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
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 学 科 语文
教学目标 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碎”3个生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4个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小诗《溪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能说出在溪边看到的画面。
学习者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富有童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之前已初步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因此有一些方法是可以迁移运用的,但也要注意方法的使用过程。另外,由于学生的实际阅读经验和阅读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学生认为的“难懂的句子”可能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学中要关注课文理解难点上的共性,也要注意个体理解的差异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说出在溪边看到的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化对诗歌的体会。 解决措施: 1.注重方法迁移,结合之前已初步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提示学生一些方法是可以迁移运用的,但也要注意方法的使用过程。 2.关注学生的思考与发现,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诗句,指导学生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深化对诗歌的理解,以读通、读顺为基础,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
一、出示图片,引入话题 1.出示童年活动场景图片,引入“童年”这一单元主题。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识记生字“墨”,观看笔顺。 4.配乐播放图片,走近水墨画。 1.观看童年活动场景图片。 2.书空生字“墨”。 1.以极富趣味性的图片引入单元主题“童年”,吸引学生的兴趣。 2.认读课题,随文识字“墨”,增强识字的时效性。 3.通过音频及流动的水墨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走近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走近课文 1.轻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识记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三首儿童诗分别写了孩子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引导学生试着在每节诗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通过提示学生思考“孩子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关注小诗的标题,有重点地朗读,增强阅读的有效性。
三、再读小诗,深入理解 1.大声朗读第一节,找一找诗中写到了哪些事物?圈出来。 2.学习前四行诗。 (1)识记生字“染”。 (2)看图,理解第一行诗,从多个角度体会诗句中比喻的修辞手法。 (3)看图,了解“绿玉带”,感受诗句语言的优美。 (4)给第三行诗换一种说法,体会诗句语言的多样性。 (5)结合动画,感受溪边美景的静谧、优美。 3.指导朗读,体会溪边景物的静态美。 4.学习最后两行诗。 (1)识记生字“碎”,正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碎”的意思。 (3)感受溪边美景的动态美。 5.小结诗的写法及景物,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圈划诗中写到了哪些事物。 2.看图展开联想,体会比喻句中两种事物所具有的相似点,感受诗句语言的丰富性。 3.多次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 使用蒙层功能遮挡诗中写到了哪些事物,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反馈。结合媒体,改变以往直接出示答案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相机出示,及时进行指导。 随文出示相关生字并标红,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借助图片辅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总结小诗,尝试背诵 1.让学生说说在溪边看到的画面。 2.出示思维导图,看图尝试背诵。 3.指导写字。 (1)提示“染”字形结构。 (2)观看写字视频“碎”。 4.布置作业。 1.在学完整首小诗后发挥想象说说在溪边看到的画面。 2.借助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及图片尝试背诵小诗《溪边》。 利用思维导图及遮罩功能,提示学生背诵小诗 的方法,先回忆小诗中出现的景物,再结合图片回忆景物的特点,辅助学生背诵小诗,为背诵提供支架。 出示写字视频“碎”,让学生直观观看,了解写该字的注意要点。
媒体应用列举及反思 插入多媒体 在本次课件设计中,尝试使用了多项多媒体功能,如图片、视频、音频。 在课文的导入环节、识记生字环节、理解诗句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媒体中插入了不少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理解。 在本课的写字环节,我特别增加了观看写字视频的教学环节,改变了以往教师范写或者口头讲解的模式,更有新意,也更为清楚、直观。 除此之外,我还尝试了图片的使用方法,利用“直线动作”这一动画,配合音频让学生欣赏动态的水墨画。在结合思维导图指导背诵时再次插入同一音频,首尾呼应。 插入形状 在课件中,为了辅助学生理解,我利用插入“直线形状”对重点句子进行讲解,插入“矩形形状”标识出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插入“圆形形状”对生字的不同部件进行讲解。 蒙层功能 在整体感知环节,考虑到学生圈划的答案可能有所不同,我将原先设计的动画出示功能改为了使用蒙层功能,遮挡住了诗中写到了哪些事物这一问题的答案,方便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及时的反馈与纠正。 思维导图 在指导背诵这一环节,我借助思维导图及遮罩功能出示小诗《溪边》中的景物,呼应整体感知环节,并出示相关的图片,提示学生背诵小诗 的方法,先回忆小诗中出现的景物,再结合图片回忆景物的特点,辅助学生背诵小诗,为背诵提供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