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9 07:0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面的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如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借助“长城”“黄河”“老水车”“矿灯”等抒写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B.文人志士用笔书写着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早在战国时,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论述人生的理性选择,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鲁迅写的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采用了先“立”后“破”的方式行文,证明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观点。
C.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范进和刘姥姥都具有圆滑世故这一性格特征,吴敬梓对范进更多的是辛辣地讽刺,曹雪芹则是以悲悯、同情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的。
D.古代有许多文学选集成了经典。《唐诗三百首》由清朝人孙洙按照诗歌年代先后进行编选,同时兼顾诗歌体裁的不同进行编排;《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笔记小说,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C.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
D.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为批驳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一篇杂文。
B.题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个问句,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直接批驳,再用驳论证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谬论。
D.本文中的“正史”指的是清高宗(乾隆)诏定的从 《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
4.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玄虚(xuán) 麻醉 脊梁(jí) 诬篾
B.诓骗(kuāng) 催残 脂粉(zhǐ) 笼罩
C.搽粉(tú) 概叹 宰相(zǎi) 家谱
D.筋骨(jīn) 渺茫 省悟(xǐng) 倘若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倘若(tǎng) 诓骗(kuànɡ) 脊梁(jǐ) 玄虚(xuán)
B.渺茫(miǎo) 省悟(shěng) 脂粉(zhī) 搽粉(chá)
C.笼罩(lǒnɡ) 抹杀(mǒ) 宰相(xiànɡ) 摧残(cuī)
D.慨叹(ɡài) 家谱(pǔ) 筋骨(jīn) 阐释(chán)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自夸 埋头苦干 分明 怀古伤今
B.依赖 玄虚之至 现象 求神拜佛
C.诬蔑 为民请命 驳论 不足为据
D.光耀 地大物薄 麻醉 舍生求法
二、填空题
7.填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   ,作者是   ,原名   ,字   。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该作者的散文《   》(填写一篇即可),小说《   》(填写一篇即可)。本文采用   的论证方式,驳倒对方的论点。
8. 指出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1)……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2)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3)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4)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9.引号主要有四种用法: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反语。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各属于哪种用法。
(1)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   
(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3)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10. 解释下列词语。
(1)玄虚之至:   
(2)前仆后继:   
(3)不足为据:   
(4)怀古伤今:   
11.[2020·宜宾] 调整下列语序,组成语言连贯的一段话,将句子的序号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①而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②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
③尝试的事情并不都能做成,这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增强实力上。
④为此,我们要在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中体验信心。
⑤不仅如此,更要多做,力争把事情做成,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
12.指出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填入(填序号)。
备选答案:①表特殊含义②表否定 ③表强调 ④表引用
①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②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③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④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三、语言表达
13.学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鲁迅,校团委准备开展“鲁迅文化周”宣传活动,并发布了“‘鲁迅文化周’宣传员”招募计划。小文同学想报名参加,请根据下面材料中的信息,以小文的名义撰写一封自荐信。(200字以内)
姓名 小文 出生年月 2007年2月
民族 汉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学历 初中 学校 ×××实验中学
个人简介 七年级,参加“走进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获得“新圃杯”鲁迅知识竞赛一等奖九年级,担任学校广播站广播员
14.阅读下面的材料,理解“中国的脊梁”的含义。历史上有哪些人物称得上是“中国的脊梁”?请搜集其中一人的资料,仿照示例,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课后与同学交流。
文中所论及的“埋头苦干的人”,指那些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执着于某一项事业,不畏艰险,奋斗不息的人。……“拼命硬干的人”,当指那些置身家性命于不顾,揭竿而起、斩木为兵的农民领袖和精忠报国、壮怀激烈的民族英雄。“为民请命”的确切含义,指的是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这一词语的出处,见《汉书·蒯通传》:“西乡(向)为百姓请命。” ……“舍身求法”的“法”,这里可作“标准,规范”解。又,“法”在世界各国语源上都兼有“公平”“正直”“正义”等含义,所以,“舍身求法”可以解作:为追求某一种规范(诸如公平、正义等),不惜牺牲性命,类似“舍生取义”,而“舍生取义”语出《孟子·告子上》,它在本质上属于儒家思想。
——安永兴《民族脊梁的颂歌——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四、综合性学习
15.学习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后,九年级(1)班决定开展“学鲁迅,谈脊梁”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上联,补全下联。
上联:反动势力,求神拜佛失自信
下联:民族英雄,   
(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鲁迅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唱响了一曲高亢激越的“脊梁颂”。下面的这段话也写到了“中国的脊梁”,你知道作者赞美的是什么人吗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有改动)
(3)在活动中,有一个板块叫“只语片言话鲁迅”,下面是一个同学的发言,请仿照此示例写下你的发言。
示例:鲁迅——一个用笔做武器,与黑暗势力斗争一生的文化战士。
五、现代文阅读
16.现代文阅读
自信助人成功
张雨
①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自信,自信助人成功。
②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我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从此以后,他笨鸟先飞,别人学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后还成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③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波尔是丹麦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获过诺贝尔奖。当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出名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④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一位父亲带儿子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我也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从那以后,我便树立了自信心。”
⑤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
(摘自《思维与智慧》)
(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自信助人成功”这一中心论点的?
(2)选文第①段引用林肯分享成功的经验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是什么论据?作用是什么?
(4)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从论证方式来看,选文和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六、写作题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被劲飞的网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
75岁的黑龙江老汉用一辆自己改装的三轮车,把101岁的母亲从老家载了出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让母亲、让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多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在生命的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请你以“生命”为话题展开议论,写一篇小文章,不少于200字。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 C:错误。范进没有圆滑世故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答案】A
【解析】A怀古伤今:怀念过去,哀叹现在。指一种没落、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这里形容“同学们回首往事”不恰当。B自欺欺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C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 。D前仆后继: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解答时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3.【答案】C
【解析】本文先用驳论证的方法间接批驳,再用正面立论的方法直接批驳。
故答案为: C。
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与作品、事件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4.【答案】D
【解析】A脊梁(jǐ) 诬篾——污蔑;B催残——摧残,脂粉(zhī) ;C搽粉(chá) ,概叹——慨叹。
故答案为:D
本题既考查字音也考查字形。辨析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而辨析字音则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5.【答案】C
【解析】A 诓骗(kuānɡ),B省悟(xǐng) ,D慨叹(kǎi) ,阐释(chǎn)。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6.【答案】D
【解析】A BC正确。D地大物薄——地大物博。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积累。旨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差异。只有准确理解词意,把握偏旁部首才能做好这类题目,所以还是要常翻词典,多比较、多记忆、多积累。题目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根据各项中成语的词义判断字义,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
7.【答案】《且介亭杂文》;鲁迅;周树人;豫;藤野先生(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或:故乡);驳论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该作者的散文 《藤野先生》(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小说《社戏》(或:故乡);这篇文章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驳倒对方的论点。
故答案为:《且介亭杂文》;鲁迅;周树人;豫;藤野先生(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或:故乡);驳论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吃此类知识的掌握,多读多记,要反复识记,不断积累。
8.【答案】(1)表否定
(2)表引用
(3)表强调
(4)表否定
【解析】本题考查引号作用的理解。引号的用法有:表示引用的部分;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特殊疑问表示否定;表示话语的引用。
(1) 根据“所谓”二字,可知句中的引号表否定。
(2) 此句引用成语‘地大物博”,所以句中引号表引用。
(3) 句中连用四个引号,强调某些中国人的不自信,所以句中的引号表示引用。
(4)句中的“他信力”是从“自信力”仿拟而来,生动地刻画了国民党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丑恶形象,表现出作者极其深刻的讽刺意味。所以句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故答案为:⑴ 表否定 ⑵ 表否定 ⑶ 表强调 ⑷ 表否定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常见作用,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9.【答案】(1)强调
(2)特定称谓
(3)反语
【解析】(1)“信”此处被作者称为“信”,但实际上不是中国人真正的信仰,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信”是反语。“他信力”是指中国人信“地”、“物”、“国联”,是针对此现象作者引用的词语,表示特殊含义。
(2)“自欺力”是针对求神拜佛,麻醉自己的现象而使用的词语,表示特殊含义。
(3)“地”、“物”、“国联”是写明中国人信仰的具体事物,表示强调。
(4)“正史”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御用文人所记载的历史,并非客观历史,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是反语。
故答案为:⑴ 强调
⑵ 特定称谓
⑶ 反语
本题考查理解引号作用的能力。引号的作用有: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突出强调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意分析。
10.【答案】(1)故意掩饰真相,使人迷惑。
(2)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3)不值得当作凭据。
(4)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的理解。
玄虚之至: 故意掩饰真相,使人迷惑。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不足为据:不值得当作凭据。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故答案为:⑴ 故意掩饰真相,使人迷惑。 ⑵ 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⑶ 不值得当作凭据。 ⑷ 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注释的把握,不离句的词语要利用工具书进行理解和积累。
11.【答案】②④⑤③①
【解析】本题考查排列语序。
这段文字论述的是怎样增强自信与实力。根据逻辑关系,抓住关键词“信心”“实力”进行排序即可。首先,②句提出话题,为首句;然后,根据过渡性词语“为此”“不仅如此”分析,可知④句和⑤句紧承②句;③句从增强信心过渡到增强实力上,是⑤句和①句的过渡句,因此放在⑤句的后面;最后,①句展开对实力的论述,放在最后。所以正确排序为:②④⑤③①。
故答案为:②④⑤③①
本题考查把握语句的连贯性的能力。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
12.【答案】②;④;③;①
【解析】本题考查了引号的用法。
①结合内容可知,这里表示对正史的否定。
②结合内容可知,“地大物博”表引用。
③结合内容可知,“地”“物”属于特殊称谓;“国联”属于强调。
④结合内容可知,“他信力”属于表特殊含义。
故答案为:②



本题考查了引号的用法,引号有五个用法: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着重强调指出;D.表示特定的称谓;E.表示否定和讽刺。要根据语境去作出判断。完成时要注意结合引号作及具体句子的语境完成。结合语句内容来具体辨析即可。
13.【答案】【示例】
尊敬的校团委领导:
您好!
我是×××实验中学的一名初中生,想报名成为一名“鲁迅文化周”宣传员。我现任学校广播站广播员,曾参加过“走进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有宣传活动的经验;曾经获得过“新圃杯”鲁迅知识竞赛一等奖,具备宣讲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如果能成为宣传员,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学校团委开展的“鲁迅文化周”活动做出贡献。
恳请校团委领导能接纳我的自荐,期待您的回复!
小文
2022年×月×日
【解析】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作。注意称呼、格式,语言流畅,表述清楚,注意把信息表达出来。
故答案为:【示例】
尊敬的校团委领导:
您好!
我是×××实验中学的一名初中生,想报名成为一名“鲁迅文化周”宣传员。我现任学校广播站广播员,曾参加过“走进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有宣传活动的经验;曾经获得过“新圃杯”鲁迅知识竞赛一等奖,具备宣讲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如果能成为宣传员,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学校团委开展的“鲁迅文化周”活动做出贡献。
恳请校团委领导能接纳我的自荐,期待您的回复!
小文
2022年×月×日
本题考查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格式要求,注意对题干题干的重点信息的把握,不能遗漏,称呼用语要恰当,内容要清楚。
14.【答案】我认为春秋时期的墨子就是“为民请命”的代表。他创立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广~收弟子,实践自己的主张。他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多次带领弟子守卫被攻打的城池。鲁迅创作的历史小说《非攻》就塑造了这样一个为民请命的墨子形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即历史上有贡献的人。另外考查学生的课外积累及语言表达能力.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写出人物主要事迹即可。
故答案为:我认为春秋时期的墨子就是“为民请命”的代表。他创立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广收弟子,实践自己的主张。他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多次带领弟子守卫被攻打的城池。鲁迅创作的历史小说《非攻》就塑造了这样一个为民请命的墨子形象。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5.【答案】(1)示例:顶天立地是脊梁
(2)作者赞美的是不怕失败,不怕落后,永不放弃以及不盲从的人。
(3)示例:鲁迅——一位用文章做火炬,照亮后来人前进道路的不屈斗士。
【解析】:⑴ “反动势力,求神拜佛失自信”是主谓句,“反动势力”是主语,“求神拜佛失自信”是谓语。“求神拜佛”是主谓短语,“失自信”是动宾短语。据此分析可对出下联,比如:民族英雄顶天立地是脊梁。
⑵ 作者赞美的是不怕失败,不怕落后,永不放弃以及不盲从的人。
⑶ 示例:鲁迅——一位用文章做火炬,照亮后来人前进道路的不屈斗士。
(2)根据“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可知作者赞美的是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就是不怕失败,不怕落后,永不放弃;“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就是不盲从。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3) 例句是对鲁迅的评论和赞美,因此所写的句子也应评论和赞美鲁迅。句式上,要用鲁迅——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比如:鲁迅——一位以文为火炬,在黑暗中点燃星星之火,照亮后来人前进道路的不屈斗士。
故答案为:⑴ 示例:顶天立地是脊梁
⑵ 作者赞美的是不怕失败,不怕落后,永不放弃以及不盲从的人。
⑶ 示例:鲁迅——一位用文章做火炬,照亮后来人前进道路的不屈斗士。
⑴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⑵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⑶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仿写”题要四注意:①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②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③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④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
16.【答案】(1)从三个方面:①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②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③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
(2)引出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道理论据。引用名人名言,深刻有力地证明了“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的观点,使论证更加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4)举例论证。列举伊东布拉格战胜卑微取得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的分论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
(5)选文是立论,直接提出“自信助人成功”的论点并加以论证;课文是驳论,批驳对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一错误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解析】⑴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接着就从三个方面加以证明:第2段的“自信,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第3段的“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第4段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
⑵仔细阅读文章的开头,引用林肯分享成功的经验的故事,引出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注意,只要是议论文中的事实或道理材料,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选取这些材料的目的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即使用在开头,也不例外。
⑶“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这是拿破仑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有力地证明了问题上文的观点句,即“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的观点,适合用于本文作道理论据论据。使论证更加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
⑷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选文第④段举了伊东布拉格战胜卑微取得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第④段首句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的分论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同样如此,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
⑸选文直接提出“自信助人成功”的论点并加以论证,属于“立论”。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通过批驳对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一错误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属于“驳论”。
故答案为:⑴从三个方面:①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②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③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
⑵引出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道理论据。引用名人名言,深刻有力地证明了“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的观点,使论证更加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⑷举例论证。列举伊东布拉格战胜卑微取得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的分论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
⑸选文是立论,直接提出“自信助人成功”的论点并加以论证;课文是驳论,批驳对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一错误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做这类题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议论文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⑵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段落的作用的理解能力。议论文开头引用事例、名言、歌曲、诗歌等内容的作用主要有:引出论题或论点;作为论据,证明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本题是对论据的把握能力。
⑷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⑸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式的把握能力。分为立论和驳论,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驳论是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就是驳论。
17.【答案】【参考例文】
精彩生命
造物主创造了生命,使得世间有了活力。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绽放了绚丽夺目的光彩。生命自产生起就是为了精彩而存在。
塞内卡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生命只有焕发光彩,方不辱没生命的意义。
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屈原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投入了汨罗江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洒咸阳殿;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一腔碧血勤珍重”的鉴湖女侠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命丧清狗之刀下。无数的英雄儿女,不甘平凡,舍生取义,使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生命需要精彩,精彩燃烧出生命的辉煌。
【解析】话题作文一般都不规定题目,只给一个话题。有人就拿话题当题目,其实这样做并不好。因为根据提供的话题可写的内容太多,太宽泛而不宜作题目。所以要自拟一个题目,将自己的写作范围限制一下。自拟题目,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入俗套。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做。必须把握"写作求"。例如,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时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
缺少真情实感的文章得分就很低。因此,考生在写作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运用自己的眼光去深入思考、提炼作文的主题,写出一篇实实在在、情真意切的文章。“新”字上做文章,“情”字上下功夫,方能与高分握手 。
选定题目后,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