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0 22:55:03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
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必备知识 1.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必备知识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理解民国初期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了社会习俗的变革,认识到社会风尚的革新对国民平等、民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结合“提倡国货”热潮,感受国人的爱国热情。感悟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认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在唯物史观指导下阅读和分析史料,认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
时空观念:以地图和时间轴的形式梳理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及发展的全过程,用地图展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分布变化,增强时空观念,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认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
历史解释:结合地图,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家国情怀:通过张謇等近代爱国实业家的经历,结合“提倡国货”热潮,感受国人的救国热情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________
初步发展 ________________后,外商纷纷在华____________、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发展 ____________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__________________期间,因应付战争,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______________”
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
开办工厂
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短暂的春天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再度受挫 一战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特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________。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落后
轻工业
重工业
上海
武汉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________、轮船、电车、________、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________,促进了商品的________。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____________的修建,____________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火车
汽车
出行
流通
新式马路
传统街道
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习俗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____________后,民国政府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____________的新风尚
辛亥革命
剪辫
易服
劝禁缠足
自由平等
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习俗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________,出现了____________的趋向。________、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________城市成为时尚。文明结婚、____________、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公园、__________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__________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饰也受人青睐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_、多元发展的特征
开放
崇洋逐新
西餐
沿海
集体婚礼
咖啡馆
中山装
新旧并呈
读图学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读图学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1)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间投资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
1 
核心概念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写道: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1872年到1894年,开办的企业单位共有100多家,投资总额五六百万元,雇工近三万人。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对封建制度进行变革开启近代化进程
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A
(2)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相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家政权与买办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在各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单位:%)如下表所示:



据此可推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A.重工业发展速度快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恶劣
C.经济建设效果显著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推动经济发展
电力 煤 石油 钢铁 有色 金属 水泥 纺锭 (设备) 织布机(设备) 糖 银行 资本 铁路 公路 航运 轮船
(吨位)
67 33 100 90 100 45 10 60 90 59 100 100 100 45
B
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折,发展水平落后且分布不均衡,带有深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工业文明还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通信工具的革新,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和风俗习惯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点。
2 
重点问题
      舟山有座“远东第一灯塔”——花鸟灯塔。1870年由英国建造并长期管理。1930年建成无线电桩,成为中国沿海第一座无线电指向标。二战期间,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花鸟灯塔的这段历史折射了(  )
A.近代中国沦为殖民地的历史
B.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史
C.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解放史
D.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响史
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数量
3 
综合探究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江苏 (含上海) 直隶 (含京津)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今辽宁) 湖北 陕西 黑龙江 广西 甘肃 其他
省区
15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的分布特点。(4分)
特点: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省份注册工厂少。(4分)
材料二 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而传统产业占92.16%。其中新式工业(包括矿冶)的总产值为9.89亿元,人均只有2.22元;新式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约为6.1亿元,人均只有1.37元。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历史原因有哪些?(4分)
问题:新式产业占比少,人均产值低。(2分)原因:小农经济解体缓慢;缺乏工业基础和核心技术;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人们思想观念没有充分解放。(2分)
材料三 1929年之后,中国进口激增,而出口却大大减少……1936年,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5%、钢产量的83%、机器采煤量的60%、发电量的55%。在纺织工业中,外国资本占有纱锭数的46%和织布机数的56%。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3)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发展面临怎样的严峻局势?(4分)
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打击。(4分)
材料四 1925年10月11日卢作孚、陈伯遵等13人发起,在合川县通俗教育馆组建一个公司,命名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26年5月,民生公司拥有了第一艘船“民生轮”……1930—1935年,民生公司合并或收购了华轮28艘、外籍轮船15艘。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民生公司基本上控制了川江航运……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在短短40余天内,公司日夜兼程,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下,将全部人员和重要军工物资抢运进川。其艰险程度和取得的成绩中外瞩目,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由于内战导致通货膨胀和国统区经济崩溃,加之美货横行,多数投资事业开工不足,亏损惨重,甚至停业倒闭……
——摘编自《时局变化和民生公司的兴衰》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一个观点并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达通畅,史论结合,论证合理)(8分)
示例一
观点:时局的变化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2分)
阐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影响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 世纪90年代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造成冲击的同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虽然进入“黄金时期”,但是美国和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又步履维艰。(4分)
总之,近代以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艰难过程。(2分)
【解题思路】
(1)观察材料一中的表格数据可以发现: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数量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而内地省份注册工厂较少。
(2)从材料二关键句“新式产业只占7.84%”“人均只有2.22元”“人均只有1.37元”可归纳出中国近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新式产业占比少,人均产值低。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部来看:一是小农经济解体缓慢,不利于中国近代工业快速发展;二是缺乏工业基础和核心技术,支撑不了工业长远发展;三是人们思想观念没有充分解放,从事并投身于工业建设的人才较少。从外部来看,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3)从材料三“1936年,外国资本控制了……外国资本占有纱锭数的46%和织布机数的56%”可发现当时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牵制,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命脉,我国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打击。
(4)略。
1.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加大对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后急剧扩张
B
2.右图是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国内因素是(  )
A
A.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官督商办企业得到发展
C.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3.根据1894—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分布情况可知,当时(  )

A.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列强控制
B.自然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
D.私人企业比官僚企业利润高
C
时间 私人资本比重(%) 国家资本比例(%)
1894年 20.54 79.46
1913年 51.01 48.99
1920年 61.34 38.66
4.下表中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五四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对外开放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 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5.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轻工业方面是因为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创办了许多实业。其中最著名的是(  )
A.湖北枪炮厂 B.汉阳铁厂
C.大生纱厂 D.福新面粉公司
C
6.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许多工厂。这些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D
7.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A.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A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数量 64 100 42 900 300 2 200 40 9 400
8.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礼,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这些举措(  )
A.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开启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B
9.一位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说:“民国初年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因此女校逐步有所发展,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所能阻止的了。”材料旨在说
明(  )
A.民国政府推动服饰改良 B.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C.近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D.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B
10.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员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
明(  )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A
右图是中华老字号的宣传图。它用金石篆刻的手法显示出老字号的历史感,突出其久远悠长的韵味和时间的积淀。[字][号]图形上下融会贯通,体现出了商业流通与老字号之间共同影响、相互发展的美好前景。
请搜集你所熟知的著名中华老字号,选其一介绍它的历史背景,并制作明信片。要求:图文并茂,并有老字号的相关介绍。(共33张PPT)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
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及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必备知识 1.知道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在推动近代新式教育发展方面的主要史事
2.理解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的过程,是一个由封建传统教育内容向资本主义和现代教育内容转变的过程
3.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的客观反映。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变,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感悟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证明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
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理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业的发展;鉴赏文学艺术作品,建立作品与时代之间联系
史料实证:整理图片、文字等多种史料,通过史料实证,认识近代社会教育、新闻传播
历史解释:依据相关史料,理解新式教育、新闻出版业每个阶段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
家国情怀:通过爱国报刊、出版社的创办,感受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努力,激发爱国情怀
教育的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中日战争后 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_______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
百日维新期间 清政府决定创办______________。1901年,清政府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__________。________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步发展起来
福州船政学堂
北洋西学堂
南洋公学
京师大学堂
科举制
1905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报刊 1.1872年在________创办的《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天津的《__________》、上海的《__________》和延安的《____________》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3.上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________》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出版机构 1.________年在________创办的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____________、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____________,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上海
申报
大公报
新闻报
解放日报
东方杂志
陈独秀
生活
1897
上海
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
新华书店
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学 1.文艺创作成就突出,比如郭沫若的《女神》、________的《子夜》、曹禺的《________》、巴金的《家》、________的《骆驼祥子》
2.鲁迅的《____________》,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他的《________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茅盾
雷雨
老舍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文学艺术的发展 绘画 __________擅绘花草鸟虫,__________创作了《田横五百士》《____________》等鸿篇巨制
音乐 聂耳的《________________》《毕业歌》和__________的《黄河大合唱》等
电影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__________》,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______________》
齐白石
徐悲鸿
愚公移山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读图学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愚公移山》(局部)
《定军山》剧照
教育现代化:现代化,又称近代化,该词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创立为开端,在发展历程中,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逐步现代化的过程。
1 
核心概念
      近代学者严复曾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的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井田,开阡陌。”“此事”是指(  )
A.建立了京师大学堂 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C.在全国建立新式学堂 D.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D
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剧烈变革中,在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下应时而生,在东西碰撞的新旧冲突中艰难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与生活,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近代化。
2 
重点问题
      下表是我国近代教育目标的部分表述。
1912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38年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难时期教育宗旨》 拥护国家领土主权之完整,并尽力实施切合国难时期需要之教育,即着重于抗战与建国并行的教育方针
1958年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由此,可以推断出(  )
A.教育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教育目标都注重德育和传统文化
C.教育目标的制定反映了时代的需求
D.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教育水平较低
C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3 
综合探究
组别 时期 教育发展概况
1组 19世纪60—80年代 主要是为科举考试培养人才的官学和书院,同时官办的洋务学堂兴办日多,其中19世纪60年代创办的广州同文馆一开始就模仿西方近代学校制度,19世纪80年代创办的广东水陆师学堂为广东培养和储备了大批军事和科技人才
组别 时期 教育发展概况
2组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广州教育逐步抛弃科举附庸的经史研究,民间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其中较有影响的万木草堂成为维新变法人才培养和理论宣传的基地。1901年,朝廷下令将书院改为高等、中等和初等学堂,近代学校系统的建设从此开始
3组 20世纪 20年代 陈独秀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期间,用行政力量提倡平民教育,调整和整顿中等学校,实行男女同校
——摘编自《近代广州教育轨辙》等
(1)根据材料,任选一组,概括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6分)
学生任选一组即可。(共6分)
选择1组。(2分)新变化:开始学习西方教育;开始开设军事、科技课程。(2分)
背景:洋务运动兴起;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近代化的启动。(2分)
选择2组。(2分)新变化:逐步抛弃科举考试内容;民间办学兴起;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从传统书院改为近代新式学校)。(2分)
背景:科举制的改革;维新变法的开展(维新思想的传播);清政府在全国推行近代新式教育。(2分)
选择3组。(2分)新变化:提倡平民教育;男女可以同校。(2分)
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平等思想的传播。(2分)
(2)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以来广州教育发展趋势。(6分)
趋势: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越来越普及;平民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6分,一点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因素。(6分)
因素:时代变迁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民的努力;政府的推动;思想解放的深入;救亡图存的探索。(6分,一点2分)
【解题思路】
第(1)题:选择第1组材料。
第一问:根据材料可知,在19世纪60—80年代,教育仍然以旧式教育为主,但是开始发展西方新式教育,开设了军事和科技课程。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背景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新式教育,培养近代人才;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近代化的启动。
选择第2组材料。
第一问: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逐步抛弃科举考试内容,民间办学兴起,近代新式教育兴起。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背景为:科举制的改革;维新变法的开展;清政府在全国推行近代新式教育。
选择第3组材料。
第一问: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提倡平民教育,男女可以同校。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背景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平等思想的传播。
(2)依据材料信息“近代学校系统”“平民教育”“男女同校”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以来,广州教育发展趋势是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越来越普及,平民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
(3)依据材料中“模仿西方近代学校制度”“民间开始兴办新式学堂”“朝廷下令”“陈独秀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期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影响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因素是:时代变迁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民的努力;政府的推动;思想解放的深入;救亡图存的探索。
1.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
A.福州船政学堂 B.北洋西学堂
C.南洋公学 D.京师大学堂
D
2.1905年《时报》刊文评价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革千年沉痼之积弊……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是指(  )
A.废除科举制度 B.废除八股文
C.统一全国学制 D.成立京师大学堂
A
3.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 195人,占全国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 763人,占全国专科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
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C
4.下图是一位初中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判断出该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B.近代中国新式报纸的发展
C.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D.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B
5.张之洞说:“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B
6.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因内容新颖,深受欢迎;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整套初等、高等小学教科书,除国文外,还包括修身、算术、农业等。这些教科书的出版(  )
A.说明了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
B.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C.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D.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D
7.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它在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
A.对侵略者的厌恶 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盘西化的态度 D.天朝上国的心理
8.你使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出版机构是(  )
A.中华书局 B.京师同文馆
C.商务印书馆 D.人民教育出版社
B
C
9.以下文字取自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文中对话反映的主旨是(  )
A.民生主义 B.思想解放
C.实业救国 D.外争主权
时间:1898年(戊戌)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了,早半天。
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
秦仲义: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开工厂?
秦仲义: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
C
10.聂耳在1932年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一天花几个钟头苦练基本练习,几年、几十年后成为一个小提琴家又怎样?你演奏一曲贝多芬的奏鸣曲能够兴奋起、可以鼓动起劳苦大众的情绪吗?不对,此路不通!早些醒悟吧!”材料反映出聂
耳(  )
A.追求艺术的完美 B.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C.努力成为小提琴家 D.致力创作大众音乐
B
看电影,学历史
拍摄于1937年的电影《十字街头》可谓是导演沈西苓的扛鼎之作,它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下图是节选自电影的某些镜头:
图一 上海的摩天大楼
图二 行驶在街头的电车
请观看影片《十字街头》,找寻熟知的历史镜头,并作相关文字说明。(要求:史论结合,可以用图二、图三进行说明,也可以另选其他历史镜头)
图三 新闻报道《二十九军完全退出丰台我已无驻军》
示例:
图一:影片字幕开始部分,一个俯拍镜头,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上海某十字路口尽收眼底。
说明: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以后,美、法等帝国主义也相继在上海强辟租界,那时的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惨遭帝国主义的各种掠夺。但租界使得市民免受反动政府、军阀等的侵扰,获得了相对安全的环境。至20世纪初,上海成为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亚洲的金融贸易中心,也成为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