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古代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古代希腊
四大文明古国
大河文明
古希腊文明
海洋文明
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
——黑格尔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PS:古代希腊是地理概念,并非国家概念。
Q1:结合图和地理知识,找到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Q2:这样的地形特点对政治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多山、环海、多岛屿,平面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
政治:不便统一,城邦林立
经济:不适宜发展农业,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迈锡尼
克里特岛
二、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00年
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公元前1200年
前8世纪
城邦时代
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
三、希腊城邦
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公元前8世纪
1、出现时间
2、含义
公元前750到公元前700年间,众多城邦涌现于希腊世界,如满天星斗般闪现文明的光辉。
3、典型代表
斯巴达和雅典
城邦制度下的古希腊——小国林立
斯巴达8400平方千米,只有今北京市面积的一半;雅典的面积只及北京市的1/7。普通城邦一般方圆不过数十里,居民不过万余人。
——朱龙华《世界历史》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4、特点
多山,不便于统一
最大
三、希腊城邦
4.居民:
希腊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
公民
非公民
奴隶
外邦人
奴隶社会
非公民
公民
统治与被统治
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
极为困难
成年
男性
权利:参与统治、占有土地、参加活动
义务:参军打仗
外邦人奴隶
没土地、没权利、没自由(外邦人有)
5.最大的城邦:
斯巴达
斯巴达人从小接受军事训练,被培养成纪律严明、英勇无畏的战士。
崇尚武力
斯巴达境内被征服居民人数数倍于斯巴达人,需要用暴力镇压反抗以维持统治,所以说斯巴达崇尚武力,对内男子从小就必须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从20岁开始服役,直到60岁退役。
斯巴达是一个实行贵族寡头专政,全民皆兵的军事强国
四、雅典的民主政治
1.产生背景
自然条件:环海、多山、多岛屿
城邦形成
政治条件:小国寡民
公民直接参政
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商业发展
工商业者更渴望追求民主权力
2.发展历程
梭伦改革
公元前594年
公元前509年
克利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伯里克利改革
开端
发展
高峰
3.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
结合下列表现,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
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轮番而治: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伯里克利
梭伦
克利斯提尼
前三个等级参政
所有公民不分等级参政
每个公民都有参政机会
公民参政机会扩大
“黄金时代”
积极影响
对雅典:能激发公民群体的积极性,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发展
对世界: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四、雅典的民主政治
奴隶
20万
外邦人
3.2万
成年男性公民约4万
公元前431年
雅典居民结构比例
(根据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一:在雅典,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在公民大会上,公民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共同商议城邦大事,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
材料二: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古罗马]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结果:阿里斯提德被放逐
雅典本邦人
16.8万
1、少数人的民主: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2、权力的滥用与误用:容易使民主称为个人争权夺利的根据,甚至沦为暴民统治
根据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性
特点:直接民主
消极
影响
(4)实质:奴隶制民主政治
五、亚历山大帝国
背景:
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马其顿崛起
世界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356年-前323年)
城邦内部和城邦之间长期混战
结合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
五、亚历山大帝国
希腊
文明
埃及文明
两河
流域
印度文明
材料二:(亚历山大)广泛采用波斯宫廷礼仪,强迫马其顿人像波斯人一样对他行跪拜礼,强化国王与贵族、士兵的区别。 ——《世界通史》
货币流通范围
印度犍陀罗希腊风格佛像
古希腊雅典娜神像
政治制度共融
经济广泛交流
文化相互渗透
文明的融合和延续
材料一: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
——亚历山大
具有侵略性质
(4)影响:
消极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积极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帝国内建立的新城,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希腊帕特农神庙
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遗址
埃及亚历山大灯塔
希腊化时代
课堂总结
古代希腊
地理位置与环境特点
多山、环海、多岛屿
文明发展历程
爱琴文明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城邦时代
荷马时代
希腊城邦
特点:
居民:
代表:
小国寡民
公民与非公民
斯巴达和雅典
奴隶社会
雅典的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
克利斯
提尼改革
亚历山大帝国
黄金时代
奴隶制民主政治
地跨欧、亚、非三洲
希腊化时代
课堂巩固
1.欧洲文明长期以来吸引着世界的眼球。欧洲人强烈的反省精神打造了哲学的深度,不断追寻的精神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在与蒙昧和野蛮的交战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欧洲模式”。上述材料中提及的“欧洲文明”的源头是( )
A.古希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埃及文明 D.古印度文明
A
课堂巩固
2.公元前4世纪,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大量希腊人迁到东方,吸收当地的文化与风俗。希腊文化传入印度与佛教结合,形成了一系列雕塑、绘画艺术。可见,亚历山大帝国( )
A.强化了等级制度
B.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C.推动了海外贸易
D.统一了东西方的语言文字
B
课堂巩固
3.“雅典的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提供税收,但没有政治权利和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这揭示了雅典( )
A.社会经济主要依靠移民
B.民主政治有较大局限性
C.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
D.外邦人与奴隶待遇无异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