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9 17:37:18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1.(2023九上·陆河期末)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古埃及都城建在尼罗河边
B.尼罗河是古埃及的饮用水源
C.尼罗河的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的含义是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C正确;
古埃及都城建在尼罗河边与题干主旨不符,A错误;
尼罗河是古埃及的饮用水源之一,B错误;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与题干主旨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埃及。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尼罗河带来的好处即可得出答案。
2.(2023九上·陆河期末)《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古巴比伦人的太阳神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这体现了(  )
A.君权神授 B.皇权至上 C.人文主义 D.殖民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可知,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君权神授。君权神授说是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做法。即指君主是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作为人民只可遵从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A正确;
材料未涉及皇权,题干强调的是太阳神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反映的是君权神授,B错误;
人文主义出现的时间是14——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C错误;
殖民主义出现于新航路开辟后,与题干时间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解题方法是题干所反映的场景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利用《汉谟拉比法典》的时间可排除错误选项。
3.(2023九上·陆河期末)“不同的种姓都在本种姓内如娶、富人和穷人彼此不互相始配。父系和母系亲属、不互相婚娶。妇人一嫁、终身不能改嫁。”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穆斯林公社制度 B.种姓制度
C.庄园制度 D.封君封臣制
【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在种姓制度下,不同种姓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和规定,婚姻也被限制在本种姓内,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婚配。而题干中明确提到“不同的种姓都在本种姓内婚配,富人和穷人彼此不互相婚配”,这符合种姓制度中关于婚姻的限制,B正确;
穆斯林公社制度主要是指早期穆斯林的社会组织形式,与题干描述不符,A错误;
庄园制度是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以庄园为单位剥削农奴的制度,重点在于土地和经济关系,与婚姻规定无关,C错误;
封君封臣制是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强调的是领主和附庸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非关于婚姻的制度,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种姓制度。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不同的种姓都在本种姓内如娶、富人和穷人彼此不互相始配”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2023九上·陆河期末)雅典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包揽一切政事。这体现了(  )
A.主权在民 B.轮番而治 C.法律至上 D.权力制衡
【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雅典公民大会由公民组成,属于权力机关,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和管理权,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A正确;
轮番而治是指用抽签形式产生管理者,管理国家事物,是每个公民享有管理权,不符合题意,B
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的权利,与法律至上无关,C错误;
权力制衡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雅典公民大会的构成和职能即可得出答案。
5.(2023九上·陆河期末)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这说明古希腊文化
A.自私自利 B.具有人文精神
C.宗教意识淡薄 D.民主思想萌发
【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和所学可知,随着希腊神话的形成,形成了最初的希腊人本主义观念,“神人同形同性说”就是其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神人同形同性”“折射出古希腊文化以人为核心,具有人文精神,B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古希腊文化具有人文精神,“自私自利"不符合题意,A错误;
题干材料反映古希腊文化具有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的意识淡薄无关,没有涉及宗教信仰,C
错误;
题干材料反映古希腊文化具有人文精神,与民主法治思想萌发无关,比如主权在民、直接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希腊文化。解题方法是依据所学并根据希腊神话特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2023九上·陆河期末)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外部极盛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D.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汇
【答案】D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和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因此,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D正确;
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不符合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A、B错误;
基督教在这一时期尚未形成,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7.(2023九上·陆河期末)“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都是西方著名的谚语。这些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罗马为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罗马文化影响了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C.当时许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斥着暴力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材料“条条大路通罗马“可知,“条条大路通罗马”体现了罗马道路交通的发达,可以连接到罗马帝国的各个方面,“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侧面体现了罗马法影响深远,对社会行为有广泛影响,由此可知,这两句话体现了罗马对其统治区域有深远影响,B正确;
罗马为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说法错误,罗马先扩张后修路,并非为了扩张而修路,A错误;
“当时许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罗马对其统治过的广大地区的影响,并非在罗马的外国人,C错误;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斥着暴力说法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罗马扩张的方式,而是强调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罗马文化。解题方法是依据谚语再结合所学分析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8.(2023九上·陆河期末)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并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克洛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教会和部下 B.建立封君封臣制度
C.同罗马贵族结盟 D.稳固自己的统治
【答案】D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救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克洛维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从而获得了罗马教会的支持。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版图增大,实力强大,D正确;
A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A、C错误;
8世纪以后确立封君封臣制度,B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世纪西欧王权与教权。解题方法是找出关键信息“法兰克王国国王”即王权和“基督教”即教权,再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9.(2023九上·陆河期末)在西欧封建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和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庄园法庭
A.维护领主权益 B.维护公共秩序
C.限制领主特权 D.维护佃户利益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可知,这体现的是庄园法庭维护了公共秩序,B正确;
题干涉及的是佃户之间的纠纷问题,与维护领主利益无关,A错误;
题干涉及的是佃户之间的纠纷问题,与限制领主特权无关,C错误;
庄园法庭维护的公共秩序,不是维护佃户利益,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西欧庄园法庭。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再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0.(2023九上·陆河期末)1210年,巴黎教会宗教会议决定不准大学师生公开或私下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违者革除教籍。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
A.以文化昌盛而著称 B.受基督教会的控制
C.有一定的自治地位 D.坚持吸收古典文化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公元1210年,巴黎教会宗教会议决定不准大学师生公开或私下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和阿维罗约斯的《评注》,违者革除教籍。这说明中世纪大学受基督教会的控制,禁止传播违反正统教义的科学文化知识。B正确;
题干材料说明中世纪大学受基督教会的控制,黑暗的中世纪对人们的教育文化程度的控制很严格,所以不能说明中世纪大学以文化昌盛而著称,A错误;
题干材料说明中世纪大学受基督教会的控制,无法证明中世纪大学有一定的自治地位,C错误;
依据“不准大学师生公开或私下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教会严格控制大学生阅读自然哲学著作,无法证明坚持吸收古典文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大学的兴起。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宗教会议决定不准大学师生公开或私下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再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1.(2023九上·陆河期末)“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城市的环境优美 B.城市不受领主的管轺
C.城市相对自由和独立 D.城市的交通便捷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中世纪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原因是,中世纪部分城市开始通过赎买和武力的方式获取了自治,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和权力,C正确;
城市的自然环境美丽不能反映中世纪城市的真实情况,A错误;
中世纪的城市不是完全独立的,也要受到国王和领主的干涉,B错误;
城市的交通便捷,来往自由不能真实反映中世纪城市的情况,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城市自治。解题方法是依据题干谚语再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城市现状即可得出答案。
12.(2023九上·陆河期末)《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订法典的出发点是(  )
A.缓和社会矛盾 B.稳固统治
C.追求公平 D.保护奴隶权益
【答案】B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的“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不许有任何反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撰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B正确;
题干信息要求人人遵守法律,与缓和社会矛盾无关,A错误;
《查士丁尼法典》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无法追求公平,C错误;
《查士丁尼法典》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维护奴隶权益,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查士丁尼法典》。解题方法是通过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分析《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即可得出答案。
13.(2023九上·陆河期末)某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激烈讨论,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相关的知识均出现于中世纪(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亚洲国家中,因而题干中的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亚洲封建国家,D正确;
题干信息均属于亚洲国家,没有非洲国家,A错误;
题干信息均属于亚洲国家,没有欧洲文明,B错误;
题干信息均属于亚洲国家,没有欧洲文明,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世纪亚洲国家。解题方法是结合题干关键信息分析题干国家所在哪个大洲即可得出答案。
14.(2023九上·陆河期末)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唐朝的印记。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的实现 B.大化改新的推行
C.幕府统治的形成 D.武士集团的出现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据题干“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可以得出,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的主要原因是大化改新,B正确;
大和统一是指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与唐朝无关,A错误;
幕府统治开始于12世纪晚期,C错误;
题干旨在说明古代日本学习中国唐朝,这是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与武士政权建立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大化改新。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分析日本学习中国源自哪个改革即可得出答案。
15.(2023九上·陆河期末)通过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经由该国传播。“该国”指的是(  )
A.奥斯曼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D正确;
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与题干信息不符,A错误;
法兰克王国,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分为墨洛温王朝(481-751年)和加洛林王朝(751年-843年),加洛林王朝全盛时期称“查理曼帝国”,B错误;
拜占庭帝国,又译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阿拉伯帝国。解题方法是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分析哪国担任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即可得出答案。
16.(2023九上·陆河期末)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图中单元标题应该是(  )
单元标题: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A.封建欧洲 B.走向近代 C.思想解放 D.经济发展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和所学知识可知,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讲述西欧如何从封建社会走向近代社会,B正确;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属于封建时代的欧洲,A错误;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探寻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不符合欧洲思想,C错误;
文艺复兴运动不符合西欧经济,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近代欧洲。解题方法是依据表格信息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可得出答案。
17.(2023九上·陆河期末)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一些人”主要是指(  )
A.领主、贵族 B.手工业者、商人
C.领主、佃户 D.富裕农民、骑士
【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在西欧13、14世纪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D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的阶级力量,贵族与此无关,A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的阶级力量,手工业者与题干“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无关,B错误;
领主与佃户反映的是封建庄园的关系,与材料内容“13、14世纪 .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不符,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资产阶级萌芽。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抓住地点信息和农村经济变化等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8.(2023九上·陆河期末)下列表述与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相违背的是(  )
A.“我是一个凡人,我只要尘世的幸福。”
B.“世界上的知识在上帝看来就是愚蠢。”
C.“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与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相违背的是世界上的知识在上帝看来就是愚蠢,B正确;
选项ACD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与题干不符,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文艺复兴。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结合所学分析与文艺复兴相符合的选项,与之排除即可得出答案。
19.(2023九上·陆河期末)中世纪有人认为大西洋就是地狱的入口处,日落时太阳发出的红色光芒即为明证。而赤道以南,人们相信那里是无法通过的火焰带。这种认识被打破得益于(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的开展 D.光荣革命的胜利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题干材料的这些荒诞言论,B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文艺复兴的兴起、三角贸易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符,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新航路开辟。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并结合所学分析何种原因打破以前的旧认知即可得出答案。
20.(2023九上·陆河期末)17世纪中期,欧洲市场上可见到各种类型的新式地图与地图集,甚至书商也开始在书籍中添加一些地图插页或者封面,配合这一时期流行的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殖民扩张影响文化市场发展 B.人们纷纷投身海上探险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 D.欧洲宗教神学地位下降
【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7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在海外疯狂殖民探险,欧洲地图市场兴盛,流行新式地图、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等,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影响了欧洲文化市场的发展,A正确;
投身海上探险的人员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仅欧洲地图市场的兴盛不能得出人们纷纷投身海上探险的结论,B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此时是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未确立,C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导致欧洲宗教神学地位下降的是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并非地图市场的日渐兴盛,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殖民扩张。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21.(2023九上·陆河期末)16世纪西班牙以“无敌舰队”称雄。在美洲建立殖民帝国。1588年,英国海军战胜“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开始殖民扩张。17世纪荷兰法国加入殖民争新行列、经过一系列战争英国最终获胜,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
A.由西班牙开启 B.历经激烈争夺
C.以掠夺财富为目的 D.重在争夺海上霸权
【答案】B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588年,英国海军战胜‘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开始殖民扩张。17世纪荷兰法国加入殖民争霸行列,经过一系列战争英国最终获胜,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可知,材料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历经激烈争,B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殖民争霸,而不是强调由西班牙开启,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早期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为目的,C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殖民争霸,而不是强调争夺海上霸权,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早期殖民扩张。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结合所学分析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22.(2023九上·陆河期末)“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该国这一历史转折的实现是通过(  )
A.发表《独立宣言》 B.发动“光荣革命”
C.颁布《权利法案》 D.召开三级会议
【答案】C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据“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可知,该岛国是指英国,这一历史转折的实现是通过颁布《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君主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C正确;
《独立宣言》是美国发表的,与英国无关,A错误;
1688年爆发光荣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符,B错误;
召开三级会议,与题干信息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权利法案》。解题方法是依据题干时间1689年,再结合关键信息“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岛国”即可分析出答案。
23.(2023九上·陆河期末)18世纪50年代,从英国东南部的伦敦到北部的爱丁堡需要花10—12天,到了19世纪30年代,同样的距离只需不到2天。这主要是因为(  )
A.汽车的推广 B.飞机的发明 C.电车的普及 D.火车的应用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干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D正确;
1885年,以内燃机为动力,卡尔 本茨试制汽车成功,卡尔 本茨也被人们称为“汽车之父”,与题干时间不符,A错误;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第一架飞机,B错误;
电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新能源,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方法是依据题干时间再结合所学分析在18世纪中期何种工具能大大缩短航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24.(2023九上·陆河期末)1833年,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被运用到面包生产中,使面包坊烤制面包和家庭自制面包的习俗逐渐消失了。这表明(  )
A.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的生产方式
B.全球化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
C.食品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D.工业革命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833年工业革命即将完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面包坊烤制面包和家庭自制面包的习俗逐渐消失了,说明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的生产方式”,A正确;
全球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材料没有强调食品多元化,C错误;
材料没有强调食品安全问题,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动力运用到面包生产带来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
25.(2023九上·陆河期末)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伊丽莎白塔(俗称“大本钟”),建成于19世纪50年代末,与此同时,英国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这种现象说明(  )
A.工业化使生活节奏加快 B.科学技术提升了国民素养
C.城市化使出行方式发生改变 D.工厂制度有利于人口流动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题干时间为19世纪50年代末,所述现象发生在工业革命过程中,结合所学可知,钟表是时间的标志,结合题干中“伦敦”“英国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等内容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开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迫切需要精确的时间,钟表就成为英国大城市的必备设施,A正确;
钟表是时间的标志,与“国民素养”无关,B错误;
题干述及的是钟表,与“出行方式”无关,C错误;
钟表的普遍设立,有利于人们精准掌握时间,与“人口流动”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26.(2023九上·陆河期末)美国费城“自由钟”的钟声曾在1776年7月和1783年4月两次响起,这两次钟声代表的深刻含义分别是(  )
A.《独立宣言》发表、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B.来克星顿爆发冲突、萨拉托加大捷
C.波士顿倾茶事件、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D.美国诞生、美国宪法颁布
【答案】A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A正确;
来克星顿爆发冲突发生在1775年,B错误;
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在1773年,C错误;
美国宪法颁布是1787年,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1776年和1783年发生的事件即可得出答案。
27.(2023九上·陆河期末)1782年、有人主张美国应成为以华盛顿为国王的君主国家,华盛顿却说:“对此我实在感到深恶痛绝、不能不严加申斥。”为此,华盛顿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力
B.通过《人权宣言》,保护私有财产
C.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
D.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天赋人权
【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782年”及华盛顿对于手下的意见感到深恶痛绝,可知华盛顿不主张建立君主制国家,1787年华盛顿领导制定了1787年宪法,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实行联邦制“民主共和制”政体,C正确;
《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是1689年,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不符合题意,A错误;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B错误;
《独立宣言》颁布于1776年,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1787年宪法。解题方法是依据华盛顿对君主制的态度,再结合所学分析面对国家政体做出来的措施即可得出结论。
28.(2023九上·陆河期末)“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这场革命在本国以激烈的方式摧毁了封建专制,还跨越国界,打碎了欧洲的一顶顶王冠。”“这场革命”指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英国“光荣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还跨越国界,打碎了欧洲的一顶顶王冠,蹂躏了欧洲的一个个民族“可知,1799年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欧洲其他封建国家害怕革命传播,组合反法联盟,侵略法国,拿破仑通过战争打败了反法联盟的军队,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同时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D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A错误;
英国“光荣革命"发生在17世纪,B错误;
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法国大革命。解题方法是结合题干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那场革命摧毁封建专制即可得出答案。
29.(2023九上·陆河期末)自1789年爆发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各种政治势力斗争激烈,震荡八十余年政局才趋于稳定。这说明(  )
A.法国缺乏出色领导 B.欧洲反法力量强大
C.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D.资本主义不合时宜
【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到《1875年宪法》,这几十年中法国历经多种政体。《1875年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这反映了法国共和之路的曲折性,C正确;
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不由个别历史人物决定,而且法国并不缺乏出色的领导人,如法国在拿破仑领导下曾称雄欧洲,A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法国政体的动荡,这主要和法国内部各派的政治斗争有关,和欧洲反法联盟力量太强没有必然关系,B错误;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法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发展资本主义也是当时的时代潮流,各派力量斗争的焦点也是政体之争而非国体之争,故法国不适合发展资本主义的说法错误,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到发展历程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0.(2023九上·陆河期末)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特别是巴黎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实现了工人阶级的解放 B.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
C.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特别是巴黎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知,1871年发生的巴黎公社,不能科学的运用国家机器。所以必须根据历史条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后来的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成功吸取了巴黎公社的教训,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所以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正确;
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没有实现了工人阶级的解放,A错误;
材料主旨表明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与材料主旨不符,B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巴黎公社。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结合所学分析巴黎公社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31.(2023九上·陆河期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成功的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外来者的威廉三世无望取得伊丽莎白一世那样的拥戴.也无力建立克伦威尔那样的独裁。他欣然入主英国全然是为了利用英格兰的财富和陆海军力量来对抗法国、作为交换、他愿意充分尊重英国国民的政治意愿。而英国民众既然不想恢复到40年前的共和政体、又担心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专制君主,便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将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这部文件因此成为“英国宪政”中重要的奠基性文件之一,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了一个基础。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威廉三世与英国民众双方能够达成妥协的原因。
(2)写出材料二中“这部文件”的名称,并说明这部文件能成为“英国宪政”奠基性文件之一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和王权斗争历程的特点。
【答案】(1)原因:威廉三世:希望借助英国的财富及军事力量,以对抗法国;英国民众:能从制度上有效约束王权。
(2)名称:《权利法案》。原因:通过书面的契约的形式保障了议会的权利和自由。
(3)特点:漫长、曲折。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作外来者的威廉三世……他欣然入主英国全然是为了利用英格兰的财富和陆海军力量来对抗法国,作为交换,他愿意充分尊重英国国民的政治意愿”可知,威廉三世接受英国议会的限制的原因是他希望借助英国的财富及军事力量对抗法国;根据材料一“而英国民众既然不想恢复到40年前的共和政体,又担心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专制君主,便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可知,英国民众会接受一个“进口”的国王的原因是能从制度上有效约束王权。
(2)名称:根据材料二“将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和所学可知,材料二中“这部文件”的名称是《权利法案》。材料三的“这部文件”指的是英国的《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原因:根据材料二“将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这部文件因此成为‘英国宪政’中重要的奠基性文件之一”可知,《权利法案》这部文件成为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性文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通过书面的契约的形式保障了议会的权利和自由。
(3)特点:材料一反映了威廉三世与英国民众达成妥协,材料二反映了《权利法案》的任用,通过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和王权之间斗争历程是漫长、曲折的。
【点评】本题考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解题方法: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入主英国全然是为了利用英格兰的财富和陆海军力量来对抗法国”“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再结合所学,即可分析出威廉三世和民众的妥协的原因。
(2)解题方法: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再结合所学分析那部文件限制国王权利即可得出答案;再结合这部文件的意义即可分析出原因。
(3)解题方法:结合所学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和发展历程上分析特点。
32.(2023九上·陆河期末)法国发生的大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得多。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观的,但是只有顺应当时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作用。
——摘编自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特征。
(2)材料二中的“潮流”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拿破仑顺应该“潮流”所做的努力。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之间的联系。
【答案】(1)特征: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进行反封建斗争;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2)“潮流”:建立或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措施:拿破仑多次打垮反法联盟的进攻,维护革命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成为后世许多国家的民法参照蓝本。
(3)联系:拿破仑帝国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在法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起了积极作用,从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的关系看,拿破仑帝国与法国大革命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拿破仑帝国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拿破仑帝国巩固革命成果,因此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法国大革命推动拿破仑帝国建立,拿破仑帝国则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
(1)特征:根据所学知识,由“法国大革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得多。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可知,法国大革命的特征是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进行反封建斗争;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2)“潮流”: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二“只有顺应当时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可知,“潮流”指的是建立或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拿破仑多次打垮反法联盟的进攻,维护革命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成为后世许多国家的民法参照蓝本,拿破仑通过以上措施顺应了这一“潮流”。
(3)联系:结合所学,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影响、拿破仑帝国的功绩等方面来分析二者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点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题方法:(1)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再结合所学即可分析出答案。
(2)结合所学分析17、18世纪欧洲当时社会背景即可得出答案;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出拿破仑的功绩。
(3)结合所学,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影响、拿破仑帝国的功绩等方面来分析二者的关系。
33.(2023九上·陆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关于“西欧走向近代”的两种观点。
观点一 “西欧走向近代”是自发的结果。14、15世纪,西欧社会内部出现了 反封建的因素,15、16世纪之交,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
观点二 “西欧走向近代”受益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在大航海开始之前, 西欧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9世纪,西欧才赶上 并超过亚洲先进国家。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世界历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答案】示例:赞同观点一,“西欧走向近代”是自发的结果。14、15世纪,西欧社会内部出现了反封建的因素,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很大变化,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4世纪中叶欧洲出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15世纪后,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15、16世纪之交,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综上所述,西欧向近代是欧洲内部政治、经济和对外殖民掠夺、扩张的结果。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本题是小论文题,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赞同观点一。首先,论述14、15世纪西欧经济发展情况;其次,详细论述近代西欧的思想领域的文艺复兴和欧洲的对外扩张;最后,总结升华主题,照应观点。
【点评】本题考点是欧洲近代发展。解题方法:阅读题干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西欧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思想领域以及欧洲对外扩张等方面来论述照应观点。
1 / 1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1.(2023九上·陆河期末)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古埃及都城建在尼罗河边
B.尼罗河是古埃及的饮用水源
C.尼罗河的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2.(2023九上·陆河期末)《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古巴比伦人的太阳神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这体现了(  )
A.君权神授 B.皇权至上 C.人文主义 D.殖民主义
3.(2023九上·陆河期末)“不同的种姓都在本种姓内如娶、富人和穷人彼此不互相始配。父系和母系亲属、不互相婚娶。妇人一嫁、终身不能改嫁。”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穆斯林公社制度 B.种姓制度
C.庄园制度 D.封君封臣制
4.(2023九上·陆河期末)雅典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包揽一切政事。这体现了(  )
A.主权在民 B.轮番而治 C.法律至上 D.权力制衡
5.(2023九上·陆河期末)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这说明古希腊文化
A.自私自利 B.具有人文精神
C.宗教意识淡薄 D.民主思想萌发
6.(2023九上·陆河期末)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外部极盛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D.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汇
7.(2023九上·陆河期末)“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都是西方著名的谚语。这些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罗马为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罗马文化影响了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C.当时许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斥着暴力
8.(2023九上·陆河期末)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并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克洛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教会和部下 B.建立封君封臣制度
C.同罗马贵族结盟 D.稳固自己的统治
9.(2023九上·陆河期末)在西欧封建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和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庄园法庭
A.维护领主权益 B.维护公共秩序
C.限制领主特权 D.维护佃户利益
10.(2023九上·陆河期末)1210年,巴黎教会宗教会议决定不准大学师生公开或私下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违者革除教籍。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
A.以文化昌盛而著称 B.受基督教会的控制
C.有一定的自治地位 D.坚持吸收古典文化
11.(2023九上·陆河期末)“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城市的环境优美 B.城市不受领主的管轺
C.城市相对自由和独立 D.城市的交通便捷
12.(2023九上·陆河期末)《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订法典的出发点是(  )
A.缓和社会矛盾 B.稳固统治
C.追求公平 D.保护奴隶权益
13.(2023九上·陆河期末)某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激烈讨论,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14.(2023九上·陆河期末)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唐朝的印记。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的实现 B.大化改新的推行
C.幕府统治的形成 D.武士集团的出现
15.(2023九上·陆河期末)通过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经由该国传播。“该国”指的是(  )
A.奥斯曼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6.(2023九上·陆河期末)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图中单元标题应该是(  )
单元标题: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A.封建欧洲 B.走向近代 C.思想解放 D.经济发展
17.(2023九上·陆河期末)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一些人”主要是指(  )
A.领主、贵族 B.手工业者、商人
C.领主、佃户 D.富裕农民、骑士
18.(2023九上·陆河期末)下列表述与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相违背的是(  )
A.“我是一个凡人,我只要尘世的幸福。”
B.“世界上的知识在上帝看来就是愚蠢。”
C.“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19.(2023九上·陆河期末)中世纪有人认为大西洋就是地狱的入口处,日落时太阳发出的红色光芒即为明证。而赤道以南,人们相信那里是无法通过的火焰带。这种认识被打破得益于(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的开展 D.光荣革命的胜利
20.(2023九上·陆河期末)17世纪中期,欧洲市场上可见到各种类型的新式地图与地图集,甚至书商也开始在书籍中添加一些地图插页或者封面,配合这一时期流行的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殖民扩张影响文化市场发展 B.人们纷纷投身海上探险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 D.欧洲宗教神学地位下降
21.(2023九上·陆河期末)16世纪西班牙以“无敌舰队”称雄。在美洲建立殖民帝国。1588年,英国海军战胜“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开始殖民扩张。17世纪荷兰法国加入殖民争新行列、经过一系列战争英国最终获胜,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
A.由西班牙开启 B.历经激烈争夺
C.以掠夺财富为目的 D.重在争夺海上霸权
22.(2023九上·陆河期末)“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该国这一历史转折的实现是通过(  )
A.发表《独立宣言》 B.发动“光荣革命”
C.颁布《权利法案》 D.召开三级会议
23.(2023九上·陆河期末)18世纪50年代,从英国东南部的伦敦到北部的爱丁堡需要花10—12天,到了19世纪30年代,同样的距离只需不到2天。这主要是因为(  )
A.汽车的推广 B.飞机的发明 C.电车的普及 D.火车的应用
24.(2023九上·陆河期末)1833年,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被运用到面包生产中,使面包坊烤制面包和家庭自制面包的习俗逐渐消失了。这表明(  )
A.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的生产方式
B.全球化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
C.食品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D.工业革命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
25.(2023九上·陆河期末)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伊丽莎白塔(俗称“大本钟”),建成于19世纪50年代末,与此同时,英国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这种现象说明(  )
A.工业化使生活节奏加快 B.科学技术提升了国民素养
C.城市化使出行方式发生改变 D.工厂制度有利于人口流动
26.(2023九上·陆河期末)美国费城“自由钟”的钟声曾在1776年7月和1783年4月两次响起,这两次钟声代表的深刻含义分别是(  )
A.《独立宣言》发表、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B.来克星顿爆发冲突、萨拉托加大捷
C.波士顿倾茶事件、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D.美国诞生、美国宪法颁布
27.(2023九上·陆河期末)1782年、有人主张美国应成为以华盛顿为国王的君主国家,华盛顿却说:“对此我实在感到深恶痛绝、不能不严加申斥。”为此,华盛顿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力
B.通过《人权宣言》,保护私有财产
C.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
D.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天赋人权
28.(2023九上·陆河期末)“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这场革命在本国以激烈的方式摧毁了封建专制,还跨越国界,打碎了欧洲的一顶顶王冠。”“这场革命”指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英国“光荣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29.(2023九上·陆河期末)自1789年爆发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各种政治势力斗争激烈,震荡八十余年政局才趋于稳定。这说明(  )
A.法国缺乏出色领导 B.欧洲反法力量强大
C.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D.资本主义不合时宜
30.(2023九上·陆河期末)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特别是巴黎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实现了工人阶级的解放 B.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
C.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1.(2023九上·陆河期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成功的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外来者的威廉三世无望取得伊丽莎白一世那样的拥戴.也无力建立克伦威尔那样的独裁。他欣然入主英国全然是为了利用英格兰的财富和陆海军力量来对抗法国、作为交换、他愿意充分尊重英国国民的政治意愿。而英国民众既然不想恢复到40年前的共和政体、又担心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专制君主,便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将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这部文件因此成为“英国宪政”中重要的奠基性文件之一,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了一个基础。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威廉三世与英国民众双方能够达成妥协的原因。
(2)写出材料二中“这部文件”的名称,并说明这部文件能成为“英国宪政”奠基性文件之一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和王权斗争历程的特点。
32.(2023九上·陆河期末)法国发生的大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得多。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观的,但是只有顺应当时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作用。
——摘编自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特征。
(2)材料二中的“潮流”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拿破仑顺应该“潮流”所做的努力。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之间的联系。
33.(2023九上·陆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关于“西欧走向近代”的两种观点。
观点一 “西欧走向近代”是自发的结果。14、15世纪,西欧社会内部出现了 反封建的因素,15、16世纪之交,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
观点二 “西欧走向近代”受益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在大航海开始之前, 西欧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9世纪,西欧才赶上 并超过亚洲先进国家。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世界历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的含义是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C正确;
古埃及都城建在尼罗河边与题干主旨不符,A错误;
尼罗河是古埃及的饮用水源之一,B错误;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与题干主旨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埃及。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尼罗河带来的好处即可得出答案。
2.【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可知,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君权神授。君权神授说是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做法。即指君主是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作为人民只可遵从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A正确;
材料未涉及皇权,题干强调的是太阳神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反映的是君权神授,B错误;
人文主义出现的时间是14——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C错误;
殖民主义出现于新航路开辟后,与题干时间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解题方法是题干所反映的场景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利用《汉谟拉比法典》的时间可排除错误选项。
3.【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在种姓制度下,不同种姓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和规定,婚姻也被限制在本种姓内,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婚配。而题干中明确提到“不同的种姓都在本种姓内婚配,富人和穷人彼此不互相婚配”,这符合种姓制度中关于婚姻的限制,B正确;
穆斯林公社制度主要是指早期穆斯林的社会组织形式,与题干描述不符,A错误;
庄园制度是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以庄园为单位剥削农奴的制度,重点在于土地和经济关系,与婚姻规定无关,C错误;
封君封臣制是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强调的是领主和附庸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非关于婚姻的制度,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种姓制度。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不同的种姓都在本种姓内如娶、富人和穷人彼此不互相始配”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雅典公民大会由公民组成,属于权力机关,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和管理权,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A正确;
轮番而治是指用抽签形式产生管理者,管理国家事物,是每个公民享有管理权,不符合题意,B
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的权利,与法律至上无关,C错误;
权力制衡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雅典公民大会的构成和职能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和所学可知,随着希腊神话的形成,形成了最初的希腊人本主义观念,“神人同形同性说”就是其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神人同形同性”“折射出古希腊文化以人为核心,具有人文精神,B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古希腊文化具有人文精神,“自私自利"不符合题意,A错误;
题干材料反映古希腊文化具有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的意识淡薄无关,没有涉及宗教信仰,C
错误;
题干材料反映古希腊文化具有人文精神,与民主法治思想萌发无关,比如主权在民、直接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希腊文化。解题方法是依据所学并根据希腊神话特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答案】D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和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因此,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D正确;
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不符合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A、B错误;
基督教在这一时期尚未形成,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7.【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材料“条条大路通罗马“可知,“条条大路通罗马”体现了罗马道路交通的发达,可以连接到罗马帝国的各个方面,“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侧面体现了罗马法影响深远,对社会行为有广泛影响,由此可知,这两句话体现了罗马对其统治区域有深远影响,B正确;
罗马为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说法错误,罗马先扩张后修路,并非为了扩张而修路,A错误;
“当时许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罗马对其统治过的广大地区的影响,并非在罗马的外国人,C错误;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斥着暴力说法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罗马扩张的方式,而是强调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罗马文化。解题方法是依据谚语再结合所学分析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8.【答案】D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救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克洛维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从而获得了罗马教会的支持。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版图增大,实力强大,D正确;
A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A、C错误;
8世纪以后确立封君封臣制度,B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世纪西欧王权与教权。解题方法是找出关键信息“法兰克王国国王”即王权和“基督教”即教权,再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9.【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可知,这体现的是庄园法庭维护了公共秩序,B正确;
题干涉及的是佃户之间的纠纷问题,与维护领主利益无关,A错误;
题干涉及的是佃户之间的纠纷问题,与限制领主特权无关,C错误;
庄园法庭维护的公共秩序,不是维护佃户利益,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西欧庄园法庭。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再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0.【答案】B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公元1210年,巴黎教会宗教会议决定不准大学师生公开或私下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和阿维罗约斯的《评注》,违者革除教籍。这说明中世纪大学受基督教会的控制,禁止传播违反正统教义的科学文化知识。B正确;
题干材料说明中世纪大学受基督教会的控制,黑暗的中世纪对人们的教育文化程度的控制很严格,所以不能说明中世纪大学以文化昌盛而著称,A错误;
题干材料说明中世纪大学受基督教会的控制,无法证明中世纪大学有一定的自治地位,C错误;
依据“不准大学师生公开或私下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教会严格控制大学生阅读自然哲学著作,无法证明坚持吸收古典文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大学的兴起。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宗教会议决定不准大学师生公开或私下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再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1.【答案】C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中世纪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原因是,中世纪部分城市开始通过赎买和武力的方式获取了自治,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和权力,C正确;
城市的自然环境美丽不能反映中世纪城市的真实情况,A错误;
中世纪的城市不是完全独立的,也要受到国王和领主的干涉,B错误;
城市的交通便捷,来往自由不能真实反映中世纪城市的情况,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城市自治。解题方法是依据题干谚语再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城市现状即可得出答案。
12.【答案】B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的“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不许有任何反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撰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B正确;
题干信息要求人人遵守法律,与缓和社会矛盾无关,A错误;
《查士丁尼法典》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无法追求公平,C错误;
《查士丁尼法典》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维护奴隶权益,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查士丁尼法典》。解题方法是通过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分析《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即可得出答案。
13.【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相关的知识均出现于中世纪(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亚洲国家中,因而题干中的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亚洲封建国家,D正确;
题干信息均属于亚洲国家,没有非洲国家,A错误;
题干信息均属于亚洲国家,没有欧洲文明,B错误;
题干信息均属于亚洲国家,没有欧洲文明,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世纪亚洲国家。解题方法是结合题干关键信息分析题干国家所在哪个大洲即可得出答案。
14.【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据题干“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可以得出,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的主要原因是大化改新,B正确;
大和统一是指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与唐朝无关,A错误;
幕府统治开始于12世纪晚期,C错误;
题干旨在说明古代日本学习中国唐朝,这是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与武士政权建立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大化改新。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分析日本学习中国源自哪个改革即可得出答案。
15.【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D正确;
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与题干信息不符,A错误;
法兰克王国,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分为墨洛温王朝(481-751年)和加洛林王朝(751年-843年),加洛林王朝全盛时期称“查理曼帝国”,B错误;
拜占庭帝国,又译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阿拉伯帝国。解题方法是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分析哪国担任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即可得出答案。
16.【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和所学知识可知,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讲述西欧如何从封建社会走向近代社会,B正确;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属于封建时代的欧洲,A错误;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探寻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不符合欧洲思想,C错误;
文艺复兴运动不符合西欧经济,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近代欧洲。解题方法是依据表格信息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可得出答案。
17.【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在西欧13、14世纪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D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的阶级力量,贵族与此无关,A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的阶级力量,手工业者与题干“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无关,B错误;
领主与佃户反映的是封建庄园的关系,与材料内容“13、14世纪 .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不符,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资产阶级萌芽。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抓住地点信息和农村经济变化等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与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相违背的是世界上的知识在上帝看来就是愚蠢,B正确;
选项ACD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与题干不符,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文艺复兴。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结合所学分析与文艺复兴相符合的选项,与之排除即可得出答案。
19.【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题干材料的这些荒诞言论,B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文艺复兴的兴起、三角贸易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符,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新航路开辟。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并结合所学分析何种原因打破以前的旧认知即可得出答案。
20.【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7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在海外疯狂殖民探险,欧洲地图市场兴盛,流行新式地图、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等,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影响了欧洲文化市场的发展,A正确;
投身海上探险的人员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仅欧洲地图市场的兴盛不能得出人们纷纷投身海上探险的结论,B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此时是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未确立,C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导致欧洲宗教神学地位下降的是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并非地图市场的日渐兴盛,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殖民扩张。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21.【答案】B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588年,英国海军战胜‘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开始殖民扩张。17世纪荷兰法国加入殖民争霸行列,经过一系列战争英国最终获胜,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可知,材料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历经激烈争,B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殖民争霸,而不是强调由西班牙开启,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早期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为目的,C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殖民争霸,而不是强调争夺海上霸权,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早期殖民扩张。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结合所学分析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22.【答案】C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据“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可知,该岛国是指英国,这一历史转折的实现是通过颁布《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君主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C正确;
《独立宣言》是美国发表的,与英国无关,A错误;
1688年爆发光荣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符,B错误;
召开三级会议,与题干信息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权利法案》。解题方法是依据题干时间1689年,再结合关键信息“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岛国”即可分析出答案。
23.【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干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D正确;
1885年,以内燃机为动力,卡尔 本茨试制汽车成功,卡尔 本茨也被人们称为“汽车之父”,与题干时间不符,A错误;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第一架飞机,B错误;
电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新能源,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方法是依据题干时间再结合所学分析在18世纪中期何种工具能大大缩短航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24.【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833年工业革命即将完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面包坊烤制面包和家庭自制面包的习俗逐渐消失了,说明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的生产方式”,A正确;
全球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材料没有强调食品多元化,C错误;
材料没有强调食品安全问题,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动力运用到面包生产带来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
25.【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题干时间为19世纪50年代末,所述现象发生在工业革命过程中,结合所学可知,钟表是时间的标志,结合题干中“伦敦”“英国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等内容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开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迫切需要精确的时间,钟表就成为英国大城市的必备设施,A正确;
钟表是时间的标志,与“国民素养”无关,B错误;
题干述及的是钟表,与“出行方式”无关,C错误;
钟表的普遍设立,有利于人们精准掌握时间,与“人口流动”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26.【答案】A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A正确;
来克星顿爆发冲突发生在1775年,B错误;
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在1773年,C错误;
美国宪法颁布是1787年,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分析1776年和1783年发生的事件即可得出答案。
27.【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782年”及华盛顿对于手下的意见感到深恶痛绝,可知华盛顿不主张建立君主制国家,1787年华盛顿领导制定了1787年宪法,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实行联邦制“民主共和制”政体,C正确;
《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是1689年,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不符合题意,A错误;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B错误;
《独立宣言》颁布于1776年,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1787年宪法。解题方法是依据华盛顿对君主制的态度,再结合所学分析面对国家政体做出来的措施即可得出结论。
28.【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还跨越国界,打碎了欧洲的一顶顶王冠,蹂躏了欧洲的一个个民族“可知,1799年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欧洲其他封建国家害怕革命传播,组合反法联盟,侵略法国,拿破仑通过战争打败了反法联盟的军队,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同时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D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A错误;
英国“光荣革命"发生在17世纪,B错误;
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法国大革命。解题方法是结合题干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那场革命摧毁封建专制即可得出答案。
29.【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到《1875年宪法》,这几十年中法国历经多种政体。《1875年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这反映了法国共和之路的曲折性,C正确;
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不由个别历史人物决定,而且法国并不缺乏出色的领导人,如法国在拿破仑领导下曾称雄欧洲,A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法国政体的动荡,这主要和法国内部各派的政治斗争有关,和欧洲反法联盟力量太强没有必然关系,B错误;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法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发展资本主义也是当时的时代潮流,各派力量斗争的焦点也是政体之争而非国体之争,故法国不适合发展资本主义的说法错误,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解题方法是结合所学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到发展历程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0.【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特别是巴黎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知,1871年发生的巴黎公社,不能科学的运用国家机器。所以必须根据历史条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后来的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成功吸取了巴黎公社的教训,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所以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正确;
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没有实现了工人阶级的解放,A错误;
材料主旨表明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与材料主旨不符,B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巴黎公社。解题方法是阅读题干,结合所学分析巴黎公社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31.【答案】(1)原因:威廉三世:希望借助英国的财富及军事力量,以对抗法国;英国民众:能从制度上有效约束王权。
(2)名称:《权利法案》。原因:通过书面的契约的形式保障了议会的权利和自由。
(3)特点:漫长、曲折。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作外来者的威廉三世……他欣然入主英国全然是为了利用英格兰的财富和陆海军力量来对抗法国,作为交换,他愿意充分尊重英国国民的政治意愿”可知,威廉三世接受英国议会的限制的原因是他希望借助英国的财富及军事力量对抗法国;根据材料一“而英国民众既然不想恢复到40年前的共和政体,又担心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专制君主,便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可知,英国民众会接受一个“进口”的国王的原因是能从制度上有效约束王权。
(2)名称:根据材料二“将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和所学可知,材料二中“这部文件”的名称是《权利法案》。材料三的“这部文件”指的是英国的《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原因:根据材料二“将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这部文件因此成为‘英国宪政’中重要的奠基性文件之一”可知,《权利法案》这部文件成为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性文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通过书面的契约的形式保障了议会的权利和自由。
(3)特点:材料一反映了威廉三世与英国民众达成妥协,材料二反映了《权利法案》的任用,通过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和王权之间斗争历程是漫长、曲折的。
【点评】本题考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解题方法: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入主英国全然是为了利用英格兰的财富和陆海军力量来对抗法国”“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再结合所学,即可分析出威廉三世和民众的妥协的原因。
(2)解题方法: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再结合所学分析那部文件限制国王权利即可得出答案;再结合这部文件的意义即可分析出原因。
(3)解题方法:结合所学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和发展历程上分析特点。
32.【答案】(1)特征: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进行反封建斗争;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2)“潮流”:建立或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措施:拿破仑多次打垮反法联盟的进攻,维护革命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成为后世许多国家的民法参照蓝本。
(3)联系:拿破仑帝国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在法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起了积极作用,从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的关系看,拿破仑帝国与法国大革命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拿破仑帝国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拿破仑帝国巩固革命成果,因此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法国大革命推动拿破仑帝国建立,拿破仑帝国则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
(1)特征:根据所学知识,由“法国大革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得多。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可知,法国大革命的特征是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进行反封建斗争;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2)“潮流”: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二“只有顺应当时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可知,“潮流”指的是建立或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拿破仑多次打垮反法联盟的进攻,维护革命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成为后世许多国家的民法参照蓝本,拿破仑通过以上措施顺应了这一“潮流”。
(3)联系:结合所学,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影响、拿破仑帝国的功绩等方面来分析二者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点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题方法:(1)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再结合所学即可分析出答案。
(2)结合所学分析17、18世纪欧洲当时社会背景即可得出答案;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出拿破仑的功绩。
(3)结合所学,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影响、拿破仑帝国的功绩等方面来分析二者的关系。
33.【答案】示例:赞同观点一,“西欧走向近代”是自发的结果。14、15世纪,西欧社会内部出现了反封建的因素,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很大变化,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4世纪中叶欧洲出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15世纪后,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15、16世纪之交,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综上所述,西欧向近代是欧洲内部政治、经济和对外殖民掠夺、扩张的结果。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本题是小论文题,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赞同观点一。首先,论述14、15世纪西欧经济发展情况;其次,详细论述近代西欧的思想领域的文艺复兴和欧洲的对外扩张;最后,总结升华主题,照应观点。
【点评】本题考点是欧洲近代发展。解题方法:阅读题干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西欧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思想领域以及欧洲对外扩张等方面来论述照应观点。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