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优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优秀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8 21:33:2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六上5七律·长征 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经历惨烈的湘江血战,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翻越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最终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作为红军领导人的毛主席,在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之时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展现出了一代伟人博大的胸襟和壮志豪情。
(二)课文所处地位
《七律·长征》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 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七律 长征》是一篇满怀豪情壮志的革命诗篇,生动概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期的艰难历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要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从《七律 长征》表达来看,“红军不怕远征难”,一个“难”字从整体上概括出长征途中所遇的艰难险阻。诗歌中又选取了“乌蒙山”“大渡桥”等重点事例进行描绘。将高度概括与典型生动的事例有机结合。
(三)我的思考
1.借助对文本和资料的整体感悟,体会“诗”语言的言简义丰。
诗的语言言简义丰,短短的五十六个字中包含了中央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历尽的磨难、过人的智慧、激越的情感、顽强的意志与乐观的精神。
教师在设计中结合学生分享的资料与教材的资料袋中呈现的内容,经历由多到少的“放”与“收”的环节,感知文本中“万水千山”一词所包含的众多内容,初步体会“诗语言”的凝练。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的学习中,借助文字与视频资料进行深入感悟,体会“暖”与“寒”使用的精彩及包含的情感内容之丰富。
2.借助资料引入,实现学生与时代、与伟人、与文本的对话。
《七律 长征》的创作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所以资料的恰当使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且必要。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句话分别概括“毛主席”和“长征”的一方面资料,具体的搜集方向以关键词的方式在预习单进行呈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再引入文字、图片、诗文等资料,重在使学生体会红军长征的“难”,并由“难”体会“不怕难”,继而体会“英勇”、“顽强”、“无畏”、“乐观”的长征精神,实现学生与时代的对话。
在充分体会长征“难”的基础之上,学生再度回归文本本身,借助对“腾细浪”、“走泥丸”的了解感悟作者“夸张”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作的精彩、深入感悟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博大的胸襟,实现学生与伟人和文本的对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内容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及诵读课文,理解诗意,充分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经历的艰辛。有感情诵读,背诵全诗。
2.通过课外资料分享及交流,提升搜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3.通过学习,充分感受到毛主席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乐观、英勇、豪迈的气概,激发爱国之情,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内容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及诵读课文,理解诗意,充分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经历的艰辛。有感情诵读,背诵全诗。
2.通过学习,充分感受到毛主席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乐观、英勇、豪迈的气概,激发爱国之情,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教学难点
结合资料了解诗句含义、体会长征精神,感悟毛主席博大胸襟和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
环节一:走近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
(1)分享资料介绍作者
请你借助课前搜集资料,用一句话介绍毛主席的一方面内容。
引出并齐读课题。
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包含:历史功绩、世人评价、文学造诣等诸多方面)
(2)今天我们要学习毛主席写于中央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的一首《七律 长征》,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解诗题
(1)结合诗题谈了解
对于题目,你有哪些了解?请你结合预习搜集到的资料谈了解。
谈对诗题的理解
(2)学生分享资料,初步了解“七律”与“长征”
①关于“七律”——完整名称、体裁特点等(对仗等)
②关于长征——长征的时间、路线、背景等相关内容
3.初读诗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2——3名学生)
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
【设计意图】“知诗人”与“解诗题”是诗词学习的基础,将这一环节做扎实,也可为后续的明诗义、悟诗情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凭借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与补充,明晰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环节二:寻找事例,作铺垫
1.借资料提炼“万水千山”
(1)依据导语,指名读“长征背景资料”相关内容(重点关注有数字的相关语句)
读背景资料内容,了解行军路途之远、艰难险阻之多。
(2)由数字感悟——引出“万水千山”
主问题:资料中用这一组一组的数据,使我们感受到了行军路途遥远、困难重重。其实这所有的一切,毛主席在诗中,只用了一个四字词语,就将它们都表现了出来,你能快速找到这个词语吗?(万水千山)
2.细化事例,抓典型
导语:在诗句中,作者从这万水千山中只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进行细致描写,请你在诗句中圈画出来。
(1)圈画典型事例 学生自读诗,在诗中圈画出来。
思考问题并圈画事例
(2)全班交流,完成板书
①学生汇报(结合学生答案开始完成板书)
②学生结合预习进行讨论、纠正,逐步完善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虽然不是重点环节,但是却肩负着“整体感知”的重要作用。教师引领学生从背景资料入手,凭借呈现出的大量数据信息,使学生初步感知红军长征一路跋山涉水的艰难,进而抓住课后资料与诗词本身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到“万水千山”这一词就可以包含如此众多的内容,感悟“诗词”高度凝练的语言。
环节三:跋山涉水,悟品格
1.高山之巅逞英豪——“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学习颔联)
(1)结合资料初谈理解:读懂了什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充分谈感受
(2)阅读资料进行感悟
①学生默读资料,完成填空题
②全班交流填空内容(学生完成板书)
(3)诵读诗句加深体会
引入《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带感悟齐读,用朗读读出山势险峻。
朗读《十六字令三首(其一)》
(4)对比反差感悟品格
导语:刚才我们体会到的难,似乎和毛主席在诗句中表达出的意思可不太相同。
①学生初谈感受
②提炼“乐观”精神
③感悟写法——夸张
(5)结合感悟诵读诗句,用诵读表达出乐观的精神。
2.急水湍流露本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学习颈联)
(1)结合预习小组研讨
提出问题:课前我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大家先在组内进行交流分享,谈谈你从这联诗句中读懂了什么,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结合资料,充分谈感受。
(2)补充资料深入理解(借助“扶”的过程加深感悟)
①借助文字资料——暖
借文字资料谈感受,深入感悟“暖”字中蕴含喜悦心情及红军战士们的大智慧。
对照“PPT”中的文字资料,了解“巧渡金沙江”的经历,直观感受“暖”的含义。
②借助视频资料——寒
借“飞夺泸定桥”视频资料深入感悟“寒”字背后蕴含的心惊胆寒、失去战友的心寒等。
观看《飞夺泸定桥》的视频资料,从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之中体会“寒”字中所包含的悲壮色彩。
过渡语:红军战士的大智慧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失去战友的悲凉、飞夺泸定桥的悲壮惨烈在作者笔下,仅用了这一“暖”一“寒”就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用朗读读出这不同的感受。
(4)结合感悟诵读诗句(学生带感悟诵读诗句)
3.莽莽雪山显豪情——“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习尾联)
(1)结合资料初谈理解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及预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借助课前自主搜集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谈对红军过雪山经历的了解与感受。
(2)指生回答,结合资料初谈理解
(3)借助“喜”字加深感悟
①提出质疑,引发讨论:红军战士们历经了入如此多的磨难,为什么毛主席要用“更喜岷山千里雪”来表达,“喜”从何来呢?
学生凭借对“喜”的了解进行讨论,深入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②学生回答,感悟乐观精神、翻过岷山即将胜利。
(4)结合感悟诵读诗句 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种喜悦之情(入情入境诵读)
4.千难万险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学习首联)
(1)出示路线感悟“难”
我们今天感受到的种种,若要用诗中的一个字来表现,必定是——“难”
(2)回扣“只等闲”
可是如此之难,为何却是“只等闲”呢?(引入“阅读链接”,诵读体会)
(乐观.....)
(3)学生回答
再度深入感悟“乐观”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在“颈联”、“尾联”、“颔联”的教学过程中,遵循“教”——“扶”——“放”的原则。首先,引领学生凭借教师提供的文字资料,藉由文字体会红军战士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其次,凭借教师提供的文字及视频资料,学生经过组内讨论、班级交流,互相启发,了解“暖”与“寒”中蕴含的深层含义;最后,凭借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红军战士的;乐观、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此基础上,再由“难”体会“只等闲”,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形象扎实地屹立在了学生的心中。
环节四:齐诵诗句,放眼界
1.引资料,创境齐诵
让我们用朗诵,向这些包含着长征精神的英雄们致敬!(了解《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评价——“当今历史上一次史诗般地远征”。
2.带感悟,配乐齐背
学生配乐齐背《七律 长征》
3.放眼单元看革命岁月
今天,我们通过一首《七律 长征》,了解到了老一辈革命家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乐观主义精神。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一段光辉的革命岁月即将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让我们借助本单元的学习重温革命岁月,铭记历史时刻,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收尾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引入了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对红军长征的评价,即——“当今历史上一次史诗般地远征”,使学生在课堂上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有了一个支点——“史诗”。在这一基础上,教师配以雄壮的乐曲,同学生一起背诵《七律 长征》。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和这一环节的总结升华,“长征”在学生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一次卓越的军事行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信念的感悟,落实立德树人。
作业设计
1.完成《七律 长征》背诵默写。
2.借助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报告
选题:
(1)了解毛泽东。(人物生平大事记)
(2)中国的变化:从1901到1949
呈现方式:手抄报、ppt展示等形式进行展示,形式任选其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