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下图是亚欧大陆上纬度相同的大陆东西两侧的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测站位于南半球 B.两个测站所属的温度带相同
C.降水的年际变化甲大于乙 D.降水的季节变化乙大于甲
2.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水文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地河流夏季含沙量变大 B.甲地河流夏季为主要汛期
C.乙地河流初冬有凌汛现象 D.乙地河流结冰期长于甲地
【答案】1.C
2.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即指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
1.A.读图并结合材料"亚欧大陆上纬度相同的大陆东西两侧的两个测站"可知,甲乙两测站都是1月气温最低,位于亚欧大陆,说明甲乙测站均位于北半球,A错误;
B.甲地最冷月气温约接近-5℃,在0℃以下、属于温带,乙地最冷月气温气温约10℃,大于0℃而小于15℃,属于亚热带,B错误;
C.甲测站雨热同期位于温带应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更大,乙测站雨热不同期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影响形成降水,西风相对稳定,故降水年际变化更小,C正确;
D.甲测站年内各月降水量大约在0-200mm之间变化、季节变化更大,乙测站年内各月降水量大约在10-130mm之间变化、季节变化更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2.根据材料和图可知,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所以河流夏季为主要汛期;乙地最冷月气温气温约10℃,对应的应该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流速慢,含沙量变小;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更不会出现凌汛,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商品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途经其他国家,对途经国来说,即为过境贸易。中老铁路通车运营后,老挝的货物可经中国出境。从万象至横滨港的货运时间,经深圳出境比经曼谷出境缩短6.5天。下图为万象至横滨港的海铁联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中老铁路通车运营的相关描述,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中老铁路通车完全取代老挝与其他国家的传统货运通道
B.深圳港装卸效率比曼谷港高,因此缩短了整体货运时间
C.货运时间缩短完全归因于中老铁路的运输速度
D.中老铁路通车优化区域物流网络,提升整体货运效率
4.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的货物通过该铁路可直达中国并转运至全球。以下关于中老铁路对老挝及其周边地区影响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促进老挝与中国及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
B.增强老挝本国的交通连接性和可达性
C.增强老挝对外运输的通达性,与他国经济更加融合
D.对老挝的旅游业产生积极影响,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5.中老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对老挝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哪项最为复杂且不易直接显现( )
A.降低老挝货物的运输成本,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B.促进老挝沿线地区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C.增强老挝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D.加剧老挝国内地区间经济不平等,引发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答案】3.D
4.B
5.C
【知识点】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点评】铁路运输:优点:运送速度快、载运量大、不太受自然条件影响;缺点:建设投入大、只能在固定线路上行驶、灵活性差。
水路运输:优点:成本低、能进行长距离、大批量的货运;缺点:受自然条件,如水域、港口、水位、气候等影响较大,运输速度慢。
3.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不能完全取代老挝与其他国家的传统货运通道,A错误;
B.从万象经深圳港岛横滨比曼谷港海上运输距离短,所以缩短了整体货运时间,B错误;
C.货运时间缩短除了与中老铁路的运输速度有关之外,还与铁路运输距离增长、与海运距离大大减少有关,C错误;
D.根据材料可知,中老铁路通车运营后,老挝的货物可经中国出境。从万象至横滨港的货运时间,经深圳出境比经曼谷出境缩短6.5天,可知,中老铁路通车优化区域物流网络,提升整体货运效率,D正确。
故答案为:D。
4.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的货物通过该铁路可直达中国并转运至全球,可促进老挝与中国及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增强老挝对外运输的通达性,与他国经济更加融合,同时对老挝的旅游业产生积极影响,吸引更多国际游客,促进经济发展,中老铁路增强了老挝与其他国家的交通连接性和可达性,根据题意可知,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5.中老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资金和技术主要由中国提供,对老挝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影响不明显,C正确,
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挪威拟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占比100%的计划。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建设体验中心。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有两种续电模式: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进行集中存储、集中充电、集中监测,并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的商业模式,实现车电分离),完成下面小题。
6.挪威拟定新能源车占比100%目标,主要为应对何种环境问题(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酸雨污染 D.土地荒漠化
7.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挪威首都建设体验中心的目的是( )
A.本地化生产 B.跨国并购 C.开拓市场 D.技术创新
8.在新能源汽车的两种续电模式中,换电模式相较于充电模式的优势包括( )
①提高出行效率②提升电池安全性③使用自主性更高④降低购车成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6.B
7.C
8.B
【知识点】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工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社会经济因素:动力、运输条件、经验、市场劳动力、政府政策、集聚效应、环境质量、技术等。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挪威拟定新能源车占比100%的目标,用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根据材料可知,挪威拟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占比100%的计划,说明挪威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较高,选择在挪威首都建设体验中心,有助于开拓当地市场,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8.根据材料可知,与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模式进行电池更换,用时少,可提高出行效率,①正确;换电模式实现电车分离,运营公司对电池进行集中监测、管理与养护,有利于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提升电池的安全性,②正确;换电模式的自主性取决于训中型充电站及电池配送站的数量及分布,充电模式的自主性取决于充电桩的数量及分布,目前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③错误;换电模式实现了车电分离,用户可以租用动力电池,有利于降低购车成本,④正确。因此,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20世纪60年代,东京高速发展,大城市病突出。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实施,充分挖掘东京5条最重要铁路通道的运输能力,满足对外运输和通勤的需求。1966—2010年,东京的就业人口、公司数量和产值都大幅下降,而周边7县的比例却保持平稳甚至增长,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选项中,不是20世纪60年代大城市病对东京中心城区的影响( )
A.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加剧 B.房价飙升,居住条件恶化
C.企业用工压力大,成本高 D.公共服务设施超负荷运转
10.属于“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对东京及其周边地区影响的是( )
A.东京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以一、二产业为主
B.周边地区人口激增,大城市病突出
C.东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人口密度降低
D.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11.依据1966—2010年东京与周边7县就业人口、公司数量和产值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东京中心城区衰退与周边地区兴起此消彼长
B.该时期日本国内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C.人口和产业的扩散必然导致区域均衡发展
D.东京的转型与周边地区的崛起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体现
【答案】9.C
10.C
11.D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
【解析】【点评】城市布局指城市地域的结构和层次,城市内部各种功能用地比例。城市布局 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形态。城市布局形式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有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起着作用。研究城市布局形式及其利弊,对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有指导意义。
9.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东京高速发展"可知,此时东京是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东京对周边地区的虹吸作用显著,人口和经济活动大量向东京聚集,出现大城市病,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人口和经济活动大量向东京聚集”可知,劳动力丰富而廉价,企业用工压力不大,成本不高,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为缓解大城市病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东京实施"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周围地区扩散,东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人口密度降低,周边地区人口激增,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质量变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1.A.根据材料可知,“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利于东京中心城区产业结构升级,不会降低其经济中心地位,A错误;
B.根据材料可知,1966—2010年日本国内经济发展不会陷入停滞,B错误;
C.人口和产业的扩散不会导致区域均衡发展,而是导致区域协同发展,C错误;
D.为缓解大城市病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东京实施"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周围地区扩散,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逐渐形成多核多圈层结构。通过东京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分工合理、功能紧凑的城市空间网络,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南极机场要靠冰面来承重承压,南极冰盖又处于不断变化与运动之中,极不稳定,修建难度极大,尤其是永久机场。蓝冰是一种特殊的冰,其形成主要经历降雪、粒雪化、成冰等漫长过程,冰层内部气泡不断减少,在光线的散射作用下形成视觉上的蓝色冰层。蓝冰上适宜修建永久机场。2018年11月,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公里的蓝冰上,论证建设我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的可行性,这里处于南极冰盖边缘,下降风盛行。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蓝冰在南极地区形成过程中,其冰层内部气泡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冰层融化 B.降雨增多,冰层加厚
C.积雪压实,冰晶重排 D.冰川流动,杂质流失
13.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选择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公里的蓝冰上论证建设永久机场可行性的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降雨量大,蓝冰资源丰富
B.靠近中山站,便于科考队员运输
C.地处冰盖边缘,冰层运动相对稳定
D.蓝冰纯度高,承载能力强
14.下列关于南极冰盖边缘的下降风,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向稳定,风速日变化小 B.风向不稳定,风速日变化小
C.风向稳定,风速日变化大 D.风向不稳定,风速日变化大
【答案】12.C
13.D
14.C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解析】【点评】蓝冰是密实化充分的冰川冰,在特殊的地形、气象条件下暴露于南极冰盖表面。在南极地区可建设冰雪机场跑道的区域中,蓝冰区为优选:蓝冰密度与硬度较高,作为跑道的基础层,具有天然的结构强度优势;表层无积雪,仅需对冰面进行平整与刻槽处理,成本较低。
12.A.蓝冰形成过程气温降低,积雪累积,冰层变厚,A错误;
B.南极地区降水少,主要由于酷寒,积雪累积冰层变厚,B错误;
C.根据材料可知,蓝冰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降雪、粒雪化、成冰,积雪被压实,孔隙中的空气逸出,冰晶重排、质地坚硬,C正确;
D.气温低,不会出现冰川流动,D错误。
故答案为:C。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降水少,由于酷寒、积雪累积,蓝冰资源丰富,蓝冰纯度高,硬度大,作为跑道的基础层,承载能力强,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4.南极冰盖边缘的下降风是由于南极冰盖内部海拔高、气温低,形成高压,冰盖边缘气温相对高,形成低压,风由南极冰盖内部吹出,在冰盖边缘受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因此风向稳定,风速因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而有显著的变化,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萨瓦伊岛位于南太平洋,距离澳大利亚大陆约3500千米,周边珊瑚礁众多,鱼群资源丰富,令游客大饱眼福。该岛还拥有世界上将水吹得最高的风洞——塔加风洞,风洞是连接海底和熔岩岩石的地方,当海浪拍打岩石,挤压空气,就将海水吹到了空中,海浪越大,吹的高度也就越高。下图为该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萨瓦伊岛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是( )
A.火山岛板块张裂 B.火山岛板块碰撞
C.大陆岛地壳垂直运动 D.大陆岛地壳水平运动
16.萨瓦伊岛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对生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
A.提供生物栖息地 B.平衡生物的密度
C.增加海水盐度 D.促进海水对流
17.据材料,推测塔加风洞的形成原因( )
A.火山活动导致岩石破裂 B.冰川融化后,水流冲刷岩石
C.长期海浪拍打和海水侵蚀岩石 D.地下水位升高,岩石层被顶起
【答案】15.B
16.A
17.C
【知识点】外力作用;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若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冲,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15.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该岛位于南太平洋,距离大陆远,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处,岛屿海拔较高,面积较大,整体大致呈圆形,地势呈阶梯状由中部向四周降低,为典型的火山岛,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6.根据材料可知,萨瓦伊岛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对生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生物栖息地,吸引大量鱼群聚集,增加珊瑚礁海域的种群密度,而没有珊瑚礁的海域水温这群密度就较小,不会平衡海洋生物的密度;珊瑚位于水下,其对海洋水的盐度没有影响,其存在可能对海水的流动产生阻碍作用,不会促进海水对流运动,A正确。
故答案为:A。
17.根据材料可知,塔加风洞的形成原因是长期海浪拍打和海水侵蚀岩石所形成,当地纬度较低,山峰海拔1858米,没有冰川分布,火山活动往往形成岩浆岩,不会使岩石机械破裂,地下水位升高,也不会使岩层顶起,地下水位升高,可能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加强,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东山湾是福建省重要的海水养殖区,由于过度养殖再加上水交换条件差,网箱养殖自身污染严重,海水中氮、磷大幅超标,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迫在眉睫。在生物修复物种的比选中,海马齿进入科研人员的视线,为其量身打造了“住处”——生态浮床和生态浮岛。海马齿可美化景观、净化水质,也可作为海水蔬菜食用并具药用价值,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浮床上种植海马齿的调节服务功能是( )
A.提供美丽风光 B.维持生物多样性
C.改善生态环境 D.提供可食性资源
19.据材料,推测海马齿的生长习性是( )
A.耐阴凉 B.需肥多 C.喜湿润 D.耐盐碱
20.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相比,生物修复的优点是( )
①成本低②见效快③能耗低④无二次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8.C
19.D
20.C
【知识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解析】【点评】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指利用各种材料或机械对水产养殖环境起到物理作用,从而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如水交换、曝气等;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制剂与污染物发生氧化、恢复、沉淀、聚合等反应,使污染物从养殖环境中分离或分解成无毒无害的化学形态,如投入水质改良剂、水质消毒剂等;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在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浓度完全无害化,使污染的环境部分或完全恢复原状的过程。微生物修复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水体修复技术,与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相比费用低、净化彻底、不易产生二次污染、不危害养殖生物、不破坏生态平衡等诸多优点。在我国水产领域,应用微生物分解技术消除养殖水体底泥中有机污染物取得了良好进展。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善生态环境是调节服务,提供美丽风光为文化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是支撑服务,提供可食性资源是供给服务,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9.根据材料可知,选择海马齿在东山湾海水养殖区进行生物修复,因此,海马齿适宜在浅海水环境下生长,具有耐盐碱的习性,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修复与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相比,成本更低、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周期更长,见效慢,但净化彻底,②错误,①③④正确,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随着中国农业商品化的不断发展,传统露天种植模式逐渐被耕地利用“大棚化”取代。耕地利用“大棚化”率是指大棚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下图为我国四大地区2006年和2016年耕地利用“大棚化”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1.2006-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率均有提高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 )
A.科技 B.市场 C.劳动力 D.政策
22.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率高的原因是( )
A.我国东部地区净迁移率较高,老龄化水平较低
B.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城镇用地面积广
C.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收入高,经济作物需求量大
D.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土地租金昂贵
23.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有效可行的措施包括( )
①提高粮食丰产技术②降低耕地红线标准
③依赖国际粮食市场④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1.B
22.A
23.D
【知识点】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大棚用地面积影响因素中,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和新型职业农民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坡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大棚化" 率的正向影响因素与大棚用地面积的相同,降水量、一产比重和人均经营耕地面积对“大棚化”率有显著负向影响。
21.大棚化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业产出,东部地区城镇较多,市场需求大,农产品价格高,销路广,农民建造大棚的积极性高,因此,2006-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率均有提高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市场,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2.大棚化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业产出,东部地区城镇较多,市场需求大,农产品价格高,销路广,农民建造大棚的积极性高,大棚化率高。我国东部地区净迁入率较高,老龄化水平较低,但对“大棚化”率高的影响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如: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农业国际合作、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保护支持力度、提升粮食调控能力、提高多元食物供给能力、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减损行动等。提高粮食丰产技术,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有利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①④正确;降低耕地红线标准,依赖国际粮食市场不利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②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黑冰”是在无降雨、降雪情况下,特殊的局地天气、地理条件使水汽直接在柏油路面凝结而成的透明薄冰,道路柏油的颜色能从中透出,造成冰面与道路融为一体呈黑色。众多国家受“黑冰”影响,交通事故频繁,完成下面小题。
24.一天中,在“黑冰”最易形成的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逆温层开始发展 B.逆温层发育较厚
C.逆温层开始消散 D.无明显逆温现象
25.下列哪项不是韩国受“黑冰”影响且交通事故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
A.气候湿润,空气水汽充足 B.应对交通突发事故能力高
C.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 D.经济发达,交通线网密布
【答案】24.B
25.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
【解析】【点评】公路上出现的"黑冰"可能是在后半夜形成的,然而出事故的时刻却往往在早上,这是因为气温开始回升,冰层开始融化,表面的水膜会让道路更滑,而这个时段高速公路上车辆也开始增多,所以这个时段的“黑冰"更加危险。
24.根据材料可知,“黑冰"形成的关键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的柏油路面时凝结,柏油路面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形成"黑冰"。夜间由于失去了太阳辐射热源,地面持续降温,逆温层开始发展,地面持续降温,逆温层不断加厚至最后,地面累积降温幅度最大,路面温度最低,有利于形成黑冰,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国三面环海,气候湿润,空气水汽充足,再加上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有利于地面水汽凝结形成“黑冰”,经济发达,交通线网密布,行驶车辆多,受"黑冰"影响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应对交通突出事故能力高,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6.(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索不达米亚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低地泛滥平原是处于干燥环境下的水分充足的冲积地,水源主要是土耳其东部的积雪,泛滥程度、大小取决于积雪融化的快慢。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推动其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下图示意两河流域主要水坝的分布情况。
(1)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设多个水坝,试分析这些水坝建设的主要目的。
(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分析该地区灌溉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为实现该地区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相应建议。
【答案】(1)调节径流,控制洪水泛滥,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蓄水发电,提供清洁能源;调节河道流量,保证下游用水的需求。
(2)水资源短缺(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水资源日益紧张。灌溉用水需求可能得不到满足。水质污染(质):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加剧,影响灌溉水源的质量。污染物可能通过灌溉水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损害。耕地面积下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所需的城镇用地增多,占用耕地。
(3)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壤盐碱化和侵蚀;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技术。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埃及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容易受到土耳其东部积雪融化的影响,发生洪涝灾害,修建水坝可以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洪水危害农业生产;水坝修建后,大坝上游方向蓄水,水位升高,落差增大,可以利用大坝发电,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满足电力需求;修建大坝后,可以调蓄河流水量,丰水期蓄水,枯水期向下游供水,满足供水需求。
(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建设会占用城镇周边的部分耕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小,影响农业发展;由于城镇化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人口聚集,二三产业、生活用水量增大,影响灌溉用水的供给,使得灌溉用水需求可能难以得到满足;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增多,使得河流受到污染,水质下降,导致灌溉水源水质下降;污染物随灌溉用水进入农田,对农作物、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3)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灌溉水源,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农业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灌溉农业容易导致当地的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注意土壤的保护;农业发展可能会破坏湿地、林地等原生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保护生态环境;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其他地区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与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点评】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27.(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8月起,我国对镓及关联产品实施出口管制。金属镓是第三代半导体制造的重要原材料,芯片、5G、新能源汽车都要用到它,已被多国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镓只能与锌、铝等矿物伴生,镓在铝土矿中含量仅有0.001-0.01%,目前世界上90%的镓是从氧化铝生产中提取的。我国金属镓的储量占全球总储量68%,居世界第一。我国作为金属镓的最大生产国,主要供应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经济体。我国产业一直处于出口粗镓产品占比过高、进口核心技术深加工产品的尴尬境地。下图为2019-2022年我国镓产量变动情况示意图。
(1)分析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国家从我国进口粗镓的主要原因。
(2)比较2020年和2021年我国镓产量增长率的差异,并推测差异的成因。
(3)从国家安全角度,阐述我国对镓及关联产品实施出口管制的有利影响。
【答案】(1)90%的镓是从氧化铝生产中提取,环境污染大,且该类国家环保要求高;粗镓生产经济效益低、利润低;该类国家保护本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且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污染;我国金属镓产量大,且在2023年8月前未实施出口管制。
(2)差异:2021年较2020年镓产量增长率高。原因:2021年金属镓下游产业发展迅速;镓勘探技术发展快;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贸易受阻且产量少。
(3)避免我国战略性资源流失,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刺激我国镓深加工技术及半导体材料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保障我国技术安全;减少金属镓无序开采,缓解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知识点】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我国能源供需特点;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目前世界上90%的镓是从氧化铝生产中提取的"可知,90%的家是从氧化铝生产中提取,在冶炼过程会严重污染环境,发达国家的环保要求高,进口可保护本国环境;镓矿在富家铝土矿中含量极低,需要在铝冶炼中获得,单独冶炼成本极高,导致粗镶生产经济效益低、利润低;由材料"金属镓是第三代半导体制造的重要原材料,芯片、5G、新能源汽车都要用到它,已被多国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可知,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金属家的需求更大,因此此类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同时进口粗镓还可以减少冶炼过程中的污染;由材料"我国金属镓的储量占全球总储量68%,居世界第一,我国作为金属镓的最大生产国,主要供应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经济体"可知,我国金属镓产量大,出口量大,且在“2023年8月前"未实施出口管制。
(2)读图可知,2020年家产量增长16.3吨,增长率为4.6%;2021年家产量增长149.1吨,增长率为40%,故2021年较2020年家产量增长率高。原因:根据材料"金属镶是第三代半导体制造的重要原材料,芯片、5G、新能源汽车都要用到它"可知,2021年金属镶下游产业发展迅速,对镓的需求量增加;镓的用途广泛,刺激了镓勘探技术的发快速发展;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国际贸易受阻,主要的生产国镓生产量大幅减少。
(3)镓已被多国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实施镓及关联产品出口管制,避免我国战略性资源流失,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有利于提升精镓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刺激我国镓深加工技术及半导体材料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促进镓产业链延伸,提高附加值,为技术研发提供经济条件,保障我国技术安全。开采矿产会造成表土及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减少金属镓无序开采,有利于缓解镓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点评】镓是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元素符号Ga,原子量69.723。镓的熔点很低,但沸点很高。纯液态镓有显著的过冷的趋势,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氧化膜。镓是第一个根据化学元素周期律预言并在自然界中证实的元素,是室温下电导率和热导率均为最大的液态物质。镓在电子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誉为电子工业“脊梁”。近十几年来,镓的更多应用潜力被发掘出来,在电子工业、散热、增材制造、柔性机器、生物医学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28.(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纳伦河是锡尔河上游及正源,源出中天山冰川,流经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天山地区输出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为两国提供丰富的、依赖性的资源。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消耗的纳伦河河水仅占其总径流量的10%,对水质干扰少,绝大部分淡水资源被下游富饶的费尔干纳盆地所消耗。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吉尔吉斯斯坦在纳伦河下游相继建成了5座梯级水库,其中T水库是最大水库,且具有蓄水和发电功能。
(1)结合材料,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纳伦河成为天山地区输出年径流量最大河流的自然原因。
(2)指出纳伦河下游修建梯级水库可能对锡尔河水文产生的影响。
(3)对于T水库什么季节放水,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产生了很大的争议,试推断两国主张的放水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1)水量收入:源头有众多冰川分布,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河流支流多,集水面积大;位于天山山地,受西风带影响,多(地形雨)降水补给。
水量支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水流快,下渗少。
(2)含沙量变少;流量变小;结冰期缩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吉尔吉斯斯坦:冬季,冬季气温低,需要水库放水发电取暖。
乌兹别克斯坦:夏季,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夏季是农作物生长季,需要大量淡水灌溉。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1)水量收入:源头有众多冰川分布,夏季多高山冰川融水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读图可知,该河河流支流多,集水面积大;位于天山山地,受西风带影响,加之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补给。水量支出: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蒸发量小;地形较陡,水流快,下渗少。
(2)纳伦河汇入锡尔河,河流梯级开发,修建水库,可以拦截河水和泥沙,导致锡尔河的径流量和含沙量都减少;水库底层的水水温较高,冬季水库泄水,结冰期缩短;水库可以调节径流,所以锡尔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3)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同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国家,水资源缺乏。对于吉尔吉斯斯坦来说,该地冬季气候寒冷,生活需要取暖,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会增多。而此时河流水量减少,导致发电量下降。为增加发电量,吉尔吉斯斯坦为了保证冬季发电用水需要在夏季大量蓄水,在冬季时放水。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来说,纳伦河主要作用在于为其农业生产提供水源。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的需水量增大,需要大量淡水灌溉,需要夏季放水。
【点评】 河流水文特征,即指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
1 / 1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下图是亚欧大陆上纬度相同的大陆东西两侧的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测站位于南半球 B.两个测站所属的温度带相同
C.降水的年际变化甲大于乙 D.降水的季节变化乙大于甲
2.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水文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地河流夏季含沙量变大 B.甲地河流夏季为主要汛期
C.乙地河流初冬有凌汛现象 D.乙地河流结冰期长于甲地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商品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途经其他国家,对途经国来说,即为过境贸易。中老铁路通车运营后,老挝的货物可经中国出境。从万象至横滨港的货运时间,经深圳出境比经曼谷出境缩短6.5天。下图为万象至横滨港的海铁联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中老铁路通车运营的相关描述,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中老铁路通车完全取代老挝与其他国家的传统货运通道
B.深圳港装卸效率比曼谷港高,因此缩短了整体货运时间
C.货运时间缩短完全归因于中老铁路的运输速度
D.中老铁路通车优化区域物流网络,提升整体货运效率
4.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的货物通过该铁路可直达中国并转运至全球。以下关于中老铁路对老挝及其周边地区影响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促进老挝与中国及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
B.增强老挝本国的交通连接性和可达性
C.增强老挝对外运输的通达性,与他国经济更加融合
D.对老挝的旅游业产生积极影响,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5.中老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对老挝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哪项最为复杂且不易直接显现( )
A.降低老挝货物的运输成本,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B.促进老挝沿线地区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C.增强老挝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D.加剧老挝国内地区间经济不平等,引发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挪威拟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占比100%的计划。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建设体验中心。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有两种续电模式: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进行集中存储、集中充电、集中监测,并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的商业模式,实现车电分离),完成下面小题。
6.挪威拟定新能源车占比100%目标,主要为应对何种环境问题(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酸雨污染 D.土地荒漠化
7.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挪威首都建设体验中心的目的是( )
A.本地化生产 B.跨国并购 C.开拓市场 D.技术创新
8.在新能源汽车的两种续电模式中,换电模式相较于充电模式的优势包括( )
①提高出行效率②提升电池安全性③使用自主性更高④降低购车成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20世纪60年代,东京高速发展,大城市病突出。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实施,充分挖掘东京5条最重要铁路通道的运输能力,满足对外运输和通勤的需求。1966—2010年,东京的就业人口、公司数量和产值都大幅下降,而周边7县的比例却保持平稳甚至增长,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选项中,不是20世纪60年代大城市病对东京中心城区的影响( )
A.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加剧 B.房价飙升,居住条件恶化
C.企业用工压力大,成本高 D.公共服务设施超负荷运转
10.属于“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对东京及其周边地区影响的是( )
A.东京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以一、二产业为主
B.周边地区人口激增,大城市病突出
C.东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人口密度降低
D.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11.依据1966—2010年东京与周边7县就业人口、公司数量和产值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东京中心城区衰退与周边地区兴起此消彼长
B.该时期日本国内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C.人口和产业的扩散必然导致区域均衡发展
D.东京的转型与周边地区的崛起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体现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南极机场要靠冰面来承重承压,南极冰盖又处于不断变化与运动之中,极不稳定,修建难度极大,尤其是永久机场。蓝冰是一种特殊的冰,其形成主要经历降雪、粒雪化、成冰等漫长过程,冰层内部气泡不断减少,在光线的散射作用下形成视觉上的蓝色冰层。蓝冰上适宜修建永久机场。2018年11月,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公里的蓝冰上,论证建设我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的可行性,这里处于南极冰盖边缘,下降风盛行。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蓝冰在南极地区形成过程中,其冰层内部气泡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冰层融化 B.降雨增多,冰层加厚
C.积雪压实,冰晶重排 D.冰川流动,杂质流失
13.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选择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公里的蓝冰上论证建设永久机场可行性的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降雨量大,蓝冰资源丰富
B.靠近中山站,便于科考队员运输
C.地处冰盖边缘,冰层运动相对稳定
D.蓝冰纯度高,承载能力强
14.下列关于南极冰盖边缘的下降风,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向稳定,风速日变化小 B.风向不稳定,风速日变化小
C.风向稳定,风速日变化大 D.风向不稳定,风速日变化大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萨瓦伊岛位于南太平洋,距离澳大利亚大陆约3500千米,周边珊瑚礁众多,鱼群资源丰富,令游客大饱眼福。该岛还拥有世界上将水吹得最高的风洞——塔加风洞,风洞是连接海底和熔岩岩石的地方,当海浪拍打岩石,挤压空气,就将海水吹到了空中,海浪越大,吹的高度也就越高。下图为该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萨瓦伊岛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是( )
A.火山岛板块张裂 B.火山岛板块碰撞
C.大陆岛地壳垂直运动 D.大陆岛地壳水平运动
16.萨瓦伊岛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对生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
A.提供生物栖息地 B.平衡生物的密度
C.增加海水盐度 D.促进海水对流
17.据材料,推测塔加风洞的形成原因( )
A.火山活动导致岩石破裂 B.冰川融化后,水流冲刷岩石
C.长期海浪拍打和海水侵蚀岩石 D.地下水位升高,岩石层被顶起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东山湾是福建省重要的海水养殖区,由于过度养殖再加上水交换条件差,网箱养殖自身污染严重,海水中氮、磷大幅超标,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迫在眉睫。在生物修复物种的比选中,海马齿进入科研人员的视线,为其量身打造了“住处”——生态浮床和生态浮岛。海马齿可美化景观、净化水质,也可作为海水蔬菜食用并具药用价值,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浮床上种植海马齿的调节服务功能是( )
A.提供美丽风光 B.维持生物多样性
C.改善生态环境 D.提供可食性资源
19.据材料,推测海马齿的生长习性是( )
A.耐阴凉 B.需肥多 C.喜湿润 D.耐盐碱
20.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相比,生物修复的优点是( )
①成本低②见效快③能耗低④无二次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随着中国农业商品化的不断发展,传统露天种植模式逐渐被耕地利用“大棚化”取代。耕地利用“大棚化”率是指大棚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下图为我国四大地区2006年和2016年耕地利用“大棚化”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1.2006-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率均有提高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 )
A.科技 B.市场 C.劳动力 D.政策
22.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率高的原因是( )
A.我国东部地区净迁移率较高,老龄化水平较低
B.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城镇用地面积广
C.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收入高,经济作物需求量大
D.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土地租金昂贵
23.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有效可行的措施包括( )
①提高粮食丰产技术②降低耕地红线标准
③依赖国际粮食市场④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黑冰”是在无降雨、降雪情况下,特殊的局地天气、地理条件使水汽直接在柏油路面凝结而成的透明薄冰,道路柏油的颜色能从中透出,造成冰面与道路融为一体呈黑色。众多国家受“黑冰”影响,交通事故频繁,完成下面小题。
24.一天中,在“黑冰”最易形成的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逆温层开始发展 B.逆温层发育较厚
C.逆温层开始消散 D.无明显逆温现象
25.下列哪项不是韩国受“黑冰”影响且交通事故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
A.气候湿润,空气水汽充足 B.应对交通突发事故能力高
C.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 D.经济发达,交通线网密布
26.(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索不达米亚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低地泛滥平原是处于干燥环境下的水分充足的冲积地,水源主要是土耳其东部的积雪,泛滥程度、大小取决于积雪融化的快慢。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推动其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下图示意两河流域主要水坝的分布情况。
(1)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设多个水坝,试分析这些水坝建设的主要目的。
(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分析该地区灌溉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为实现该地区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相应建议。
27.(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8月起,我国对镓及关联产品实施出口管制。金属镓是第三代半导体制造的重要原材料,芯片、5G、新能源汽车都要用到它,已被多国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镓只能与锌、铝等矿物伴生,镓在铝土矿中含量仅有0.001-0.01%,目前世界上90%的镓是从氧化铝生产中提取的。我国金属镓的储量占全球总储量68%,居世界第一。我国作为金属镓的最大生产国,主要供应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经济体。我国产业一直处于出口粗镓产品占比过高、进口核心技术深加工产品的尴尬境地。下图为2019-2022年我国镓产量变动情况示意图。
(1)分析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国家从我国进口粗镓的主要原因。
(2)比较2020年和2021年我国镓产量增长率的差异,并推测差异的成因。
(3)从国家安全角度,阐述我国对镓及关联产品实施出口管制的有利影响。
28.(2024高二下·城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纳伦河是锡尔河上游及正源,源出中天山冰川,流经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天山地区输出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为两国提供丰富的、依赖性的资源。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消耗的纳伦河河水仅占其总径流量的10%,对水质干扰少,绝大部分淡水资源被下游富饶的费尔干纳盆地所消耗。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吉尔吉斯斯坦在纳伦河下游相继建成了5座梯级水库,其中T水库是最大水库,且具有蓄水和发电功能。
(1)结合材料,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纳伦河成为天山地区输出年径流量最大河流的自然原因。
(2)指出纳伦河下游修建梯级水库可能对锡尔河水文产生的影响。
(3)对于T水库什么季节放水,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产生了很大的争议,试推断两国主张的放水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即指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
1.A.读图并结合材料"亚欧大陆上纬度相同的大陆东西两侧的两个测站"可知,甲乙两测站都是1月气温最低,位于亚欧大陆,说明甲乙测站均位于北半球,A错误;
B.甲地最冷月气温约接近-5℃,在0℃以下、属于温带,乙地最冷月气温气温约10℃,大于0℃而小于15℃,属于亚热带,B错误;
C.甲测站雨热同期位于温带应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更大,乙测站雨热不同期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影响形成降水,西风相对稳定,故降水年际变化更小,C正确;
D.甲测站年内各月降水量大约在0-200mm之间变化、季节变化更大,乙测站年内各月降水量大约在10-130mm之间变化、季节变化更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2.根据材料和图可知,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所以河流夏季为主要汛期;乙地最冷月气温气温约10℃,对应的应该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流速慢,含沙量变小;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更不会出现凌汛,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D
4.B
5.C
【知识点】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点评】铁路运输:优点:运送速度快、载运量大、不太受自然条件影响;缺点:建设投入大、只能在固定线路上行驶、灵活性差。
水路运输:优点:成本低、能进行长距离、大批量的货运;缺点:受自然条件,如水域、港口、水位、气候等影响较大,运输速度慢。
3.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不能完全取代老挝与其他国家的传统货运通道,A错误;
B.从万象经深圳港岛横滨比曼谷港海上运输距离短,所以缩短了整体货运时间,B错误;
C.货运时间缩短除了与中老铁路的运输速度有关之外,还与铁路运输距离增长、与海运距离大大减少有关,C错误;
D.根据材料可知,中老铁路通车运营后,老挝的货物可经中国出境。从万象至横滨港的货运时间,经深圳出境比经曼谷出境缩短6.5天,可知,中老铁路通车优化区域物流网络,提升整体货运效率,D正确。
故答案为:D。
4.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的货物通过该铁路可直达中国并转运至全球,可促进老挝与中国及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增强老挝对外运输的通达性,与他国经济更加融合,同时对老挝的旅游业产生积极影响,吸引更多国际游客,促进经济发展,中老铁路增强了老挝与其他国家的交通连接性和可达性,根据题意可知,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5.中老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资金和技术主要由中国提供,对老挝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影响不明显,C正确,
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6.B
7.C
8.B
【知识点】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工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社会经济因素:动力、运输条件、经验、市场劳动力、政府政策、集聚效应、环境质量、技术等。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挪威拟定新能源车占比100%的目标,用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根据材料可知,挪威拟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占比100%的计划,说明挪威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较高,选择在挪威首都建设体验中心,有助于开拓当地市场,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8.根据材料可知,与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模式进行电池更换,用时少,可提高出行效率,①正确;换电模式实现电车分离,运营公司对电池进行集中监测、管理与养护,有利于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提升电池的安全性,②正确;换电模式的自主性取决于训中型充电站及电池配送站的数量及分布,充电模式的自主性取决于充电桩的数量及分布,目前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③错误;换电模式实现了车电分离,用户可以租用动力电池,有利于降低购车成本,④正确。因此,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9.C
10.C
11.D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
【解析】【点评】城市布局指城市地域的结构和层次,城市内部各种功能用地比例。城市布局 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形态。城市布局形式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有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起着作用。研究城市布局形式及其利弊,对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有指导意义。
9.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东京高速发展"可知,此时东京是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东京对周边地区的虹吸作用显著,人口和经济活动大量向东京聚集,出现大城市病,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人口和经济活动大量向东京聚集”可知,劳动力丰富而廉价,企业用工压力不大,成本不高,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为缓解大城市病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东京实施"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周围地区扩散,东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人口密度降低,周边地区人口激增,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质量变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1.A.根据材料可知,“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利于东京中心城区产业结构升级,不会降低其经济中心地位,A错误;
B.根据材料可知,1966—2010年日本国内经济发展不会陷入停滞,B错误;
C.人口和产业的扩散不会导致区域均衡发展,而是导致区域协同发展,C错误;
D.为缓解大城市病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东京实施"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周围地区扩散,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逐渐形成多核多圈层结构。通过东京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分工合理、功能紧凑的城市空间网络,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2.C
13.D
14.C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解析】【点评】蓝冰是密实化充分的冰川冰,在特殊的地形、气象条件下暴露于南极冰盖表面。在南极地区可建设冰雪机场跑道的区域中,蓝冰区为优选:蓝冰密度与硬度较高,作为跑道的基础层,具有天然的结构强度优势;表层无积雪,仅需对冰面进行平整与刻槽处理,成本较低。
12.A.蓝冰形成过程气温降低,积雪累积,冰层变厚,A错误;
B.南极地区降水少,主要由于酷寒,积雪累积冰层变厚,B错误;
C.根据材料可知,蓝冰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降雪、粒雪化、成冰,积雪被压实,孔隙中的空气逸出,冰晶重排、质地坚硬,C正确;
D.气温低,不会出现冰川流动,D错误。
故答案为:C。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降水少,由于酷寒、积雪累积,蓝冰资源丰富,蓝冰纯度高,硬度大,作为跑道的基础层,承载能力强,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4.南极冰盖边缘的下降风是由于南极冰盖内部海拔高、气温低,形成高压,冰盖边缘气温相对高,形成低压,风由南极冰盖内部吹出,在冰盖边缘受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因此风向稳定,风速因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而有显著的变化,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5.B
16.A
17.C
【知识点】外力作用;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若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冲,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15.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该岛位于南太平洋,距离大陆远,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处,岛屿海拔较高,面积较大,整体大致呈圆形,地势呈阶梯状由中部向四周降低,为典型的火山岛,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6.根据材料可知,萨瓦伊岛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对生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生物栖息地,吸引大量鱼群聚集,增加珊瑚礁海域的种群密度,而没有珊瑚礁的海域水温这群密度就较小,不会平衡海洋生物的密度;珊瑚位于水下,其对海洋水的盐度没有影响,其存在可能对海水的流动产生阻碍作用,不会促进海水对流运动,A正确。
故答案为:A。
17.根据材料可知,塔加风洞的形成原因是长期海浪拍打和海水侵蚀岩石所形成,当地纬度较低,山峰海拔1858米,没有冰川分布,火山活动往往形成岩浆岩,不会使岩石机械破裂,地下水位升高,也不会使岩层顶起,地下水位升高,可能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加强,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8.C
19.D
20.C
【知识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解析】【点评】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指利用各种材料或机械对水产养殖环境起到物理作用,从而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如水交换、曝气等;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制剂与污染物发生氧化、恢复、沉淀、聚合等反应,使污染物从养殖环境中分离或分解成无毒无害的化学形态,如投入水质改良剂、水质消毒剂等;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在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浓度完全无害化,使污染的环境部分或完全恢复原状的过程。微生物修复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水体修复技术,与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相比费用低、净化彻底、不易产生二次污染、不危害养殖生物、不破坏生态平衡等诸多优点。在我国水产领域,应用微生物分解技术消除养殖水体底泥中有机污染物取得了良好进展。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善生态环境是调节服务,提供美丽风光为文化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是支撑服务,提供可食性资源是供给服务,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9.根据材料可知,选择海马齿在东山湾海水养殖区进行生物修复,因此,海马齿适宜在浅海水环境下生长,具有耐盐碱的习性,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修复与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相比,成本更低、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周期更长,见效慢,但净化彻底,②错误,①③④正确,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1.B
22.A
23.D
【知识点】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大棚用地面积影响因素中,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和新型职业农民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坡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大棚化" 率的正向影响因素与大棚用地面积的相同,降水量、一产比重和人均经营耕地面积对“大棚化”率有显著负向影响。
21.大棚化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业产出,东部地区城镇较多,市场需求大,农产品价格高,销路广,农民建造大棚的积极性高,因此,2006-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耕地利用“大棚化”率均有提高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市场,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2.大棚化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业产出,东部地区城镇较多,市场需求大,农产品价格高,销路广,农民建造大棚的积极性高,大棚化率高。我国东部地区净迁入率较高,老龄化水平较低,但对“大棚化”率高的影响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如: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农业国际合作、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保护支持力度、提升粮食调控能力、提高多元食物供给能力、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减损行动等。提高粮食丰产技术,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有利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①④正确;降低耕地红线标准,依赖国际粮食市场不利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②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24.B
25.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
【解析】【点评】公路上出现的"黑冰"可能是在后半夜形成的,然而出事故的时刻却往往在早上,这是因为气温开始回升,冰层开始融化,表面的水膜会让道路更滑,而这个时段高速公路上车辆也开始增多,所以这个时段的“黑冰"更加危险。
24.根据材料可知,“黑冰"形成的关键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的柏油路面时凝结,柏油路面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形成"黑冰"。夜间由于失去了太阳辐射热源,地面持续降温,逆温层开始发展,地面持续降温,逆温层不断加厚至最后,地面累积降温幅度最大,路面温度最低,有利于形成黑冰,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国三面环海,气候湿润,空气水汽充足,再加上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有利于地面水汽凝结形成“黑冰”,经济发达,交通线网密布,行驶车辆多,受"黑冰"影响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应对交通突出事故能力高,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6.【答案】(1)调节径流,控制洪水泛滥,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蓄水发电,提供清洁能源;调节河道流量,保证下游用水的需求。
(2)水资源短缺(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水资源日益紧张。灌溉用水需求可能得不到满足。水质污染(质):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加剧,影响灌溉水源的质量。污染物可能通过灌溉水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损害。耕地面积下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所需的城镇用地增多,占用耕地。
(3)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壤盐碱化和侵蚀;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技术。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埃及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容易受到土耳其东部积雪融化的影响,发生洪涝灾害,修建水坝可以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洪水危害农业生产;水坝修建后,大坝上游方向蓄水,水位升高,落差增大,可以利用大坝发电,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满足电力需求;修建大坝后,可以调蓄河流水量,丰水期蓄水,枯水期向下游供水,满足供水需求。
(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建设会占用城镇周边的部分耕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小,影响农业发展;由于城镇化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人口聚集,二三产业、生活用水量增大,影响灌溉用水的供给,使得灌溉用水需求可能难以得到满足;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增多,使得河流受到污染,水质下降,导致灌溉水源水质下降;污染物随灌溉用水进入农田,对农作物、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3)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灌溉水源,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农业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灌溉农业容易导致当地的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注意土壤的保护;农业发展可能会破坏湿地、林地等原生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保护生态环境;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其他地区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与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点评】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27.【答案】(1)90%的镓是从氧化铝生产中提取,环境污染大,且该类国家环保要求高;粗镓生产经济效益低、利润低;该类国家保护本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且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污染;我国金属镓产量大,且在2023年8月前未实施出口管制。
(2)差异:2021年较2020年镓产量增长率高。原因:2021年金属镓下游产业发展迅速;镓勘探技术发展快;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贸易受阻且产量少。
(3)避免我国战略性资源流失,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刺激我国镓深加工技术及半导体材料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保障我国技术安全;减少金属镓无序开采,缓解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知识点】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我国能源供需特点;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目前世界上90%的镓是从氧化铝生产中提取的"可知,90%的家是从氧化铝生产中提取,在冶炼过程会严重污染环境,发达国家的环保要求高,进口可保护本国环境;镓矿在富家铝土矿中含量极低,需要在铝冶炼中获得,单独冶炼成本极高,导致粗镶生产经济效益低、利润低;由材料"金属镓是第三代半导体制造的重要原材料,芯片、5G、新能源汽车都要用到它,已被多国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可知,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金属家的需求更大,因此此类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同时进口粗镓还可以减少冶炼过程中的污染;由材料"我国金属镓的储量占全球总储量68%,居世界第一,我国作为金属镓的最大生产国,主要供应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经济体"可知,我国金属镓产量大,出口量大,且在“2023年8月前"未实施出口管制。
(2)读图可知,2020年家产量增长16.3吨,增长率为4.6%;2021年家产量增长149.1吨,增长率为40%,故2021年较2020年家产量增长率高。原因:根据材料"金属镶是第三代半导体制造的重要原材料,芯片、5G、新能源汽车都要用到它"可知,2021年金属镶下游产业发展迅速,对镓的需求量增加;镓的用途广泛,刺激了镓勘探技术的发快速发展;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国际贸易受阻,主要的生产国镓生产量大幅减少。
(3)镓已被多国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实施镓及关联产品出口管制,避免我国战略性资源流失,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有利于提升精镓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刺激我国镓深加工技术及半导体材料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促进镓产业链延伸,提高附加值,为技术研发提供经济条件,保障我国技术安全。开采矿产会造成表土及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减少金属镓无序开采,有利于缓解镓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点评】镓是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元素符号Ga,原子量69.723。镓的熔点很低,但沸点很高。纯液态镓有显著的过冷的趋势,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氧化膜。镓是第一个根据化学元素周期律预言并在自然界中证实的元素,是室温下电导率和热导率均为最大的液态物质。镓在电子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誉为电子工业“脊梁”。近十几年来,镓的更多应用潜力被发掘出来,在电子工业、散热、增材制造、柔性机器、生物医学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28.【答案】(1)水量收入:源头有众多冰川分布,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河流支流多,集水面积大;位于天山山地,受西风带影响,多(地形雨)降水补给。
水量支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水流快,下渗少。
(2)含沙量变少;流量变小;结冰期缩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吉尔吉斯斯坦:冬季,冬季气温低,需要水库放水发电取暖。
乌兹别克斯坦:夏季,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夏季是农作物生长季,需要大量淡水灌溉。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1)水量收入:源头有众多冰川分布,夏季多高山冰川融水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读图可知,该河河流支流多,集水面积大;位于天山山地,受西风带影响,加之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补给。水量支出: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蒸发量小;地形较陡,水流快,下渗少。
(2)纳伦河汇入锡尔河,河流梯级开发,修建水库,可以拦截河水和泥沙,导致锡尔河的径流量和含沙量都减少;水库底层的水水温较高,冬季水库泄水,结冰期缩短;水库可以调节径流,所以锡尔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3)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同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国家,水资源缺乏。对于吉尔吉斯斯坦来说,该地冬季气候寒冷,生活需要取暖,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会增多。而此时河流水量减少,导致发电量下降。为增加发电量,吉尔吉斯斯坦为了保证冬季发电用水需要在夏季大量蓄水,在冬季时放水。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来说,纳伦河主要作用在于为其农业生产提供水源。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的需水量增大,需要大量淡水灌溉,需要夏季放水。
【点评】 河流水文特征,即指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