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 5 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9 22:1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 5 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1.识记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两个标志,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史料实证)
2.理解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以及王室衰微的表现;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以及诸侯争霸的口号和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理解春秋时期经济和政治特点,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唯物史观)
4.通过春秋时期的争霸,以史为鉴,增强对国家兴衰的责任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家国情怀)
课程目标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而得名。
因孔子编订的编年史书《春秋》而得名
东周前期
东周后期
东 周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开启新时代
一.王室衰微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国家大权从周天子转移到诸侯手中,诸侯操纵政治,竞相角逐。
2.王室衰微的原因
结合材料,归纳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
诸侯私田出现,实力增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矛盾
分封制瓦解
设县、郡控制地方不再分封
周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诸侯
庶民
天子

卿大夫
庶民

天子
卿大夫
诸侯
这一时期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
一.王室衰微
3.王室衰微的表现
思考:根据以上表格信息,分析周王室衰微有哪些表现?
名称 土 地 兵 力 财力、人口
西周 直辖 方圆千里 直辖 14万人 人口众多
财力雄厚
东周 直辖 方圆百里 直辖 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
财力减少
结论
面积缩小
兵力下降
经济薄弱
表现①:周王室缺乏经济、军事实力,失去对诸侯的控制。
表现②:诸侯国实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财政陷入危机。
一.王室衰微
名称 制度 管辖范围 与诸侯关系
西周
春秋
诸侯国不再分封,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直接管理,不再世袭
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不再朝觐纳贡
结合所学知识和教材内容,完成西周与春秋的对比表格,归纳王室衰微的表现。
实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层层分封,授土授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天下“共主”,诸侯需定期朝觐纳贡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
东周
结论
直辖
方圆千里
直辖
方圆百里
直辖
14万人
直辖
几千人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处于最高地位
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面积缩小
政治地位下降
兵力下降
经济薄弱
前720年,周平王崩,周室大臣武氏子千里迢迢去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堂堂周王室居然连天子的丧葬费也花不起了,只能求助于礼仪之邦的鲁国。鲁国本也是个小国,周王室连这样一个小国都不如。
没权
没地
没臣
没钱
一.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些?有何后果?
西周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诸侯国内再分封
进献贡赋,服从调兵
礼乐征伐自 出
诸侯不再受周王控制 , 。
周王室仅管辖 。
不再分封,设立 、 、直接管理
不再 、 。
春秋
“诸侯”
洛邑一带
各自为政


定期朝觐
缴纳贡赋
一.王室衰微
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礼崩乐坏),这里主要指西周礼乐制度被破坏。
九鼎八簋(青铜器), 1997年出土于河南新郑的郑韩古城遗址,来源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郑国。九件铜鼎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八件铜簋形制相同,纹饰相近。按照西周的规定,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不能越级使用。
春秋时期,作为诸侯国的郑国享用天子的九鼎八簋,很多诸侯也竞相仿效。
这种情况反映出什么问题?
一.王室衰微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
观察对比图一和图二,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图一 春秋初期的局势
图二 春秋后期的局势
材料一
变化趋势:诸侯国的数量由春秋初期开始,大幅度减少。
一.王室衰微
周王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
二.诸侯争霸
阅读教材,分析诸侯争霸的原因、旗号、目的?当时著名的霸主有哪几位?
思 考:
原因
①周王室衰微;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
间展开激烈的争斗;③民族间的矛盾有所发展。
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末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
旗号
目的
“尊王攘夷”
争夺霸主地位
春秋五霸
二.诸侯争霸
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结合教材,指出先后出现的霸主有哪些?并说一说这一时期还有哪些典型成语故事。
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说法1)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说法2)
春秋五霸:
典型成语:
管鲍之交 老马识途 唇亡齿寒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气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等
二.诸侯争霸
为何齐桓公为何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材料一:“齐国是东方一个大国,临海,盛产鱼盐矿藏,经济富庶。”——《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首先称霸中原。
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富庶
②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③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号令诸侯,获得政治优势。
齐桓公
二.诸侯争霸
思考:你知道哪些春秋时期留下来很多成语典故,跟同学们分享。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越王勾践
老马识途
退避三舍
秦晋之好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二.诸侯争霸
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对照两张地图,思考:春秋时期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利弊?
春秋无义战,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也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使周边少数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1: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文物春秋战国史》
材料2: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孟子》
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战国策》
春秋争霸的实质:
诸侯争霸的利弊:
二.诸侯争霸
春秋初期形势图(前769年)
春秋晚期形势图(前482年)
(2)实现了部分地区的统一,统一的步伐加快。
(1)造成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争霸的影响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消极
积极
1.农业发展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河姆渡人使用的耒耜
商周时期的青铜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
笨重,使用不方便
硬度不够,不够锋利,不耐用
造价昂贵,韧性不好,易断
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结论:生产工具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打制石器
(早期人类)
磨制石器
(原始农耕)
青铜器
(夏商周时代)
铁器
经济之变
【对比学】对比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说说铁农具有哪些优点?
粗糙,笨重、生产效率低
易磨损
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春秋以后)
坚硬、耐用、便利、省力
材料:“铁器坚利,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盐铁论.水旱》
优点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思考:为什么说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青铜器
青铜牲尊
楚铜贝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青铜剑铁剑的锻造过程
夫差矛((青铜矛)
2.手工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漆器业以及煮盐业都有所发展。
布币
刀币
春秋时期的贸易战,管仲巧用无形的手击垮鲁国经济。
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春秋时的金属货币
春秋时期,齐国为削弱鲁国的实力,采用管仲的计策。要求齐人的衣服由穿齐国的纨布改为穿鲁国的镐布,导致缟布涨价;同时禁止齐国百姓织镐布,鲁国形成全民织缟布而放弃农业生产的跟风行动。一年后,齐国拒绝再用鲁国的镐布,使鲁国陷入粮食短缺,鲁国不得不高价向齐国购粮。由此经济被拖垮,导致国力也衰退了。
说说春秋时期的商业发展情况?
3.春秋时期的商业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一. 王室衰微
三. 经济发展
二. 诸侯争霸
表现
结果
原因、目的、主要霸主
影响
农业
手工业、商业
①促进局部统一;
②促进民族交融;
③给人民带来灾难。
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
①制度破坏;②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广泛通行。这反映了当时( )
A.周王室衰微 B.井田制废除 C.商业活动较为活跃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
2.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
A. 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 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 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 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
A
3.下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
D
A. 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
B.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C. 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
D.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