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复习学历案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中考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复习学历案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9 06:2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中考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复习学历案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01.主题解读:
文化交流与人类的产生相伴而生,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
本主题解读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对中外文化交流进行梳理和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文化观。
学生需要结合语文、地理、艺术、科学等知识,进行这一主题解读的学习活动,通过可信史料,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内容、作用、影响,强化时空观念,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力,增强文化自信。
02.知识梳理:
一、近代中国:
(一)特点:学习西方。
1.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1)典型史实:①清朝晚期,魏源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民用企业等。
(2)影响:促进了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科学理论:
(1)典型史实:19世纪末,严复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理论。
(2)影响: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3.制度:
(1)戊戌变法:
①典型史实: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进行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
②影响: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辛亥革命:
①典型史实: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②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4.思想:
(1)典型史实: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个性解放等。
(2)影响: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5.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1)典型史实:
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②饮食、服饰、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如西餐、洋酒等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吸收欧美服饰优点、改良后体现曲线美的旗袍受人青睐。
(2)影响:风俗习惯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生活方式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
(二)特点:学习苏俄(苏联)。
1.典型史实(理论):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尤其是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2.影响: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二、现代中国:
(一)特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二)典型史实:
1.科技发明:
(1)史实: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青蒿素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2)影响:中国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
(1)史实: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为国际交往提供了新的思路。
②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同时也使我国文化更加自信、开放、包容。
③新时代,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断影响世界。
(2)影响: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认识:
1.中华文明在同世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了开放体系。
2.在世界文明交汇共生、相得益彰的今天,各国应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实现文明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03.最后一问:
1.归纳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政治往来,派遣留学生,民间往来,商业贸易等。
2.【跨学科·道德与法治】概括从中外文化交流中得到的认识。
(1)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2)新时代推动文化建设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跨学科·英语】探究英语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内容,例如坦克(tank)、吉普车(jeep)、社会(society)等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就保留了英语的读音或是直接音译。
备考好题
1.(2023·河南模拟预测)观察表格,其反映了鸦片战争( )
时间 作者 著作 主要内容
1842年 魏源 《海国图志》 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1845年 姚莹 《康輶纪行》 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等都有所阐述
1848年 徐继畲 《灜寰志略》 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唤醒了先进人物对世界的感知
C.加剧中华民族面临的边疆危机
D.标志着中国制度近代化探索的开始
【答案】B
2.(2023·四川成都二模)如图是关于晚清历史的人物漫画,它反映的内容应该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答案】B
3.(2023·广东佛山一模)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企业逐步走出发展困境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C.民用企业比军用企业更重要 D.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答案】D
4.(2023·安徽芜湖模拟预测)中国近代维新人士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推动变法图强。这说明进化论( )
A.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一场伟大革命 B.奠定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C.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D.将宗教神学从无生命的领域驱逐
【答案】C
5.(2023·广东惠州一模)下表是清末维新(含改革、改良)这一词语的使用次数统计,可用于说明( )
A.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B.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戊戌变法改变了清王朝旧有的君主专制统治
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答案】A
6.(2023·广东汕头二模)下表为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活动。由此可知,这些活动( )
阶级 派别 宣传思想 实践活动
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派 设议院、开国会君主立宪 百日维新
革命派 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 辛亥革命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B.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C.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 D.推进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步伐
【答案】B
7.(2023·山东济宁一模)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的时空坐标。其中①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8.(2023·广东清远二模)清代旗袍女袍呈现出平直、宽大、繁琐的特点。后受欧美裙子的影响,旗袍进行了改进,充分体现女子曲线美。这反映了( )
A.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B.西方平等观念传入
C.传统文化走向没落 D.封建陋习逐渐消除
【答案】A
9.(2023·陕西安康一模)老照片是一部浓缩的“社会史”,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下面这组照片最适合用来研究( )
A.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B.服饰文化日趋西洋化
C.自由平等观念渐入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10.(2023·河南模拟预测)“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 )
A.歼5型歼击机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D.杂交水稻
【答案】D
11.(2023·山东潍坊一模)某班历史小组开展“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探究性学习。
【婚俗】
材料一:辛亥老人回忆湖南地区的情况时说:“革命后,男女交际自由、结婚自由和男女平权的呼声很高”,“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能阻止的了”。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说明我国近代婚姻观念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婚俗变革存在的局限性。
【传媒】
材料二: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光绪帝下诏准许官民办报,随着清政府“言禁”、“报禁”的开放,办报出现了高潮,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纷纷以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其思想的武器。
——《中国近代报刊史》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建筑】
材料三: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建筑发生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外部因素。
(4)综合上述分析,试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答案】(1)变化:倡导男女交际自由、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
局限性:变革主要局限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局限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阶层;旧婚姻观念并未完全改变。(答出2点即可)
(2)原因:①民族危机加剧;②政府政策的支持;③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④先进人物的推动。(答出2点即可)
(3)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或既保留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言之有理即可)
外部因素:西方文明的冲击(或西方文明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4)特征:不平衡性;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答出1点即可)
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传播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答出1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