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四)(第四单元)
(60分钟 5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年5月,大连湾海底隧道通车运营,我国自主研制的盾构机起了重要作用。盾构机的壳体、刀盘等都使用了钢材。选用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是(B)
A.密度较大 B.硬度较大
C.导电性强 D.色泽美观
2.(2023·益阳中考)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Fe+CuSO4===Cu+FeSO4,该反应属于(B)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所涉及的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C)
A.制作窗框的硬铝
B.建构“鸟巢”的新型钢材
C.用作钻探机钻头的金刚石
D.用于制备机器零件的黄铜
4.(2023秋·淄博张店区期末)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对发生变化的预测不正确的是(B)
A.铁钉表面将产生气泡
B.铁钉表面将很快出现铁锈
C.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D.铁钉质量将逐渐减少
5.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B.青铜的硬度比纯铜更大
C.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
D.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6.(2023·深圳中考)“—”表示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可以转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①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B.②可用于碳的不完全燃烧
C.③可用于工业炼铁
D.隔绝氧气或者水可以防止④的发生
7.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铜常用作导线,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
D.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弱
8. 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它们存在如下关系:①只有丙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态存在。②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③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化。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A)
A.丙<丁<甲<乙 B.乙<甲<丁<丙
C.丁<甲<乙<丙 D.丙<乙<甲<丁
9.(2023秋·淄博张店区质检)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D)
A.真金不怕火炼
B.人类使用金属的年代早晚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铝制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
10.金和黄铜(铜锌合金)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试剂或方法不能将其区分的
是(C)
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观察颜色 D.灼烧
11.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其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B)
A.右端上翘 B.左端上翘
C.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
12.(2023秋·济宁期末)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总质量:X>Y
B.相对原子质量:X>Y
C.两种金属的活动性:Y>X
D.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Y>X
13.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C)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3·苏州中考)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炼铁原理是用合适的物质将单质铁转化为氧化铁
B.将生铁中的大部分碳反应除去得到的钢是纯净物
C.铁制品高温处理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膜有防腐作用
D.日常生活中的废旧铁制品直接填埋处理
15.(2023·大庆中考)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和CuSO4,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FeSO4和金属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试剂⑤是铁粉,试剂⑦是稀盐酸
B.①的成分为Fe、Cu
C.操作⑥与操作⑧均为过滤
D.滤液②、④合并后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获得FeSO4·7H2O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15分)
16.(3分)化学助力科技强国。请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天问一号”探测器应用了目前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新型镁锂合金,镁锂合金属于 金属材料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中国高铁,世界第一。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钢铁,生铁与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含碳量不同 。
(3)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铁得到了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社会意义是 保护金属资源(答案合理即可) (写一条即可)。
17.(4分)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极其广泛。
(1)为了方便出行,街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小黄车”,这种共享单车所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bc (填字母)。
a.塑料把手 b.钢车架
c.铝合金轮毂 d.橡胶轮胎
(2)这种共享单车的链条具有的性质是 b (填字母)。
a.密度大、熔点高
b.强度高、耐磨
(3)电动小黄车使用的是锂电池,其工作原理是锂在一定条件下与二氧化锰发生化合反应生成LiM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Li+MnO2LiMnO2 ,反应后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3 。
18.(4分)(2023·淄博中考)金属与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物理方法可以把黄金压成厚度只有 mm的薄片,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C (填字母)。
A.金属光泽 B.导电性 C.延展性 D.导热性
(2)在钢铁制品表面刷油漆可防止锈蚀,其原因是 隔绝空气和水 。
(3)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实验现象是 A中有气泡产生,B中没有气泡产生 ;要验证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试管C中应加入 AgNO3 (填化学式)溶液。
19.(4分)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C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FeSO4 。
(2)D可用于制 导线(合理即可) ,③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强 (填“强”或“弱”)。
(3)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0.(7分)(2023秋·烟台招远期末)铁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但铁制品容易腐蚀生锈。
探究一:铁的冶炼
(1)图一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炼铁的原理: 3CO+Fe2O32Fe+3CO2 (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二: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步骤1:利用图二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将导管a、b处的止水夹K1、K2夹紧。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三处铁丝表面的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2)步骤2中,观察到①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 H2O (填化学式),②处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丝生锈 ,
③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 强 (填“强”或“弱”)。
(3)待U形管内有明显现象后,将b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K2,观察到 水进入导管 现象,说明该条件下铁制品锈蚀过程消耗了O2。
探究三:酸性条件下铁发生腐蚀的影响因素
将混合均匀的铁粉和炭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橡胶塞(如图三)。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编号 实验目的 炭粉/g 铁粉/g 醋酸/%
①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1.0 3.0 80.0
② 探究醋酸浓度的影响 1.0 3.0 32.0
③ 0.5 3.0 80.0
资料:炭粉不参与锥形瓶中的化学反应,醋酸溶液显酸性。
(4)表中编号③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探究炭粉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
(5)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四,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 铁与氧气反应,消耗了氧气,导致压强减小 。
21.(7分)(2022·烟台中考节选)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硝酸铜溶液呈蓝色,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硝酸锌溶液呈无色。
【实验一】同学们进行如图一所示的实验,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
(2)你认为通过上述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能否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 能 (填“能”或“不能”)。
【实验二】在完成实验一的过程中,同学们将试管①②③内反应后的物质都倒入废液缸中(如图二)。小组同学对废液缸中混合物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待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3)小明将铁丝放入浅绿色滤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判断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Zn(NO3)2、Fe(NO3)2 (填化学式)。
(4)探究滤渣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渣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明的猜想:银、铜、铁、锌
你的猜想:猜想Ⅰ 银、铜 ;
猜想Ⅱ:银、铜、铁
【分析思考】同学们认为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结合上述的实验现象分析,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是 锌与硝酸亚铁不能共存 。
【进行实验】实验证明猜想Ⅱ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样品, 加入稀盐酸(合理即可) 有气泡生成 猜想Ⅱ正确
【反思交流】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2.(2023·陕西中考A卷节选)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如图实验,回收实验室废弃的铜粉与铁粉混合物中的铜粉。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0.4 g。
(2)计算上述实验回收铜粉的质量。(忽略回收过程中铜粉的损失)
解:设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x 0.4 g
= x=11.2 g
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为30 g-11.2 g=18.8 g
答:实验回收铜粉的质量为18.8 g。单元质量评价(四)(第四单元)
(60分钟 5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年5月,大连湾海底隧道通车运营,我国自主研制的盾构机起了重要作用。盾构机的壳体、刀盘等都使用了钢材。选用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是( )
A.密度较大 B.硬度较大
C.导电性强 D.色泽美观
2.(2023·益阳中考)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Fe+CuSO4===Cu+FeSO4,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所涉及的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制作窗框的硬铝
B.建构“鸟巢”的新型钢材
C.用作钻探机钻头的金刚石
D.用于制备机器零件的黄铜
4.(2023秋·淄博张店区期末)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对发生变化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
A.铁钉表面将产生气泡
B.铁钉表面将很快出现铁锈
C.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D.铁钉质量将逐渐减少
5.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B.青铜的硬度比纯铜更大
C.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
D.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6.(2023·深圳中考)“—”表示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可以转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B.②可用于碳的不完全燃烧
C.③可用于工业炼铁
D.隔绝氧气或者水可以防止④的发生
7.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常用作导线,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
D.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弱
8. 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它们存在如下关系:①只有丙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态存在。②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③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化。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 )
A.丙<丁<甲<乙 B.乙<甲<丁<丙
C.丁<甲<乙<丙 D.丙<乙<甲<丁
9.(2023秋·淄博张店区质检)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
B.人类使用金属的年代早晚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铝制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
10.金和黄铜(铜锌合金)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试剂或方法不能将其区分的
是( )
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观察颜色 D.灼烧
11.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其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
A.右端上翘 B.左端上翘
C.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
12.(2023秋·济宁期末)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总质量:X>Y
B.相对原子质量:X>Y
C.两种金属的活动性:Y>X
D.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Y>X
13.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3·苏州中考)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炼铁原理是用合适的物质将单质铁转化为氧化铁
B.将生铁中的大部分碳反应除去得到的钢是纯净物
C.铁制品高温处理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膜有防腐作用
D.日常生活中的废旧铁制品直接填埋处理
15.(2023·大庆中考)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和CuSO4,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FeSO4和金属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剂⑤是铁粉,试剂⑦是稀盐酸
B.①的成分为Fe、Cu
C.操作⑥与操作⑧均为过滤
D.滤液②、④合并后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获得FeSO4·7H2O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15分)
16.(3分)化学助力科技强国。请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天问一号”探测器应用了目前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新型镁锂合金,镁锂合金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中国高铁,世界第一。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钢铁,生铁与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
(3)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铁得到了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社会意义是 (写一条即可)。
17.(4分)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极其广泛。
(1)为了方便出行,街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小黄车”,这种共享单车所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
a.塑料把手 b.钢车架
c.铝合金轮毂 d.橡胶轮胎
(2)这种共享单车的链条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密度大、熔点高
b.强度高、耐磨
(3)电动小黄车使用的是锂电池,其工作原理是锂在一定条件下与二氧化锰发生化合反应生成LiM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
18.(4分)(2023·淄博中考)金属与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物理方法可以把黄金压成厚度只有 mm的薄片,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填字母)。
A.金属光泽 B.导电性 C.延展性 D.导热性
(2)在钢铁制品表面刷油漆可防止锈蚀,其原因是 。
(3)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实验现象是 ;要验证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试管C中应加入 (填化学式)溶液。
19.(4分)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C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D可用于制 ,③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
(3)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0.(7分)(2023秋·烟台招远期末)铁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但铁制品容易腐蚀生锈。
探究一:铁的冶炼
(1)图一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炼铁的原理: (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二: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步骤1:利用图二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将导管a、b处的止水夹K1、K2夹紧。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三处铁丝表面的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2)步骤2中,观察到①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 (填化学式),②处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 (填“强”或“弱”)。
(3)待U形管内有明显现象后,将b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K2,观察到 现象,说明该条件下铁制品锈蚀过程消耗了O2。
探究三:酸性条件下铁发生腐蚀的影响因素
将混合均匀的铁粉和炭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橡胶塞(如图三)。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编号 实验目的 炭粉/g 铁粉/g 醋酸/%
①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1.0 3.0 80.0
② 探究醋酸浓度的影响 1.0 3.0 32.0
③ 0.5 3.0 80.0
资料:炭粉不参与锥形瓶中的化学反应,醋酸溶液显酸性。
(4)表中编号③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5)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四,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 。
21.(7分)(2022·烟台中考节选)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硝酸铜溶液呈蓝色,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硝酸锌溶液呈无色。
【实验一】同学们进行如图一所示的实验,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你认为通过上述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能否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 (填“能”或“不能”)。
【实验二】在完成实验一的过程中,同学们将试管①②③内反应后的物质都倒入废液缸中(如图二)。小组同学对废液缸中混合物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待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3)小明将铁丝放入浅绿色滤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判断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探究滤渣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渣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明的猜想:银、铜、铁、锌
你的猜想:猜想Ⅰ ;
猜想Ⅱ:银、铜、铁
【分析思考】同学们认为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结合上述的实验现象分析,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是 。
【进行实验】实验证明猜想Ⅱ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样品, 有气泡生成 猜想Ⅱ正确
【反思交流】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2.(2023·陕西中考A卷节选)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如图实验,回收实验室废弃的铜粉与铁粉混合物中的铜粉。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g。
(2)计算上述实验回收铜粉的质量。(忽略回收过程中铜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