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 我的战友邱少云
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在什么地方潜伏起来?志愿军战士潜伏隐蔽在怎样的环境下?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我国的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了美国侵略军,把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赶到“三八”线以南,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这段描述展现了战场环境的紧张与危险。我们身处一个并不隐蔽的干涸小山沟,离敌人的前沿阵地异常接近。清晰可见的铁
找出描写山沟环境和烈火烧身时邱少云纹丝不动的语句,说说这两处描写之间的关系。
快速默读课文
我的战友
邱少云
课文解析
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如果
如果
两个“如果”的假设,写出了开始很容易把火扑灭,但是为什么都没有付诸行动呢?
1952年10月19日晚,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攻击597.9高地,战斗中,在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时,黄继光负伤后跃起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地堡机枪眼牺牲。
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
课文解析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不仅是
也不仅是
更严重的
“不仅是”、“也不仅是”、“更严重的”,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邱少云自救或被救的后果非常的严重。
(牺牲一个班、部队损失、计划失败。)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斗英雄
杨根思
毛岸英
黄继光
全班交流
我发现这条干涸(hé)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
说明潜伏条件非常不利,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发现。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 “伟大的战士”。
◎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有什么联系。
阅读提示
全班交流
天亮以前,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找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
山沟
指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地点
“红领巾”中队要开展向英雄人物学习的活动,请你为战斗英雄邱少云写一篇“人物小传”。
人物小传包括人物生平、人物事迹、人物评价三个部分。
学习任务
提示
全班交流
“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这是对志愿军战士的严峻考验
《开国大典》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抓住表示时间或标明时间节点的词语,将课文概括为小标题,就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早上六点钟”
“下午三点整”
“阅兵式开始”
“阅兵式完成”
“傍晚”
“晚上九点半”
群众入场
举行典礼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全班交流
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
说明班长和几个战士隐蔽得很好,很难被发现。
说明邱少云的潜伏技术更高一筹。
丝网、胸墙,以及远处的地堡和火力点,都使得战场布局一目了然。甚至,敌人的谈话声都清晰可闻,这种近距离的接触加剧了紧张氛围。每一处细节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战场的残酷与真实。
人物生平
苦难童年
盼来救星
光荣入伍
赴朝作战
光荣牺牲
邱少云,1926年生,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決定为邱少云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他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子他金星兴章、一级国旗勋章。
邱少云同志在烈火中燃烧了半个多钟头,但他却像一块千斤巨石般坚定,纹丝不动。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发出一丝呻吟。他的坚韧和毅力令人敬佩,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
比喻手法
课文解析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
“我的心紧缩着”表明“我”此时的紧张、担心,不仅担心邱少云的生命安全,还担心他忍受不了烈火烧身的痛苦而暴露目标,使整个作战计划落空。
我的心紧缩着
“我的心紧缩着”表现了什么?
心理活动
赏析句子
①这个伟大的战士,趴在那儿纹丝不动。
②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
句子②更好,因为它使用了比喻手法,这样的修辞手法使得描述更为生动和形象。还能强调邱少云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忍耐力,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在烈火中保持不动的巨大努力和牺牲精神。这种比喻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对邱少云的英勇行为有了更加强烈的印象。
课文解析
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表明“我”心中的矛盾;
“我的心里像刀绞一般”表明了“我”的痛苦,“我”也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不敢朝他那儿看
又忍不住不看
你从“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体会到了什么?
思考:为什么邱少云宁可被火烧死也不愿自救
如果邱少云在火中匆忙跳出,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因此暴露,导致战斗计划失败。但邱少云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战斗失利,这体现了他无私奉献、以大局为重的精神。
课文解析
不矛盾。因为这种充满矛盾的内心活动,既饱含着对战友的一片真情,也从侧面反映出此时此刻严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要经受多么巨大的痛苦与煎熬,突出表现了邱少云的钢铁意志。
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思考:"不忍看"和"忍不住不看"是不是矛盾的?
读完第14、15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使用“激动人心的口号”声音来代替激烈的战斗场面描写,不仅展现了邱少云的英勇牺牲在战士们心中引发的强烈共鸣和满腔怒火,同时也体现了全体潜伏战士的卓越表现对战斗计划成功实施的积极影响。这种写法突出了战士们的斗志和团结精神,以及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勇向前的决心。
课文解析
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
突出了邱少云为顾全大局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
课文解析
我当时的感觉,仿佛邱少云同志并没有牺牲,他和我们一起向敌人冲锋!
邱少云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课文解析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让我们铭记这一天----英雄邱少云牺牲的日子。
主旨归纳
课文讲述了邱少云从伪装潜伏直至在烈火中英勇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为了顾全大局,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