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_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_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0 15: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_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C. 他曾经密切注视各种电学方面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普勒的发现。
D. 据报道,比起平躺或趴着睡,侧着睡对人的大脑更有帮助,因为侧睡有利于大脑进行自我清理,同时也可以减少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疾病。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估量(gū) 诅咒(zǔ) 繁 芜丛杂(wú)
B. 诬蔑(wū) 悼念(dào) 豁然开朗(huò)
C. 忌恨(jì) 浅尝 辄止(zhé) 坚 忍不拔(rěn)
D. 诽谤(fěi) 卓有成效(zhuō)轻轻 拂去(fú)
3.下列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
A.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言简意赅,显示了作者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B.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振聋发聩,兴奋不已。
C. 马克思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是无人企及的。
D. 即使在数学领域,马克思的发现也是独步一时。
4.恩格斯说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但又强调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其含义是什么?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因为没有革命实践,就没有科学,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是来自革命实践的。
B. 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比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大。
C. 马克思是一个科学家,但主要还是一个革命家。
D. 马克思先成为革命家,然后才成为科学家。
5.下列成语没用比喻意义的一项( )
A.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B.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C. 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新见,入木三分。
D. 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④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⑦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结果也可以自豪。
⑧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⑨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6.对文章第①段内容的理解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准确生动的叙述描写,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B. 作者在叙述马克思去世这一事实时,并未直接说明,而是说他“停止思想了”,充分表达了作者不忍直接说出噩耗的沉痛心情,又突出了马克思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特点。
C. 作者连用两个“睡着了”去描述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形,不仅清楚地写出了作者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而且还巧妙委婉地表述出马克思已经离开人间的事实。
D. 这段叙述与描写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使听众一开始就能感受到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悲痛,增加了讲话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7.作者说“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请根据文意选出对“形成的空白”的正确理解一项( )
A. 马克思主义正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
B. 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逝世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
C. 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中空落落的,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
D. 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8.对下面几句话采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3)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本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本身解放的条件。
(4)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A. (1)叙述(2)议论(3)议论(4)议论 B. (1)议论(2)叙述(3)议论(4)抒情
C. (1)叙述(2)议论(3)议论(4)抒情 D. (1)议论(2)叙述(3)叙述(4)议论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围绕劳动与教育展开的精辟论述为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方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的背景下,社会化的劳动生产更加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向智能化和科学化的生产劳动转变,这要求工人要掌握多方面的劳动技能。因而,“为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只有加强劳动教育,才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在列宁看来,教育与生产相脱离会造成科技文化的落后,阻碍社会的进步。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在马克思看来,工人阶级摆脱沦为生产工具命运的重要手段就是劳动教育。工人阶级的未来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而新一代工人的成长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发展,这充分说明对新一代工人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认为,这里的新一代工人就是儿童,换言之劳动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儿童,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让所有儿童能够接受到免费的智力、体育和技术方面的公共教育。在综合教育的作用下,无产阶级逐渐具备工人阶级意识,逐渐摆脱消极抵御状态转变为积极斗争,最终实现社会变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教育,“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其次,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宰制下,人的劳动被异化,身体被束缚,最终失去自由个性。因而,劳动教育就是要不断加深入对劳动本质的认知,不断增强人的主体性意识,以此消除违背自身需要的异化劳动,打碎压迫在自身发展上的枷锁。最后,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人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自由生产是不同于动物的主要特征,但在异化劳动的影响下已经消失始尽,逐步沦为满足人肉体生存的手段,人最终被贬低为动物,甚至会低于动物。因而,通过劳动教育来调动人的全部才能,消灭体脑差距,实现人的身心合一的发展,推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共同创造。
(摘编自袁圣洁、李前进《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科学内容与实践路径》)
材料二:
小学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劳动教育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对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组织劳动教育教师定期观摩各名师名校优质的劳动教育示范课,录制微课进行研讨交流,组成劳动教育专家小组进行课程研磨,并打造与本地特色相结合的高质量劳动教育,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基础化、专业化、多样化奠定基础。同时,呼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来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劳动教育事业,壮大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并给予一定的福利政策。这种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保证学校劳动教育专业人员的专业性与稳定性,并丰富劳动教育课堂内容,为劳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学校应统筹资金,开辟专业的劳动教育场地。让学生自己进行花井、农作物经营,陶瓷手工制作等,使每名学生都亲自动手劳动,亲自体验劳动。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劳动心得交流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与交流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收获友谊,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相较于在其他场所进行的劳动教育,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具有时间上的优先性、影响上的终身性、内容上的生活性、实施手段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家庭中,家长首先可以发挥自己能力范围内相关劳动专长,利用已有的家庭资源,做好劳动教育的家庭教师,对孩子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教育,让孩子尽可能地在家庭中释放劳动天性、劳动创造力。例如,教孩子做简单的家常菜、家务活等,调动儿童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同时,倡导家长多阅读劳动教育书籍及学习相关课程,提升自己的劳动素养,在日常生活中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其成为自信、独立及拥有劳动创造力的人。
社会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起着促进、拓展、深化的作用。社区是除家庭、学校以外,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的环境。社会应提升社区工作者的劳动素养,致力于培养拥有专业能力的社区劳动教育者,并邀请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劳动教育知识的普及。同时,社区应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组织社区中的小学生在周末或者假期一起参与户外野炊、看望孤寡老人、家庭大扫除打卡活动,提升学生劳动技能、丰富劳动经历,培养劳动情意,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应该充分挖掘与拓展校外的劳动实践场所,主动与企业工厂、物流基地、职业院校进行合作沟通,共同为学生打造专业的劳动实践场地。
教师、家长、社区三方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应该多进行有效互动,互相走访、调查参观,并进行交流分享,这样才能够了解到目前的劳动教育对于学生们的现实意义,从而不断丰富与完善劳动教育内容和体系。
(摘编自任芳宜、刘瑞儒《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共育的现实挑战与实施路径》)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围绕劳动与教育展开的精辟论述为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石。
B. 家庭中的劳动教育相较于在其他场所最具优势,所以相较其他两方,家长这一方最为重要。
C. 社区邀请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利用工作空余时间来进行劳动教育知识的普及,是有必要的。
D. 只要加强了劳动教育,就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马克思看来,因为教育没有能够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以工人阶级沦为了生产工具的命运。
B. 社会化的劳动生产向智能化和科学化的生产劳动转变,使得工人也要掌握多方面的劳动技能。
C. 要实现人的能力、本质和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消灭体脑差距,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D. 随着劳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可能会有更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去学校兼职劳动教育教师。
11.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学劳动课程书》这本教材的推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劳动技能。
B. 湘潭市将全市的各类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与各行业共同建立劳动实践基地。
C. 现在很多父母会注意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们理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D. ChatGPT的强大功能已经让人们开始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的劳动力失业问题。
12.简析并列式结构在材料二中的运用及其效果。
13.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劳动教育对于今天的学生们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三、语言表达:
1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相对于马克思而言,恩格斯更倾向于务实地为工人阶级实现权益,恩格斯并不绝对追求暴力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宪法的框架下为工人争取具体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
②强调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德国国会选举中获得成功,对整个国际工人运动有很大的意义
③恩格斯具体指导德国社会民主党进行合法斗争
④而是在民主国家里组织无产阶级合法政党社会民主党
A. ②③①④ 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③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 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 。
(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茅塞顿开 摸索 甚至 走马观花 B. 豁然开朗 探索 尤其 走马观花
C. 茅塞顿开 探索 尤其 浅尝辄止 D. 豁然开朗 摸索 甚至 浅尝辄止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幸福的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很够的了
B. 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已经是幸福的了。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C.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D. 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很够的了。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幸福的了
17.恩格斯给予马克思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选文是从哪些方面赞颂马克思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① ,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致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 )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② ,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
(节选自《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字。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人们不久就会感觉到这位巨人逝世后产生的严重影响”,语意上并没有变化,但表达效果不如原文,请简要说明原因。
四、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马克思
材料二:
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习近平
材料三: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明天我也是你,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
——当代诗歌《你的样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语序不当,改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C.语序不当,改为“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
D.成分残缺,“减少”少了宾语,应在最后加上“发病率”或“的发生”。
故选B。
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义,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词语中汉字的注音。
D“卓”应读为“zhuó”。故D错误。
ABC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联系它的前后语境、感彩和语体色彩,判断运用得正误。
A“言简意赅”意思是“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符合语境。故A正确。
B.“振聋发聩”意思是“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不适合此处的语境。
C.“无人企及”意思是“没有能够达到或超越,形容远远赶不上”,不适合此处的语境。
D.“独步一时”意思是“形容非常突出,短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也不适合此处语境。
故选A。
4.【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准确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多读语句,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使用了什么手法,叙述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本题中的语句一定要抓住“首先”这个关键词,在逻辑层面上,这个词所连接的内容应该是最重要的、处于第一位的。“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表明马克思主要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才是一个思想家。故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词语(包括成语)的含义一般都有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之分。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有的时候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比喻义由修辞上的比喻手法逐渐固定下来的意义,即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叫比喻意义。ACD三项中的“豁然开朗”、“入木三分”、“居高临下”都使用了成语的比喻意义,只有B项中的“永垂不朽”用的是本义,也即:(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故选B。
6~7.【答案】C、B
【解析】1.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本题中,C项,连用两个“睡着了”不是为了写出作者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而是为了强调马克思逝世的事实以及自己无比沉痛的心情。故选C。
2.
本题考查对文章具体句子的理解,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准确分析选项。因此,把握题干要求的文本内容,抓住关键词,逐一进行排除,即可得答案。
本题中,“形成的空白”中的“空白”,基本义是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这里是一种比喻的用法,着眼于马克思后的逝世损失无法弥补,从而强调其位置无可替代。故选B。
8.【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表达方式辨析。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五种。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本题中,第一句表明观点看法,是议论,可以排除AC;第四句抒发情感,可以排除D。故选B。
9~13.【答案】C、A、D、【参考答案】材料二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教师、家长、社区分而论述;第一节写教师角度两方面并列论述。
并列结构更便于从学校、父母、社会三个角度分点阐述说理,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更严谨有力。、【参考答案】①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们接受到免费的智力、体育和技术方面的公共教育;
②能够让学生们的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③能够让学生们的自由个性获得全面发展;
④能够让学生们全面发展人的本质,通过劳动教育来调动人的全部才能,消灭体脑差距,实现人的身心合一的发展。
【解析】1.
A选项“马克思围绕劳动与教育展开的精辟论述”说法错误,依据原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围绕劳动与教育展开的精辟论述为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可知,“马克思”应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B选项“家长这一方最为重要”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相较于在其他场所进行的劳动教育,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具有时间上的优先性、影响上的终身性、内容上的生活性、实施手段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可知,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只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不能说它最重要。
D选项“只要……,就能……”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只有加强劳动教育,才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
2. A选项“因为教育没有能够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以工人阶级沦为了生产工具的命运”说法错误,强加因果,依据原文“在马克思看来,工人阶级摆脱沦为生产工具命运的重要手段就是劳动教育”可知,“工人阶级沦为生产工具的命运”还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原因。
3.
材料二的观点是小学劳动教育要教师、家长、社会三方各司其职,多进行有效互动,互相走访、调查参观,并进行交流分享。
A选项对应的是学校、教师一方的作用。
B选项对应的是社会一方的作用。
C选项对应的是父母一方的作用。
D选项该选项谈的是失业危机,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
4.
材料二中的前三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由第一段“小学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劳动教育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知,第一段是从教师角度进行的论述。其中第一段中又从“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对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应统筹资金,开辟专业的劳动教育场地”两个并列方面展开了论述。
由第二段“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相较于在其他场所进行的劳动教育,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具有时间上的优先性、影响上的终身性、内容上的生活性、实施手段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可知,第二段是从父母角度进行的论述。
由第三段“社会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起着促进、拓展、深化的作用”可知,第三段是从社会角度进行的论述。
这种并列式论证结构更便于作者从学校、父母、社会三个角度分点阐述说理,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5.
①由材料一“换言之劳动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儿童,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让所有儿童能够接受到免费的智力、体育和技术方面的公共教育”可知,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们接受到免费的智力、体育和技术方面的公共教育;
②由材料一“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可知,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们的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③由材料一“其次,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可知,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们的自由个性获得全面发展;
④由材料一“最后,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因而,通过劳动教育来调动人的全部才能,消灭体脑差距,实现人的身心合一的发展,推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共同创造”可知,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们全面发展人的本质,通过劳动教育来调动人的全部才能,消灭体脑差距,实现人的身心合一的发展。
14.【答案】B
【解析】横线前句“恩格斯并不绝对追求暴力革命”,后面应紧跟他追求什么,需要体现“务实地为工人阶级实现权益”,④符合要求,排在第一位;①在内容上与④衔接紧密,排在第二位;②的内容是对③“进行合法斗争”的具体方法和意义,应先③后②。
故排序为④①③②。
15~17.【答案】D、C、【参考答案】成就显著;眼光敏锐(独到);研究(兴趣)广泛;钻研深入。
【解析】1.
第一组,茅塞顿开:本指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语境是说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就让在黑暗中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问题的人们感到思路敞亮,而且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故选“豁然开朗”。
第二组,探索: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摸索:多比喻试探着行进。语境是说“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显然是在黑暗中试探着发现、找寻问题的答案等,故此填“摸索”,从而排除BC。
第三组,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甚至: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语境是说“马克思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是一个突出的事例,故选“甚至”。
第四组,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语境是说马克思在“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略微尝试就停下来的,是有深入研究的。故选“浅尝辄止”。
2.
括号处在第三段的首句,前面两段分别阐述了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那么从语句的衔接连贯角度看,需要一个总结性的句子,即“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而后面的“即使只要……”是基于有了这两个发现之后的让步假设,所以“即使……”放在“一生中……”之后,从而排除BD。
再看AC的区别主要是“幸福”和“很够”的语序。“很够”程度很深,很不错,很可以的意思,这应衔接两个发现之后的评价;而“幸福”是假设关系下,即使只有一个发现,也应是“幸福”的。所以排除A。
3.
题干要求概括选文是从哪些方面赞颂马克思的。
从第一、二段中“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等语句可以概括出:马克思成就突出,目光敏锐:一生中发现了两大社会领域的规律。
从“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可以看出:马克思兴趣广泛,而且研究十分深入。
18~20.【答案】【参考答案】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参考答案】①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②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参考答案】
(1)原句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放在前面,有突出强调作用,且“空白”后停顿,更显悲伤肃穆的情感气氛。
(2)原句中的“空白”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
【解析】1.
第一个括号处强调剩余价值发现后产生的效果或作用,让人们恍然大悟,照应“黑暗中摸索”应该填“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第二个括号处强调马克思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做过深入研究,照应“都不是”填“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2.
①处由上文“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可知,空处要填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相同点,再结合“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分析,这里讲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于是确定答案,需要填入: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②处由“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推知空处内容需要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照应再结合“其中”分析,空处需要填入“这样的领域”“很多”相关的信息。
3.
原文“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使用了比喻,本体为损失,喻体为“空白”,空白意思是空着的地方,或者是没有被利用或开发的部分。言外之意是马克思的去世令人遗憾的,是巨大的无法弥补的损失,短时间就会使人感觉到。马克思主义正日益完善,由于马克思的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照应上文“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衔接紧密自然,突出损失巨大,影响深远,令人惋惜悲伤。“空白”一词用来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生动形象地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句“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将“空白”提前,起到了强调作用;在“空白”后停顿,提示大家注意到这个现实,同时更显悲伤肃穆的情感气氛。
21.【答案】【参考例文】
胸怀家国梦想,谱就奋斗华章
梁任公百年前的《少年中国说》中写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不变的真理。一代一代的青年人,牢记着国家使命,去奔走,去呐喊,去拼搏,敢担当不畏难,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奋斗的华章。
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是彼此助推的浪涛。这个时代,就是你的背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将在此寻找奋斗与发展的坐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奋斗理想。青春向往最美好的未来,期待更丰盈的人生。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老一辈的丰功伟绩,早已成为你我奋斗的基石。从枪杆子打天下,到打开国门看天下,再到敞开胸怀迎天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都是怀揣着梦想走来的,我们仍要坚定地走下去。
请记住,唯有时代,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容得下我们最大的梦想。祖辈父辈的逐梦路上,饭盒里何来超级稻,绿皮车哪能开到350,日记本里何曾有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精彩和发展被充分共享。
我们的脚步,注定写下未来的历史。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个体生命与恢弘时代的连结,让我们的生命,有着无比的深度与广度、无限的活力与潜力。网上一段评论很打动人:“80后如今已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正年轻,也正老去,他们生时,祖国刚灿烂,他们长大了,祖国正辉煌。”
从百年前被船坚炮利打开国门的屈辱,到后来陷入四分五裂内战不止的颠沛流离,再到建国后一穷二白勒紧裤腰带支援建设,无论是80后还是70后、90后、甚至00后,当把个人的成长放置在行进中的中国这个大背景下,就能体会到我们能身处这个时代节点的幸运和不易。前景可待,未来可期。行进中的中国,给了我们青年最大的底气。
当我们看到“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粒子“探微”,当我们听到西方人不得不承认“世界的未来在东方”,肯定会自豪、会骄傲。当我们一次次成功打卡既定目标,当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当海归不断回到中国创业淘金,当我们所有人都牢记握指成拳,时与势就在中国,机遇就在中国。如今00后成为新新青年登场,一代代青年人充满力量,在青春的赛道上奋斗奔跑,为中国注入强大力量,这便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中国,也是最好的中国。 
你选择了这个时代,才有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解析】审题:
本次作文题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揭示了时代与青年的关系,突出了青年对于时代的重要价值。材料二揭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与青年的关系,突出了党和国家对青年寄予厚望。材料三强调了“你的样子”与国家的关系,这里的“你”可以看作是青年学生,突出了青年学生对国家未来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三则材料都突出了青年对国家、青年对社会的重大意义,意在启迪考生要有胸怀祖国、胸怀天下的大志向、大情怀。尤其是材料三“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更是有意激发考生去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该怎样做好当下,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精神面貌去为国家争光,为时代添彩。
引导语非常简洁,只是要求考生将材料中引发的联想和思考表达出来。但是看似简洁的引导语却推动考生去联想生活中的“材料”,将题目的材料和自己生活的情境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思考,形成有关青年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命题”,发展自己联想与归纳、实证与推理的综合思维能力。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强国有我,青年责无旁贷。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青年一代,用自强赋予国家以青春的精神与性格;青年一代,用勤学求真积蓄力量,茁壮成长,用青春的臂膀托举祖国的朝阳。引用材料三的内容展开;青年一代,拒绝躺平,以奋斗的姿态诠释中国的样子。可以运用例证法,用青年毛泽东、秦玥飞、杨宁等例子论证青年强则国强的道理;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以部分躺平青年与中国航天团队、疫情中的青年逆行者作对比,论证青年的样子就是国家的样子;当然还可以采用引证法,引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句子,引用鲁迅“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的名言进行论证。
立意:
1.青年强,则国强。
2.让我们的心与祖国的心同频共振。
3.时代需要你拼搏奋斗的样子。
4.做青年先锋,奏时代凯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