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主讲教师: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学 校:
册 别: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 科:高中语文(统编版)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A
B
认识逻辑的四种基本规律;
A
教学目标
B
学会辨识逻辑的四种基本规律。
耳熟能详广告语: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2.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3.买一赠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逻辑错误
同一律
不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初识逻辑的基本规律
学习任务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学习任务二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任何真实的事物必须在任何方面与他自身一致。
——亚里士多德
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
活动1:认识同一律
学习任务二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概念和命题必须保持一致
概念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
命题同一: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一致。
A是A
体现同一律的文本示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
同一律
活动1:认识同一律
学习任务二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示例:人是由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因此张三是猿猴进化而来的。
人:①一个动物的种类;
②每一个个体。
违反同一律
活动2:认识不矛盾律
学习任务二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同一事物不能在同一时间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或者容许有其他类似的相反两端。
——亚里士多德
在相互矛盾的命题里,不能肯定一方,又肯定另外一方。
A不是非A
活动2:认识不矛盾律
学习任务二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体现不矛盾律的文本示例
《韩非子·难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思考:为什么楚人难以回答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解析:因为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断的。
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A或者非A
活动3:认识排中律
学习任务二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体现排中律的文本示例
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贝尔蒙特城的富家少女鲍西娅,不仅姿容绝世,而且德性完美。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但是,鲍西娅并没有择婚的自由,她的亡父在遗嘱中规定要“猜匣为婚”,否则,家族要取消她的遗产继承权。鲍西娅是个非常孝顺的女儿,她坚决遵从父亲的遗言。
鲍西娅家有三只匣子:金匣子、银匣子和铅匣子。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体现排中律的文本示例
在这三个匣子中,只有一个匣子里放着一张鲍西娅的肖像。三个匣子上分别刻着一句话:金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的是“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在三个匣子旁边的一张大纸上写着:“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
鲍西娅父亲的遗言是:如果有哪一个求婚者能通过以上四句话,猜中鲍西娅的肖像放在哪个匣子里,鲍西娅就嫁给谁。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体现排中律的文本示例
金匣子:“肖像不在此匣中。”
银匣子:“肖像在金匣中。”
铅匣子:“肖像不在此匣中。”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矛盾关系
活动4:认识充足理由律
学习任务二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
——莱布尼茨
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的理由。
要点:
1.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
2.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
3.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
活动4:认识充足理由律
学习任务二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体现充足理由律的文本示例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朱熹
商人重利轻别离。
——白居易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违反充足理由律
区分不矛盾律和排中律
学习任务三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金岳霖:
矛盾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舍”。
排中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取”。
不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差异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例1: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例2: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违反不矛盾律
违反排中律
逻辑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
不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结合学习、生活中的例子
思考与练习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开阔视野
理性地分析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辨识、分析逻辑基本规律
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观点
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
课后作业
案例分析与探究
1.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2.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
4.“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抓住逻辑的规律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