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1课《春》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1课《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4 10:5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描写事物
过程与方法: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教学重点
1、 赏析本文优美的语言。
2、 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
3、 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作者资料及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东风荡漾,春光明媚, ( http: / / www.21cnjy.com )绿满天下,百花争艳。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迁客骚人为春天留下了美丽的诗篇。下面,谁来背背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 孟浩然《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 杜甫《绝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春》,看看作者朱自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三、整体感悟
1、 听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 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2) 文中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3) 文中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什么感受?
2、 正音(出示投影)
水涨(zhǎng) (sǎn )散在草丛里 酝酿(yùn niàng ) 应和(yìng hè) (báo)薄烟
黄晕(yùn) (hōng)烘托 蓑(sūo) 抖擞(sǒu) 朗润(rùn)
3、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语音
四、研读与赏析
分析第一部分:盼春(第1段)
提问: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动词?突出了什么感情?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写出了对春天的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更兼以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几个动词“盼、来、近”的运用,生动表达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这段在文中起到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
分析第二部分:绘春(第2-7段)
提问:春天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用什么顺序写春天苏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形容词?
明确:先用拟人手法总写“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张开了眼”,再用排比手法分写“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写出了这些景物的变化。
五、小结
本文的结构严谨,写景很有条理。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前两段。
2、思考绘春部分一共描绘了几幅春景图。

第二课时
一、 分析第二部分:绘春(第2-7段)
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几幅不同的春景图,请分别划出来。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① 春草图:
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描绘春草?用了哪些词和修辞手法?除了写草,还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写了春草的生命力——钻;
质感——嫩、软;
色彩——绿;
覆盖面——满。
除了写草,还写了人的行动:坐、躺、滚、踢、跑、捉,从侧面衬托春草的勃发和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
② 春花图:
提问: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花?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采用了什么描写顺序?
明确:从态、色、味几方面写出了一幅花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的图景。运用拟人、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春花竟相开放,愈开愈多,花色多样浓艳,又由花联想到果,用花下的蜜蜂、蝴蝶来衬托春花等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除了写树上的花,还写了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采用了从上到下的描写顺序。
③ 春风图:
提问:作者娴熟地用了触觉、嗅觉、听觉,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请分别说说是怎样描绘的?
明确: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抚。
嗅觉:新翻的泥土气息、草味、花香,由轻风融在一起
听觉: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④ 春雨图:
提问: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诱人的春雨图?
明确:作者抓住春雨的形、状、景来写。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⑤ 迎春图:
提问:作者描绘迎春图,从那儿写起,落在什么地方?
明确:作者由“风筝”自然而然的引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奏给人带来了希望。此段与盼春相呼应,由盼而迎,表达了人们盼春、爱春的心情。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二、分析第三部分:赞春(第8-10段)
提问:作者赞春,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
突出“新”:突出生长,让人振奋,给人希望。
突出“美”: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充满活力。
突出“力”:春天使人健壮,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三、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总括轮廓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春草图 钻 嫩 绿 满 ——草
坐 躺 滚 踢 跑 促——人
态:赶趟儿
春花图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
(二)绘春
触:抚摸 泥土气息
春风图 味:草味 花香
声:鸟声: 清脆,宛转
笛声: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图 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迎春图 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赞春 三个比喻句 “新” “美” “力”

四、拓展阅读
泰山日出 徐志摩
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饮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厌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与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黑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烈地驰骋。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 ( http: / / www.21cnjy.com )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在……
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的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霄,临照在天空……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影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地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探究建议]
1、请在文中用曲线画出描写日出过程的词句。
2、文中用“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形容什么?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体会文中抒情主人发出的欢呼“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几句含义一样吗
4、文中作者把抒情的主人“我”幻想成什么?结合画线句可看出作者目的并非夸大自我,而是让人们联想到什么?
五、小结
本文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1、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多角度写景;
2、思路清晰,组织严密;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语言精练,朴实清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后七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