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9 07:5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955 年2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指出:“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联合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艾森豪威尔意在强调( )
A.美国面临着国家分裂的潜在危险
B.交通运输业对美国经济的决定作用
C.交通运输体系对美国的深远意义
D.美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2.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
3.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成为西欧和东亚、南亚之间最近的水上通道;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距离。这些国际运河的修建( )
①推动环球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②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
③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成本 ④成为了大国的角力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斌椿是清政府第一位官派出赴欧洲考察的官员,他在1866年撰写的《乘槎笔记》中写道:“是日,至电机信居,问马赛开船日时,顷刻回信,答以初十日申刻,往中国船开行。记程二千里……来时携时辰表二。其一则按周中正午,随地推移,每日至午正约迟一刻。一仍其旧。至巴黎时,彼之午正,乃中土戌刻矣。今由西土东回,每日缩一刻余。”由此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
①电话在此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②欧洲至中国的海上航线已经建立
③时区和时差概念已经形成
④他可能经苏伊士运河回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5.随着行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市场需求的提高,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为1.8亿吨,比上年增长3300万吨,同比增长22.1%;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303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亿元,同比增幅19%。这表明我国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迅速
C.市场监管机制日益完善 D.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
6.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自东京至大阪全长515.4km,目前最高运营时速285km,链接起东京、名古屋、大阪等三个都市圈,沿线形成了“4小时经济圈”,1964年开通至2016年,其总客运量约56亿人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推动城市一体化 B.交通进步改变了城市职能
C.高铁发展便利了人们生活 D.城市化促进了航空业进步
7.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新中国成立后交通事业的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家航空公司成立 ②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
③第一条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④第一条地铁建成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④③①②
8.下表为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有( )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①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全球水陆运输网络的形成 ④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1924到1928年间,科隆到波恩这段公路上的车流量超过该路的承受能力。1929年,一条新型的“机动车专用路”开始建造,动用了5500多名失业人员,最终于1932年8月通车。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这条“机动车专用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B.“新型”主要是指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
C.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道路建设
D.德国通过交通建设摆脱了经济危机
10.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高速铁路沿线的旅游业快速提升,服务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客户资源,缓解了一部分就业压力。这说明高铁的运营( )
A.促进了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B.促进了关键技术重大创新
C.保障了城乡间的协调发展 D.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1.高速铁路是20世纪铁路建设的新成就,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下图是中国高速铁路分布示意图(截至2020年12月),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图的相关史实是( )
A.到202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B.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实现引进创新领先世界
C.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在2014年建成通车
D.新一代高铁技术的代表“复兴号”已经被代替
12.1890年,美国60%的街车线路仍在使用马匹作动力;到了1920年,几乎每个城市和集镇都有了街车服务,而且在这些街车系统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有轨电车。由于这30年间电车在美国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被称为“电车时代”。美国“电车时代”的到来(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缩小了城乡经济差异
C.推动了公共交通的发展 D.加剧了城市拥堵状况
13.如表是1978年和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表格中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1978 81 491 149 229 23 042 230.91
1988 122 645 650 473 35 032 1 442
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 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化 D.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
14.如图为2013—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统计图,据此可知2013—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单位:次)( )
A.物流服务网络已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B.交通发展降低运输成本
C.“一带一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 D.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友好
15.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的标志性发明是
A.内燃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计算机
16.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首次进行了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航空史上的新纪元。此次飞行
A.尝试了蒸汽机的新应用 B.加速了内燃机的创制
C.开创人类立体交通新时代 D.是石油工业发展的结果
17.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交通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举措说明( )
A.中国城市交通多样化、立体化 B.交通网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所需
C.中国指导不同交通有序竞争 D.中国建立世界上最完善的交通网
18.1972年6月,田中角荣提出“日本列岛改造计划”,其核心之一是以东京为起点,铺设两条新干线,纵贯本州岛,旨在以此为轴心,促进日本列岛各地的开发。这反映出日本( )
A.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B.交通进步激发了社会乐观情绪
C.东京城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
19.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立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材料表明
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科技发明家是垄断组织出现主要推动力
C.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0.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热销,中国的充电桩建设不断加快。下图所示为 2015—2021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状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 )
A.民间资本主导交通发展 B.汽车产销结构发生剧变
C.低碳出行方式更趋便利 D.道路建设成本不断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的通信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通信活动,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为了传递比较复杂的信息和进行远距离通信,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主要道路上设立了驿马和邮车,传送政府文书。这种邮驿在唐朝曾经盛极一时。几千年来邮驿虽然日趋严密发达,但却只负责官府文书的上呈下达。古代的民间通信十分困难,而一般的老百姓只能委托商旅或者其他顺道的人代传
——摘编自刘建辉《从古代邮驿到现代邮政》
材料二 1878年至1896年,清政府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设五处海关,仿照欧洲办法试办邮政,陆续开始收寄华洋公众邮件。1896年,具有现代意义的邮政局——大清邮政正式成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民国政府颁布了邮政法,提出了“以法治邮”的思想,法制化管理下的中华邮政成绩显著。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邮政业务的覆盖面得到了迅速扩大。1972年,万国邮政联盟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
——据《邮政的历史》等
材料三 美国邮政管理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第一届邮政局局长任命于1775年。自建立以来,美国邮政局对其邮递方式进行了无数次的改进尝试。
骡班邮递(19世纪起) 气动邮件管(1893—-1953年) 胜利信函(1942—-1945年) 氢燃料电池车(现在)
动物发挥着主要作用。 20世纪初,纽约、波士顿、圣路易斯、芝加哥和费城都采用地下气力输送管系统来输运邮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既保证士兵与亲人的通信,又省下货舱空间运送其他军用物资,邮政当局引入了一种新的邮件方式。他们采用了新的信筏,这种信筏能缩小到微型胶卷大小进行运送。 美国邮政局目前正在测试第三代通用氢燃料电池汽车。
——摘编自婷婷《美国邮政史上的邮递方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古代到现代我国邮政通讯的变化趋势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邮递方式变迁的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份 公路兴修简况
1912年 张銮倡建的江苏省南通唐闸至天生港公路(长6公里),南通至狼山公路(长10.37公里)开始修建,由民间商人集资,并于1916年修通
1913年 湖南省兴修长沙至湘潭公路长50公里,1921年竣工
1915年 两广巡阅使陆荣廷指挥工兵修筑广西冠(宁)武(鸣)公路长42公里,1919年通车
1917年 谭浩明用军饷招工修筑龙州至水口公路,长33公里,1919年通车。为参加一战,北洋政府为军用而开辟了张家口至库伦运输线,全长1930华里
1927年 国民政府的交通部和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
1932年 全国经济委员会筹备处奉命督造苏,浙、皖三省联络公路,仿照国外中央贷款筑路办法,筹集基金,贷给各省作为补助筑路之用,并组织三省道路专门委员会统筹规划工作在浙江溪口召开了苏,浙、皖,赣、鄂、湘,豫七省公路会议,除确定七省的督造路线外,还将陵,甘、青等省和赣、粤、阏边境的重要公路纳入督造之列,在西北地区,修筑西
1932—1936年 (安)兰(州)公路和西(安)汉(中)公路,使陕、甘、川三省交通得以连贯。据统计,痘至1936年6月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7300公里
——根据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公路史》编制
材料二 2003—2015年中国公路兴修情况示意图
——根据张雪永《现代交通运输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路建设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民政府时期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在公路建设的不同之处。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开始痛切地认识到铁路之重要。当时,全国铁路才有360余千米,相比而言,美国是18.2万千米,英国是2.1万千米,法国是2.5万千米,连小小的日本岛国,也有3300千米。铁路在当年对经济之重要程度,宛若今天的互联网。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里,伦敦和纽约两大股票交易所中的公司证券差不多都和铁路有关。美国经济史专家威廉·罗伊甚至认为,铁路公司塑造了公司化美国的早期历史,“简而言之,公司体制结构就是铁路体制结构”。
——摘编自吴晓波《跌宕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材料二 在2004年中国引进日本高铁技术时,川崎重工总裁曾建议中方技术人员用两个8年的时间来分别掌握时速200千米技术和时速350千米技术,最终中国高铁仅用6年就掌握到了时速350千米的高铁核心技术,并于2017年推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较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高铁强国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高铁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甚至在技术等级、运营规模、安全可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通过对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3—2017年的并购数据的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加快企业技术能力完善,有助于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产生。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4万千米,约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百分之七十,并率先实现了“智能高铁”的技术创新。
——摘编自陈向博、丁慧平《中国高铁快速崛起的创新机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滞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铁路崛起的表现,谈谈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启示。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C B C C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C A C B B D C
1.C
2.C
3.C
4.C
5.B
6.C
7.C
8.D
9.D
10.A
11.A
12.C
13.A
14.C
15.A
16.C
17.B
18.B
19.D
20.C
21.(1)趋势:从只传送政府文书扩大到传送公众邮件;传送范围从国内扩大到海外;从独立创办到效仿西方;逐渐走向法制化;覆盖面逐步扩大;逐渐与国际邮政接轨。
积极影响:推动邮政业的近代化;便利民众生活需要;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和世界的联系。
(2)原因:战争时期的需求;科技的进步与革新;民间需求的扩大;政府政策的支持。
22.(1)特点:既有用于军事也有民用;由东部、南部发达地区扩展到西部地区;由地方政府或士绅组织、民间集资到中央政府负责,先后有民资、外资和政府资金支持;从无规划、无标准到有规划、有建设标准;区域协作,发展迅速。(任答三点即可)
(2)不同:前者延续传统的筑路方式,注重特定的西部区域,旨在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巩固统治;后者注重利用现代技术,立足全国,目的是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3.(1)原因:清政府早期忽视铁路建设重要性;技术落后,资金短缺;铁路公司体制的缺失。
(2)表现:从引进技术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技术反超,领先世界);通过技术并购方式加快企业自主创新;高铁里程领先世界,率先实现智能化。(任答2点即可)
启示:坚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技术自主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创新发展模式才能领先世界。(任答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