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七律·长征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鸟窝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瑞金
遵义
金沙江
大渡河
大雪山
水草地
吴起镇
会宁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赤水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代表作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作者简介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背景资料
七 律
是七言格律诗的简称。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2、4、6、8行一般押韵,第一行可押韵可不押韵。句内和句间要讲求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知识链接
等闲
逶迤
云崖
细浪
岷山
磅礴
走泥丸
尽开颜
wēi yí
páng bó
wán
mín
我会读
崖
渡
yá
dù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索
suǒ
上下结构
律
lǜ
左右结构
我会写
律
lǜ
“聿”五个横笔都从竖中线左侧起笔
长竖从竖中线上端右侧起笔
崖
yá
两个“土” 上下排列,中间竖分开写
“山”要扁宽
渡
dù
“廿”要扁
“广”撇要长
“又”的捺起笔由轻变重
索
suǒ
“冖”横要长,盖住下面的“糸”
“十”扁小
蒙
ménɡ 蒙昧
mēnɡ 蒙骗
多音字
一些蒙昧的人往往容易被蒙骗。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一部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这句话写出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第一部分
哪几个词概括了红军所遇到的困难?
远征难
千山万水
用哪几个词回答了红军面对艰难困苦时的表现?
不怕
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磅礴:(气势)盛大;(气势)充满。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比
对比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句诗的结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作者运用对比,前半句都是写自然条件的恶劣,后半句都是写红军战士的主观感受,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的英雄气概。
“逶迤、磅礴”极言其大,说明山势之绵延之高大,以示翻越之艰巨;“泥丸、细浪”极言其小,说明红军藐视之,不放在眼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暖”字和“寒”字分别表现了什么?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暖”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体会到了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同学们想一想红军这样的河并不是渡过两条,而是二十多条,这里只写了两处,属于什么描写?
“点面结合”中的“点”的描写。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文意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翻越了大雪山,即将进入陕北胜利大会师,红军战略大转移的目标基本实现,此时作者内心是什么感受?
喜
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映出来?
“更喜”“尽开颜”从这些字词体现了红军乐观主义精神。
积极、乐观、向上。
同学们再读全文说一说,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乐观豪迈、气度不凡。
第一部分
回顾全文,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的险峻
乌蒙山的高耸
第一部分
金沙江的天险
大渡河的险恶
第一部分
岷山千里雪
同学们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七律·
长征
分述
总起——不怕难 只等闲
大无畏的
英雄气概
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千里雪
总起——三军过后 尽开颜
万水
千山
板书设计
课文主旨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写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全诗生动地概述与再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毛泽东诗词名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2.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4.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
拓展延伸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ní wán shān yá dù hé
泥 丸
山 崖
渡 河
随堂练
(1)红军不怕远征难, 。
(2)更喜岷山千里雪, 。
(3) ,乌蒙磅礴走泥丸。
(4)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填空。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