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9-08 19:01:03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基础主干落实
一、常见的碱
1.碱的定义:溶于水后产生共同的阴离子—— 的化合物。
2.初步认识NaOH和Ca(OH)2
物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名 烧碱、 或 熟石灰或
色、态
在水中 的溶解情况 溶于水, 溶解时 热量 溶于水
吸湿性 易吸收 , 可作 —
腐蚀性
3.烧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1)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逐渐溶解,因此应 。
(2)若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 ,然后再涂上 溶液。
4.氢氧化钙的制取: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二、碱的化学性质
1.NaOH、Ca(OH)2的化学性质
(1)和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的作用。
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 ,
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 。
(2)和CuCl2溶液、Na2CO3溶液的作用。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分别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
【导·思】
为什么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
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由于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时,溶液有明显的变浑浊现象,因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时,常用澄清石灰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通常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相同质量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石灰水中含有的氢氧化钙较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就少,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
2.碱的通性
(1)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即碱的通性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 。
(2)碱的通性。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使无色酚酞试液 。
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
③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 和 。
3. 碱的特性
不同的碱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例如: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不能。
【易错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熟石灰和生石灰均属于碱。 (
(2)固体烧碱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溶解。 (
(3)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作补钙剂。 ( )
(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都属于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
(5)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都可以作干燥剂,都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 )
重点案例探析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典例1】如图是学习《常见的碱》课题后,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一定是碳酸盐
B.碱的通性是因为碱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借题发挥】
E.①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不属于碱的通性。 )
F.③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氢氧化钠比氢氧化钙要好。 ( )
【典例2】观察现象,完成下列题目:
(1)图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图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3)图3中,将针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借题发挥】
(4)有同学认为图3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原因是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碱的化学性质:
① ;
② ;
③ 。
以上反应均能体现碱的通性,而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 。
素养分层评价
【A层 基础练】
1.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 )
A.H2SO4 B.SO2
C.KNO3 D.NaOH
2.(2023·株洲中考)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潮解过程是物理变化
②变质过程是化学变化
③变质过程是物理变化
④潮解过程是化学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23·上海中考)有关氢氧化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组成中含原子团    B.易溶于水
C.为蓝色固体    D.属于氧化物
4.小周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OH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
5.(2023秋·淄博临淄区期中)《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石灰”与石灰石成分相同
B.“石灰”含有钙、氧元素
C.“石灰”与水反应会放热
D.“石灰”可用作干燥剂
6.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烧碱溶液
7.(2023·深圳中考)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 )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8.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饱和石灰水,瓶内壁附有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白膜是碳酸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石灰水仍然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9.(2023·山西中考改编)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 。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 。
(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

(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层 能力练】
10.(2023·枣庄中考改编)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下列选用的物质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
               
A.紫色石蕊试液 B.镁条
C.氧化铜 D.二氧化碳
11.(2023·乐山中考)已知20 ℃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
不溶解。20 ℃时,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小玻璃瓶中有NaOH固体析出
C.应及时关闭止水夹防止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倒吸
D.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倒入足量水中,无固体剩余
12.(2023秋·淄博张店期中)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
A.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13.忘记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如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 )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C 是否全 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 如何除 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14.(2023秋·东营期中节选)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归纳总结了NaOH四条化学性质。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2)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FeCl3       B.NaCl
C.Na2CO3 D.CuSO4
(3)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4)第(3)问中的化学反应是体现了图中NaOH的性质 (填“①”“②”“③”或“④”)。
15.(2023秋·烟台月考)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1)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 (填化学式)。
(3)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 。
②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通入二氧化碳后是否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发生反应: 。
训练升级,请使用“10分钟课时加分练”P133
2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基础主干落实
一、常见的碱
1.碱的定义:溶于水后产生共同的阴离子—— 氢氧根离子(OH-) 的化合物。
2.初步认识NaOH和Ca(OH)2
物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名 烧碱、 火碱 或  苛性钠  熟石灰或  消石灰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状物质 
在水中 的溶解情况  易 溶于水, 溶解时 放出 热量  微 溶于水
吸湿性 易吸收 水蒸气 , 可作 干燥剂  —
腐蚀性  强腐蚀性   有腐蚀性 
3.烧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1)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逐渐溶解,因此应 密封保存 。
(2)若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 用大量水冲洗 ,然后再涂上 硼酸 溶液。
4.氢氧化钙的制取: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 CaO+H2O===Ca(OH)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二、碱的化学性质
1.NaOH、Ca(OH)2的化学性质
(1)和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的作用。
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 变蓝 ,
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 变红 。
(2)和CuCl2溶液、Na2CO3溶液的作用。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分别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Cl2===Cu(OH)2↓+2NaCl、 Ca(OH)2+CuCl2===Cu(OH)2↓+CaCl2。
②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
【导·思】
为什么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
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由于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时,溶液有明显的变浑浊现象,因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时,常用澄清石灰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通常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相同质量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石灰水中含有的氢氧化钙较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就少,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
2.碱的通性
(1)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即碱的通性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 氢氧根离子 。
(2)碱的通性。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变蓝 ,使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 。
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盐和水 。
③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 另一种盐 和 另一种碱 。
3. 碱的特性
不同的碱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例如: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不能。
【易错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熟石灰和生石灰均属于碱。 (×)
(2)固体烧碱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溶解。 (√)
(3)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作补钙剂。 (×)
(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都属于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5)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都可以作干燥剂,都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
重点案例探析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典例1】如图是学习《常见的碱》课题后,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甲一定是碳酸盐
B.碱的通性是因为碱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借题发挥】
E.①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不属于碱的通性。 (√)
F.③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氢氧化钠比氢氧化钙要好。 (√)
【典例2】观察现象,完成下列题目:
(1)图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2)图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蓝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CuCl2+2NaOH===Cu(OH)2↓+2NaCl 。
(3)图3中,将针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气球变大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借题发挥】
(4)有同学认为图3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原因是
 CO2溶于水也会使压强变小 。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碱的化学性质:
① 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
② 碱能够和某些盐反应 ;
③ 碱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
以上反应均能体现碱的通性,而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 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
素养分层评价
【A层 基础练】
1.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D)
A.H2SO4 B.SO2
C.KNO3 D.NaOH
2.(2023·株洲中考)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潮解过程是物理变化
②变质过程是化学变化
③变质过程是物理变化
④潮解过程是化学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23·上海中考)有关氢氧化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组成中含原子团    B.易溶于水
C.为蓝色固体    D.属于氧化物
4.小周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OH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
5.(2023秋·淄博临淄区期中)《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石灰”与石灰石成分相同
B.“石灰”含有钙、氧元素
C.“石灰”与水反应会放热
D.“石灰”可用作干燥剂
6.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C)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烧碱溶液
7.(2023·深圳中考)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C)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8.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饱和石灰水,瓶内壁附有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A.白膜是碳酸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石灰水仍然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9.(2023·山西中考改编)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 去除油污(合理即可) 。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 放热 。
(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
 有强腐蚀性 。
(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O4+2NaOH===Fe(OH)2↓+Na2SO4 。
【B层 能力练】
10.(2023·枣庄中考改编)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下列选用的物质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D)
               
A.紫色石蕊试液 B.镁条
C.氧化铜 D.二氧化碳
11.(2023·乐山中考)已知20 ℃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
不溶解。20 ℃时,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小玻璃瓶中有NaOH固体析出
C.应及时关闭止水夹防止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倒吸
D.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倒入足量水中,无固体剩余
12.(2023秋·淄博张店期中)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
A.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13.忘记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如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C)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C 是否全 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 如何除 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14.(2023秋·东营期中节选)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归纳总结了NaOH四条化学性质。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的微粒是 OH- (填微粒符号)。
(2)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D 。
A.FeCl3       B.NaCl
C.Na2CO3 D.CuSO4
(3)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4)第(3)问中的化学反应是体现了图中NaOH的性质 ④ (填“①”“②”“③”或“④”)。
15.(2023秋·烟台月考)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1)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OH- 。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 NaOH (填化学式)。
(3)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4)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OH)2↓+Na2SO4 。
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 有蓝色沉淀产生 。
②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通入二氧化碳后是否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发生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
训练升级,请使用“10分钟课时加分练”P13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