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9 21:2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 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围爬山虎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 品读关键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在交流中感受作者长期、细致的观察。
能力点:关注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仔细、耐心长期的观察。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围爬山虎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图片,认识爬山虎。 板书:爬山虎
2. 补充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出示学习任务单:
(1)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3—5)
3.交流反馈
小结:课文一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叶子),第三五自然段都是在写爬山虎的(脚)。
板书:脚(3-5) 生长位置(1) 叶子(2)
三、品读赏析,认识爬山虎的脚
(一)初识爬山虎的脚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2.交流反馈
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柄”正音,理解“叶柄”词义
柄,后鼻音,开火车读。
手握撑伞的地方叫做“伞柄”,连接叶子和茎之间的部分叫“叶柄”,齐读。
3. 指导完成“爬山虎的脚”资料卡(练习册P25),交流反馈
(1)位置:分三步
第1句告诉我们它长在茎上,大概位置。第二句话说了,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把它的位置具体化了。第三句话,反面伸出了细丝,这些细丝才是脚啊,“反面”这个词更准确地定位了爬山虎脚的位置。
小结:叶圣陶先生层层递进,把爬山虎脚的位置准确又生动地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叶圣陶先生对爬山虎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
(2)形状:理解“枝状”
看图,什么叫枝状?像树枝一样交错生长的形状。
(3)颜色:嫩红的
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叶圣陶先生就是从位置、形状和颜色这三方面来描写爬山虎的脚的。
板书:位置 形状 颜色
4. 师生配合读第三自然段
(二)感悟“爬”的过程
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爬山虎往上爬的句子
2.交流反馈
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些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扒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1)“触着”正音并理解词义
(2) 研读关键句
三个动词:巴、拉、贴(板书)
两个变化:细丝的头——圆片;直——弯曲(板书)
小结:叶圣陶先生用两个变化、三个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说清楚了。
3.借助提示,分层训练表达
(1)借助屏幕上的提示说一说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
(2)借助黑板上的板书说一说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
(3)不借助板书,把身体当作爬山虎,把手当作爬山虎的脚,边做动作边说清楚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
4.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观察细致
(1)播放视频,验证画面
(2)用词准确:理解“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为什么作者在这里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呢?
课堂小结:爬山虎并不像其他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再长出脚巴住墙往上爬,每爬一步都要重复这样的过程。若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长出新脚。所以,作者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由此可见,叶圣陶先生的观察十分细致,观察的时间也很长。
(三)对比阅读,深入理解
1.师生配合朗读第5段
2.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难怪叶圣陶爷爷说,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现在你们知道了吗?为什么会想起蛟龙的爪子呢?
可是课文的第3自然段中,说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一会说像蛟龙的爪子,一会说像蜗牛的触角,矛盾吗?讨论一下。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认识了爬山虎的脚。正是因为叶圣陶先生连续细致的观察,我们感受到了它奇特的生长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