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答司马谏议书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2 *答司马谏议书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0 15:3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司马谏议书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B.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C.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D.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2.下面对《答司马谏议书》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本文中,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B. 王安石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谤”不足为奇。
C. 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
D. 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
3.下列各句中“见”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冀君实或见恕也 B. 诚恐见欺
C.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料二:
晏①以王者爱人, 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常岁平敛之荒则蠲救之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荒歉有端,则计官取赢,先令蠲某物、贷某户,民未及困而奏报已行矣。议者或讥晏不直赈救而多贱出以济民者,则又不然。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又赈给多侥幸,吏群为奸,强得之多,弱得之少,虽刀锯在前不可禁——以为“二害”。灾沴之乡,所乏粮耳,他产尚在,贱以出之,易以杂货,因官之力,转于丰处,或官自用,则国计不乏;官多贱出菽粟,资之粜运,散入村闾,下户力农亦能自免阻饥——以为“二胜”。
晏常言:“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可谓知本之论,其去桑、孔②远矣!王荆公但知理财,而实无术以理之;亦自附养民,而反多方以害之。故上不能为刘晏,而下且不逮桑、孔。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晏:刘晏,唐朝名相。②桑、孔:汉代政治家桑弘羊、孔仅,善管理国家政财。
4.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在 A赐与B当使之C耕耘D织纴E常岁F平敛之G荒则蠲H救之
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先王之政”与“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B. “苟且”,文中指得过且过,没有长远的打算,与成语“苟且偷生”中的“苟且”含义相同。
C. “活”,文中指“使……活”,与“李牧连却之”(《六国论》)的“却”用法相同。
D. “因”,依靠,与“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因”词义不同。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用一“受”、一“议”、一“授”,从决策、制定到推行全过程将新法置于名正言顺、合情合理的境地之中。
B. 王安石无畏人言,他并非不知众多的埋怨讥谤,而是早有预料,但他依然坚定改革,这表现了他坚定的决心。
C. 刘晏日常密切关注当地气候和收成情况,在老百姓因歉收而陷入贫困之前,就及时将救灾的措施呈报朝廷,可以称得上善于筹划。
D. 冯梦龙赞赏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的做法,认为刘晏的才能离桑弘羊、孔仅还有距离,但是超过在理财、养民方面表现不佳的王安石。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 2)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
8.作者是如何驳斥司马光的观点的?请结合材料一作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答司马谏议书》字词梳理
9.司马谏议: ______
10.某: ______
11.蒙教: ______
12.游处: ______
《答司马谏议书》古今异义
13.故略上报。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14.于反复不宜卤莽。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15.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16.故今具道所以。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17.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1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19.以致天下怨谤也。
古义: ______
今义: ______
20.王安石(1021-1086),字______,晚号______,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______。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______。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______名篇之一。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A项,罢了。
B项,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
C项,不正确的言论。
D项,古义,小,用作自称的谦辞;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故选D。
2.【答案】B
【解析】B.王安石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表述错误。王安石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谤”不足为奇。
故选:B。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内容,体悟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广泛深入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
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古文中一词多义的能力。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A用于动词前,表示对自己如何,指代我。其他三项都表示被动。
故选A。
4~8.【答案】BEG、A、D、(1)盘庚没有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考虑到迁都适宜然后坚决行动,认为正确就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后悔的地方。(2)善于治病的医生,不会到病人病情危急才医救;善于救灾的人,不会到百姓必须仰赖救助才救助。、①选文第一段,是直接反驳,“不为侵官”“不为生事”“不为征利”“不为拒谏”等句,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进行驳斥,摆明对方的错误。②选文第二段,借助“盘庚迁殷”的史实证明自己执行新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通过证明自己的做法正确否定了对方的观点。
【解析】1.
句意:不在于赏赐的多少,而应当使他们安心于耕耘纺织。在税赋方面,正常的年头公平合理地缴纳,饥荒时则加以减免或用国家的财力来济助。
“不在赐与”是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B处断开;
“当使之耕耘织纴”是兼语句,“之”既是“使”的宾语,又是“耕耘织纴”的主语,中间不断开;“耕耘织纴”为并列结构,共同做“之”的谓语,中间不必断开,E处断开;
“常岁”和“荒”是两种情况,后面是各自的应对措施,两个句子中间G处断开。
2.
A选项错误。施行;拿。句意:施行古代贤君主的政策。/说的就是拿这样的心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
B选项正确。都指“得过且过,没有长远的打算”。句意: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得过且过,只求勉强生存下去。
C选项正确。都是使用用法,使……活;使……退。句意:因为救助得少不足以养活灾民。/李牧接连打退了他们。
D选项正确。依靠;紧接着。句意:借官府的力量转运到丰收的地方。/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
3.
D选项“认为刘晏的才能离桑弘羊、孔仅还有距离”错误,根据原文“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可谓知本之论,其去桑、孔远矣!”可知,应该是超过了桑弘羊、孔仅。
4.
(1)“为”,因为;第一个“度”,计划;第二个“度”,考虑;“义”,适宜。
(2)“善”,善于;“危惫”,情况危急;“赈给”,救助;“至”,到……地步。
5.
“如何驳斥”需要分析具体内容,一般会直接驳斥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也可以采用一定的论证方法来驳斥。
①选文第一段,是直接反驳,先列举出司马光的批驳观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然后逐一驳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进行驳斥,摆明对方的错误。
②选文第二段,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借助“盘庚迁殷”的史实证明自己执行新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通过证明自己的做法正确否定了对方的观点。
9~12.【答案】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写信反对王安石变法,本文是主安石的回信。、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承蒙您赐教(指来信)。蒙,受。、同游其处、交往。
【解析】答案为:
(1)司马谏议: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写信反对王安石变法,本文是主安石的回信。
(2)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
(3)蒙教:承蒙您赐教(指来信)。蒙,受。
(4)游处:同游其处、交往。
该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
13~19.【答案】写回信,向上级汇报、书信往来,多次重复、大吵大闹,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的原因,连词,表结果、用来……的,连词,表结果、谦词,用于自称,指小或少、因而招致,连词,表结果
【解析】1. 上报:古义,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
2. 反复: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
3. 汹汹然: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4.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
5. 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结果。
6. 区区:古义,谦词,用于自称;今义,指小或少。
7. 以致: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连词,表结果。
20.【答案】介甫,半山,王荆公,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临川先生文集》,驳论
【解析】答案为:介甫 半山 王荆公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临川先生文集》驳论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A.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