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走向近代(背诵清单)-九年级历史上册专项复习(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背诵清单)-九年级历史上册专项复习(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0 10: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15C新航路开辟—20C初)
中世纪西欧: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经济-庄园、思想-基督教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形式和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雇佣)
(一)农业——租地农场
1.背景:垦殖运动
(1)时间:11世纪
(2)垦殖方式:领主组织开垦;农民自发开垦
(3)新垦殖区的特点:①垦殖者是新开发地区的主人②垦殖者具有自主经营权③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4)原因:①人口增长,对耕地需求增多
②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
③佃农对自由土地的向往,希望能解除旧的人身依附关系
(5)影响:庄园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方式:①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② 缴纳迁徙税(劳役地租逐渐变为货币地租)
2.租地农场的建立:14世纪,富裕农民
原因:①开展垦殖运动,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②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③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特点:①土地集中②新的生产方式:雇佣关系③产品市场化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得最早,也最典型
(二)手工业——手工工场
1.发展阶段:①手工作坊(手工业者脱离农业,为市场而生产)
②分散的手工工场(简单协作、包买商)
③集中的手工工场(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特点:雇佣关系、面向市场、集中生产、分工协作
(三)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意义: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13、14C
1.农村:富裕农民、骑士—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的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启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时间:14世纪中叶起 2.发源地:意大利
3.兴起背景:
①经济(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
③文化: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④催化剂:黑死病的影响使欧洲人们开始重视人自身的价值
4.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①以人为中心②提倡发扬人的个性③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5.方式: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并非简单复兴,而是继承和创新)
原因:①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
注意文艺复兴与教会的关系:抨击教会神学但不反对宗教信仰,并借助宗教题材(反宗教又利用宗教,利用宗教题材表达人文主义诉求)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6.实质/性质:①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1.文学三杰(意大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但丁:文艺复兴先驱,《神曲》地狱、炼狱、天堂,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
2.美术三杰(意大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作品特点: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3.莎士比亚(扩展时期):英国,《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品特点: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三、文艺复兴历史影响
1.对思想文化: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②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2.对资本主义:①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②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思想基础
3.对自然科学: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4.局限:对人性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四、启示: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一)动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租地农场)的发展,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辟新的贸易市场。
2.社会根源:①来自东方的丝绸、香料等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
②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使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寻金热)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迫使欧洲人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思想因素:文艺复兴倡导的开拓冒险精神
5.精神动力:对外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二)条件(可能性)
1.客观条件:
①欧洲地理学的发展,地圆学说的流行;
②指南针的传入,航海和造船技术发展。
2.主观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航海家 国 别 资助 国家 航 行 时 间 航线 主 要 成 就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1487 葡萄牙→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非洲好望角 发现好望角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1492 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古巴和海地 发现新大陆—美洲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1497 葡萄牙→好望角→印度洋→印度的西南海岸 到达东方—印度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1519-1522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 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5世纪末16世纪初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欧洲:推动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2、对世界:①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的观念也因此逐步确立起来。
②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殖民扩张推动了各洲间的物种交流;导致人口大迁移,人种分布大变化;促进了文明交流。
3、对亚非拉:
①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同时带来西方文明,促进了当地封建制度的瓦解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15、16C)
1.背景:①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
②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2.葡萄牙的殖民掠夺(向东):
(1)殖民范围:亚、非+拉丁美洲巴西
(2)殖民方式: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控制商路,劫掠式贸易。
3.西班牙的殖民掠夺(向西):16世纪,无敌舰队
(1)殖民范围:中南美洲(除巴西)、菲律宾
(2)殖民方式:掠夺金银、黑奴贸易、开发种植园。
4.西班牙、葡萄牙的衰落:(黄金漏斗)
未将掠夺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而是用于贵族的奢侈消费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背景:①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
②新航路的开辟以后,位于海上贸易航道要冲的英国,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外发展。
2.表现/方式:①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②从17C开始,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及大种植园,生产原材料。
③17C到19C末,英国后来居上,主导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
(1)目的:①为获取更大利润②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劳动力
(2)路线(欧非美):出程——中程——归程
(3)评价:①对欧洲:实现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
②对非洲: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
③对美洲: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劳动力,促进种植园经济发展;对美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1.17世纪前期:荷兰——“海上马车夫”
2.18世纪,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自诩“日不落帝国”
3.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
(1)殖民国家: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世界:促进了全球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