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百合花》《哦,香雪》诗化小说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百合花》《哦,香雪》诗化小说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9 09:5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百合花》《哦,香雪》诗化小说联读
一、学习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立足文本,揣摩细节,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人物的共性与个性,深入解读人物的精神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诗化小说,通过品鉴人美、景美、含蓄美,构建多维度的审美评价体系。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小说主题,思考青春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语言构建与运用:立足文本,揣摩细节,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人物的共性与个性,深入解读人物的精神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诗化小说,通过品鉴人美、景美、含蓄美,构建多维度的审美评价体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名家评价
茅盾评论《百合花》:“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
孙犁评论《哦,香雪》:“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二)探究诗化情节,感悟与传统小说的差异
梳理《百合花》、《哦,香雪》的情节,与传统小说对比,找出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差异。
中国传统小说起源于市井,为了吸引观众,讲故事的必须让“故事”具有吸引力,构造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强烈的矛盾冲突,如初中学过的《三顾茅庐》、《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等。《百合花》《哦,香雪》这两篇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在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上有很大的不同,请在梳理并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它们与传统小说在情节结构上存在的不同之处。
1.传统小说
《三顾茅庐》:一顾茅庐,访孔明不遇,误认崔州平;二顾茅庐,天寒地冻,误认诸葛均、孔明岳父;三顾茅庐,孔明昼寝为醒,关张质疑;详解隆中对,婉言谢绝出山,泪战袍袖,孔明出山。
《智取生辰纲》:杨扮客商,吴扮枣商,漫天过海;酒贩挑酒上岗,吴买酒解渴,杨拒买静观;酒贩故意不卖,吴借瓢舀酒当面吃尽,军汉心痒反抗;吴伺机下药,杨无奈买酒,酒贩赌气不卖;吴假意调解,军汉如愿得酒;军汉晕倒,吴趁火打劫。
小结——传统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特点:用误会等手法制造紧张的矛盾冲突,使情节悬念丛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
2.《百合花》《哦,香雪》
《百合花》:开端——通讯员带路护送我去包扎所;发展——通讯员随“我”借被子,新媳妇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护;高潮——通讯员为救人而牺牲;结尾——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婚被子。
《哦,香雪》:序幕——火车开进山村(带来冲击);开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向往外界文明);发展——香雪渴望有铅笔盒(渴望知识);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自尊自爱);结尾——深夜归来(召唤文明)。
小结:《百合花》《哦,香雪》这两篇小说在情节上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选材以小见大;叙事节奏舒缓,《百合花》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惨烈;淡化矛盾,《哦,香雪》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
总结——诗化小说的情节特点:淡化情节,散化结构,叙事节奏舒缓,缺少悬念,故事性不强,缺少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现生活的本色”,以及叙述者的情致。
(三)认识诗化人物,感悟人性之美
梳理《百合花》、《哦,香雪》中人物的主要性格,分析他们在人物塑造上的共同特质。
请圈画描写人物语句和关键词,批注人物描写方法,准确概括人物形象。
共同特质:
1.有意淡化人物。
《百合花》中的人物均没有姓名,《哦,香雪》中的乘务员仅以“北京话”代称,有意简化人物,体现了特定时代中人物特征的普遍性。
2.凸显人性之美
小通讯员形象的华丽蜕变、新媳妇情感的立体升华;香雪至真至美的善意与诚恳、从自卑到自信的执着与跨越;均从不同角度烛照出特定年代的人性、人情之美。
3.奏响青春之歌
小通讯员、新媳妇、香雪、凤娇、台儿沟少女群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轻。青春的形象、梦想、历程,或华丽谢幕,或震撼开场,都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奏响属于诗意青春的交响曲。
总结——诗化小说的人物特点:传统小说在形象塑造上,注重塑造典型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诗化小说则虚化人物,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①人物描写的诗意美,使人物形象富有人性美、人情美。②注重细节描写,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心理。③人物描写只是简单概括,形象不丰富、不突出、不典型。
新媳妇与香雪都美丽、善良,散发着青春女性之美,是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的女性代表,(新媳妇献被体现自我觉醒、奉献小我,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体现追求文明、自尊自爱),这是两个人物形象之间的共性,但又有所区别。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能够为了追求理想而表现出来巨大的勇气,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在现代文明与传统乡村文明碰撞中,在与其他姑娘对生活不同追求的冲突中、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香雪的性格逐一得以展现,从而表现了人物性格的美好——为改变命运而努力的坚韧品格和奋斗精神。
(四)寻诗化意象,领悟内涵之美
梳理《百合花》、《哦,香雪》的物象,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总结——物象作用
1.环境作用:自然环境角度,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社会环境角度,看其对时代特点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如《哦,香雪》中的“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铁轨、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2.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玉、竹等。如《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象征着人情美、人性美: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战士和战士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哦,香雪》中的“铅笔盒”象征现代文明、文化和知识:铅笔盒就像黑夜中闪亮的灯,照着香雪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最可贵的品格。
3.情节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串联起相关的情节,成为文章的线索;为下文做铺垫、伏笔等作用。如《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作为核心物象,串起了“惜被——借被——献被”的主要情节。《哦,香雪》中的“自动铅笔盒”,是展现香雪觉醒的关键意象,在“打听49段——缺62段——盯63段——想66段——换71段——看75段——举81段”等情节中百合花见证和助推了香雪的成长。
4.点题作用:揭示、深化、升华文章的主题,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百合花》借“百合花”表现了战争年代的同志之情、战友之情、军民之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纯洁美好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哦,香雪》中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现在文明,象征着知识、文化,象征着自尊、自信。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
(五)置身诗化意境,欣赏诗意之景
梳理《百合花》、《哦,香雪》中对“月”的描绘,分析其作用。
总结——诗化小说的环境特点: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营造意境氛围,场景写诗情画意,着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传统小说是以情节取胜)
(六)感悟诗化主题,形成对青春与生命的思考
对比《百合花》、《哦,香雪》的青春时代与青春人物,感悟主题。
时代对比:《百合花》描绘战争岁月的青春,写的是战争年代革命军人的牺牲,表现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哦,香雪》描绘改革开放时的青春,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 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展现“香雪们”的纯真和质朴,展现生命的美好。
人物对比:小通讯员把青春献给了他热爱的战友、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香雪甩掉了青春的羞涩,勇敢地去追求心中的理想。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的一个精神缩影,在各自的时代谱写着青年人的青春乐曲。他们身上有着青年人的血性,有着青年人的善良,有着青年人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并且都能为各自心中的理想而忘我地追求。
主题对比:《百合花》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圣洁的情感,以及普通人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哦,香雪》展现了山里姑娘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也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总结——诗化小说的主题表达:①从小说的选材以小见大:虽都以宏大的时代为背景,但都不以情节取胜,摒弃宏大叙事,裁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小场景。如《百合花》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惨烈。②小说的主题情感的诗意美:往往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七)课堂总结
总结1:《百合花》《哦,香雪》的诗意表现
①情节的诗意。没有激烈的矛盾、曲折的故事,淡淡故事流淌着纯净诗意。
②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哦,香雪》通过满月、山谷、小溪等诗化景致的描写,展现了质朴唯美的山村风景。《百合花》插入了家乡温馨和谐风景的回忆,为小说增添了诗情画意。
③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娴静美好、深明大义的新媳妇形象,细腻纯真、自尊自爱的香雪形象,都是美好自然、淳朴善良,富有诗意。
④主旨的诗意。都表现了质朴美好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富有诗意。
⑤诗化的语言。比喻、拟人的使用使小说具有诗歌的形象化,整句的使用使小说具有诗歌的整饬美,感叹词使用使小说具有诗歌的抒情性。
总结2:传统小说vs诗化小说鉴赏角度
传统小说:
(1)形象塑造上:塑造典型而鲜明的人物形象。
(2)情节结构上: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激烈的冲突矛盾。
(3)主题表现上:反映社会现象,凸显人性,表现社会的美丑等。
(4)环境氛围营造上:以情节取胜。
(5)语言特色上:地方特色,语言典雅,符合人物特征,口语化等。
诗化小说:
(1)形象上:虚化人物,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扁平而单纯,而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并且被作者安排划入小说的情境氛围里。
(2)情节上:淡化情节,散化结构,叙事节奏舒缓,缺少悬念,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小说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展示生活的本色。
(3)主题上:往往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4)环境上: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注重营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围(主要是表现气氛,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人间百态,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也包括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着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
(5)语言上:语言极凝练,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且富有诗意。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
(6)注重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小说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件都是有目的的、有价值的。
(八)布置作业
青年们,你的青春将如何绽放呢?如果用花朵形容你的青春,你会选择什么花?请同学们用一个物象写意我们如诗的青春。
【示例】张桂梅:桂花、梅花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
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
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
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