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科 化学
班级 901/904 课时 设计者
一、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学生第一次分组实验,情绪非常激动,组织好课堂秩序非常至关重要,所以课前一定哟啊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学生分组要做到异质分组,使每一个组的同学能协作一致。
二、素养目标
1·化学观念:通过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学习,掌握进行化学实验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知道围绕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实施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 2·科学思维:初步形成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并推测物质及其变化的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与实践:在分组实验中,锻炼与他人分工协作、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实验误差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大试管、集气瓶、水槽、单孔橡胶塞、乳胶管、玻璃导管、铁架台(带铁夹)、升降台、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木条、棉花。 【情境导入】 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节课,同学们将通过小组实验分工合作来真正体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探究其性质的过程。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法 【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 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 3.收集方法: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 (1)査--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向试管中装入试剂;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5)收--收集氧气; (6)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则证明是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探究点二氧气性质--实验法 1. 如图2-19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到发红,插入以上实验收集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人),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 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留少量水,如图2-20)。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问题与交流】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3.把红热的木炭插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人 【学生】讨论并回答 1.除了用手紧握试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捂住试管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等方法。 2.没等导管口处气泡均匀、连续冒出便开始收集氧气;排水集气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充满,还留有空气:收集完气体后,玻璃片与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等。 3.如果开始便将红热的木炭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大量放热并产生二氧化碳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会迅速使瓶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影响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氧化碳
四氧化三铁
教学反思:
学生分组实验秩序太难维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