、消除噪音
【看图片,谈感受】
中国每年大约消耗一次性木筷子800亿双,需要“吃掉”大约2 500万棵大树。
森林的现状不容乐观,保护森林,爱护地球,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护校园里一草一木做起,从现在做起!
植物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植物是
生产者
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生物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B
2.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 )
A.直接来源于植物
B.间接来源于植物
C.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
D.以上都不是
C
3.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 )
A.草原 B.森林 C.荒漠 D.陆地
4.“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是( )
A.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B.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C.降低噪声,调节气候 D.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B
D
5.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绿色植物( )
A.光合作用的结果 B.呼吸作用的结果
C.蒸腾作用的结果 D.大量消耗氧气的结果
A
6.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食物之源
B.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
C.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以上都是
D
7.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______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的需要,排放到了大气中,而且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_,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______和_________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二氧化碳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裸露的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高7倍。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1)森林增加大气湿度,是通过树木的___________来完成的。
蒸腾作用
(2)树木依靠根尖成熟区的根毛吸收大量降水,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的作用除上面讲述的和能为人类提供木材资源外,
还具有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参加___________的活动,把我们的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
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
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