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分层作业】-【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分层作业】-【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9 11:1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分层作业
考向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影响,以选择题为主。
考向2.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以选择题题型出现。
考向3.《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属于高频考点。常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一起考查,考查形式多样。
1.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民团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这描述的是( )
A.太平军抗击英法联军 B.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C.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D.广州起义
2.史老师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时先后做了如下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戊戌变法(1898年) 调整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戊戌变法(1898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更能( )
A.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突出历史事件的前后延续性
C.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关注培养学生的近代化史观
3.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镇压(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拜上帝会 D.兴中会
4.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蔡锷等发动护国战争
5.1896年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中瓜分中国的舆论甚嚣尘上;到了1900年,它们却主张“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我行令”。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B.列强侵华方式的调整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
6.他对外主持签订了《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内兴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创建了北洋海军。“他”是( )
A.林则徐 B.张謇 C.陈独秀 D.李鸿章
7.某同学在探究活动中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由此推测,他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平等条约的签订 B.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国际会议的召开 D.中国近代签订的一系列边界条约
8.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以往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政府的残酷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C.农民军内部分裂 D.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9.“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
A.廊坊阻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大战
10.某同学按一定的主题梳理了相关历史事件并绘制了如下图示,他选定的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巩固边疆地区
C.推翻封建统治 D.促进中外交流
11.下图描绘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场景。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
A.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B.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
C.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 D.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
12.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间力量开始崛起 B.政府抵抗意识强烈
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13.与近代侵略示意图有密切关联的不平等条款是( )
A.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大幅度增加
B.侵略者获得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4.由于它使列强看到“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它的失败也使“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5.在1949-1979年反西方“冷战”语境中,义和团运动被描绘成一场英雄主义的爱国运动;1979年后,在和平与发展的新语境中,义和团运动成为一场反现代化运动,落后的象征。这表明( )
A.历史研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B.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动力
C.历史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D.历史研究受时代发展影响
16.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1/4,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材料足以说明( )
A.中国近代化使国力得到提高 B.列强被迫承认在华的失败
C.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D.中国已成为独立自主国家
17.1874至1908年曾在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服务的美国人 在其所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中以中西方的冲突为中心,以列强侵略、征服活动为线索,把中西关系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冲突时期”(1834-1860年)“屈从时期”(1861-1893年)“被制服时期”(1894-1911年)。在被制服时期列强侵略、征服的活动有( )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马士·霍齐亚·巴卢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⑤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8.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
A.清朝统治根基的动摇 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中国彻底沦为殖民地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19.某学者评论近代某条约时说道:“一个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国家,防务上却门户洞开,且已几乎无法实现今日所谓‘军事现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舆论的持续主题。而巨额的赔款,不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价,也为此后一系列内政改革的艰困埋下了伏笔。”与该条约直接相关的侵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屈辱沧桑】
1997年7月1日,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誉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抗争探索】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天朝田亩制度》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变为暴力反洋运动。——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附件内容多为清帝上谕,这些以承诺国际义务为内容的上谕,通过附件的形式成为了和约的一部分。这一新的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列强对华的强权政治和前所未有的霸道性质。
——李育民《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的设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材料二中《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特点?图中厂房建立于中国近代哪一运动中?材料中的“政治改制运动”和“暴力反洋运动”各指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新的方式”的内涵。
综上所述,归纳这一时期中国遭受沉重苦难的原因。
2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妥协与斗争相交替的历史,屈辱且顽强。请和八年组的同学一起来完成下列任务。
【搜集整理】
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范例:
侵略与反抗战争的卡片(一)信息1:1840年6月信息2:A_____(条约)信息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是:鸦片战争 侵略与反抗战争的卡片(二)信息1:1851年1月信息2:洪秀全信息3:B___(开始标志)它是:C_____
(1)请参照范例,完成上面卡片所缺内容。要求:每张卡片至少提供三条关键性信息。
【知行合一】
历史人物 名言名句 研学旅行基地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
左宗棠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故人。 岳阳左宗棠纪念馆
邓世昌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甲午海战纪念馆
(2)请选择一处你的研学旅行基地,写出对应历史人物的一件重要史事,概括史事体现了他的哪种精神品质?
【史论结合】
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请你从以上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论证“列强不断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1.B
【详解】根据材料“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带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天津火车站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1851-1864年,排除A项;清军利用义和团围攻使馆区,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狼狈西逃,排除C项;广州起义是孙中山与陆皓东在1895年发起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设计调整前将民族危机和近代化探索分别归类阐述,调整后突出了在每次民族危机后,中国人都有新的近代化探索,这更凸显近代中国救图存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是表象,不是其主旨,排除B项;调整后并不会更有利于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错误,两者都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并不能体现比较性,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被义和团在廊坊围困,狼狈逃回天津.与此同时,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国军舰夺取大沽炮台,天津失陷,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逃,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拜上帝会是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秘密结社。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夏威夷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史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898年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高举扶清灭洋”旗帜,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他们设立拳厂、神坛,进行练拳习武活动,打击洋人的势力。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廊坊阻击八国联军,取得胜利。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据“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描写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持续到186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戚继光抗击倭寇发生在明朝,排除B项;蔡锷等发动护国战争是在191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帝国主义国家从瓜分中国转向扶植清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以义和团为代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A项正确;甲午战争后西方国家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排除B项;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被西方列强侵略,国际地位低下,排除C项;当时的国际格局主要是西方国家殖民侵略亚非拉国家,一战后才出现政治格局的变动,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兴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创建了北洋海军,同时他也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D项正确;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排除A项;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排除B项;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和参与创建共产党,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据题干“《南京条约》签字页”“《北京条约》签字页”“《马关条约》签字页”“《辛丑条约》签字页”和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而某同学的主题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题干里出现的四个条约都是不平等条约,排除A项;题干并未提到近代国际会议的召开,排除C项;题干所提到的四个条约都不属于边界条约,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以往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在于”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前,农民起义只是面对本国封建势力的镇压,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列强侵略中国期间,它们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是它们失败与以往农民起义不同之处,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历代农民起义都会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也会出现农民军内部分裂,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以往农民起义的相同点,A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明末的李自成农民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故“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往农民起义的相同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八国联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A项正确;威海卫战役、黄海大战属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排除BD项;虎门战役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排除C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血战黄海”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觉醒,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晚清钦差大臣左宗棠统帅清军,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面对日本侵略,邓世昌血战黄海,壮烈殉国;义和团运动将矛头直指外来侵略,因此题干内容体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A项正确;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血战黄海、义和团运动都与巩固边疆无关,排除B项;示意图主要反映的是反抗外来侵略,与推翻封建统治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 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D项正确;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是在1860年,此时慈禧还不是太后,排除A项;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是在1895年,但日本并未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也并未仓皇出逃,排除B项;义和团发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并不反清,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表明外国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说明当时中国民族意识不断觉醒,C项正确;开始崛起用词不准确,在此之前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活动,也有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民众对侵略的抵抗,未涉及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而非被侵略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示意图是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4.5亿两,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大幅度增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八国联军侵略的过程中,遭到了中国义和团的攻击,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因此为义和团运动,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未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在此之前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材料反映在反西方“冷战”、和平与发展的不同语境中,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不同,说明历史研究受时代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A项属于历史不可知论,排除;材料反映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不能体现历史研究的重要动力是时代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同时期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无法体现历史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根据题干“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1/4,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侵略者有这样的认识是源自义和团的反抗,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分中国的野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洋务运动失败,材料中未涉及中国国力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被迫”一词在题干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的新中国才成为独立自主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被制服时期”是在1894-1911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894-1895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侵华发生1900-1901年。③④⑤正确;C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直接的领土扩张和贸易利益获取。到《辛丑条约》签订的时候,列强的侵华方式已经转变为通过金融、政治和文化等手段进行渗透和控制,D项正确;清朝统治根基的动摇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清朝统治根基动摇的信息,反映的是侵华方式的变化,排除A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反映的是侵华方式的改变,排除B项;中国彻底沦为殖民地与题意无关,题干不涉及相关信息,反映的是侵华方式的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
19.D
【详解】据题干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控制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符合“防务上却门户洞开”;清政府帮助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五口通商,不符合“防务上门户洞开”,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虽然增开了十个通商口岸,但无法体现“防务上门户洞口”以及“巨额的赔款”、“朝廷倒行逆施”,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涉及割让领土和巨额赔款,但并没有使京师“防务上门户洞开”,排除C项。故选D项。
20.(1)事件:鸦片战争
(2)特点:平均分配土地
运动:洋务运动
事件: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3)内涵:帝国主义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原因:清政府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外国列强的入侵。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钟的主体高1.842米、《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炮轰广州城,挑起鸦片战争。到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钟的主体高1.842米”的设计与《南京条约》的签订有关系。
(2)特点:根据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天朝田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因此土地分配方式是按人口平均分配。因此,《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的土地分配方式的特点是:平均分配土地。
运动: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江南制造总局”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的代表。因此,图中厂房建立于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
事件: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反帝斗争组织义和团形成,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因此,材料中的“政治改制运动”和“暴力反洋运动”分别指: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3)内涵:根据材料三“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附件内容多为清帝上谕,这些以承诺国际义务为内容的上谕,通过附件的形式成为了和约的一部分。这一新的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列强对华的强权政治和前所未有的霸道性质。”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的《辛丑条约》签订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参加反帝运动,这样清政府就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这一新的方式”的内涵是:帝国主义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中《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的史实和影响,可归纳这一时期中国遭受沉重苦难的原因是:清政府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外国列强的入侵。
21.(1)A:《南京条约》B:金田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
(2)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邓世昌黄海战役壮烈殉国,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谭嗣同戊戌变法,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精神(任选其一,意思相近即可)
(3)例一:论述: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总之,1840年以后,列强借助一系列侵华战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权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例二: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略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中国攫取的侵略权益也越来越多,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总之,1840年以后,列强借助一系列侵华战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权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1)卡片:根据“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A是《南京条约》;根据“1851年1月”和“洪秀全”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B是金田起义;C是太平天国运动。
(2)人物及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邓世昌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住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在弹尽的关头,他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所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进行阐述即可。如论述一: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总之,1840年以后,列强借助一系列侵华战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权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论述二: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略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中国攫取的侵略权益也越来越多,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总之,1840年以后,列强借助一系列侵华战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权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