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学习目标:
结合字理和语境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戎、竞、唯”等5个生字。
运用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能正确停顿朗读并背诵课文。
把握起因、经过、结果的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清楚。
在人物对比中,探知“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温润而泽 山水之州——猜猜我来自哪里?(思考推理)
导入新课,初识王戎
走入历史的长河,看图片猜人物——曹冲称象、司马光(课文图片)孔融让梨
我们要学习的第七单元的导语中所这样说——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俊杰?(才能出众)历史上,这些孩子也被称为俊杰。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单元的学习要求,一起读——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文言文小故事,再来认识一位被称为俊杰的小孩子,读他的故事,讲他的故事。
指生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2)书写指导“戎”
“戎”是一个生字,出示“戎”的字形演变,你发现了吗?右上部分边的“戈”代表进攻的武器,右下部分的“十”代表防御的武器,所以戎字就是武器的总称。戎的组词有——
跟老师一起来写“戎”,伸出右手,一边书空,一边说一说笔顺。
自己在书上田字格旁写一个,注意两部分的穿插。
(3)朗读解题
写好生字,把戎送回题目。齐读课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把每一个字的意思都讲清楚。李子长在树上,取的意思还可以说——摘。道旁是哪里?——连起来说。)
题目就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谁+做什么。注意停顿,一起读好题目。
看注释中的《世说新语》,初知王戎
王戎是谁?看注释1介绍。请学生来读
这就是世说新语,看目录,课文选自第六章雅量。书中还有不少关于“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今天我们在课上一起学习其中之一王戎的故事。
读通课文,背诵课文
自读自学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三篇文言文,这篇课文请同学自己先自学,要求:读一读,说一说。
读课文,检查字音
指生读,字音读得很正确。
注意生字:翘舌音——跟我读“诸小儿”;后鼻音——跟我读“竞走取之”
再指生读,你也读得很正确。
按故事情节,正确停顿朗读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朗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停顿,才算读得好。下面,我们按故事的情节来读,把停顿读正确。
(1)起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板贴:起因)
为什么这样停顿?说说你的理由。
其中诸没有注释,你知道它的意思?(很多)你怎么知道?(联系课外知识是学习的好办法)
联古今异义的一组字理解:折、走
给“尝”组个词?你发现了吗,现在我们说尝是“吃”的意思,看注释,意思是——曾经。像这样和现在意思不同的字,在这句话中还有吗,你再找找?
走是跑,联读:兔走触株 拓展:你知道,古人用哪个字来表达“走”的意思吗?“步”:慢慢走;“行”:正常走;“趋”:小步快走。
看插图,说说“折枝”是李树长得怎么样?
文言文中有的字和我们现在的意思不同,是很常见的现象,我们要多多留意。
齐读故事的起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概括这句话,王戎做什么?齐说——(板贴:与诸小儿游)
(2)经过——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板贴:起因)
自由练读、指生读2个,
出示作业本中的判断题:
这句话可以这样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说说错的理由。
出示停顿符号练习朗读。
师小结:正确停顿,需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
齐读
经过的概括,王戎做什么?说什么?可以用哪几个关键词?(我们就抓住故事主人公王戎来提炼)齐说—— (板贴:唯戎不动 此必苦李)
(3)结果——取之,信然。
齐读,看注释齐说“信然”的意思是的确如此。
(板贴:结果 取之信然)
去掉停顿号,还能把停顿读正确吗?
指生读、男生读、女生读
理解“之”字,韵味朗读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字古人特别喜欢用,在文中反复出现多次。(之)圈一圈,有几个。三个“之”,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来做一做选择题。
说说你的选择和理由。
文言文多用之,意思各不同,它与其他三个文言文中的典型的字一起组成了一个成语,叫——“之乎者也”。我们再一次读课文,读到之的时候,语音稍稍长点,让人回味一下,它代替的不同意思。
指生读、齐读
背诵练习
(1)填空背:都说熟读成诵读,让我们来进行背诵挑战。
(2)看板书背:你还能挑战难一点的吗,借助情节的关键词背一背。
分层指导,练讲故事
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清楚
更难的挑战来了。一二年级的同学可喜欢听故事了。作为大哥哥大姐姐的你们,能看着故事的情节,用自己的话把它讲给小朋友听吗?
自己练习,指生说2个
大家来评一评,他们能得几颗星星?
加上想象,把故事讲生动
听了你们的故事,小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感受。你听——大哥哥大姐姐,你们的故事讲得真好听。不过,我还想知道,故事里的小朋友们,争着摘李子时,大家说什么?王戎不摘李子,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讲给我听吗?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一个同学讲
指生说2个,老师随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点评。
四、对比联读,探究人物形象
1.思辨对比,夸奖王戎
看,故事里的王戎真是与众不同。(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让我们来探究王戎比其他小朋友强在哪里?
同桌讨论,抓住了“多子”和“道旁”进行推理。
听王戎的回答(出示: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你觉得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句话!(自信、肯定)
请你来夸一夸王戎,给课文最后补白说话。
2.联读课外,再识王戎
在《世说新语》还记载了王戎七岁时,另外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结合注释想一想故事的意思,补充一个像课文一样的题目:王戎做什么?
3.联读人物
通过王戎与诸小儿、观者之间的对比,我们看到了一个聪慧的儿童形象。(板书:对比)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儿童,在对比中,我们能更加充分感受到他们的智慧。
宋史中记录的《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中,众皆弃去,司马光的做法是——(齐读)。《三国志》里的曹冲称象,群下莫能出其理,曹冲的做法是——(齐读)。他们都被称为少年俊杰。
小结课堂:在历史的长河里,俊杰辈出,这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读历史人物的故事,讲好故事。有兴趣的同学们自主阅读《世说新语》,阅读“竹林七贤”其他人物的故事,感受魏晋风流。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聪慧 戎
起因 与诸小儿游
经过 唯戎不动 对比
此必苦李
结果 取之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