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2022年6月5日7时54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举行,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天和空间站驻留飞行任务。左图为“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图”,右图为“天和空间站绕地轨道及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出征仪式上,航天员所观测到的太阳方位是( )
A. B.
C. D.
2.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文昌发射中心(19°N,110°E)两地( )
A.昼长的差值先变大后变小
B.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先变小后变大
C.日出方位均由偏北转为偏南
D.日落方位均由偏南转为偏北
3.在天和空间站24小时内大致可看到16次日出、日落,其原因是( )
A.空间站公转速度慢于地球公转速度
B.空间站公转速度快于地球自转速度
C.空间站对太阳升、落的折射现象
D.空间站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反
【答案】1.A
2.C
3.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日出日落方位就偏哪个方向。
1.根据材料可知,仪式开始时北京时间为7:54,计算可知当地(100°E)地方时为6:34,太阳位于东侧,A图符合,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根据材料可知,宇航员要在空间站驻留6个月,即6月5日到12月4日,在这期间酒泉和文昌的昼长差值先变大(夏至最大),后变小(秋分最小),再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先变小(夏至达到最小),后变大(太阳直射19°N时差值最大),然后保持不变,6月5日到9月22日(秋分前一天),两地日出方位均为东偏北、日落方位均为西偏北,9月24日(秋分后一天)到12月4日,两地日出方位均为东偏南,日落方位均为西偏南,C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C。
3.地球24小时可见一次日出日落,而天和核心舱可见16次日出落,说明绕地球公转速度快于地球自转速度,24小时内绕地球多周,才能经历多次日出日落,对日出日落的折射只是会让同一次日出提前、日落推后,次数不会增加。读图可知,空间站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业余环球航海赛事之一。2019-20环球帆船赛从英国启航,途经多个地区,最终于2022年7月30日(因疫情休赛一段时间)完成环球航行。我国的“青岛号”获得该赛季总冠军。读克利伯2019-20环球帆船赛航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此次环球航行( )
①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②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③证明地球表面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④停靠城市多位于中高纬地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该航线( )
A.各大洲均设有赛站 B.各航段均是自东向西航行
C.四次跨越大西洋 D.途经南、北美洲分界线
【答案】4.A
5.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解析】【点评】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4.读图可知,航行从英国出发,首先进入大西洋,过非洲的开普敦进入印度洋,再过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进入太平洋,①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②错误;此次航行都在海洋上,起点和终点重合,证明地球表面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③正确;途中停靠的城市大部分是在30°N到30°S之间,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美洲分界线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因此该航线途中经过巴拿马运河,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北京时间(东八区)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处于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7.地球从甲处开始公转一周后又回到甲处,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
A.一天 B.一年 C.一月 D.一小时
8.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英国首都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 )
A.10月26日17时31分 B.10月26日3时14分
C.10月27日2时14分 D.10月27日3时14分
【答案】6.D
7.B
8.B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点评】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种移动叫作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
6.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2023年10月26日)成功时,地球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读图可知,④段位于秋分日与夏至日之间,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地球从甲处开始公转一周后又回到甲处,即是地球公转以周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年,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伦敦位于零时区(中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两地相差八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当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火箭着发射,伦敦的时间为11时14分-8时=3时14,英国首都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10月26日3时14分,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中俄两国合作密切,经济互补性强。读俄罗斯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俄罗斯国土广阔,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928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虽建设成本显著增加,但依然选择该线路的原因是该线路途经地区( )
①纬度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
②矿产资源丰富,利于资源开发
③人口城市集中,运输需求量大
④冻土面积较大,施工难度很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近年来,我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往来合作发展迅速,双边商品流通十分活跃。我国输往俄罗斯的主要商品有( )
①石油
②陶瓷
③蔬果
④天然气
⑤轻工业产品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答案】9.C
10.D
【知识点】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经济全球化;俄罗斯
【解析】【点评】俄罗斯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能源、冶金、机械、化工、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部门占据突出地位。近年来,俄罗斯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工业,工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国主要工业区大多分布在欧洲部分。
9.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该线路途经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矿产资源丰富,利于资源开发;人口城市集中,运输需求量大,①②③正确;冻土面积较大,施工难度大,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等储量居世界前列;俄罗斯气温低,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较落后,我国输往俄罗斯的主要商品有陶瓷、蔬果、轻工业产品等,②③⑤正确,①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读某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
A.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 B.南高北低
C.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 D.东高西低
12.造成碳排放集中,且强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煤炭为主
B.人口数量少,消耗资源少
C.科技水平高,能源利用率高
D.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广大
13.下列不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
A.减少林地,增加耕地 B.发展低碳农业
C.提高汽车环保标准 D.推广先进节能技术
【答案】11.A
12.A
13.A
【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并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谓碳中和,即个人或组织计算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并根据排放量向从事二氧化碳减排事业的机构提供相应资金,以抵消排放量。
11.读图可知,碳排放高强度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强度在南部,而东部以中强度和低强度为主,西部只有新疆为高强度,因此总体碳排放强度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总体来看,内蒙古、东北地区有高强度,但南方地区如贵州、广西一带为中高强度,因此总体空间分布为东低西高,并不是北高南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碳排放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比如煤、石油等的燃烧。碳排放高强度主要分布在北部,如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这些地区煤炭资源较丰富,产业结构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较大,科技水平不如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区,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发展低碳农业,提高汽车环保标准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于如期实现碳达峰,而减少林地,增加耕地会减少对大气中碳含量的吸收,不利于如期实现碳达峰,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下列地点所属四大地理区域判断正确的是( )
A.③点—东北地区 B.②点—南方地区
C.④点—西北地区 D.①点—北方地区
15.关于四大地理区域及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山脉既是第二、三阶梯界线,又是区域界线
B.②山脉和淮河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C.③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D.⑤所在的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16.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特色明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汤圆和年糕是A地区的特色食品
B.手抓肉和米线是B地区的传统美食
C.馒头、包子是C地区居民的主食
D.酥油茶和糌粑是D地区人们的主食
【答案】14.B
15.B
16.D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14.A.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西北地区,B是北方地区,C是南方地区,D是青藏地区。③点在北方地区,A错误;
B.②点在南方地区,B正确;
C.④点在北方地区,C错误;
D.①点是昆仑山脉,属于一、二阶梯界线,又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读图可知,①山脉是昆仑山脉,它是一、二阶梯界线,也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A错误;
B.②山脉是秦岭,它和淮河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正确;
C.③线是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4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C错误;
D.⑤所在的高原是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D错误。
故答案为:B。
16.A.根据常识可知,汤圆和年糕是南方地区的特色食品,C是南方地区,A错误;
B.手抓肉是A西北地区的传统美食,米线是C南方地区的传统美食,B错误;
C.馒头包子和饺子是B北方地区居民的主食,C错误;
D.酥油茶和糌粑是D青藏地区人们的主食,D正确。
故答案为:D。
17.(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表示 ,②表示 (填名称)。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填序号)
(2)图乙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Ⅱ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
(3)运用图甲原理,解释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③
(2)②;水平
(3)沙漠白天天气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读图并所学知识可知,①来自太阳,故为太阳辐射,②来自大气且射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③来自地面且射向大气,为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所以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③。
(2)读图并所学知识可知,气温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中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在高层大气中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先降低再升高,故②曲线满足,所以图乙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Ⅰ为平流层,其气温上热下冷,空气无法对流,故以水平(平流)运动为主。
(3)读图并所学知识可知,沙漠地区多晴天,云层薄。白天时,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使地面辐射强,近地面大气增温幅度大,白天气温高。夜晚晴天,大气逆辐射弱,因此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降温幅度大,夜间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直接热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18.(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绘制校园平面图】陕西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完《地图基本要素》一课后,准备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学校的平面图。读小萱同学绘制的校园平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定方向】
从学校前校门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先向 再向 。
(2)【说比例尺】
判断:与1:10000的比例尺相比,该图比例尺更 (填“大”或“小”),图中比例尺为 比例尺,将其转化为文字比例尺可表示为 。
(3)【量距离】
测量:图中量得学校前、后校门间的图上距离约是6厘米,则实地距离约为 米。
(4)【说不足】
分析:作为校园平面图,该图存在的不足是 。
【答案】(1)北;西北
(2)大;数字;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米
(3)180
(4)缺少图例和部分注记
【知识点】地图的基本知识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方向标箭头指向北,可判断从学校前校门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先向北再向西北。
(2)读图可知,此图的比例是1:3000,分子相同,分母越小,数值越大。所以与1:10000的比例尺相比,图中比例尺更大。图中数字比例尺转化为文字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30米。
(3)量得学校前、后校门间的图上距离是6厘米,根据第二问可知,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可能是6×30=180米。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读图可知,图中缺少图例和部分注记。
【点评】通过对地图上各要素或各相关地图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各要素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图的对比,可以确定不同历史时期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变迁与发展。可以组成整体和全局的概念,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定位功能、建立空间关系)。
19.(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阅读有关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造成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由南向北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读图乙,秦岭的走向是 ,秦岭—淮河一线与 等温线接近。
(3)读图丙,武汉的气候为 ,其气候特征是 。
(4)读图乙,归纳我国油菜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
(5)读图乙,本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B.冬季风活动强烈
C.地形复杂多样 D.南北跨纬度大
【答案】(1)纬度位置(因素)
(2)东西走向;1月0℃
(3)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4)长江中下游平原
(5)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读图甲可知,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期越往北时间越晚。
(2)读图乙可知,秦岭的走向是东西走向,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0℃等温线接近;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包括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等。
(3)读图丙可知,武汉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4)读图乙可知,我国油菜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该地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地势平坦,雨热同期,农业发展条件优越,适宜油菜种植。
(5)读图乙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风为东部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但夏季风的强弱与雨带。
【点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0.(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元代民间著名航海家汪大渊有“东方的马可·波罗”之称,他游历“东洋”、“西洋”,撰写了《岛夷志略》一书。读“汪大渊航海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汪大渊经三修齐附近的A 海峡西行进入“西洋”,即今天的 洋。
(2)在八节那间附近,汪大渊记载到当地“谷米富饶,人烟鹭峦,田土沃美,气候暖,春夏常雨”,从人文环境角度分析其“谷米富饶”的原因有: (答一点即可)
(3)当时船只一般借风航行,但在高郎步附近海域,船队“更值风逆,漂流至北溜”,其原因可能是该地属于 气候,此时盛行风向为 风。
(4)汪大渊随船队最远到达了天堂、阿思里等地,看到当地居民“穿纸布长衫,系细布梢”,且多为白色,他们装束适应当地 自然环境。
【答案】(1)马六甲;印度
(2)高温多雨;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有利于稻米的生长;人口稠密;种植历史悠久。(意思相似即可)
(3)热带季风;东北
(4)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汪大渊经三佛齐附近的A是有“十字路口”之称的马六甲海峡西行进入“西洋”,即今天的印度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亚地区的气候为高温多雨;该地区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有利于稻米的生长;同时,该地人口稠密且种植历史悠久。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船只一般借风航行,但在高郎步附近海域,船队遭遇了逆风,漂流至北溜。其原因可能是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此时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在热带季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变化,有时与船队期望的航行方向相反,导致船队需要调整航线或应对逆风的挑战。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汪大渊随船队最远到达了天堂、阿思里属于西亚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可以看到当地居民“穿细布长衫,系细布梢”,他们的装束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炎热干燥自然环境。
【点评】热带沙漠气候是四种热带气候类型之一,是世界上最为“炎热干旱”的气候类型,降量稀少,年降水量多在125毫米以下,由于干旱缺水地表缺乏植被稀疏,常形成荒漠景观。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终年受到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1 / 1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2022年6月5日7时54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举行,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天和空间站驻留飞行任务。左图为“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图”,右图为“天和空间站绕地轨道及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出征仪式上,航天员所观测到的太阳方位是( )
A. B.
C. D.
2.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文昌发射中心(19°N,110°E)两地( )
A.昼长的差值先变大后变小
B.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先变小后变大
C.日出方位均由偏北转为偏南
D.日落方位均由偏南转为偏北
3.在天和空间站24小时内大致可看到16次日出、日落,其原因是( )
A.空间站公转速度慢于地球公转速度
B.空间站公转速度快于地球自转速度
C.空间站对太阳升、落的折射现象
D.空间站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反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业余环球航海赛事之一。2019-20环球帆船赛从英国启航,途经多个地区,最终于2022年7月30日(因疫情休赛一段时间)完成环球航行。我国的“青岛号”获得该赛季总冠军。读克利伯2019-20环球帆船赛航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此次环球航行( )
①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②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③证明地球表面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④停靠城市多位于中高纬地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该航线( )
A.各大洲均设有赛站 B.各航段均是自东向西航行
C.四次跨越大西洋 D.途经南、北美洲分界线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北京时间(东八区)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处于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7.地球从甲处开始公转一周后又回到甲处,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
A.一天 B.一年 C.一月 D.一小时
8.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英国首都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 )
A.10月26日17时31分 B.10月26日3时14分
C.10月27日2时14分 D.10月27日3时14分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中俄两国合作密切,经济互补性强。读俄罗斯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俄罗斯国土广阔,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928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虽建设成本显著增加,但依然选择该线路的原因是该线路途经地区( )
①纬度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
②矿产资源丰富,利于资源开发
③人口城市集中,运输需求量大
④冻土面积较大,施工难度很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近年来,我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往来合作发展迅速,双边商品流通十分活跃。我国输往俄罗斯的主要商品有( )
①石油
②陶瓷
③蔬果
④天然气
⑤轻工业产品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读某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
A.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 B.南高北低
C.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 D.东高西低
12.造成碳排放集中,且强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煤炭为主
B.人口数量少,消耗资源少
C.科技水平高,能源利用率高
D.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广大
13.下列不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
A.减少林地,增加耕地 B.发展低碳农业
C.提高汽车环保标准 D.推广先进节能技术
(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下列地点所属四大地理区域判断正确的是( )
A.③点—东北地区 B.②点—南方地区
C.④点—西北地区 D.①点—北方地区
15.关于四大地理区域及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山脉既是第二、三阶梯界线,又是区域界线
B.②山脉和淮河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C.③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D.⑤所在的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16.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特色明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汤圆和年糕是A地区的特色食品
B.手抓肉和米线是B地区的传统美食
C.馒头、包子是C地区居民的主食
D.酥油茶和糌粑是D地区人们的主食
17.(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表示 ,②表示 (填名称)。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填序号)
(2)图乙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Ⅱ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
(3)运用图甲原理,解释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18.(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绘制校园平面图】陕西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完《地图基本要素》一课后,准备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学校的平面图。读小萱同学绘制的校园平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定方向】
从学校前校门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先向 再向 。
(2)【说比例尺】
判断:与1:10000的比例尺相比,该图比例尺更 (填“大”或“小”),图中比例尺为 比例尺,将其转化为文字比例尺可表示为 。
(3)【量距离】
测量:图中量得学校前、后校门间的图上距离约是6厘米,则实地距离约为 米。
(4)【说不足】
分析:作为校园平面图,该图存在的不足是 。
19.(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阅读有关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造成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由南向北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读图乙,秦岭的走向是 ,秦岭—淮河一线与 等温线接近。
(3)读图丙,武汉的气候为 ,其气候特征是 。
(4)读图乙,归纳我国油菜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
(5)读图乙,本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B.冬季风活动强烈
C.地形复杂多样 D.南北跨纬度大
20.(2024高一上·衡阳开学考)元代民间著名航海家汪大渊有“东方的马可·波罗”之称,他游历“东洋”、“西洋”,撰写了《岛夷志略》一书。读“汪大渊航海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汪大渊经三修齐附近的A 海峡西行进入“西洋”,即今天的 洋。
(2)在八节那间附近,汪大渊记载到当地“谷米富饶,人烟鹭峦,田土沃美,气候暖,春夏常雨”,从人文环境角度分析其“谷米富饶”的原因有: (答一点即可)
(3)当时船只一般借风航行,但在高郎步附近海域,船队“更值风逆,漂流至北溜”,其原因可能是该地属于 气候,此时盛行风向为 风。
(4)汪大渊随船队最远到达了天堂、阿思里等地,看到当地居民“穿纸布长衫,系细布梢”,且多为白色,他们装束适应当地 自然环境。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3.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日出日落方位就偏哪个方向。
1.根据材料可知,仪式开始时北京时间为7:54,计算可知当地(100°E)地方时为6:34,太阳位于东侧,A图符合,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根据材料可知,宇航员要在空间站驻留6个月,即6月5日到12月4日,在这期间酒泉和文昌的昼长差值先变大(夏至最大),后变小(秋分最小),再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先变小(夏至达到最小),后变大(太阳直射19°N时差值最大),然后保持不变,6月5日到9月22日(秋分前一天),两地日出方位均为东偏北、日落方位均为西偏北,9月24日(秋分后一天)到12月4日,两地日出方位均为东偏南,日落方位均为西偏南,C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C。
3.地球24小时可见一次日出日落,而天和核心舱可见16次日出落,说明绕地球公转速度快于地球自转速度,24小时内绕地球多周,才能经历多次日出日落,对日出日落的折射只是会让同一次日出提前、日落推后,次数不会增加。读图可知,空间站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4.A
5.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解析】【点评】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4.读图可知,航行从英国出发,首先进入大西洋,过非洲的开普敦进入印度洋,再过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进入太平洋,①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②错误;此次航行都在海洋上,起点和终点重合,证明地球表面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③正确;途中停靠的城市大部分是在30°N到30°S之间,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美洲分界线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因此该航线途中经过巴拿马运河,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6.D
7.B
8.B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点评】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种移动叫作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
6.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2023年10月26日)成功时,地球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读图可知,④段位于秋分日与夏至日之间,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地球从甲处开始公转一周后又回到甲处,即是地球公转以周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年,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伦敦位于零时区(中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两地相差八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当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火箭着发射,伦敦的时间为11时14分-8时=3时14,英国首都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10月26日3时14分,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9.C
10.D
【知识点】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经济全球化;俄罗斯
【解析】【点评】俄罗斯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能源、冶金、机械、化工、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部门占据突出地位。近年来,俄罗斯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工业,工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国主要工业区大多分布在欧洲部分。
9.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该线路途经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矿产资源丰富,利于资源开发;人口城市集中,运输需求量大,①②③正确;冻土面积较大,施工难度大,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等储量居世界前列;俄罗斯气温低,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较落后,我国输往俄罗斯的主要商品有陶瓷、蔬果、轻工业产品等,②③⑤正确,①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1.A
12.A
13.A
【知识点】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并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谓碳中和,即个人或组织计算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并根据排放量向从事二氧化碳减排事业的机构提供相应资金,以抵消排放量。
11.读图可知,碳排放高强度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强度在南部,而东部以中强度和低强度为主,西部只有新疆为高强度,因此总体碳排放强度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总体来看,内蒙古、东北地区有高强度,但南方地区如贵州、广西一带为中高强度,因此总体空间分布为东低西高,并不是北高南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碳排放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比如煤、石油等的燃烧。碳排放高强度主要分布在北部,如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这些地区煤炭资源较丰富,产业结构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较大,科技水平不如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区,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发展低碳农业,提高汽车环保标准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于如期实现碳达峰,而减少林地,增加耕地会减少对大气中碳含量的吸收,不利于如期实现碳达峰,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4.B
15.B
16.D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14.A.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西北地区,B是北方地区,C是南方地区,D是青藏地区。③点在北方地区,A错误;
B.②点在南方地区,B正确;
C.④点在北方地区,C错误;
D.①点是昆仑山脉,属于一、二阶梯界线,又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读图可知,①山脉是昆仑山脉,它是一、二阶梯界线,也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A错误;
B.②山脉是秦岭,它和淮河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正确;
C.③线是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4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C错误;
D.⑤所在的高原是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D错误。
故答案为:B。
16.A.根据常识可知,汤圆和年糕是南方地区的特色食品,C是南方地区,A错误;
B.手抓肉是A西北地区的传统美食,米线是C南方地区的传统美食,B错误;
C.馒头包子和饺子是B北方地区居民的主食,C错误;
D.酥油茶和糌粑是D青藏地区人们的主食,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③
(2)②;水平
(3)沙漠白天天气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读图并所学知识可知,①来自太阳,故为太阳辐射,②来自大气且射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③来自地面且射向大气,为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所以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③。
(2)读图并所学知识可知,气温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中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在高层大气中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先降低再升高,故②曲线满足,所以图乙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Ⅰ为平流层,其气温上热下冷,空气无法对流,故以水平(平流)运动为主。
(3)读图并所学知识可知,沙漠地区多晴天,云层薄。白天时,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使地面辐射强,近地面大气增温幅度大,白天气温高。夜晚晴天,大气逆辐射弱,因此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降温幅度大,夜间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直接热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18.【答案】(1)北;西北
(2)大;数字;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米
(3)180
(4)缺少图例和部分注记
【知识点】地图的基本知识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方向标箭头指向北,可判断从学校前校门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先向北再向西北。
(2)读图可知,此图的比例是1:3000,分子相同,分母越小,数值越大。所以与1:10000的比例尺相比,图中比例尺更大。图中数字比例尺转化为文字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30米。
(3)量得学校前、后校门间的图上距离是6厘米,根据第二问可知,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可能是6×30=180米。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读图可知,图中缺少图例和部分注记。
【点评】通过对地图上各要素或各相关地图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各要素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图的对比,可以确定不同历史时期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变迁与发展。可以组成整体和全局的概念,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定位功能、建立空间关系)。
19.【答案】(1)纬度位置(因素)
(2)东西走向;1月0℃
(3)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4)长江中下游平原
(5)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读图甲可知,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期越往北时间越晚。
(2)读图乙可知,秦岭的走向是东西走向,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0℃等温线接近;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包括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等。
(3)读图丙可知,武汉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4)读图乙可知,我国油菜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该地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地势平坦,雨热同期,农业发展条件优越,适宜油菜种植。
(5)读图乙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风为东部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但夏季风的强弱与雨带。
【点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0.【答案】(1)马六甲;印度
(2)高温多雨;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有利于稻米的生长;人口稠密;种植历史悠久。(意思相似即可)
(3)热带季风;东北
(4)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汪大渊经三佛齐附近的A是有“十字路口”之称的马六甲海峡西行进入“西洋”,即今天的印度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亚地区的气候为高温多雨;该地区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有利于稻米的生长;同时,该地人口稠密且种植历史悠久。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船只一般借风航行,但在高郎步附近海域,船队遭遇了逆风,漂流至北溜。其原因可能是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此时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在热带季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变化,有时与船队期望的航行方向相反,导致船队需要调整航线或应对逆风的挑战。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汪大渊随船队最远到达了天堂、阿思里属于西亚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可以看到当地居民“穿细布长衫,系细布梢”,他们的装束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炎热干燥自然环境。
【点评】热带沙漠气候是四种热带气候类型之一,是世界上最为“炎热干旱”的气候类型,降量稀少,年降水量多在125毫米以下,由于干旱缺水地表缺乏植被稀疏,常形成荒漠景观。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终年受到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