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第一课,包括洋务运动、美日侵略台湾、收复新疆、中法危机四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主要讲述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目的等概括和洋务运动的内容、结果及其失败原因和评价,内容多,且是本课的重要部分;剩余子目可以共同划分为民族危机这一主题,内容简单,大部分知识可以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启示的方法进行。本课在教材位置上开启第二单元篇章,也为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完了第一单元,知道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忧困,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也并没有挽救中国,这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洋务运动的背景打下良好的基础。八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材料研读、识别地图、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概括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在分析洋务运动失败原因上,需要教师多加引导。边疆危机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大部分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填写提纲的方式完成,特别要知道左宗棠、新疆收复等历史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三、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洋务运动的起止、代表人物、口号、主要活动的相关史事,并能够掌握其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了解美日侵略台湾的史事,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经过、意义,知道中法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体会先进中国人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付出的不懈努力,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和爱国热情。(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内容、结果和评价,边疆危机。
五、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材料研读。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问题导入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什么局面呢?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成功挽救中国?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场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处于内忧外困之中。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 进入洋务运动的学习中。 通过回顾第一单元的知识思考近代中国的处境,以及在农民阶级挽救中国失败后,什么阶级出现在历史舞台,自然而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背景 出示两则图片,请同学观察两幅图片,说出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思考: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 观察图片 【回答】第一幅图片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第二幅图片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1860)。 【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在新课导入的铺垫之下,学习洋务运动的背景,简单易懂。
洋务运动的目的 出示顽固派及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的文字材料,提问面对内忧外患,说一说统治阶级怎么看?目的是什么? 材料研读,讨论回答: 统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 通过阅读地主阶级的主张,概括地主阶级的目的,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
3.基本概况 出示表格,请同学结合教材20页,从中找出洋务运动的相关信息,填补到表格的空白部分。 结合教材,完成表格: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口号:自强、求富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通过阅读课本找到关键信息,并填充到表格中,帮助学生快速知道洋务运动的概况。
4.洋务运动的内容 发起合作探究活动:阅李鸿章日记探大清“病症”,即出示李鸿章日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清王朝“弱势”。 出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地图、表格和填空,请学生结合教材21页完成填空,并概括洋务运动的内容。 相继出示“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文字材料和图片,简要介绍安庆内军械所,其是清末第一个官办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厂。 出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地图、表格和填空,请学生 阅读日记,合作探究 【回答】军事上弱——武器落后 财政上穷——国库空虚 人才上少——人才缺乏 【填空】前期: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概括】①军事上——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通过阅读李鸿章的日记和围绕日记展开合作,探究活动发现清王朝的弱势,为接下来学习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作铺垫。 通过阅读材料和课本概括出洋务派在军事方面的措施。
结合教材21页完成填空,并概括洋务运动的内容。 继续出示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民族工业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性和张之洞等代表人物。 【提问】阅读课本21页,在教育方面,洋务派采取了哪些措施? 出示京师同文馆、翻译官图片及学堂表格,引导学生看到洋务派在教育方面的举措表现。 出示第一批留美幼童图片和文字材料,讲授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大多是国家人才。 出示军队图片和填空,引导学生说一说,洋务派采取了什么措施? 出示各路海军管辖的海域地图,请学生阅读课本21页简要概括海军的发展历程。 【补充】北洋舰队总吨位41200吨位,名列东亚第一,世界第九。 了解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对比洋务运动前后的兵器和制造方式,得出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的结论。 【填空】后期: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发展近代民用企业。 【概括】②财政上——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认识中国民族工业和代表人物。 【回答】③教育: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官,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从图片和表格中观察洋务派在教育方面措施的具体表现。 知道留美儿童,感受洋务派教育措施的成效。 【填空】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组建新式洋枪队,配备新式枪炮,采用西式方法练兵。这些军事改造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标志着中国军队从旧式陆军到新军的过渡和转型。 【概括】④建立新式海陆军。 【回答】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海军初步建成,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 通过展示民族工业的材料,帮助学生图文并茂的了解,当时的民族工业情况,认识张之洞等人。 通过出示新式学堂和留美幼童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洋务派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成效,理解洋务派在推进中国近代化方面的积极一面。 通过出示军队图片,引导学生从军队方面考虑洋务派采取的措施。 综上通过出示大量的材料,并结合课本,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概括洋务运动的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史论,结合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树立家国情怀。
洋务运动的结果 出示甲午海战的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本21页,说一说洋务运动的结果。 【归纳】洋务运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自救运动却以失败告终! 【回答】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破产 洋务运动最终没能实现“自强求富”,洋务派“富国强兵”的梦想破灭了。 通过出示甲午海战的历史图片,让学生得出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结论,为接下来认识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作铺垫。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出示三则文字材料,请学生材料研读,找到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有哪些? 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进而提问学生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材料研读,讨论回答: 洋务派内部的腐败;旧势力、旧思想的阻挠和破坏;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 通过材料研读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得出信息发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归纳】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其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回答】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 认识到清政府的制度根基没有发生改变,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的评价 出示军工、电路、电报、航运、电车等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21页,尝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提问】结合先前的学习,请问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 【过渡】这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那么结合今天的学习想一想,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什么? 继续出示两则文字材料,请同学进行材料研读,根据材料尝试从不同的方面评价洋务运动。 【提问】出示李鸿章和德国宰相俾斯麦说的话,你们能从中知道什么信息?请同学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回答】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回答】鸦片战争。 【回答】洋务运动。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先进的技术学习,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回答】②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回答】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思想。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是本科的重难点之一,通过出示大量的材料,引导学生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历史分析的能力。
贰·敌寇蚕食,边防告急——应对边疆危机
出示地图,请同学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分小组说一说19世纪中后期中国哪些地区遭遇边疆危机? 1.美、日侵略台湾——东南海疆危机 出示东南海疆危机提纲表格和图片,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22页,填好东南海疆危机的背景、时间、国家、过程和结果。 整理资料,小组交流 【回答】19世纪60年代,俄、英先后支持阿古柏略新疆;19世纪70年代,沙俄占领伊犁;19世纪60年代美侵扰台湾;19世纪70年代日本侵扰台湾,勒索50万两白银后撤兵;1883-1885,法军进犯福州、台湾和中国西南,中法战争爆发;1894-1995年,日本借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在丰岛对清军偷袭,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覆灭。 【回答】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妥协退让。19世纪中期,从东南海疆开始,美国、日本侵略台湾。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兵侵略台湾,遭到抵抗,大败而归;19世纪70年代,日本借口“琉球事件”入侵台湾。1874年清政府被 本节课中边疆危机的相关内容较为简单,如何识别历史地图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通过识别地图发现在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哪些地区遭遇到边疆危机,从而被接下来具体学习边疆危机打下基础。 通过出示图片和表格帮助学生从时间地点背景,国家过程,结果等多个维度理解东南海将危机西北边疆危机和西南边疆危机认识到我国的领土主权是不可分割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领土统一和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学习左宗棠等爱国将领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好精神品质,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2.收复新疆——西北边疆危机 继续出示西北边疆危机提纲表格和图片,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22页,填好东南海疆危机的背景、时间、策略和过程。 出示左宗棠人物扫描和收复新疆的图片、文字材料,引导学生问题思考:阅读教材,结合相关事实说一说收复新疆的意义。 3.中法战争——西南边疆危机 继续出示西南边疆危机提纲表格和图片,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23页,填好时间、战况和结果。 迫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条约》,赔偿日本白银55万两,日军撤离台湾。 读教材,简述东南海疆危机的背景、时间、策略和过程。 【回答】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读教材,找到西南边疆危机的时间,战况和结果。
(三) 课堂小结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军事工业教育事业等方面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复习回顾本课所学知识,记录笔记。 课堂小结,回顾旧知,并对重要的历史知识再次说明。
九、随堂练习 6道选择题(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