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9 19:5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程标准 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 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目标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运用时空观念认识中西方村落、集镇和城市的形成过程。 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古人类居住环境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史料探究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民居,正确认识居住条件和环境与居民的关系。
知识点一 村落的产生
1.人类居住形式:经历了 的演变。
2.产生原因: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
3.含义: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 。
4.概况
(1)两河流域:最早出现。
(2)世界其他地区: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5.特点
(1)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
(2)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
(3)靠近大河,依水而建。
6.作用
(1)为人们的 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2)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知识拓展】 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
(1)中国传统村落往往依水而建。(2)以农业生产为主(故又称农村)。
(3)具有保守性,这是由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决定的。
(4)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5)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
知识点二 集镇的出现
1.兴起原因:(1)社会生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商人出现。
(2)为了维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简单设防。
(3)地理位置重要和优越,便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4)常住人口的增长。
2.形成过程
(1)手工业者开始集聚: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 。
(2)商人出现: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
(3)筑垒设防: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 ,形成集镇。
3.发展演变
(1)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 而设的。
(2)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有些镇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长,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这种集镇吸引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3)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很多工商业集镇。
(4)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 。如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嘉善干家窑镇“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盛泽镇丝织业兴盛。
知识点三 城市的产生
一、城市的含义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二、城市概况
1.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城市。
2.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
3.中国古代的城市
(1)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2)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 位于城市的中心。
(3)周朝: 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
4.西方古代的城市
(1)古希腊城市: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2)古罗马城市:城市的 ,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3)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知识提升】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功能: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
3.数量和规模:明清时期规模巨大的商业城市增多,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
4.地区分布: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相应的变化,明清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知识点四 世界各地的民居
一、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
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 ,而且反映了当地的 与文化习俗。
二、概况
1.两河流域的民居
(1)自然环境: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
(2)建筑材料: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 和木材。
(3)布局和结构: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建筑结构基本上都是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的。
2.古埃及的民居
(1)建筑材料: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屋梁,用 铺成屋顶。
(2)功能和结构:具有防晒保温功能。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3.中国古代的民居
(1)远古: 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
a.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
b.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后来逐渐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
(2)先秦以来
a.设计:遵循严格的 的礼仪制度。
b.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c.结构:木构抬梁结构。
(3)明朝
a.结构: 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b.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
4.古罗马的民居
(1)布局和结构: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中庭左右是小房间和凹室,与入口相对的是正屋。核心是 。
(2)建筑材料: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 逐渐得到普及。
(3)建筑特征: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4)发展
a.原因: 造成的住房紧缺。
b.表现:3世纪时,古罗马出现了集体住宅,专供百姓或外来人员租住;4世纪时,罗马民居大部分是 。
c.影响:对后世的建筑影响深远。
5.古代北美的民居
(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 中。
(2)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在一处从事耕作,两三年后迁徙到别处;住在圆形的 中,屋内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