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0 15:2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玷辱 沾湿 阽危 拈轻怕重 B. 朔风 搠倒 塑造 溯流而上
C. 怀揣 端菜 湍急 惴惴不安 D. 掇开 辍学 连缀 气息惙然
2.下列对林冲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冲具有安于现状、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思想性格,也具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B. 林冲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
C. 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奔向梁山是林冲性格的一个根本转变,而完成这一转变的关键主要在于一个“逼”字。
D. 林冲是个英雄,是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的英雄,他一开始就有彻底反抗的决心,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3.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 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 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缘故。
D. 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赉发 毡笠 酒撰 洗漱 B. 救济 盘缠 钥匙 庙檐
C. 消耗 葫芦 女婿 亲眷 D. 孝顺 玷辱 差拨 模样
5.对“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一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B. 表明了林冲已感到走投无路,只好求助于神明。
C. 反映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思想。
D. “行不上半里多路”是当时(宋元时期)的口语,和现代汉语的规范有区别。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整个故事中林冲的命运都被“雪”覆盖着。
①这是在暗示林冲的命运已经逃脱不了这场噩运--无情的大“雪”。
②或者说,是以高俅为代表的奸臣把持朝政,陷害忠良,使大宋社会整日下“雪”,让老百姓整天都生活在漫天飞“雪”之中。
③此时,苍天已经为林冲的命运降下一场大雪。
④林冲与差拨一同来到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⑤可以说,是高俅、陆谦等人为林冲的命运设下了漫天大雪。
A. ⑤③①②④ B. ④③①⑤② C. ⑤②④③① D. ①⑤②③④
7.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逶迤(yí) 迤逦(yǐ) 赍发(jī) 搠倒(shuò)
B. 将领(jiàng) 将军(jiāng) 庇祐(pì) 延烧(yán)
C. 省略(shěng) 省悟(xǐng) 恁地(rèn) 仓廒(áo)
D. 提防(dī) 提高(tí) 央浼(miǎn) 髭(zī)须
8.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段,完成下题。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大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见你。”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面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晚送回天王堂。次日又来相请。因此林冲得李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勤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
此选段对全篇的作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了这一回中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B. 交代了李小二从偷东西到自办酒店、自食其力的经历,表现林冲仗义助人的品质
C. 点明了林冲与李小二的亲密关系,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D. 侧面揭示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和斗争
9.林冲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下列叙述不能证明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 课文开篇写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可以佐证:他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称高俅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B.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
C. 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祐”。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
D.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过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这说明林冲不光自己安分守己,还要李小二安分守己,好好做买卖。
10.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太尉,官名,宋徽宗时武官的高级官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高俅是殿帅府太尉。
B. “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称楚辞;“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例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C. 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孝廉”“举茂(秀)才”一样,是皇帝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 乡、闾,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见你。”
……
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老婆道:“说得是。”
(节选自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1.结合选文,概括林冲的性格特点。
12.小说中常有前后关联的“巧合”,从选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一把解腕尖刀多处倾注笔墨,以至我们在阅读时,① 。这把“解腕尖刀”的出现,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当李小二告知林冲,陆谦等人已追至沧州,有密谋加害之意时,林冲“大怒”,随即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身为配军的林冲被允许携带的防身式器是一杆花枪。然而,要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找寻仇家,② ,锐利小巧便于隐藏的“尖刀”却正适合,这才有了“尖刀”的出场。林冲带了“尖刀”,四处寻找仇家,也是带了这把“尖刀”去的草料场。这种时候的“尖刀”应该是装在刀鞘中的,因为我们既没有看到尖刀的寒光,也没有嗅到杀人的血腥。
然而让一些读者不解的是,在雪夜报仇的场景中,禁军教头林冲分明是可以用那杆花枪刺死仇敌陆虞侯的,③ ?因为此时的林冲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不用尖刀,不足以解恨。从情节设置的作用来说,这里的“尖刀”照应了前文的“买刀”,使得情节细致严谨;从受众方面来说,读者对林冲深切的同情和善恶定有天报的心理得到了彻底的满足,获得了阅读的快感。
1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4.下面对原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倾注”一词表明作者对这把“解腕尖刀”的重视,不仅因为它在小说中扮演了多重角色,而且还暗含使用它的合理性。
B. “应该”一词是作者对尖刀是否在刀鞘里的揣测,这样写体现了论述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C. “分明”含有理所应当之意,作者提醒读者注意林冲不用花枪反而使用尖刀这反常现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 “彻底”表现了读者希望恶人得到恶报的情绪发泄的程度,为读者获得阅读快感这种结论提供了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的文章大部分是论说文,是写给中国的老百姓或党的中基层干部看的。所以,搬出中国人熟悉的故事,以典证理,成了他常用的方法。这个典不一定客观存在,但它的故事(①),蕴含的道理颠扑不破。如七大闭幕词这样重要的文章,不但简短得只有千余字,而且讲了一个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真是一典扛千斤。他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文学故事当哲学、军事教材来用,(②),生动活泼。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他这样来阐述战争中的战略战术: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中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孙悟空在他笔下,一会儿比作智慧化身,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一会儿比作敌人,跑不出人民这个如来佛的手心。1938年4月在抗大的一次讲话中,他还从唐僧的坚定、八戒的吃苦、孙悟空的灵活概括出八路军、新四军的“三大作风”。 这样重要的命题 ,这样大的方针,他都能从典故中(③),从容化出。所以,他的报告总是听者云集,欢声笑语,毫无枯涩感。他是真正把古典融进了现实,把实践融进了理论。
15.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16.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长句,请将其改写为三个短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7.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这样”一词,说说二者表意、用法上的不同。
(1)这样就成了四兄弟了。
( 2)这样重要的命题。
18.请按提示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编者按文字进行压缩。
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劳动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最厚实、最质朴、最关键的部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却长期缺位,种种因素也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该如何让青少年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依然是一个待解难题,考验着教育者、家庭以及社会的智慧。
(1)从社会舆论角度看,劳动教育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2)从学生发展角度看,劳动教育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3)从实施现状角度看,劳动教育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四、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9.某出版社拟重新出版高中语文教材,现面向全国高中生征集《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等小说的配图。请从中选择一篇小说,设计配图内容并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略
2.【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作品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段时,要概括每一段的内容,然后分析即可。
D项,“他一开始就有彻底反抗的决心”错误,原文中写林冲开始抱有幻想,最后彻底反抗,走向梁山的。故D错误。
ABC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略
4.【答案】A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略
6.【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该段文字阐述“雪”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作用。根据“可以说”“或者说”可知,⑤②排在一起。这两句诗总说,应该放在开头。④是写自然的雪,①是写命运的雪,③应该放在二者中间表示过渡。故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常用汉字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再结合具体语境辨析运用。
A.正确。
B.“庇祐”中的“庇”应读bì。故B错误。
C.“恁地”中的“恁”应读nèn。故C错误。
D.“央浼”中的“浼”应读měi。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B表现林冲仗义主人的品质的不是“李小二从偷东西到自办酒店、自食其力的经历”,而是“李小二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故B错误。
ACD正确。
故选B。
9.【答案】D
【解析】略
10.【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11~12.【答案】①仗义疏财;
②考虑周全;
③安于现状;
④委曲求全;
⑤性格急躁。
、“巧合”情节:
①前有“李小二是东京人”,后有“李小二听得东京口音”引起注意,形成“巧合”。
②前有“林冲说出自己‘恶了高太尉’”,后有“李小二听得‘高太尉’三个字”引起警惕,形成“巧合”。
③前有李小二“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后有“东京人声音”两人来吃酒(找管营等),形成“巧合”。
④前有“林冲东京助人”,后有“小二沧州报恩”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大“巧合”。
作用:
①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
②使小说情节发展自然合理(推动情节发展);
③使情节结构紧凑,叙事完整。
【解析】1.
解答时主要抓住运用的语言描写的方法所体现的人物性格并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即可。
①林冲多次帮助接济李小二,“与他赔了些钱财”“赍发他盘缠”,仗义疏财;
②结合“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可概括出,考虑周全;
③林冲刺配沧州,让“管天王堂”,他即在此安身,可见林冲安于现状;
④本是高俅陷害林冲,林冲却称高俅为“太尉”,说自己“恶”了高太尉,他委曲求全;
⑤结合“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可概括出,性格急躁。
2.
情节“巧合”:情节凑巧相合或相同。
①前文说“李小二是东京人”,所以后文“李小二听得东京口音”才会引起注意,形成“巧合”。
②前文说林冲对李小二夫妇说出“自己‘恶了高太尉’”,后有“李小二听得‘高太尉’三个字”引起警惕,形成“巧合”。
③李小二“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与“东京人声音”两人来李小二店里吃酒(找管营等),形成“巧合”。
④林冲的“东京助人”,与后文李小二夫妇听音信“沧州报恩”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大“巧合”。
作用:
①所谓无巧不成书,故事情节的多次巧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
②前有伏笔或铺垫,后有照应,巧合使小说情节发展自然合理,推动情节发展;
③因为有巧合,才有相关情节的不停推进,环环相扣,使情节结构紧凑,叙事完整。
13~14.【答案】【参考答案】①心里记着这把尖刀 ②携带花枪就不妥当了 ③为什么偏要用“尖刀”呢、A
【解析】1.
第一空,上文写解腕尖刀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多处出现,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自然会时刻看到尖刀,心里也会记着尖刀,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心里记着这把尖刀”。
第二空,下文说“尖刀”小巧便于隐藏,合适携带,便于在人流中找寻仇家,那么横线处要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找寻仇家,携带七尺花枪不便于隐藏,那就不合适,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携带花枪就不妥当了”。
第三空,后文写林教头用尖刀刺死仇敌的原因,根据问号可知,横线处就要提出疑问,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为什么偏要用‘尖刀’呢”。
2. A选项“不仅因为它在小说中扮演了多重角色”错误。“解腕尖刀”并没有扮演多重角色,只是用“解腕尖刀”来完美地塑造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15~17.【答案】【参考答案】①家喻户晓/众所周知;②深入浅出;③信手拈来、【参考答案】1938年4月毛泽东在抗大进行了一次讲话;他概括出八路军、新四军的“三大作风”;这些作风是从唐僧的坚定、八戒的吃苦、孙悟空的灵活概括出的。、【参考答案】(1)中的“这样”意思是“像这样、如此”,作代词,指代前文内容,对上文作总结。(2)中的“这样”意思是“这么、非常”,表示程度,作副词修饰“重要”。
【解析】1.
①根据“搬出中国人熟悉的故事,以典证理,成了他常用的方法”可知,毛泽东所用的这个典故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个故事却是大家都熟悉的,可用户“家喻户晓”或“众所周知”。“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的。
②本处是说毛泽东讲哲学、军事教材,但是却运用的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文学故事,所以讲那些深奥的、抽象的道理通俗、形象地讲解出来,可用“深入浅出”。“深入浅出”,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
③由“从……概括出……”“从容化出”等语句可知,此处应填一个表示“选出来”“拿过来”之意的成语,可用“信手拈来”。“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2.
长句变短句经常采用抽取主干法,画线句子的主语为“他”,谓语为“概括出”,宾语为“八路军、新四军的‘三大作风’”,所以可变为:他概括出八路军、新四军的“三大作风”。
“1938年4月在抗大的一次讲话中”这是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将这一状语变成独立的句子,即1938年4月毛泽东在抗大进行了一次讲话。
“从唐僧的坚定、八戒的吃苦、孙悟空的灵活”是“概括”的状语,要将这一状语变成独立的句子,即这些作风是从唐僧的坚定、八戒的吃苦、孙悟空的灵活概括出的。
最后整理句子,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
3.
(1)“这样就成了四兄弟了”中“这样”是指他家本应是三兄弟,后来在桃园的另一棵树上又长出了一枝,所以本处“这样”是一个代词,代指前文的内容,是对上文的总结,可以解释为“像这样,如此”。
(2)“这样重要的命题”中“这样”修饰“重要”,表示重要的程度,所以是一个程度副词,可解释为“这么、非常”。
18.【答案】(1)成为高频热词 (2)关涉青少年综合素质与身心健康 (3)推进困难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抓住关键性的句子,然后提炼主要信息,同时关注限制,不要超过规定字数。(1)根据“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概括为劳动教育成为高频热词。(2)根据“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概括为关涉青少年综合素质与身心健康。(3)根据“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却长期缺位,种种因素也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可知从实施现状角度看,劳动教育推进困难。
19.【答案】示例:
选择《装在套子里的人》。
配图内容:别里科夫身穿其标志性的套子,站在小镇的街道上。他的身体被套子紧紧包裹,只露出眼睛,表情显得既警惕又迷茫。背景是小镇的日常生活场景,人们忙碌地走过,但与别里科夫保持距离。
理由:此设计突出了别里科夫的自我封闭和对外界的恐惧,同时反映出他与社会的隔阂。套子不仅是他自我保护的工具,也是他与社会隔绝的象征。通过这种视觉表现,读者可以直观感受到小说中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探讨。
【解析】
类型:这是一道应用类微写作。
审题:首先要理解写作任务,即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配图。具体要求是从小说《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等中选择一篇,设计一幅配图,并交代清楚如此设计的理由。这就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设计一幅能够代表或反映小说核心思想或人物形象特征的配图。
写作思路:具体构思时,需要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且理解深刻的小说。首先要分析小说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特点,从小说中选择一个能够代表主题和人物特点的场景,能够体现小说核心思想的元素,如别里科夫在套子中的形象。应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或背景,传达小说中的情感和氛围,如别里科夫的恐惧、不安、自我封闭及对外界的窥探等;也可以考虑配图中的象征意义,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套子”可以象征人物的自我封闭。在说明配图理由时,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阐述配图如何体现小说的主题或情节,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增加配图的深度和吸引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