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3* 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揭示课题 发现“*”号
这篇课文的题目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略读课文的标志
主要学习任务
借助泡泡 明确方法
借助提示 初读课文
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背 诵 照例 圈画 糊里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私塾 流利 霎时 详细
咿咿呀呀 壮着胆子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一字不漏
认读词语
bèi
sòng
lì
quān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bèi(背书)(背诵)
背
bēi(背包)(背带)
quān(圈画)(圆圈)
圈
juàn(羊圈)(猪圈)
完成思维导图
详细讲解
只让背,从不讲
勤学好问
( )起因:在私塾读书,先生 ,
孙中山不懂就问,吓呆同学
( )结果:先生 ,同学们认真听讲
( )经过:先生厉声提问,孙中山熟练背书
不懂就要问
启示:
1
2-7
8-9
梳理事件线索
“不懂就要问”,课文中哪些人“问”了(用横线勾画),又有哪些人答了(用波浪线勾画)?
提示:有三问,三答
三问,三答
孙中山礼貌请问
同学提出疑问
先生厉声反问
孙中山从容回答
孙中山笑着回答
先生欣然解答
孙中山礼貌请问
同学提出疑问
先生厉声反问
孙中山从容回答
孙中山笑着回答
先生欣然解答
借助下图,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梳理事件线索
全班交流 品析新鲜
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了在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在这篇课文中,你发现了哪些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呢?
先读给同桌听,再说说新鲜在何处。
借助图片
私塾
戒尺
先生
借助视频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联系生活经验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听到这一问,同学们有什么表现?
联系生活经验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听到这一问,同学们有什么表现?
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联系生活经验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孙中山的这一问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在当时是多么令人震惊。
小组合作 表演故事
再读课文2-9自然段,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全班展示 采访角色
指名一小组全班表演,其他同学扮演记者,从“先生”“孙中山”“同学”中选择一个角色,设计一个问题进行记者提问,在采访中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
问题设计:
(1)请问“孙中山”,你明知要挨打,为什么还要“壮着胆子”站起来提问呢?你就不怕挨打吗?
(2)请问“先生”,您为什么上课时总是不讲书中的意思呢?
(3)请问“同学”,你为什么被吓呆了?
交流看法 体会精神
采访完后,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感受?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本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主旨概括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链接资料 丰满形象
孔子被人们尊称为圣人,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孔子认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而是通过后来不断地学习,才达到知识渊博的境界的。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毫不在意地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白,这才是真正学习知识的表现啊!”
拓展阅读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 学记》
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
有关“不懂就要问”的名言警句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xiè)
读书学习要经常提问,第一次问没有结果,不妨多问一次。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