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5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表1
1 湖北石家河遗址 出土大量玉神人造型,头戴“介”字形冠、眼角尖锐的大眼、蒜头鼻、咧嘴露出上下獠牙、双耳穿孔戴耳饰、左右伸出鸟状装饰
2 浙江余杭良渚瑶山遗址 出土一件神人兽面及鸟纹玉冠状器,其正面阴刻一神人兽面纹,上部为戴有“介”字形冠冕的神人,下部为具有圆眼和獠牙的兽面,左右伸出尖锐的鸟状装饰
3 三星堆遗址 出土的铜兽面,构图方式和纹样风格与石家河遗址的玉器较为相似
表1 是远古遗址出土物情况。表中现象可用于印证远古时代
A.玉文化具有丰富内涵 B.存在远距离文化交流
C.国家认同观念的形成 D.区域间贸易往来频繁
2. 表2
度 量 衡
1丈=10尺=100寸 l =10 斗=100升 =1 000合 1石=120斤(合今307050 克)
合今230厘米 合今2000毫升 1斤=16 两=384铢(合今256.25 克)
历史试题 第1页(共8页)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以商鞅变法时期的度量衡制为标准(如表2所示),颁行全国。这一举措
A.减轻了全国民众的赋税负担 B.消除了各诸侯国的经济差异
C.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一体化 D.体现出严密的重农抑商倾向
3.据《南史·列传第十三》记载,刘宋时,“中书舍人徐爰有宠于上,上尝命(王)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球辞曰:‘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上改容谢焉”。这反映出当时
A.门第等级界限分明 B.君权受到相权威胁
C.宗族成为政治附庸 D.阶层流动受到限制
4.观察图1中北宋时期官员分布情况。图中现象可用于说明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人才选拔制度调整 D.南方文化不断发展
5.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论,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论;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呼吁:“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据此可知,黄宗羲
A.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 B.突破了传统民本思想
C.总结了历史发展规律 D.冲破了儒家思想禁锢
6.1858年的《天津条约》使得领事裁判权进一步充实和巩固。随着对国际法知识的了解,一些清朝官员指出,领事裁判权违反了国际法,“洋人归领事管辖,不归地方官管理,于公法(《万国公法》)最为不合”。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成功地运用了国际法 B.统治者放弃了朝贡外交体制
C.国人萌生了司法主权观念 D.部分官员注重国际地位提高
7.《新青年》一位老订户曾写道:“今春初读贵刊,犹如迎头一棒,顿觉青年之价值……鄙人现虽非贵刊所述之新青年,然确信可将头脑中所积以往遗下之全部旧思想汰去。”由此可见,《新青年》
A.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B.起了唤醒国人思想觉悟的作用
C.动员了青年积极投入革命浪潮 D.动摇了封建伦理思想统治地位
历史试题 第2页(共8页)
8.1930年11月,中共湘鄂西根据地规定:“资本500元以下者不抽税,500元以上者抽5%,5000元以上者抽7.5%,1万元以上者抽10%,10万元以上者抽20%。”这一规定旨在
A.抵御日本经济侵略 B.保护民族资本家的利益
C.强化粮食流通体制 D.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9.经专家组成员确认,成立于 1949 年 10 月23 日的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为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它是200余位居民代表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的,负责街区内的生产、公安、民政、文教、卫生等事务,管理2000多户人家。由此可知,“第一个居民委员会”
A.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B.落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便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 D.是对城市基层治理的探索
10、 表 3
《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1985年) 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1992年) 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办成经济实体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7年) 要求“卫生机构要通过改革和严格管理,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
表3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中的几个重大文件。据此可知,我国医疗卫生改革
A.逐步引入了市场机制 B.注重保障国民的健康
C.解决了就医困难问题 D.实现了高效优质目标
11.研究表明,梵语词汇“书”“笔”“墨水”等均源自希腊语;在帕提亚帝国的尼萨宫廷,酒杯上刻着酒神故事,宫中装饰有阿芙洛狄忒、赫拉克勒斯、赫拉的雕像,并且还上演希腊的戏剧。该材料可用来佐证
A.印欧民族迁徙的历史意义 B.希腊化时代的文明交流
C.古典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 D.近代以来欧洲文化扩张
12.西欧中世纪,香料价格昂贵,是财富和地位的重要象征;香料与基督教信仰和东方世界的密切联系使它具有了无与伦比的神秘性;15世纪以来,香料“走下神坛”,成为普通商品,香料的魅力不复存在。上述变化主要在于
A.新航路开辟及世界市场雏形显现 B.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推动
C.世界经济贸易和政治格局的变动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快
13. 表4
年份 营运里程(英里) 年份 营运里程(英里)
1843 年 1 952 1847 年 3 945
1844年 2 148 1848年 5 127
1845 年 2 441 1849年 6031
1846年 3 036 1850年 6 625
历史试题 第3页(共8页)
表4是近代英国铁路营运里程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A.使重工业成为英国核心部门 B.启动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变革的需求 D.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多自由劳动力
14.1870年战争胜利后,俾斯麦甚至没有把巴尔干半岛看作是德国的直接利益范围。而威廉二世执掌国政后虽宣称“路线照旧”,但他同时又说“全速前进”。当时的海军大臣梯尔比茨宣称: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就像自然法则一样不可抗拒。这一变化说明
A.军事行动打破了德国统一现状 B.经济发展刺激了德国扩张野心
C.和平是德国对外政策的主基点 D.德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15.列宁认识到:“不去试图禁止或堵塞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努力把这一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因为凡是有自由贸易成分以至任何资本主义成分的地方,都已经有了——这种或那种形式、这种或那种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的表现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建立苏联模式 D.实行新经济政策
16.1908——1914年,法国公司出品的影片大量输入美国、日本和欧洲其他国家,占据了全世界60% ~70%的市场。二战后法国本土电影市场情况如图2所示(单位:%)。对图中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加紧对外文化渗透和扩张 B.合作交流推进全球电影业发展
C.国际电影产业发展呈现多样化 D.重建法国民族文化的任务艰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表5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典籍关于“礼”的记述
春秋战国 礼,经国家,定社稷;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左丘明《左传》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历史试题 第4页(共8页)
西汉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戴圣《礼记》(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 道者,所繇(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两宋 礼者,理也,文也。理者,实也,本也。文者,华也,末也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理会得时,繁文末节皆在其中 ——朱熹《朱子语类》
明末清初 仁、义、礼、智、乐,俱是虚名。人生堕地,只有父母兄弟,此一段不可解之情,与生俱来,此之谓实,于是而始有仁义之名 ——黄宗羲《孟子师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的内涵。(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礼”变化的因素。(6分)
历史试题 第5页(共8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世纪后期,无法克服的经济限制让中国付出了无比沉重的代价,与之相反,欧洲正处于强劲的发展势头中。19世纪初,西欧和北美海岸国家的人均GDP 大约是南亚国家的2倍,相当于日本、中国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水平。到1900年,西欧和北美海岸国家的人均收入至少是中国的10倍。欧洲转型的关键是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下半叶,许多欧洲国家都取得了类似英国的长足进步。先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像冰川移动般的缓慢,现在西欧的复合增长率则远远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所有国家。这种情形给其他国家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尼尔·弗格森写道:“西方霸权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非对称性现象之一。总的来说,所有西方帝国——美国、比利时、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大都市仅占世界总面积的7%,人口也仅占世界总人口的18%,但是它们的领土却占全球总版图的37%,财富占全人类总财富的28%。”1949—1978年,中国扭转了一个世纪以来的衰败局面,实现了先前的政权无法创造的经济腾飞,而且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中国转型的基础是在毛泽东时代建立起来的。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 世纪下半叶西欧经济迅速增长的世界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1978年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有利因素。(6分)
历史试题 第6页(共8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当吉米·卡特就任总统之初,拉丁美洲人民规模宏大的收回民族资源的主权斗争方兴未艾。同时,苏联、古巴在拉丁美洲特别是在加勒比地区的渗透活动也与日俱增。1977年,卡特总统在美洲国家组织常设理事会会议上,提出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新方针”:一要“高度尊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每一个国家的特性和主权”;二要“尊重人权”;三要“努力推动解决那些影响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重大问题”。在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中,卡特政府加强了双边往来。
——摘编自申德诒《美国对拉美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像以往一样,贫穷、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自然灾害困扰着这个地区,美国在拉丁美洲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再是必然的。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拉丁美洲人请求美国降低关税,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减少在外交上对那些同拉丁美洲各国政府处处发生争执的美国公司的支持,并在转让技术方面给予便利条件。卡特政府接受了这些要求,因为这些要求大都与美国的利益攸关:590亿美元的贸易(1979年);244 亿美元的投资(1979年);大量进口石油、铜和锡;以及拉美国家在联合国拥有的30票投票权。 虽然外援仍然是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但卡特政府通过谈判来缓和反美情绪。
——摘编自刘子健《美国外交政策》(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卡特政府对拉丁美洲提出“新方针”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卡特政府对拉丁美洲的“新方针”。(8分)
历史试题 第7页(共8页)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战报刊在各抗日敌后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其中办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晋察冀日报》(前身是1937 年12 月11 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城文娴街创刊的《抗敌报》)。表6是其中的一些典型报道。
表6
报道 简介
记者沙飞的《老乡! 把这两个日本女娃娃送到敌人那里去!》(1940年9月14 日) 记录的是百团大战打响后,八路军战士杨仲山等人在河北井陉煤矿的战斗中抢救出来两名日本孤女——美穗子和留美子,聂荣臻司令员闻讯后亲临看望,并写信给日军片山旅团,派人将她们送到日本军营
张帆发表通讯《雁翎队》(1941 年5月24 日) 第一次用文字记录和描写了这支利用白洋淀的芦苇荡与敌人作战的英雄队伍——雁翎队
特派记者沈重的通讯《狼牙山五壮士》(1941年11月5 日) 记叙八路军某部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奋勇抗击日寇,最后跳崖牺牲的感人故事
雷烨的报道《冀东潘家峪大惨案》(1942年4月9 日) 通过大量事实和具体准确的数字报道真相,记录下日寇杀死我同胞1 200 多人的血腥惨案。呼吁:人们痛悼潘家峪千余死难同胞,更望华北及全国各沦陷区的同胞一致奋起
《边区党政军民联合决定赠予戎冠秀“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称号》(1944 年 2 月19 日) 平山县下盘松村,连任六年妇救会主任的戎冠秀同志,一贯积极负责、爱护军队、为人表率,她对过往部队,多方关心、解决困难,曾经几次救护伤员、不避艰苦危险,照料安慰,无微不至
——摘编自乔云霞《<晋察冀日报>典型报道的时代意义》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选取材料中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典型报道,就《晋察冀日报》宣传的特征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合理)
历史试题 第8页(共8页)
2025 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历史·答案
1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B 2. C 3. A 4. D 5. B 6. C 7. B 8. D 9. D 10. A
11. B 12. A 13. C 14. B 15. D 16. A
17.(1)内涵:祭祀鬼神的仪式;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规范行为准则的道德规范;国家治理、教化百姓的手段;天地万物的本原;现实的人伦感情。(8分,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
(2)因素:政治经济变迁;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融合;儒学家的思想构建。(6分,言之成理即可)
18.(1)影响:西欧成为世界经济政治的中心;西欧加快了对外扩张、抢占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步伐;加剧了亚、非、拉美地区人民的困难;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有利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人民当家作主;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或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促进经济发展)。(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19.(1)背景:美苏争霸,冷战对峙;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发展;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减弱;苏联、古巴对拉美的渗透。(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评价:促进了拉美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拉美人民的反美情绪;有助于抵制苏联对拉美地区的渗透;并未从根本改变美国对拉丁美洲实行的掠夺和控制政策,美国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8分,言之成理即可)
20.示例1:
主题:宣传体现革命性
评论:1941 年11月5 日《晋察冀日报》登载的通讯《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五壮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激起了无数中国军民抗日的勇气和信念。1942 年 4 月 9 日《晋察冀日报》登载的《冀东潘家峪大惨案》揭露了日军暴行,激励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精神。
可见,《晋察冀日报》以纸笔为武器,其宣传对抗战的胜利起了推动作用。(1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主题:宣传体现群众性
评论:1941 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登载的通讯《狼牙山五壮士》,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奋勇抗击日寇,最后跳崖牺牲。1944年2月19日的通讯《边区党政军民联合决定赠予戎冠秀“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称号》,记述戎冠秀爱护军队、救护伤员等事迹。
可见,《晋察冀日报》突出了军民鱼水情,“兵民一家亲”,在抗战时期起了发动、组织群众的导向作用。(1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3:
主题:宣传具有策略性
评论:1940年9月 14 日《晋察冀日报》登载的《老乡! 把这两个日本女娃娃送到敌人那里去!》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之间的友谊,显示了中国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让日本士兵看到了侵略战争的罪恶,这对日军军心起到一定程度的动摇。
可见,《晋察冀日报》服务于抗日战争,有着鲜明的策略性,起着对日军宣传的作用,有利于分化、瓦解日军。(1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以“报道的真实性”“宣传抗日战况”等为主题进行评论亦可酌情给分)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