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战》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冀中的地道战》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0 15:5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8.冀中的地道战
新课导入
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吗?你们知道影片中的人们是怎样打击敌人的吗?
周而复(1914年1月3日-2004年1月8日),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他是中国著名作家、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周而复的创作成就颇高,在70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并出版了约1200万字的作品,涵盖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等多种体裁。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长城万里图》,他也是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人。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默读课文,
找出相关语句,
做好批注。
我爱学字词
侵 略
修 筑
堡 垒
共 产 党
任 丘
妨 碍
隐 蔽
陷 坑
拐 弯
qīn lüè
zhù
bǎo
dǎng
qiū
fáng

xiàn
guǎi
侵略 修筑 堡垒 任丘 搁置
陷坑 拐弯 岔道 妨碍 隐蔽
不计其数 无穷无尽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词语解释
扫荡
1.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2.泛指彻底清除。
奇迹
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不计其数
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堡垒
在冲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孑口
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
防备
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
◆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认真观察,学写生字

qīn
结构:左右
音序:Q
部首:亻
组词:侵犯 侵略
右下角又字横稍短、捺收笔有力
左窄右宽
易错提示:“亻”的右侧不要多写一小竖哦!

lüè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田
组词:策略 攻城略地
左边是田不是口、稍窄小
易错提示:左边是“田”不是“口”哦!
各字首撇要短、第二笔横撇是一笔、和捺要舒展


结构:左右
音序:B
部首:艹
组词:遮蔽 遮天蔽日
左下边上边是点和撇、下框内是撇和点、中间是一竖
三部分要写紧凑
易错提示:右下部不是夊哦!

xiàn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阝
组词:失陷 冲锋陷阵
左窄右宽,阝竖要长
右上边不要写成爫,下边与白字有区别、中间分开
易错提示:右部不是“舀”哦!

guǎi
结构:左右
音序:G
部首:扌
组词:拐卖 一瘸一拐
扌的横短下边提要长
口字窄小,力字横要长并稍向上提、折竖向左收
易错提示:右上部“口”应写得窄小些哦!
指名回答问题,听评快速默读效果。
1. 看看问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2. 回答正确率如何。
3. 能否快速而正确地把握课文内容。
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地道的式样和特点。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
           的地位。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qīn)略(lüè)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diāo),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1942年,日本侵略者为确保战略后方,集中兵力在无险可守的冀中大平原上,采用“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并有计划地建据点、修公路、挖封锁沟,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修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公里,挖封锁沟8878公里,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 冀中人民为了有力地保存自己,有效地杀伤敌人,群策群力,挖沟掘道,改造地形。 地道的形成弥补了平原作战的缺陷,以其独特的战斗形式,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扫荡”一词说明了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扫荡”一词指日本侵略军对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
这句话开门见山,交代了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 。”
奇迹
围绕“奇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道战?
1、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 、课文中说地道战是个奇迹,“奇迹”是什么意思? 我们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地道战是个奇迹?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冀中的地道战:
作用
数量多 (不计其数)
样式多 横的、 竖的 ……
敌人来了 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敌人走了 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
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地点隐蔽,高深适宜。
汇报感悟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构造齐全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交代了地道出口的位置和特点。
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这段文字描述了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并想方设法来破坏。然而,地道的设计和防御措施非常巧妙,使得敌人难以得逞。针对敌人可能采取的火攻、水攻和毒气攻等攻击方式,人民群众和游击队想出了相应的防备措施。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的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描述了在地道中人们如何了解地面上的情况。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观察敌情并进行预警。一旦发现敌人,他们就会通过一种称为“无线电”的吆喝声将情报传递给指挥部。这种吆喝声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传递,直到指挥部接收到消息。
在地道内部,人们使用一种称为“有线电”的通讯方式。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当铁丝被拉扯时,小铜铃就会发出响声。人们事先约定好拉几下铁丝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就可以传递特定的情报信息。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这段文字总结了地道战的效果和意义。通过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群众和游击队成功地粉碎了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他们不仅保存了自己,还通过有力的打击消灭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抒发感受
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地道战的遗址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地道战
奇迹
地洞
出口
地道
通信联络
防御
产生及作用
结构特点
地位
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为了粉碎“扫荡”
水攻
火攻
毒气攻
有线电
无线电
(数量、地点、高度)
(大洞、小洞、气孔)
(荆棘和陷阱)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们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 )
2. 地道里面光线不好,比较昏暗。 ( )
3. 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旁边堆满荆棘。( )


×
1.文中的“无线电”、“有线电”为什么要打引号?
2.你是怎么理解“扫荡”一词的?
3.搜集地道战相关资料,并简述地道的特点。
作业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