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0 21:3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2 坐井观天 (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在语境中认读“沿、答、渴、喝”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渴、喝”4个字,理解“井沿、一百多里”2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第一次对话,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第一次对话,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初步了解课题的意思 1.板贴课题,领读课题。 2.板贴“井图”,正音:井;点拨:“观”字的右边是“见”,在这里表示“看”。 3.引导学生猜猜课题的意思:你能说说课题的意思吗? 预设:坐井观天的意思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问题:谁坐井观天?故事中还出现了谁? 2.组织交流问题。 预设:读了课文,我知道青蛙坐井观天,故事中还有一只小鸟。 3.出示第1自然段 (1)引导自读。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3)师生配合读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移动青蛙和小鸟图到相应的位置。 ②师小结:短短的两句话,既告诉我们故事里有谁,又告诉我们它们所处的位置。 (4)借助媒体,引导认读、理解“井沿”,学习生字“沿”。 ①拓展:碗口的边叫——碗沿,小河的边叫——河沿。(媒体出示相关实物图片)。 ②提示书写要点:“沿”字在书写时可要注意,右上部分第二笔是横折弯。 再读课文,发现特点 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组织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1:我发现,第2自然段到第7自然段都是写了小鸟和青蛙说的话。 预设2:我还发现,第2、第4和第6自然段的开头都有“青蛙问”或“青蛙说”,这几个自然段都是在写青蛙说的话,第3、第5和第7自然段开头都有“小鸟回答”或“小鸟说”,这几个自然段都在写小鸟说的话。 2.点拨理解“对话”:像这样一问一答或一个说一个应就是一次对话,课文中,青蛙和小鸟一共进行了三次对话。 3.播放青蛙和小鸟三次对话的录音,质疑: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呢? 预设: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贴板书:天有多大) 学习第一次对话 1.师生合作朗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教师朗读旁白,一位男生读青蛙的话,一位女生读小鸟的话。) 2.引导学生理解“问”和“答”。 (1)提问:“哪儿”问的是地点,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天上) (2)小结:青蛙提问,小鸟对问题给予答复,就是回答。 3.指导比较学习“渴”和“喝”。 (1)引导学生再读小鸟的话,质疑:小鸟不仅回答青蛙它从天上来,还告诉青蛙什么呢? 预设:它还告诉青蛙,它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2)学习“渴”和“喝”。引导观察发现两个字的不同点。 预设:这两个字的右边部分是一样的,但是偏旁不一样。我给它们编了个口诀,口渴需要水,渴带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 (3)组织进行练习说话:你能用上口渴、找水喝,说说小鸟为什么落在井沿上吗?(贴板书:口渴、找水喝) 预设1:因为小鸟口渴了,想下来找水喝,所以它落在井沿上。 预设2:小鸟口渴了,想找水喝,就飞下来,落在井沿上。 4.引导学生感受“天之大”。 (1)提问:小鸟还告诉青蛙,它已经飞了一百多里,从这“一百多里”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我从“一百多里”知道了小鸟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已经飞了很久很久。 (2)出示图片并引导想象:小鸟可能飞过了哪些地方呢? 预设1:小鸟飞过了高山,飞过了河流,飞过了树林,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预设2:小鸟飞过了城市,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山洼,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3)指导朗读小鸟的回答,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 5.出示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好角色的对话。 6.教师小结。 五、仔细观察,练习书写 1.指导书写“渴”和“喝”。 重点指导“渴”字的书写:三点水第二笔点略偏左,右上部分的竖写在竖中线左边,右下部分先写里面的撇、点,最后写竖折。 2.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渴”和“喝”。 3.出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
板书设计: 12 坐井观天 小鸟(图) 天有多大 青蛙(图)
作业设计: 用上“口渴”“找水喝”,说清小鸟为什么落在井沿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语境中认识“话、弄、错、际、抬”5个生字,会写“落、答、沿、话、际、抬”6个字,理解“大话、弄错、无边无际”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青蛙和小鸟的后两次对话,并尝试续编故事。 3.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且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青蛙和小鸟的后两次对话,并尝试续编故事。 2.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且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出示词语,指名读:坐井观天、井沿、回答、口渴、喝水。 2.出示课文1-3自然段,引导学生根据第1-3自然段的内容,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两句话。 预设1: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小鸟从哪里来,小鸟回答,它从天上来。 预设2: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想喝水,所以落到了井沿上。 二、学习第二次对话 1.出示第四、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朗读。 (1)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青蛙和小鸟争论时各自说了些什么? (2)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2.引导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的想法。 (1)引导了解青蛙的想法。 ①提问: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 预设: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②引导联系上下文推测“大话”的意思。 提问:“大话”是什么意思? 预设:大话就是吹牛的意思。 追问:能联系前面小鸟说的话(出示小鸟前一句话)再具体说说大话的意思吗? 预设: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所以,青蛙就觉得小鸟在吹牛,说大话。 小结:我们联系着上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没错,大话就是指吹牛,说话不符合实际。 ③指导朗读“朋友,别说大话了!” 指名读,根据朗读泛红“!”并点拨:这位同学强调了“别”,还关注到了这里的感叹号,说明青蛙说这句话时是非常自信的,它觉得小鸟就是在乱吹牛。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可以配上动作哦! ④引导结合语境理解句子:“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预设: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贴板书:井口那么大) 提问:怎样读好这句话? 预设1:青蛙在说这句话时,完全不相信小鸟,所以该这么读: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预设2:青蛙这时候觉得小鸟说大话很可笑,可以这么读: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⑤请学生把青蛙的话连起来读一读。 (2)引导了解小鸟的想法。 ①指名读小鸟的话。领读词语:弄错。 ②提问:小鸟认为青蛙弄错了什么呢? 预设:小鸟认为青蛙说的“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弄错了。 ③指导学习多音字“哪”。 点拨:这里的“哪”是个多音字。在第2自然段中,它读做“nǎ”,组成词语:哪儿;这里读作轻声“na”,“大得很哪”。 ④引导学生再读小鸟的话,猜猜“无边无际”的意思。(贴板书:无边无际) 点拨:际,与“边”的意思相同,指边缘处。无边无际就是指广大而看不到边际。 ⑤指导学生再读第二次对话,试着读出争论的语气。 三、学习第三次对话 1.出示第六、第七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 2.指名朗读第三次对话。强调“笑了”“也笑了”,提问:假设你就是那只青蛙或小鸟,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笑吗? (1)组织交流青蛙为什么“笑”。 预设:我是觉得小鸟的话太可笑啦!哈哈,我可是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当然不会弄错。 ①指导学习生字:抬。让学生动作演示理解“抬”。 ②指名朗读青蛙的话。 ③示范动作:将两手围成圈当作一口井,引导理解青蛙的话。 (2)提问: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会不一样? 预设1:因为它们看见的天空不一样。 预设2:因为青蛙一直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而小鸟飞过很多很多地方,看见的天空也就无边无际的。它们看见的天空不一样,所以,说法也就不一样。 小结: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就不同。所以看法自然也就不同了。 (3)组织交流小鸟为什么“笑”。 预设:我觉得这只青蛙才可笑呢,天天呆在井里,没见识,还自以为是,不听劝呢。 (4)提问:面对这么自以为是的青蛙,小鸟怎么不继续跟它争论下去,而是笑着请它跳出井来看看呢? 预设:因为小鸟知道,如果青蛙一直呆在井底,它就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小鸟邀请它跳出井口,希望它亲眼看看天空的样子,这样,它的看法才会改变!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次对话,要求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4.指导学生朗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读出青蛙和小鸟不同的语气。 四、续编故事,拓展思维 1.启发思考: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预设1:青蛙跳出井口,它看到了蓝天白云。它对小鸟说:“朋友,是我弄错了,天果然无边无际啊!” 预设2:青蛙跳出井口,它看到了绿树红花、高山流水,还有那万里无云的天空。它对小鸟说:“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天空这么大啊!我再也不当井底之蛙啦!” 2.总结:现在人们经常用“井底之蛙”来比喻见识短浅的人,所以我们不能做那只“井底之蛙”。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和第二题。
板书设计: 12 坐井观天 无边无际 小鸟(图) 口渴 找水喝 天有多大? 井口那么大 青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