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时间轴
约公元前
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
1600年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
1046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春秋时期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475年
战国时期
开始
公元前
221年
秦朝
建立
西周
东周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以奴隶主为统治阶级,劳动活动以奴隶为主,奴隶一般来自战俘、被占地区的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
氏族贵族
平民
(战俘)
奴隶主贵族
奴隶
生产力的发展
促使阶级的分化
中国是如何步入奴隶社会的?
原始农业畜牧业
发展
剩余产品
阶级产生
社会分化
加剧
私有制产生
生产力发展
1.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家天下”局面的形成;了解夏朝国家机器的设置,认识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自主探究、识图及史料解析等方式掌握知道商汤灭夏、商朝的建立与统治、牧野之战等史实;知道夏商周的更替。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及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对比夏、商、西周建国与亡国统治者的行为,认识国家的衰亡与民心向背的关系。(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禹继位之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相关史事
1.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统治中心: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①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③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②建立者:禹
⑥意义: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进入文明时代。
④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
阳城
⑤末代国君:桀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公天下”变“家天下”
启
尧
舜
禹
太康
禅让制→传给贤德之人
世袭制→按血缘关系,传子或传弟
民主
选举
民主
选举
血缘
继承
血缘
继承
启
回顾所学,尧舜禹时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选举部落首领的?
禅让制
选贤与能
世袭制
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血缘关系世代传承下去
拼自己
拼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启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天下为公”的“公”是指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不传子;
“天下为家”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世代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
3.夏朝的统治措施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乃召六卿(官吏)申之。……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乃召汤而囚困之夏台(牢狱),已而释之。 ——《史记·夏本纪》
依据下列文献资料,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制定刑法
建立军队
设置官职
设置监狱
军队、法庭、监狱、府等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1)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2)它的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4.二里头遗址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
遗址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镀嵌绿松石的龙形器,它们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相关史事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
这是我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的青铜器容器之一
知识链接
夏朝历史的文物印证
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
铜鼎
镶嵌十字纹方钺
铜爵
陶鼎
玉器
铜铃
青铜盉
玉璋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长60多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镶嵌而成
【合作探究】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它们的规格和豪华程度差别很大。
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随葬
绿松
石龙
的大
墓
绿松石铜牌
青铜爵
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夏朝时期已有阶级的存在且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夏桀把人当坐骑
①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②原因:
不修德行,统治残暴
材料1: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材料2:(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竹书纪年》
材料3:(夏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韩诗外传》
5.夏朝的衰亡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1.商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
二、商朝的统治
1.亳(bó) ……今河南郑州
2.嚣(xiāo) …今河南荥阳
3.相…………今河南内黄
4.邢…………今河北邢台
5.庇…………今山东郓城
6.奄…………今山东曲阜
7.殷…………今河南安阳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盘庚迁殷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对外征战,扩张范围。
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2.商的统治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
对地方的管理:
商朝的周围聚居着请多民族,形成许多方国,即文献中记载的“多方”“邦方”。商王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这些方国。方国除对商王表示臣服外还要承担朝贡、纳税,以及随商王征代等义务。
戴枷锁
奴隶陶俑
殉葬奴隶墓葬
商朝前期,曾经数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王畿地区(内服)
战争征服
订立盟约
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地区,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
朝贡、纳税、随商王出征
方国
(外服)
内外服制度
戴枷奴隶陶俑
殉葬奴隶墓葬
知识链接
商朝历史的文物印证
河南安阳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自1928年开始发掘以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对研究商代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甲骨文的发现,更是填补了中国古代文明史的空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卜辞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政治特征,同时也是印证历史真实性的成熟的文字。
知识链接
透雕兽面纹青铜钺
铁刃铜钺
青铜戈
司母戊鼎
商朝玉人
商朝玉象
青铜角
材料:已经出土了大量商代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说明商代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已经很发达。
商朝历史的文物印证
商王武丁宠妃妇好墓的葬坑
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
妇好墓出土的征战甲骨
商朝的统治
贰
3、商朝衰亡:
商纣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酷刑法,民不聊生。→武王伐纣
酒池肉林
炮烙之刑
材料:“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史记·殷本纪》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
武王
镐京
三、西周的兴衰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的周人,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吕尚(生卒年不详),又称姜尚,
俗称姜子牙、姜太公。他先后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为西周兴起作出重大贡献,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牧野之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少数精锐率先冲杀,大破商军,为武王伐纣灭商立下大功。周朝建立后,他因功被册封在今山东北部一带,成为齐国的开创者。
人物扫描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 牧野决战,商朝灭亡。
夏朝50多万平方公里
商朝100多万平方公里
周朝250多万平方公里.
思考:西周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西周的兴衰
叁
2、统治——分封制
(1)目的: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等级: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向周王承担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材料:(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王室
古代帝王后代
功臣
分封对象及等级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观察地图:找出当时大多数重要诸侯国集中分布在哪些流域?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西周的诸侯国主要是沿河流而分布,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
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乐舞也有不同的标准,天子用八横八纵共64人的规模,诸侯用六横六纵共36人的规模,大夫用四横四纵共16人的规模。
相关史事
礼乐制度
西周列鼎列簋制度
曾侯乙编钟见证了周朝的礼乐制度
分封制的作用
①
积极:保证周王朝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②
消极: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导致后期诸侯争霸。
3、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1年
西周王朝被
犬戎族所灭
西周第十二任帝王
姬宫湦在位11年
西周第十任帝王
姬胡在位37年
道路以目
史上第一位被赶
出国都的国王
前841年国人暴动
烽火戏诸侯
周平王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镐京
洛邑
周厉王
周幽王
相似之处:君王无道,昏庸残暴;诸侯强大,得到民心拥护。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夏、商、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家国情怀
朝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亡国之君
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汤
亳、殷
镐京
商纣王
周幽王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武王伐纣、
建立分封制
国人暴动
禹
阳城
桀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周武王
课堂小结
目的、对象、依据、内容、作用
夯实基础
1.(2024·山东菏泽真题)2024年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
A.夏朝文明 B.商朝文明 C.西周文明 D.东周文明
【答案】A
2.(2024·陕西真题)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答案】A
夯实基础
3.(2023·江苏无锡真题)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A
4.(2023·广东广州真题)西周时,周公曾对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如果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周公旨在( )
A.废除奴隶制 B.强调分封制的重要性
C.建立郡县制 D.倡导“尊王攘夷”策略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