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涉江采芙蓉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3 19:4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题内容:闺人怨别
游子怀乡
游宦无成
感情特征:感伤、苦闷萧统与《文选》 萧统,南朝兰陵人,文学家,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诗歌鉴赏品味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因此,古人常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情感,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想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感产生美。?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合作探究抒情主人公是谁? 诗中“涉江”者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把“环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
马茂元先生说的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词”的“虚拟”方式。在穷困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资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的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助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真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析:分析规律 采莲子〔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漂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