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二)(第二单元)
(60分钟 5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淄博中考)识别常用危险化学品标识是必备的化学实验技能。实验室中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印有的标识是( )
2.(2023·临沂中考)某学校兴趣小组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践活动中,测得土壤样品呈酸性,其测得结果可能是( )
A.pH=6 B.pH=7
C.pH=8 D.pH=9
3.小轩同学在一场大雨后,想测定雨水的pH来判断当地空气质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结果为6,该结果偏大
B.测定pH主要仪器和用品有玻璃棒、白瓷板、pH试纸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半分钟内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若测出的pH小于7,可以说明当地空气质量较差
4.如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单质a不可能是( )
A.Mg B.Fe C.C D.Zn
5.(2023·南充中考)“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用稀盐酸除铁锈——盐酸可与Fe2O3反应
6.(2023秋·淄博淄川区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一定生成沉淀
B.酸的通性是因为酸都含有氢原子
C.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7.(2023秋·淄博周村区质检)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8.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 ℃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B.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C.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9.市场上的“问题藕”切开有一股难闻的酸味,估计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管理人员榨取其液汁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B.用pH试纸测试,数值在9~10
C.选择碳酸钠溶液进行鉴别,若产生气泡,则证明含有硫酸
D.选择氯化钡溶液进行鉴别,若无明显现象,则证明含有盐酸
10.(2023秋·淄博高青期中)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B.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D.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摄入过多食醋
11.(2023秋·淄博临淄区质检)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B.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C.Na+和Cl-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
D.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2.(2023·吉林中考)下列实验,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取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D.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测定混合溶液的pH
13.如图为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
A.若盐为BaCl2溶液,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若碱为NaOH溶液,可以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
C.若金属氧化物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
D.若金属为Mg和Zn,将质量相等且过量的两种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Mg产生的H2多
14.推理是化学学科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也能与一氧化碳反应
D.甲烷完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甲烷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15.(2023·淄博中考)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M段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
B.M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向Q点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D.NP段发生反应:MgCl2+2NaOH===Mg(OH)2↓+2NaCl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15分)
16.(3分)用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写。
(1)金属氧化物 。
(2)pH=7的化合物 。
(3)难溶性盐 。
17.(4分)(2023·陕西中考)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注:烧杯内的反应均充分进行)
(1)A中看到的现象是 。
(2)反应后溶液颜色为黄色的是 (填字母)。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探究实验结束后,用长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则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 (填序号)。
①长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为红色
②滴加前,B中有固体剩余
③滴加后,B中溶液pH变大
18.(4分)(2023·阜新中考节选)复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某同学总结了盐酸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A、B、C、D、E均能与盐酸发生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C是红棕色固体,则其化学式为 。
(2)若单质B是铁,取一根打磨光亮的铁钉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 。
(3)若E为氢氧化钾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后,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呈无色时,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该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 。
19.(4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甲(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明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乙,根据图像可以得出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4)请写出符合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0.(7分)某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一】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图1中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实验探究二】实验目的:
(4)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 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若 稀盐酸过量
若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5)另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探究二]设计的方案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
(6)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① 微粒(符号表示)参与反应,而② (同上)微粒没有参加反应,只是“旁观者”。
21.(7分)(2023·抚顺中考)认识物质是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学们对NaOH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Mg(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A试管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 性。向A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 ,由此证明NaOH能与H2SO4反应。
(2)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证明B试管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C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活动二:了解NaOH的制备
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获得Na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X 2NaOH+Cl2↑+H2↑,则X的化学式为 。
活动三:测定NaOH样品的纯度
工业制得的NaOH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Cl。同学们采用“沉淀法”对某NaOH样品的纯度进行测定。实验方案如下:
(1)判断方案中MgCl2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
。
(2)称量前需将滤渣洗涤、干燥,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2.(2023·菏泽中考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装置(图1)对中和反应再探究,在烧杯中加入100 g未知浓度的稀硫酸,向其中滴加4%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数据经处理后绘制出图像(图2)。请分析图像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恰好完全时,此时溶液的温度为 。
(2)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单元质量评价(二)(第二单元)
(60分钟 5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淄博中考)识别常用危险化学品标识是必备的化学实验技能。实验室中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印有的标识是(A)
2.(2023·临沂中考)某学校兴趣小组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践活动中,测得土壤样品呈酸性,其测得结果可能是(A)
A.pH=6 B.pH=7
C.pH=8 D.pH=9
3.小轩同学在一场大雨后,想测定雨水的pH来判断当地空气质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结果为6,该结果偏大
B.测定pH主要仪器和用品有玻璃棒、白瓷板、pH试纸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半分钟内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若测出的pH小于7,可以说明当地空气质量较差
4.如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单质a不可能是(C)
A.Mg B.Fe C.C D.Zn
5.(2023·南充中考)“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NaOH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用稀盐酸除铁锈——盐酸可与Fe2O3反应
6.(2023秋·淄博淄川区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复分解反应一定生成沉淀
B.酸的通性是因为酸都含有氢原子
C.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7.(2023秋·淄博周村区质检)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C)
8.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 ℃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B.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C.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9.市场上的“问题藕”切开有一股难闻的酸味,估计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管理人员榨取其液汁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
A.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B.用pH试纸测试,数值在9~10
C.选择碳酸钠溶液进行鉴别,若产生气泡,则证明含有硫酸
D.选择氯化钡溶液进行鉴别,若无明显现象,则证明含有盐酸
10.(2023秋·淄博高青期中)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B.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D.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摄入过多食醋
11.(2023秋·淄博临淄区质检)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b点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B.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C.Na+和Cl-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
D.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2.(2023·吉林中考)下列实验,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C)
A.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取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D.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测定混合溶液的pH
13.如图为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D)
A.若盐为BaCl2溶液,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若碱为NaOH溶液,可以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
C.若金属氧化物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
D.若金属为Mg和Zn,将质量相等且过量的两种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Mg产生的H2多
14.推理是化学学科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D)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也能与一氧化碳反应
D.甲烷完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甲烷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15.(2023·淄博中考)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OM段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
B.M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向Q点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D.NP段发生反应:MgCl2+2NaOH===Mg(OH)2↓+2NaCl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15分)
16.(3分)用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写。
(1)金属氧化物 CuO(合理即可) 。
(2)pH=7的化合物 H2O(合理即可) 。
(3)难溶性盐 AgCl(合理即可) 。
17.(4分)(2023·陕西中考)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注:烧杯内的反应均充分进行)
(1)A中看到的现象是 锌片表面有气泡冒出,锌片逐渐减小 。
(2)反应后溶液颜色为黄色的是 B (填字母)。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
(4)探究实验结束后,用长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则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 ①③ (填序号)。
①长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为红色
②滴加前,B中有固体剩余
③滴加后,B中溶液pH变大
18.(4分)(2023·阜新中考节选)复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某同学总结了盐酸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A、B、C、D、E均能与盐酸发生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C是红棕色固体,则其化学式为 Fe2O3 。
(2)若单质B是铁,取一根打磨光亮的铁钉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3)若E为氢氧化钾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后,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呈无色时,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KCl或KCl和HCl(氯化钾或氯化钾和氯化氢) 。该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19.(4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甲(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2)小明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乙,根据图像可以得出该反应是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BC 。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4)请写出符合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合理即可)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0.(7分)某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一】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 。
(2)图1中A中溶液的溶质是 HCl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12 (填“6”“12”或“16”)。
【实验探究二】实验目的:
(4)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 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若产生气泡 稀盐酸过量
若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5)另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探究二]设计的方案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也无明显现象 。
(6)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① H+、OH- 微粒(符号表示)参与反应,而② Na+、Cl- (同上)微粒没有参加反应,只是“旁观者”。
21.(7分)(2023·抚顺中考)认识物质是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学们对NaOH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Mg(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A试管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 碱 性。向A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由此证明NaOH能与H2SO4反应。
(2)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证明B试管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 稀盐酸(或稀硫酸等,合理即可)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C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MgCl2===
Mg(OH)2↓+2NaCl 。
活动二:了解NaOH的制备
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获得Na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X 2NaOH+Cl2↑+H2↑,则X的化学式为 H2O 。
活动三:测定NaOH样品的纯度
工业制得的NaOH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Cl。同学们采用“沉淀法”对某NaOH样品的纯度进行测定。实验方案如下:
(1)判断方案中MgCl2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合理即可) 。
(2)称量前需将滤渣洗涤、干燥,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2.(2023·菏泽中考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装置(图1)对中和反应再探究,在烧杯中加入100 g未知浓度的稀硫酸,向其中滴加4%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数据经处理后绘制出图像(图2)。请分析图像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恰好完全时,此时溶液的温度为 25.2 ℃ 。
(2)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100 g×4%=4 g,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4 g 100 g×x
= x=4.9%
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