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观潮
观潮
小 学 四 年 级 语 文
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
读写“笼罩、山崩地裂”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3. 学习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
资料袋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
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
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
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作者眼里的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预习,请你在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钱塘江观潮的盛况。作者生动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观潮
天下奇观
观
看。
景象。
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课文解读
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1.用“—”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2.用“~~~”画出人们的心情的句子。
3.分别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江面—— 平静
人们心情—— 急切
潮来前: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
~~~~~~~~~~~~~~~~~~~~~~~~~~~~~~~~~~
这些词语写出了观潮人的数量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衬托出了大潮的壮观。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
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
腾起来。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
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
腾起来。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 江面。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思考:
潮水过后江面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
潮过后
【钱江潮的余威】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课堂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江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千古绝唱的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恩赐。希望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潮来前: 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天
下
奇
观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顺序:远—近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时
观潮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______比喻成了______。你来仿写一个和“潮水”有关的比喻句吧!
句子训练。
课堂练习
白浪
水墙
潮水好像暴怒的狂狮,汹涌地冲向岸边的礁石。
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参考答案: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1.阅读和欣赏赞美大自然观的美文。
2.搜集整理有关描绘自然景观的词句。
3.查阅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中外著名自然奇观。
作业超市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