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峨
眉
山
月
歌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著名诗人余光中用诗句写出了李白的诗风与侠气,令人拍案叫绝!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谪仙人”的诗歌世界吧!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通过诵读与品析,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的意境。
3.感受诗人思念故乡及友人的真挚情感,品味乡愁与离情别绪。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
(701年—762年)
作者简介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李白自己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等是俯拾即是,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作者简介
月亮是李白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他写过不少咏月的作品,《峨眉山月歌》是最早的一首。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当时,李白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升腾起丝丝缕缕的留恋之情。
课文研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qiāng
yú
诗文研读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秋高气爽,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面,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译文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研读感知
这首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首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首句点题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文研读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
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或友人)了,多么想念你啊!
译文
出发。
指同住峨眉的友人
顺流而下
现重庆附近
诗文研读
本诗的第三句,出现了人,李白用诗意的语言写“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最后一句抒发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末句抒情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研读感知
想一想
古诗28字中,有5个地名,你能找出来吗?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半轮——半边、半个
影——月影
流——流动
夜发——夜晚出发
向——驶向
下——顺流而下、前往
君——作者的友人
诗文研读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意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
强烈的思乡情怀
研读感知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2.本诗中的哪两个景色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研读感知
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文章结构
写景(一、二句)——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
抒情(三、四句)——抒写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峨
眉
山
月
歌
知识链接—古代诗歌意象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1、送别类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
(1)柳
知识链接—古代诗歌意象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2)长亭
(3)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
知识链接—古代诗歌意象
(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2、思乡类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知识链接—古代诗歌意象
(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2、思乡类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知识链接—古代诗歌意象
(1)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愁苦类 (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2)芭蕉。
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知识链接—古代诗歌意象
(3)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4)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知识链接—古代诗歌意象
(5)杜鹃鸟。(也叫“子规”)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其叫声类似于“行不得也哥哥”,往往引发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感。
知识链接—古代诗歌意象
(1)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抒怀类 (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知识链接—古代诗歌意象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知识链接—古代诗歌意象
(4)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
(3)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
知识链接—古代诗歌意象
另外,羌笛、月亮、芳草、归鸟、登高望远、苦寒 也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思乡怀亲之情。
木叶、落叶、黄叶则引发的是凄凉伤感之情。
渔者、钓者、渔父、鱼竿等与归隐、隐者有关。
朱雀桥、乌衣巷、梁园与繁华、奢靡连在一起。
梁园,繁华奢靡的代名词。
感谢观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