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牛和鹅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牛和鹅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0 11:4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上《牛和鹅》教学设计
【内容研读与学情分析】
《牛和鹅》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自作家任大霖的作品。这是一篇故事性强,也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也不怕鹅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四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并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而且对于批注也是不陌生的,但是要合理地进行批注,还是会缺乏依据,容易出现想当然的现象,在教学时,运用批注的方法,并通过感知内容、梳理结构等途径,引导孩子在理解文本内容及结构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批注的阅读方法,收获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在读中发现“扳牛角、捶背、摔倒、掐住”词,通过做动作,汉字的演变,字理识字、看图理解等办法据形释义,形义联想。
2、根据情节图,聚焦“鹅的神气十足与我们的惊慌失措”这个精彩镜头,抓住重点语句,用圈划关键词的方法,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在反复读中体会我们对鹅的恐惧,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3、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抓住关键词,写上批注,学习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
同时初步感知:看待周围的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关注篇章 揭示课题
(一)了解篇章页
1.出示篇章页,让孩子们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发现
(二)明确任务
1.找出主题。读读篇章页上半部分的句子,圈圈主题。
2.指名交流,反馈:童年生活
3.明确要求,读读下半部分的句子,画出本单元课文学习的要求。出示:
(

学习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
(三)浏览单元
1.整体感知:让孩子们翻一翻课本,这个单元一共安排了哪些课文?交流反馈《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
2.聚焦课文。让我们先走进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牛和鹅》,板书课题。
3.认识作者:任大霖,“任”作姓氏用时,读成第二声“rén”。任大霖:浙江萧山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曾任《少年文艺》《儿童文学选刊》《巨人》等杂志的主编,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证书,并终身享受政府的特殊津贴。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要求是学习的重要基础。《牛和鹅》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的首篇课文需要承担篇章页的学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关注篇章页的习惯,明确单元学习要求,提高学生阅读整体的意识。
活动二:整体感知,了解批注
1.出示“牛”与“鹅”的图片:孩子们,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出示句子,孩子们,你相信这样的说法吗?
(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
3.文中的作者和他童年的小伙伴对这句话是深信不疑,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
不怕牛、怕鹅
)4.小组合作填写思维导图
5.认识批注:
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在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②认识批注:像这样,在课文边上备注自己的疑问与理解的阅读方式,就叫做批注式阅读。这个单元,我们就要用这样的阅读方式来阅读和理解课文。
③你们以前用过批注这种方法吗?(圈画过生字词、自然段、重点词句……)
④出示毛泽东同志批注的《二十四史》片断,认识批注。
⑤批注是什么呢?批——用圈或线标画出相应的重点;
注——用语言 把自己的感受、理解写下来。
⑥批注的作用:了解批注的作用:批注能让阅读思考
更深入, 理解更深刻。
【设计意图】紧扣语文要素展开教学是设计的主旨。
篇章页中提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就是“学习用批注
的方法阅读”。这篇课文是学习批注式阅读的首篇文章,
因此,设计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读课文,发现文章呈现方式上的不同,从而了解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任何学习都不是零起点”,批注式阅读也如此。这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尝试批注中了解真实学情,接着引入阅读批注的例子,让学生从伟人的阅读经历中认识批注,了解批注的作用。
活动三:归类分组识字
(
扳牛角 捶背 摔倒 掐住
)(一)出示词语:
1.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这一组词语都表示动作的词
2.预设一:扳
让学生发现字形的结构规律,猜一猜“扳”的意思,并配图理解,扳牛角的意思就是用手来把牛角扳下来
3.预设二:捶
①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锤”的省略,表示榔锤。篆文(手,拳)(“锤”的省略),造字本义:以拳代锤,向下撞击。隶书将篆文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
②捶,以杖击也。从手,垂声。

4.预设三:摔倒
①摔倒是汉语词汇,拼音shuāi dǎo,意思是 摔在地上,特指角力中摔倒。用微课的方式引入理解摔倒。
5.预设四:掐住
①用新华字典来理解掐这个字的意思。出示:
让孩子来选择意思:
②就得掐住它的脖子。( )
【设计意图】对于文本中具有典型特征的词句,要善于发现并提供迁移的价值在学生脑海中创建新的言语图式。因此,对于动词“扳、捶、摔倒、掐”的辨析、识记,力求在语境中踩点,变换多种手段,采用多种方法,呈现立体层面的教学组块给予学生充分的发现、实践与生长。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关注及时生成,追求“做中学”,展示了汉字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活动四:范例指引,学习批注
(一)学习批注
1.一个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边读边批注。(出示文中的批注)让孩子们读文中的批注,发现批在哪儿,批了什么。第一处:
(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
2.“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孩子们,这可以叫做——疑问批,在左边空白处。
3.第二处批注:
(
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呼救
)
4.“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孩子们,这可以叫做——想法批,在右边空白处。
5.小结:“可见,批注就是把阅读时产生的疑问、想法和感受等写下来,字要写得小而简洁,批在旁边,叫旁批。
(二)多角度批注
1.孩子们,课文除了批疑问、感受外,还可以批什么呢?出示课后习题一:
(
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
2.出示全文其他批注,交流。
①预设:
“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理解感受批。
“挂着泪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表达、写法批。
“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理解感受批。
②梳理、小结“批注”:从课文中的例子中,我们发现批注的角度有:疑问、理解、看法、感受和欣赏等。
(三)引入“交流平台”再学批注
(
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
……
随时都可以作批注。
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可以标画出相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的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批语。
读完文章,作完批注,再重新读一下文章和批注,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会有新的收获。
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作的批注,了解别人对文章的想法,丰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
1.学生齐读“交流平台”内容。
(
位置
批 注
角度
方法
旁批
理解
疑问
感受
写法
标画相应的词句,写上简单的批语。
)2.结合板书和平台内容,小结:
【设计意图】这里充分利用文本的示范批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批注,学习批注的方法、位置以及角度,这让文本的价值真正得以体现。
活动五:借助批注 了解态度 感受惧怕
了解态度 初试批注
1.作者任大霖是如何把我们对鹅的恐惧写出来的呢?默读课文3、4自然段,圈画并提取关键词,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2.出示表格:
人物 动作 神态 语言 感受

我们
3.交流反馈
4.小结感受: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对比真鲜明啊!
5.孩子们,咱们尝试着写一写批注:通过刚才的阅读理解,你有什么感想?把自己的理解,在空白处写上批注。
6.交流批注:说说自己的理解,交流批注的内容。
【设计意图】“举一隅而三隅反。”为了让学生强化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设计时,让学生通过借助批注进行反向的阅读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做上自己的批注。
聚焦镜头 借助批注 品读心情
1.小组合作学习6-7自然段,提出要求:作者如何把我们对鹅的恐惧写出来的呢?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用横线划出鹅的相关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我们的相关句子,圈划并提取关键词,并适当地写批注。
2.出示要求,用句式交流批注和理解
(
我画出的词句是——
我的理解是——
我批的词句是——
)
3.交流反馈:
①预设一:见到鹅时“我”的心情:“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仔才敢走去过。”
◆我画的句子: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才敢走过去。
◆我的理解:从“远远、绕”等动词中体会到“我”很害怕鹅,见到鹅就躲。
◆我批的词句是:我害怕鹅,见到就想躲。
②预设二:我被鹅袭击时的心情: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要咬死我了!”
◆我画的句子: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不快了……鹅要咬死我了!
◆我的理解:从“惊呼、逃跑、掉了、弄脱、又哭又叫”等动词中体会到“我”很害怕鹅,很无助。
◆我批的词句是:我害怕鹅,我很无助。教师相机板书:无助
③相机板书:惊恐—无助—惊慌失措。
④小结写法:通过对我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以及对鹅的动作等的描写,我们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鹅欺负作者的生动画面。难怪读者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设计意图】习得了方法,要学会运用,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感受我对鹅的恐惧,以及鹅的神气十足与胆大妄为。也让孩子学得批注的方法并尝试进行批注。
活动六:学习尾批,感受转变
过渡:正当“我”被鹅袭击得惊慌失措时,金奎叔帮“我”解围了。金奎叔是怎样做的呢?
(一)走进金奎叔的表现
1、齐读第8 段,批注学习金奎叔的表现。
2、反馈交流
3、小结: 对待同一事物,两个人的做法却大不相同,原因是——“我”怕鹅,所以见了鹅就躲;金奎叔不怕鹅,所以他敢握住鹅的长脖子提起来,摔到半空中。
(二)品悟金奎叔的话,学尾批
1.过渡:金奎叔不仅不怕鹅,敢摔鹅,还对“我”说了一番话,一起来读读!
出示:
(
金奎叔说:

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记着。霖哥儿,下次可别怕它们。

)
2.读出不怕鹅的感觉。
3.为什么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呢?请你批在结尾,这叫——(尾批)。
4.交流批注,教师相机引导。
(
①看待事物要平等,不要以为牛老实就欺负,鹅凶一点就害怕。后来,作者也 是改变了对牛和鹅的态度,所以做法也改变了。
②无论别人的看法如何,都要按照真实的情况去做,不要受他人想法的干扰。
③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
5.小结:同学们的批注越来越深入,理解也越来越深刻。金奎叔的话让我们明白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做法也会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活动七: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小结提炼:
我们有意思的句子、重点词语用横线勾出,圆圈标出,还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悟出的道理等用简洁的语言写在一边,这是批注的方法;我们还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疑问处、感受处、写法处等去批注;然后,把我们丰富的感受写在文前叫——眉批,写在旁边叫——旁批,写在文章的后面叫——尾批。
2.拓展运用:同学们,批注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赶紧用上所学的批注方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吧!
【设计意图】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运用能促进更好的学习。迁移学法,拓展阅读,将阅读方法转变为阅读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文内容,还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广度与深度,让学生更智慧。
【教书设计】
牛和鹅
(
害怕——惊恐——无助——惊慌失措
态度不同
结果不同
) (
批注
方法:圈、勾、画、写

注→
眉批 旁批 尾批

角度
→理解、
疑问

感受

写法……
)
【教学反思】
在牛和鹅这个故事中,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被作者任大霖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给深深吸引了,因为它触及到了孩子的真情实感,引发孩子的共鸣。当孩子遇见故事,借助批注,又是如何发挥阅读故事的魔力,架起孩子与阅读方法的桥梁呢?就针对《牛和鹅》这一堂课,进行反思:
紧扣语文要素,学习批注.部编版的教材,很注重语文要素的培养,我关注篇章页的学习,让孩子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同时找到文本内容与语文要素内在的逻辑联系之后,我紧扣单元要求和课后习题确定本堂课要学习批注的位置、方法以及批注的角度。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把握了知识结构的全局,整理了知识的框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