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出现了许多医学名著,如《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等。其中“本草”的正确含义是( )
A.中药主要由草木类植物组成,故称中药为“本草”
B.“本草”是中药的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
C.古代医生多来自草根阶层,故称医生为“本草”
D.古代医生治病多草率敷衍,故称医生为“本草”
解析:古代中药以草木类植物占多数,另外还包括矿物类和动物类,所以人们把中药称为本草。
答案:A
2.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曾亲自来到江河湖泽,终于弄清了、莼、杏三种水生植物的区别。为了弄清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不顾危险,亲口尝服曼陀罗花酒,亲笔记下感受。这说明李时珍( )
A.性格比较执拗 B.只信自身所见
C.治学态度严谨 D.轻视前人经验
解析:亲自了解药物的形状和药效,说明李时珍治学态度严谨。
答案:C
3.《本草纲目》附有大量的药物形态图(如下图),李时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使自己的著作图文并茂
B.介绍用文字无法表述的药物
C.使药物分类更直观清晰
D.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
解析:为了把许多形状复杂的药物描绘出来,使读者看得更加明了,增强人们对各种药物的感性认识,李时珍绘制了1 000多幅药物形态图附在自己的书中。
答案:D
4.《明史》记载:“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上述材料不能说明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 )
A.针对时弊 B.虚心求教
C.查缺补漏 D.旁征博引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史料、综合判断的能力。虚心求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5.1986年11月23日,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史专家李约瑟专程去考察了李时珍的故里,他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备受世人推崇的原因在于( )
①李时珍的科学精神令人尊崇 ②《本草纲目》是世界药物学的宝典之一 ③中医学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界的独尊
④西方医学逐渐衰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中医在发展,但没有达到“独尊”的地位;西方的医学在当今不断得到发展。因此,③④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6.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字东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覼(叙述)。善医,即以医自居。
——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八
材料二 时珍曰:“,乃四叶菜也。……《韩诗外传》谓浮者为杏,沉者为。曜仙谓白花者为,黄花者为杏。苏恭谓大者为,小者为杏。杨慎《卮言》谓四叶菜为杏。……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其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似莼而稍尖长者,杏也。其花并有黄白二色。叶径四、五寸如小荷叶而黄花,结实如小角黍者,萍蓬草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
——《本草纲目》
材料三 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药物。由于方言不同,名称不一,以致无人认识。李时珍按照古书对曼陀罗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重新确定了这味药物。……首先是经过尝试证实了关于它的传说:“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李时珍试验之后更正说:“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其次,证实曼陀罗花须与火麻子花同用,才具有麻醉作用。他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许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不难想象,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李时珍经过多次尝试才弄得如此准确。
——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李时珍的治学特点。
参考答案:(1)出身医学世家(或受家庭熏陶);科举受挫;博学。
(2)问题:没有深入实践仔细观察(或照搬或套用前人结论);药物分类或名称表述混乱(或名称不一);药性记录不准。
(3)解决:研读;请教;实践;总结。
(4)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刘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谿知县。
——《明史》卷二九九·列传一八七
(1)根据材料,概要说明明朝以前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情况。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本草纲目》成书经过、特点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1)中国中医药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从传说中的神农氏所传的365种药物,历经南朝、唐朝、宋朝等许多医学家的努力,中药的种类达到1 500多种,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但其中存在不少错误。
(2)经过:李时珍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有书籍“芟烦补阙”,历经27年,经过三次修订而定稿。李时珍逝世后,其子将书献给朝廷,得到皇帝的赞许,从而得以刊行天下。
特点:《本草纲目》按照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并附有主治药方,便于查找和应用。
影响:《本草纲目》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方面的成就,受到高度评价,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第2课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一、选择题
1.1881年,中国保守派官僚以“抛荒中学、背弃孔孟之道”为由,取消了留学事业,将留学生分批撤回国内。这充分说明( )
A.留美学生没有严守政府规定
B.清政府的愚昧无知
C.中国社会发展急需大量人才
D.儒家文化已全面衰落
解析:保守派官僚“抛荒中学、背弃孔孟之道”的论调,是其愚昧无知的体现。他们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必然使中西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中国社会更加落后。
答案:B
2.詹天佑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受政府派遣出国留学的成员。在美国学习期间,他( )
①目睹了铁路在近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②立志要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政治制度 ③感受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④发愤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詹天佑虽然了解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但他主要停留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层面,还没有上升到要在中国进行制度变革的层次。因此,②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C
3.以下图片都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有关。其中体现了京张铁路在减缓坡度方面的独特设计的是( )
解析:观察图片并结合詹天佑为减缓坡度设计“人”字形路线修建京张铁路的史实进行判断,可知选A项。
答案:A
4.詹天佑说:“现在全中国都要求修筑铁路,而我们的主张是中国之事应办自中国人。”这说明( )
A.詹天佑盲目排外
B.詹天佑捍卫国家铁路权益
C.中国铁路技术先进
D.中国铁路工程师素质高
解析:本题考查透过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詹天佑生活的时代,来思考詹天佑这句话的含义。当时,列强争夺中国铁路修筑权,侵害中国权益,故选B项。
答案:B
5.京张铁路为中国铁路事业开创了新的方向。“新的方向”是指( )
A.引进外资
B.大力发展主干铁路
C.独立自主发展
D.只任用中国工程师
解析:解答本题要理解“新的方向”的含义,结合京张铁路作为中国人首条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干线的巨大影响分析,可知其体现了中国铁路修筑的独立自主性。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学成归国后于1910年担任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1912年5月又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
材料二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1906年詹天佑又升为总办兼总工程师。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不过花几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京张铁路原定六年完成,詹天佑却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了。
请完成:
结合材料和有关史实,从詹天佑生活的社会环境、历史贡献和人格魅力方面简要探究影响詹天佑成才的因素或条件。
参考答案:(1)社会环境的熏陶作用。
(2)留学教育的推动作用。
(3)修筑京张铁路,自主创新和爱国主义精神。
(4)个人的人格魅力与主观能动作用。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路当建筑之初,工程浩大,同事各员,昼夜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美。鄙人默坐而思,亦复战战兢兢,深虑有志未能,莫敢自信。今幸全路告竣,倘非邮部加意筹划,督率提挈,同事各员于工程互相考镜,力求进步,曷克臻此!溯铁路创始,起自英人斯特芬森,其时在一千八百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七号,举行路工告成通车之日。我国虽进步稍迟,而造成此路,幸得奏功于此日,预决将来必无退化也,不亦与斯特芬森先后辉映哉!
此段工程,或凿山深至九十余尺,方能有济。中又有高堤若干,又有旋桥自十尺至四十尺之宽,具用塞门土(今译称水泥)建筑。又有四十五度之旋桥焉,非有体力魄力、心灵手敏之人,莫克竣事。
——《记京张铁路行开车礼事,附录:
京张铁路总办詹天佑君演说》
材料二 清政府邮传部也感到十分振奋……邮传部批准免费将车票分送各界,票上书明:“自九月十日起,至月底止,不拘何日,得免费乘车来回一次。”在此期间,自丰台至张家口,往来客商,无论从何处上车,一概免收车票,既运送货物,亦不取车价,以留为中国自款造路之大纪念。
——《詹天佑传》
请完成:
(1)材料一中詹天佑如何看待京张铁路的建成 说明詹天佑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为何如此大规模地庆祝京张铁路的建成
参考答案:(1)把京张铁路建成的功绩归功于上司的筹划、督率与同事各员的互助努力;认为这是中国铁路事业的起步,有利于我国学习、追赶西方先进国家。说明他为人谦虚、心胸宽广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2)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该项工程是在自然环境复杂、资金有限、设备简陋等多重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修建完成前遭到西方国家的蔑视和嘲讽,修建完成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的士气;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增强我国国防力量。(任答3点即可)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4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杰伦为一部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的著作唱赞歌:“如果华佗再世 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 激发我民族意识/马钱子 决明子 苍耳子 还有莲子/黄药子 苦豆子 川楝子 我要面子……”该书被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的原因是( )
A.该书附药方11 096个
B.该书运用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C.《天工开物》涉及我国多种农产品的加工和手工业及矿业的发展
D.《本草纲目》涉猎多种学科
答案:D
2.《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著作,李时珍能够写成这部巨著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李时珍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执着精神
B.中国古代有大量的医学成就可供借鉴
C.中国各地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药物资源
D.明朝政府极其重视对传统医学的总结
解析:主观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李时珍的个人因素是他能够写成这部著作的主要原因。
答案:A
3.詹天佑分别使用气压沉箱法和直井施工法修建的工程是( )
A.津浦天路 滦河大桥
B.滦河大桥 京张铁路
C.京张铁路 川汉铁路
D.津浦天路 川汉铁路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詹天佑用气压沉箱法修建滦河大桥桥墩,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京张铁路隧道施工难题,可知选B项。
答案:B
4.1894年,詹天佑入选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并成为会员,他是首位进入该学会的中国会员。该学会吸收詹天佑为会员主要是因为他( )
A.曾经留学美国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B.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并在政府中发挥重要作用
C.与在华的英国工程师建立了合作关系
D.在铁路建设中崭露头角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解析:19世纪末,詹天佑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取得了包括修建滦河大桥在内的突出成就,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答案:D
5.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这一事实说明( )
A.地质力学理论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B.只要实践有理论指导,就能成功
C.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成功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是系统的科学理论,大庆油田的开采是社会实践,这充分说明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答案:D
6.李四光以其独创的理论,不仅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该理论是( )
A.古生物学理论 B.地质力学理论
C.冰川学理论 D.大陆漂移理论
解析:石油是经济建设所需的重要能源,依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中国陆续发现了大庆等大型油田,从而推翻了外国人认为中国“贫油”的错误结论。
答案:B
7.勤奋和善于钻研是牛顿的性格,有人评价他在大学时代取得的某项成就时说:“即使牛顿没有别的成就,仅这个也足以使他在科学史上留下不朽之名。”该人所评价的牛顿的成就是( )
A.提出二项式定理
B.制成折射望远镜
C.发现天体运行规律
D.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大学时代的牛顿,提出了数学上的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答案:A
8.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解析: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描绘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答案:B
9.中国浪漫主义神话小说中不乏对时间的描绘,如“天上方一日,人间已一年”。其中《西游记》第4回:孙悟空到天宫做弼马温,在天上才呆了半月有余,回到花果山却发现已过了数十年。你认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经典力学理论 B.波动说
C.相对论 D.光量子假说
答案:C
10.在宏观世界中,看起来相同的物体总是可以区别的,但是在微观世界中,同一类粒子却无法区分。例如,所有的电子的一切性质都完全一样。下列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
A.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
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在195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会议上,中国明代的李时珍,作为唯一的医药学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首批名单之中,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景仰。俄罗斯人民对这位科学家十分尊敬,李时珍的大理石雕像被镶嵌在莫斯科大学礼堂的长廊中。作为本世纪最有权威的科学家和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高度评价了李时珍的成就。他说:“明代的伟大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攀登到医药著作顶峰的《本草纲目》。”
请完成:
(1)李时珍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首批名单之中,他的大理石雕像至今被镶嵌在莫斯科大学礼堂的长廊中,李约瑟对李时珍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些史实说明了什么 (3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介绍李时珍的短文,要求包含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和出现的原因。(12分)
参考答案:(1)说明李时珍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科学家。
(2)李时珍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博物学家。他把一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医药学事业。他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完成了一部在中国科学史上乃至在世界科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规模空前、极富科学价值的医药学和博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不仅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的百科全书”;该书出版后,很快就传到日本,以后又传到欧美各国,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等十余种文字,传遍五大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正是李时珍这种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他突出的科学成就,使他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12.科学家们对力学的研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典力学的建立首次明确了一切自然科学理论应有的基本特征,这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也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牛顿运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极其明晰地得出了完善的力学体系,被后人称为科学美的典范,显示出物理学家在研究物理时,都倾向于选择和谐与自洽的体系,追求最简洁、最理想的形式。经典力学的建立对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 地质力学的意义,在从地表岩体所经过各种变形或破坏之方式,根据力学原则,探求各地域地壳内发生运动之原因。一个物体发生变形时必有力主使之,此主使之力在物体中如何分配,要依其中各部分变形之情形而定夺。……某一地域发生运动时,必有外力促之使然(牛顿力学第一原则),此所谓外力者,包括岩体本身中发生之一切力量。地质力学之用意,即在追求此所谓外力者为何。
——李四光《地质力学方法》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概括,牛顿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有何意义 (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地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哪些巨大贡献 (9分)
参考答案:(1)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促进了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牛顿力学体系运用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家都倾向选择的最理想形式;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2)内容:研究地表岩石的变形方式,探求各地域地壳运动的原因,揭示资源及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贡献:依据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中国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等大型油田,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李四光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寻找铀矿资源,为我国发展核能事业作出了贡献;他还利用这一理论,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作了大量研究,有效地加强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彭罗斯说:“在20世纪,我们极其幸运地目睹了我们世界的物理图像的两次重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推翻了我们的空间和时间观,把两者结合为我们现在称之为时空的东西,人们发现这种时空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弯曲着,从而引起人们早就熟悉的、无处不在而又神秘的引力现象。第二次革命完全改变了我们理解物质和辐射本性的方式,给了我们一种实在的图像,其中粒子的行为像是波,而波的行为像是粒子,我们通常的物理学描述变得具有本质上的不确定性,而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在几个地方呈现其自己。两者现在都已通过观测得到确认,其达到的精确度在科学史上是空前的。”
——杨建邺《爱因斯坦传》
材料二 在一片“牛顿被推翻了”的叫喊声中,爱因斯坦说:“可是人们不要以为,牛顿的伟大工作能被这一理论或者任何别的理论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观念,作为自然哲学领域里整个近代概念结构的基础,将永远保持它独特的意义。”
——《巨人百传丛书——爱因斯坦》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两次革命分别指什么 除此之外,爱因斯坦还在哪些领域取得过重大研究成果 (8分)
(2)根据所学回答,为什么人们认为“牛顿的伟大工作”会被相对论代替 材料二中爱因斯坦的回答展现了他怎样的人格魅力 (7分)
参考答案:(1)第一次指的是相对论,第二次指的是量子论。除此之外,爱因斯坦还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物理学的其他领域取得过重大研究成果。
(2)理由: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相对论突破了经典力学,揭示了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本质属性(或形成系统而科学的时空观、物质观)。魅力:谦逊、宽容、理性等。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詹天佑与他的小伙伴们生活、学习在美国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中,在系统地学习英语与各种科学知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接触并逐步接受西方的各种社会知识、风俗习惯、政治文化直至人生价值观与宗教信仰等。在不知不觉间,他们的思想观念、言谈礼仪、行为举止直至衣着打扮等,都开始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他们时常脱下长袍马褂,西装革履;他们爱好并积极参加西式的各种文体活动……他们对中国的四书五经与传统礼仪越来越不感兴趣。
——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材料二 牛顿已经发现了一个能够用数学方法证明的基本宇宙定律,这一定律既可适用于整个宇宙,也可适用于最微观的物体。……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以分解为少数简单而统一的有理性的人能够发现的定律。随后人们就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运用于包括思想和知识在内的所有领域,而不仅仅是物理领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完成:
(1)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其主要背景是什么 (5分)
(2)简要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4分)
(3)分别指出詹天佑和牛顿对本国或世界历史作出的贡献。(6分)
参考答案:(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背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局面的发展;洋务运动开展后,急需科技文化等实用人才。
(2)影响与被影响,学习与被学习的关系;牛顿力学体系引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打开了世界市场,使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
(3)詹天佑: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展开,对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牛顿: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引发了工业革命;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一、选择题
1.“他打破绝对静止的时空观,改变着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他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文中的“他”是指(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解析: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揭示了空间和时间的可变性,打破了绝对静止的时空观,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次根本性变革。爱因斯坦还积极主张世界和平,反对战争,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比较准确的说法是( )
A.前者否定了后者 B.前者概括了后者
C.前者发展了后者 D.前者推翻了后者
解析: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而非否定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发展了经典力学,并把它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答案:B
3.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来之不易。当时,有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找到了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而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以下对此事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即使在以尊重真理为最高准则的科学界也不例外
B.说明当时的德国诺贝尔获奖者心胸都很狭隘
C.说明当时的德国诺贝尔获奖者都无法理解相对论
D.说明当时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既不理解相对论,也没有坚持真理
答案:A
4.爱因斯坦生前留下遗言:“不许把房子变成博物馆。”这说明爱因斯坦什么样的可贵精神( )
A.崇拜偶像 B.反对个人崇拜
C.看重荣誉 D.死后要哀荣
解析: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还拥有伟大的人格。解答本题要立足于题干的材料,理解其含义为反对个人崇拜。
答案:B
5.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有光辉的巨星之一。”爱因斯坦之所以被称为“最有光辉的巨星之一”是因为他的研究( )
①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②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石
③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④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并非否定经典力学,所以①错误,排除含有①的选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1642—1727),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任该校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会长。牛顿除了在力学方面的贡献外,还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之一;同时,他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物理学家。190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21年,他因在光电效应上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籍。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这一成就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意义是什么
(3)概括两位科学家取得物理学方面成就的共同原因。
参考答案:(1)创建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特点:一是注重实验,二是数字化。
(2)提出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利用量子论完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等,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
(3)原因:①他们自身勇于探索、善于观察、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一、选择题
1.“要造船,就得有钢铁;要钢铁,就得靠采矿。我已经学了一年的采矿,但我现在认为,光会采矿是不行的。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科学落后。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就是给洋人当采矿工。”李四光发表这番谈话时,他正在( )
A.日本留学 B.英国留学
C.国内任教 D.英国讲学
解析:在英国留学期间,李四光一开始学习采矿,后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矿业落后的局面,他改学地质,希望中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
答案:B
2.1945年,李四光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个名词,这是他对科学的创新和发展。他的创新主要是建立在( )
A.大胆假设的基础上
B.深入的科学研究基础上
C.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D.吸收国外成果的基础上
解析:提出科学的概念,必须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李四光回国后,一面从事教学,一面致力于中国地质的研究与勘探,即使在抗战时期,他也从未中断过相关的研究。
答案:B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介石多次表示要李四光出任教育部长、大学校长或驻英大使,但都被李四光严词拒绝,主要是因为他( )
A.提倡科技兴国 B.没有从政愿望
C.专心致力科研 D.不满政府腐败
解析:虽然国民党用高官厚禄拉拢李四光,但他对国民党的腐败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十分失望,因而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
答案:D
4.李四光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成昆铁路的选线就运用了他的( )
在崇山峻岭间穿
行的成昆铁路
A.地质力学理论
B.古生物学理论
C.冰川学理论
D.地震预报理论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三线地区,为成昆铁路选线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C
5.下图是屹立在中华世纪坛上的李四光铜像。李四光被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永远受世人敬仰。这是因为他( )
①敢于挑战权威 ②注重实践,勇于创新 ③是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④“努力学习,蔚为国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李四光的理论贡献、实践活动及精神品质,故选D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七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材料二 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请完成: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的背景是什么
(2)李四光认为“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随后开始的工业建设,使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依据: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史实: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3)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对地震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震后,李四光根据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指出震源有可能向这个地区的东北方向发展。不久,在他所预计的地区又发生了一次地震。李四光根据同样的理论,对渤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提出预见。后来,在辽宁营口以及河北唐山发生地震的事实都证明这些预见是正确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多数中外地质学家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恢复经济和进行建设,急需大量的石油。……毛泽东曾十分担忧地对李四光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李四光表示他不同意“中国贫油论”。他运用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亲自指导全国石油普查工作。经过几年努力,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后来在那里发现了油田。
材料三 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也是与研究古生物变化、人类起源相关的重要课题。李四光对研究冰川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1921年,他带领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
请完成: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李四光在当时对地震生成和预测的研究依据。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状况,说明李四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
(3)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现象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应用价值
参考答案:(1)地质力学理论。
(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恢复经济和进行建设急需大量石油,而当时我国石油短缺,所需石油的绝大部分需要进口。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相继找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中国人民100多年来使用进口石油的“洋油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3)现象: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应用价值:对成昆铁路选线和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起了重要作用。第4课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一、选择题
1.(a+b)n=a0bn+a1bn-1+…+dn-1b1+dnb0,该数学公式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
A.哥白尼 B.开普勒
C.伽利略 D.牛顿
解析:题干中的公式即二项式定理,该定理是牛顿首先提出来的。
答案:D
2.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之所以被看做绝对权威的理论,主要是由于( )
A.经典物理学日臻完善
B.牛顿力学采用了数学的方法
C.人们认识的局限性
D.经典物理学可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解析:人的认识受到时代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影响,在当时,人们的研究领域还未深入到处于高速运动状态的宏观宇宙和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
答案:C
3.下图为英国纪念牛顿《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出版发行300周年的邮票,邮票中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背景就是一只红色的大苹果。这张邮票( )
①肯定了牛顿的伟大成就 ②突出了牛顿善于观察思考的品质 ③承认了科学研究中的偶然因素 ④强调了万有引力定律完全是牛顿个人勤奋探索的成果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解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他在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形成的一次理论飞跃,因此不能看成完全是其个人的探索成果,④不正确。
答案:B
4.牛顿是17世纪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是建立在哥白尼、开普勒等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 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后来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 ③牛顿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是《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④牛顿经典力学的核心是万有引力定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牛顿在了解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定律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天体运动的研究,这一定律成为牛顿力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故选D项。
答案:D
5.爱因斯坦说:“牛顿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由此可见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 )
A.重视经验积累 B.重视定量分析
C.重视科学实验 D.直接服务生活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可知选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是在物理学领域,牛顿进行了最有意义的研究。在这方面,他以伽利略的研究为基础,将后者的成果发展到辉煌的顶点。伽利略主要关心的是地球的运动,牛顿则发现了有关宇宙本身的定律。
材料二 伽利略发现,运动中的物体若无一定的外力使它转向,便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发现要求人们必须能解释:为什么行星不以直线飞离,而趋于落向太阳,结果形成其椭圆形的运行轨道;为什么月亮同样地趋于落向地球。
材料三 牛顿已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规律……实际上,自然界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因而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物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的启蒙运动的实质。
——以上材料均摘自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指出牛顿经典力学诞生的客观条件。
(2)牛顿物理分析方法的特征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经典力学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科技自身发展的要求。
(2)利用数学方法做完整的推演;注重实验。
(3)牛顿经典力学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启蒙思想家探求人类社会的法则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一尽善尽美的包括太阳、行星的大系统,唯有出于全能的神之手……就像一个盲人对于颜色毫无概念一样,我们对于神理解万事万物的方法简直是一无所知。
——牛顿
材料二 更让人扼腕的是,牛顿在晚年时竟成了神学的奴隶,一心要证明上帝的存在。提出了太阳系起源于神秘的“第一推动力”。在《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第二版中,他加进了一个《总释》,他在《总释》中说:“这个由太阳、行星和彗星组成的最完美的体系,只能来自一个全智全能的主宰的督促和统治。”在出任造币厂的监督后,又埋头于荒唐的炼金术……
——《太空探索》2006年第4期
材料三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了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牛顿具有怎样的信仰 结合材料二说明这种信仰与其科学研究的关系。
(2)材料三中的“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主要指什么 这些规律的发现有何影响
(3)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牛顿
参考答案:(1)虔诚信仰基督教(上帝)。牛顿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来理解上帝、验证上帝的存在,因此对基督教的信仰成为其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
(2)指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影响: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系统性的理论概括,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也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②极大地推动了人们世界观的革新,进一步促进人们以科学精神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③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使人们掌握了机械的制造与应用,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3)牛顿首先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当然他也有作为一名普通人的性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