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游园》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游园》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8 18:3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
1
1.了解汤显祖的生平及创作,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
2.品味戏曲语言,分析艺术手法,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3
3.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CONTENTS
目录
【文本解读】
杜丽娘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受封建家长的管束和封建礼教的压抑。她受到《诗经·关雎》的触动,青春意识开始觉醒。于是违背父母、塾师训诫,走出深闺,偷偷前往后花园游赏。盛开的百花,绚烂的色彩,开启了她的心扉。这段曲词细腻生动地描摹了一个少女青春萌动时的微妙心理,情真意切。诵读时,注意把握主人公的情绪流转,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
了解作者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关背景
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解题
①游园,选自《牡丹亭》,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是《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了解《牡丹亭》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
明确字音
颓垣(tuí yuán) 忒(tè)
韶光(sháo)
预习检查
(二)初读课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译】原来这姹紫嫣红的繁花开遍,似只能交给这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的良辰美景却让人如何度过呢 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谁家才有呢
朝飞暮卷的楼阁,云霞掩映中的翠轩,蒙蒙细雨,微微春风,烟波中的画船,深闺人也太把这美好时光看的卑贱。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
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赏心乐事:晋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
朝飞暮卷: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
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
忒:过于。 韶光:大好春光。
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少女游园图。请用语言与大家一起分享你构思的美景?
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断井颓垣、莺啼燕舞、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
画面美: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断井颓垣、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
情感美:全曲写了姹紫嫣红的春光在杜丽娘心中引起的震颤。由姹紫嫣红的春光,联想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都交付给了这断井残垣般的清冷拘束的生活环境。曲文感彩浓厚,表达了杜丽娘的感叹和惋惜。
音韵美:整支曲子压ian/uan韵,一韵到底,给人以明快的享受。同时对比、对偶、典故齐用,富有音乐性。
这支曲子温婉迷人,你觉得美在哪里?
可从画面美、情感美、音韵美等方面进行探究。
【思考1】鉴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诧异、欣喜、愉悦之情。
“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表达了深深的伤感和无奈之情。
整句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少女心中的期望与失落,惊惧和无奈。
问题探究
【思考2】鉴赏“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两句话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女主人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
问题探究
【思考3】分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这些意象的作用。
这些美好的事物给她带来了喜乐,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融情与景),映衬了主人公对景自怜的伤感,此曲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通过描写花园明媚诱人的春光,更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异,欢悦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
问题探究
【思考4】鉴赏选段的艺术手法
①对比。“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都过景象的对比,写出了女子的失落与伤感;
②用典。“赏心乐事”取自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朝飞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③融情于景。借助典型意象,表达了女子的青春萌动的微妙心理。
④直抒胸臆。
问题探究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
主题
五、当堂检测(5分钟)
1.开头两句“ , ”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2.“ , ”两句,化用典故,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3.曲中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是:
, ; , 。
4.“ ”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
答案
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3.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4.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背诵《游园》一曲。
2.完成同步训练各题。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