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长征胜利万岁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长征胜利万岁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0 15: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长征胜利万岁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昔日的一些读书人,因为家里贫寒,往往会__________,找个由头向富裕的亲友借钱。
②很多家长担心高油高盐且卫生状况堪忧的“辣条”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中的青少年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的确,这种担心并非__________。
③有关“塑料袋遇热会释放有毒物质”的说法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让人们在使用塑料袋时__________。
A. 打秋风 庸人自扰 提心吊胆 B. 打牙祭 杞人忧天 心有余悸
C. 打秋风 杞人忧天 提心吊胆 D. 打牙祭 庸人自扰 心有余悸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在为栏目所作的序言中表示:中国改革再出发,要有历史的视角与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既要有__________的勇气,也要有超越意识形态的包容。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__的作品来的。
③尽管高一新生在军训中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__________,仍然坚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
A. 破釜沉舟 品味 不以为然 B. 孤注一掷 品位 不以为然
C. 破釜沉舟 品位 不以为意 D. 孤注一掷 品味 不以为意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在人类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__________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__________,从人类命运__________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在全球化的新阶段__________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
A. 构建 无所不为 息息相关 确保 B. 构造 为所欲为 休戚与共 确立
C. 构造 无所不为 息息相关 确立 D. 构建 为所欲为 休戚与共 确保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__________可诵,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__________。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轨范。__________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
A. 斐然 字字珠玑 文不加点 B. 斐然 字字千钧 一文不名
C. 蔚然 字字珠玑 一文不名 D. 蔚然 字字千钧 文不加点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他享有极高的学术__________,其著作所显示的深厚的__________和扎实的功底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好评。他对民族文化抱有坚定的信念,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是一个__________的国粹主义者。他主张文化发展要有所超越,认为内在超越是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基本特征,而超越世界与现实世界并不是__________的,中国人基本上不在这两个世界之间划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A. 声望 素养 墨守成规 截然不同 B. 威望 学养 墨守成规 泾渭分明
C. 声望 学养 抱残守缺 泾渭分明 D. 威望 素养 抱残守缺 截然不同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窗花就是那些人人__________的剪纸,这些看上去平平常常的人物鸟兽花草的图案,每一个都携带着深远的历史传说和美好的__________愿望。美妙的窗花,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美好的梦想__________地展示出来了。看一眼那些红艳艳、绿茵茵、紫溜溜的窗花,就让人心里甜蜜蜜的。
A. 屡见不鲜 希冀 惟妙惟肖 B. 司空见惯 祈求 惟妙惟肖
C. 屡见不鲜 祈求 跃然纸上 D. 司空见惯 希冀 跃然纸上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幺姨的灿烂年华
贺捷生
我亲爱的幺姨,总是认为自己不会被时光打败的幺姨,万不得已,终于坐上轮椅了。这让我们两代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人,让104岁的她和84岁的我,多少有些伤感。生活那么漫长、那么灿烂,从来不向命运低头的幺姨,还以为她仍然是那个以18岁的花样年华嫁给红六军团总指挥萧克将军的女生呢。
幺姨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她档案的第一栏写着,蹇先佛,1916年7月出生,毕业于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艺术系美术专业。13岁那年听说当红军的二姐也就是我妈,嫁给了在湘西创建红军队伍的贺龙。15岁听到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1934年12月26日,么姨记得清清楚楚,18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父亲贺龙那天在临时司令部,忽然感到眼前一亮,一个青春焕发的女子站在面前。
幺姨说,司令官,我来参加红军,你不会不欢迎吧?父亲片刻的拘谨,被幺姨的爽朗驱散了。他故意说:“参加红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一个城里的洋学生,细皮嫩肉的,当红军能干啥?”幺姨顺着父亲卖的关子说,我一个正宗的艺术系的毕业生,能写会画,你打着灯笼都难找。父亲说,那是那是,我们还真缺你这样的人。想了想,他神情肃然地说,你得先与你二姐商量商量。
幺姨收敛笑容,认真地说,姐夫,二姐跟我谈过了,说了革命的艰难,说了参加红军要流血牺牲。她还告诉我大哥牺牲了。但我都想过了,二姐能吃的苦,我也能。
父亲说,那好,你当红军的事,我批准了。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姐夫,但也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幺姨说,姐夫,你放心吧,我们蹇家人没有说话不算数的。
红二、六军团进驻慈利县城关镇时,父亲和萧克将军进城就去拜访在城东开染坊的我的外公蹇承宴。外公对他们说,蹇家怕是着了共产党的魔,先是大儿和二女当了红军,如今幺女和二儿也争着要跟你们走。我想好了,不阻拦他们。就是这次拜会,当年只有27岁的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将军与幺姨相遇相识,两人爱好相近,趣味相投。没多久,没有繁文缛节,他们在母亲和幺姨的故乡结婚了。
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接到命令,踏上长征路。我在这年11月1日出生,么姨在贵州境内发现怀孕。在接下来的路上,被称为“红军姊妹花”的母亲和幺姨,一个背着越来越沉的我走,一个挺着越来越大的肚子走。
母亲姐妹俩在长征路上很少见面,1936年7月终于在甘孜住下来,母亲就背着我来到幺姨身边。幺姨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是节省下来的一点粮食和采来的一大把野菜。见面时,母亲告诉幺姨,她们做卫生员的弟弟在翻越雪山时,因为跑前跑后照顾伤员,累死在雪山上,埋在雪谷里。
没等姐妹俩从悲伤中缓过劲来,传来了部队开拔的号角声。她们心知肚明,命令是她们的丈夫红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共同下达的,十万火急,即使幺姨随时会分娩也得出发。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
第一天走了大半天,四野茫茫。幺姨突然哎哟一声,羊水破了,疼得失声喊叫,蹲在地上起不来。母亲四处巡视一遍,看见路边有个只剩四堵颓败断墙的藏民放羊用过的土堡,忙把幺姨搀进去。没有器械,没有产床,也没有水,就让姨父铲来了一些草皮,垫在地上,铺上野营用的被褥,天当房,地当床。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婴,哭声响亮。姨父喜不自禁,给他取名萧堡生,草原上土堡里出生的意思。
休息了几个小时,继续上路。
第三天,幺姨刚被扶上马走了几步,就一头栽下来。恰巧杨尚昆夫人李伯钊大姐路过,上前一看,说失血过多是原因,但主要还是饿的。说着,摘下身上装着大约有一斤大米的干粮袋,扔了过来。幺姨拼尽全身力气说,不行呀,李大姐,过草地,粮食是每个人的命啊!但李伯钊大姐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母亲和幺姨走出了草地,大人和孩子都活了下来。
幺姨与萧克将军的第二个孩子,还有第三个孩子,都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书名叫《浴血罗霄》。
五年前,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勇敢地接受了手术,又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了。104岁的她虽然最终坐上了轮椅,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她就是不想被命运打败。
(有删节)
文本二:
我近年写的是回忆和追溯性的散文。有人说我是唯一的,是独自在营造“红色意境”。我觉得这种说法没什么不好,我能够接受。但必须告诉人们,我写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有我没齿难忘地爱着和记住的那些人。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最珍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重提这些历史,绝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
(选摘自贺捷生《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的《后记》和《自序》)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既有“九一八事变”的时代因素,也有家庭因素,还有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等个人因素。
B. 作者对贺龙元帅着墨不多,通过人物之间的几句对话,就为读者勾勒出一位风趣随和、思虑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
C. 文章以幺姨坐上轮椅、让人伤感开篇,又以幺姨坐上轮椅、仍“顽强挺立”结尾,这样写既首尾呼应,又升华主题。
D. 文章语言平白如话,通俗生动,已届耄耋之年的作家如同坐在读者面前,将幺姨的革命往事娓娓道来,亲切动人。
8.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与文中“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等描写极具画面感,表现了红军的革命意志。
B. 作者的舅舅为照顾伤员而牺牲,李伯钊把珍贵的口粮留给幺姨,这两件事的叙述方式虽然不同,但是都能体现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
C. 《浴血罗霄》这部长篇战争小说在战火中诞生,具有虚构性,是萧克夫妇的“孩子”,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人民军队军史的珍贵资料。
D. 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前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历,后者再现了幺姨参加红军、长征等革命往事。
9.为什么说幺姨的年华是“灿烂”的?请简要分析。
10.如果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理由并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直到现在,我的记忆中还经常出现打谷场上的那块银幕。一块白色的、四周镶着紫红色边的银幕,用两根竹竿草草地固定着,灯光已经提前打在上面,使乡村寂寞漆黑的夜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明亮欢快的窗口。 如果你当时还匆匆走在通往打谷场的田间小路上,电影简报如果已经开始,赶夜路的人的脚步会变得焦灼 。打谷场上发亮的银幕对于他们好像是天堂的一扇窗,它打开了,一个原先空虚_________的夜晚便被彻底地充实了。
农用拖拉机、打谷机和一堆堆草垛湮没在人海中。附近乡村的农民大多坐在前排,他们从家里搬来了长凳和小板凳,这样的夜晚他们很难得地成为特权阶层。更多的是一些像我们这样来历不明的孩子和青年,他们在人群里站着,或者在一片骂声中挤到前排,在一个本来就拥挤的空间里席地而坐,对来自身边的推操和埋怨置之不理。电影开始了,打谷场上的嘈杂声渐渐地消失,人们熟悉的李向阳挎着盒子枪来了,梳直发的、让年轻姑娘群起效仿的游击队女党代表柯湘来了,油头粉面的叛徒王连举来了,阴险狡诈的日本鬼子松井大队长也来了……孩子们在他们出场之前就____________报出了他们的名字,大人让他们的孩子闭嘴,可快乐的孩子怎闭得了嘴!
1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请修改。
13.下列选项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长征胜利万岁》)
B. 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蔚然成风,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C. 许多列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改造我们的学习》)
D. 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党费》)
14.提取下面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50个字。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是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人们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鱼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它们伤害屈大夫。后来因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用箬叶包饭,外缠彩丝,逐渐演变为粽子。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15.下列句子中的“是”和“长征是宣言书”中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 角色就这么定吧,你是大春,她是喜儿。
C. 那时候国民党是飞机加大跑,我们是小米加步枪。
D. 他快步走出礼堂,身上虽冷,但心里是暖。
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四、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
2021年是农历牛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习主席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提出了“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的殷切期望,“三牛精神”也由此而来。
每一种精神带给我们的,或是一种震撼,或是一种感动,或是一种警醒。三种精神中哪一种精神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①“打秋风”旧时指假借某种名义向别人索取财物;“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此处是说有些读书人因家里贫寒而向富裕的亲友借钱,所以应选用“打秋风”。②“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两个成语意义侧重点不同:“杞人忧天”偏重在“忧”;“庸人自扰”则偏重在“扰”,除了不必要的担心、害怕之外,还指自找麻烦、自寻烦恼、自讨苦吃等。此处仅体现了家长的忧虑,用“杞人忧天”更为恰当。③“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提心吊胆”可以用于事情正在进行时,而“心有余悸”多用于事情发生之后,故此处用“提心吊胆”更为妥当。
2.【答案】C
【解析】①“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孤注一掷”的意思是把所有的钱一下投作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两者都表示下最后的决心,决一胜败。但“破釜沉舟”指的是强烈的信念、坚决的行动,“孤注一掷”指的是投机的心理、冒险的行动。此处形容“勇气”,应选“破釜沉舟”。②“品味”作名词讲时,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也指格调和趣味;“品位”多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此处说的是作品的品质、水平,故应选用“品位”。③“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结合“条件较为艰苦”“仍然坚持努力学习”可知,此处应选“不以为意”。
3.【答案】D
【解析】先看第一空:“构建”指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构造”作动词时,指建造。语境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抽象事物,故此处应选用“构建”,据此排除B、C两项。再看第三空:“休戚与共”指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此处强调人类共同承担命运的祸福,故应选用“休戚与共”,据此排除A项。故选D。
4.【答案】A
【解析】先看第一空:“斐然”指有文采的样子,也指显著;“蔚然”形容茂盛、盛大。结合“顷刻之间成数千言”“可诵”可知,此处应选用“斐然”,据此排除C、D两项。再看第三空:“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一文不名”指一个钱也没有。结合后文“也许是早有腹稿”分析,应该选用“文不加点”,据此排除B项。故选A。
5.【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素养”指平日的修养;“学养”指学问和修养。此处是说著作所显示的作者的学问和修养,应该填“学养”,据此排除A、D两项。再看第三空:“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前者偏重于按老规矩办事,后者偏重于不肯革新,不肯接受新事物。结合后文“他主张文化发展要有所超越”等内容可知,此处应填“抱残守缺”,据此排除B项。故选C。
6.【答案】B
【解析】先看第一空:“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屡见不鲜”指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屡见不鲜”相较于“司空见惯”,客观性强,语义重;“司空见惯”还可以表示某人认为某物或现象常常见到,主观性强。此处认为人们常常见到窗花,用“司空见惯”更恰当,据此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三空:“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多限于文学作品描写或绘画。此处是说窗花,应用“惟妙惟肖”,据此排除D项。故选B。
7~10.【答案】A、D、【参考答案】①幺姨的青年时代是灿烂的,她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投身革命,并收获了爱情。②幺姨的一生是灿烂的,她献身革命事业,勇敢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从不向命运低头。③她本身是革命年代中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的女生,能写会画,还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参考答案】①《幺姨的灿烂年华》刻画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营造了“红色意境”;②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抒发崇敬、赞美之情,体现了“真实和真情”的创作原则。③热情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
【解析】1. A选项“还有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等个人因素”错误。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有她爱国、追求进步的个人因素。
2. D选项“都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错误。本文没有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
3.
由原文“1934年12月26日,么姨记得清清楚楚,18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就是这次拜会,当年只有27岁的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将军与幺姨相遇相识,两人爱好相近,趣味相投。没多久,没有繁文缛节,他们在母亲和幺姨的故乡结婚了”可知,幺姨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投身革命,并收获了爱情,她的青年时代是灿烂的。
从文本来看,本文主要回顾了幺姨在不同时期的“灿烂”事迹:最青春靓丽的年华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并收获爱情,长征路上九死一生,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孕育“生命”,高龄骨折勇敢接受手术。她的一生可谓摇曳多姿、活得坚定顽强,从不向命运低头。,
由原文“幺姨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幺姨顺着父亲卖的关子说,我一个正宗的艺术系的毕业生,能写会画,你打着灯笼都难找”可知,幺姨本身是革命年代中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的女生,能写会画,还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4.
本文主要回顾了幺姨在不同时期的“灿烂”事迹:最青春靓丽的年华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并收获爱情,长征路上九死一生,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孕育“生命”,高龄骨折勇敢接受手术。所以,《幺姨的灿烂年华》刻画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营造了“红色意境”。
由原文“我写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有我没齿难忘地爱着和记住的那些人。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最珍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可知,真实和真情是作者的创作原则。《幺姨的灿烂年华》写到幺姨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并收获爱情,长征路上九死一生,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孕育“生命”,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抒发崇敬、赞美之情,体现了“真实和真情”的创作原则。
由原文“我重提这些历史,绝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可知,热情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幺姨的灿烂年华》正是抒发了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赞美之情,他们不想被命运打败的精神也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
11~13.【答案】无所事事;迫不及待、如果你当时还匆匆走在通往打谷场的田间小路上,如果电影简报已经开始,赶夜路的人的脚步会变得慌乱(或慌张)。、B
【解析】1. 第一空,语境强调空虚,可用:无所事事。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第二空,语境是说孩子们出场前的急切心情,可用:迫不及待。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2. 语序不当,“电影简报如果已经开始,赶夜路的人的脚步……”主语不同,关联词“如果”应放在主语“电影简报”前面;
搭配不当,“脚步会变得焦灼”主谓不搭配,改为“脚步会变得慌乱(或慌张)”。
3. 文中是比喻,把银幕比作“一扇窗”。
A选项拟人,“欢迎”把吴起镇人格化。
B选项比喻,“风浪”“压舱石”都有比喻义。
C选项借代,“希腊”借代,代指外国的哲学思想,代指崇洋媚外的教条主义。
D选项双关,“妈妈”有表层和深层含义。
14.【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农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解析】先找出以端午节为主语的主干句,即材料第一句“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然后筛选材料中能够体现端午节特点的内容加以整合,作为定语成分插入主干句中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15~16.【答案】A、【参考答案】都使用了设问的修辞。但是原句通过“请问”有引起读者注意的作用,启发读者思考。“从来没有的”语气更强烈了,表达了作者对长征的唯一性的骄傲和自豪。
【解析】1.
“长征是宣言书”中的“是”喻词,一般用于暗喻的比喻句中。这里是将长征比喻为宣言书。
A选项“是”喻词,和原文意思一样。将金柳比喻为新娘。
B选项联系两种事物(人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
C选项表示存在状态,“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状态)。
D选项表示让步,含有“但是”的意思。
2.
原句多了“请问”可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增加阅读或者听取信息的吸引力,问句的使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际交流的能力,使得沟通更加顺畅、有效,目的是启发读者思考。
原句多了“从来没有的”,在语气上更加强了,连用两个表示否定含义的词语,表达了作者更深的肯定的情感,强调了长征的唯一性,值得为之骄傲和自豪。
17.【答案】甘做孺子牛全心为人民 习主席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寄语全国人民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就我而言,我对“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感受最深。
甘做孺子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不论是古语“民惟邦本”,还是新中国我党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以“仁”“礼”著名的中华民族,每时每刻都在恪守着为人民献身的自觉。甘做孺子牛,全心全意为人民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持久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甘做孺子牛,是历史的呼唤。
暗云苦雾中,纯粹的求仁得仁、独善其身固然可贵,但历史呼唤的是兼济天下,护民于水火;安澜盛世下,单纯的隐世修禅、乐得逍遥无可厚非,但历史呼唤的是与民同乐,护民以安宁。从哀叹“民生之艰”却“圣心不察”的屈原,到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无不在为民生疾苦而疾呼。也许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一份放不下的牵挂,也许是“浴乎沂,风乎舞雩”的一份丢不下的愿景,也许是“使六国各爱其人”的一份抹不去的追悔,都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古代仁人志士对天下黎民百姓难以割舍的关心与爱护,对天下苍生的珍视与呵护。
甘做孺子牛,是现实的召唤。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而孺子牛精神也是攻坚脱贫、抵抗疫情的必要条件。山洪滚滚,道路封锁,但看那村支书为了人民可曾有丝毫悔意?病毒肆虐,疫情爆发,但看那一袭白衣为了人民可曾有半点退缩?新时代的路不好走,但他们敢走、愿走;新征程的山不易爬,但他们肯爬、能爬。现实的危机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安全,但总有人甘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甘做孺子牛,是未来的答卷。
农历辛丑牛年,充满希望、充满挑战。世界风云变幻,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更需要孺子牛精神。世界局势是动荡的,危机与挑战是未知的,面对未来,我们所能坚守的便是孺子牛精神,为人民挡住敌对分子不怀好意的冷枪暗箭,为人民守护一个山河无恙国富民强的伟大祖国。
做孺子牛需要的不仅仅是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更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身体力行;不仅是扶起老人,帮助同学的日常小事,还需有寒窗苦读大庇天下之志。甘做孺子牛,任劳任怨;全心为人民,辛勤耕耘。
【解析】所给材料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阐释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基本内涵,交代了“三牛精神”的具体含义。
第二部分是最高领导人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勉励全国人民要发扬“三牛”精神,交代了“三牛精神”的由来。从所给材料看,关键是要能准确理解“三牛”精神的内涵,“孺子牛”强调的是“为民服务”、“拓荒牛”强调的是“创新发展”、“老黄牛”强调的是“艰苦奋斗”。
从“孺子牛”的角度分析,可从“永葆为民初心,砥砺为民恒心”“甘当孺子牛,俯下身子为人民办事”“以俯首之态,奉献之心,俯下身子,踏实干”等方面进行论述;从“拓荒牛”的角度分析,可从“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创新”“勇开‘顶风船’,敢啃‘硬骨头’”“敢为人先,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敢于破旧立新”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老黄牛”的角度分析,可从“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不畏艰险,锐意进取”“蹄疾步稳、勇毅笃行”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给出写作要求,“每一种精神带给我们的,或是一种震撼,或是一种感动,或是一种警醒。三种精神中哪一种精神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考生要从三种精神中选择一种,并联系生活实际写作,展现这种精神带给自己的震撼、感动或警醒。
参考立意:
1.甘当孺子牛,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勇当拓荒牛,善于创新,敢为人先。
3.做好老黄牛,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