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春江花月夜
诗歌鉴赏习题
代答闺梦还
唐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翻译:
丈夫年纪轻轻就去驻守边关,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频频回头的夫君。
穿上新衫才感觉到春天的温暖,梳妆之后看向窗外寻觅着春光。
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探看,画衣上绣的花将蜜蜂都引了来。
春意让桃花李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心却跟随管弦之声飘到远方,仿佛到了丈夫的身边。
每天清晨都盛装打扮,等待离人归来,可是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还没有归来。
睡梦中也不见夫君的身影,醒后长叹,只能再次将门窗关上。
这首诗有三奇。
一奇,以结束作开始。第一联“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年轻的丈夫远赴边关,痴情的女子高楼相送,在女子目光的尽头,在丈夫的身影消失处,送别结束。诗人把“结束”放在诗歌的开端,然后继续写故事,这样的安排真是新颖别致,妙极。当然,一种结束,也是另一种开始,思念的开始。
二奇,以有情写无情。微风吹来,若隐若现的帷幕轻扬,花色清新的罗衫飘飘,燕闻香赶来,蜂恋花不走,桃李绽放,春光自在。女子有心,万物有情,可是丈夫却没有任何音讯,这是无情。很多诗歌都会这样写,但是用一大片的有情物来写无情事,也是新奇。
三奇,以一天写一年。早上,她对着镜子试穿各种衣衫,仿佛他今天就要回来;打开窗户后,燕子好奇地探头探脑,蜜蜂把衣服误认为花丛,桃李映入眼帘;然后梳洗装扮等待人归,等了一天,也不见归人;晚上,关上门窗,梦里寻他去吧。一般的闺怨诗,要么写一到两个细节,要么概叙生活的状态,像张若虚这样从早写到晚,并且暗示这一天也将是无数天的闺怨诗,是不是很难得?
意象.意境
意象:简而言之,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
意象的作用有:
(1)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
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如“枫叶荻花秋瑟瑟”;“青海长云暗雪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3)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4)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银杏)、金风玉露(秋风秋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 .答题步骤
⑴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 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 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意境种类: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静谧、幽清、恬静、婉转、朦胧、明净、优美
繁复——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瑰丽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概括时用二个词四个字,
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
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清冷、清新明丽、
肃杀荒寒、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
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生机勃勃、萧瑟凄清、
小练1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但凡涉及情感,一定要答出为什么而表达这个情感)
次张子仪韵 章甫
半生江海惯浮游,邂逅今成客此州。
忧国幸逢年谷熟,望乡长恨晚山稠。
连天烟雨双鸿雁,满地风波一白鸥。
独把酒杯悲节物,何时弟劝与兄酬。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请分析这首诗颈联的意境和作用。(6分)
意境:
诗人为我们描绘一幅迷蒙清冷的画面,(画面特点)
斜风细雨连成一片,天地间烟雨蒙蒙,远飞的鸿雁,近处的白鸥,(抓主要意象描绘画面)
朦胧之中给人寂寞孤清之感。(情感)
作用:
颈联写景,描绘了诗人新来此地所见的景色;(内容)
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做了铺垫。(结构)
总结:如何概括画面的特点?
可以从“形、声、色、悲喜”四个角度考虑,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角度。
形(空间):辽阔、壮阔、雄阔、雄浑、苍茫
声(声音):寂静、恬静、幽静、喧闹
色(色彩、生命力、光亮):素朴、质朴、绚丽、斑斓、清新、生机勃勃、萧瑟、亮丽、迷蒙、朦胧、幽暗
悲喜(情感):凄凉、凄清、喜悦、闲适、恬淡
【创作背景】
张若虚出生在于繁华富庶、人才辈出的扬州,从小生活在自然风景如此秀丽、文化气息如此浓厚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满腹的毓秀文章。成年后的张若虚凭借出众的才华被朝廷赏识,派到山东衮州担任兵曹,主管军队官员的人事任免。张若虚深感军中将士生活疾苦,对士兵思念亲人的心情更是感同身受,为此假借深闺女子之口写下了这首《代答闺梦还》。
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画面: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年轻丈夫与妻子别离的凄楚画面。
作用:
①为中间八句写盼归和最后两句写入梦作铺垫。
②为全诗定下哀伤的感情基调。
③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
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意境营造方面有什么不同
本诗通过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表达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境孤寂冷清;
而《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月下奇景描绘中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抒写游子思妇的月下相思之情,意境优美深邃。
比较阅读出题:
从大方面看,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鉴赏题的基本方法
对于诗歌鉴赏比较题,除了要运用单首诗歌的鉴赏方法如分析意象、概括形象、炼字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技巧、主旨寓意等之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1)要通读试题所提供的两首,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和注释说明。
(2)仔细审题,要厘清题干中的比较角度:写作对象、诗词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技巧、意象运用、最有表现力的字词等。
(3)既然是比较鉴赏,命题人所给的诗歌素材中,一定会有某一方面的相同点,也一定会有某一方面的不同點,所以,答题时要先找相同点,再找相异点。
(4)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5)答题时一定要用鉴赏术语,不能说外行话,同时,答案不能“贴标签”,既有鉴赏术语,也有根据诗词句子所做的具体分析,所谓“有理有据”就是这个意思。
《邺都引》张说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虚①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
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城郭为虚①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
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异:
“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