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第2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分层作业】-【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 第2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分层作业】-【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0 10:5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第2课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分层作业
考向1.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与意义,常与辛亥革命的意义联系起来重点考查,考查形式多样。
考向2.中华民国的建立、意义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属于高频考点,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考向3.辛亥革命的意义、评价,高频考点,常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联系一起考查。考查形式多样。
考向4.民国纪年法属于高频考点,主要考查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之间的换算,考查形式为选择题。
1.下列属于中国近代史第一手资料的是( )
A.电视连视剧《亮剑》 B.黑龙江卫视对中国近代史教学的报道
C.《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D.孙中山穿过的“中山装”
2.武昌起义胜利后,人们要求废除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呼声“就像野火一样,在中国大地上蔓延”。这说明当时( )
A.封建帝制彻底终结 B.清朝统治危机空前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民众普遍支持革命
3.近代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④③② B.④②③①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4.武昌起义爆发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放弃了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五族平等”。这主要是因为( )
A.革命形势出现了变化 B.清朝统治已经被推翻
C.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反帝反封建任务完成
5.孙中山说:“亚洲各国人民要摆脱欧洲的压迫……恢复自己的权利,就必须诉诸武力。”为此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些事件表明( )
A.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古老的亚洲已开始觉醒 D.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
6.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枚民国时期的银币。下图为“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中华民国建立于( )
A.1911年 B.1912年 C.1915年 D.1916年
7.寒假中,某同学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金洲北路563号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看到了下图所示文件,它是辛亥革命重要的成果,其中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的实质意义是( )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8.下表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武昌起义 第二幕:民国建立 第三幕:清朝告终 第四幕:约法颁布
A.开启近代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国家统一
9.1913年,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指出“中国不是早就被公认为是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家的典型吗?但是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列宁文中的“政治生活”指的是( )
A.同盟会成立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10.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一次民主运动。它体现的反清思想属于( )
A.农民阶级 B.无产阶级 C.地主阶级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1.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孙中山能成为革命觉公认的领柚,主要是因为他( )
A.创立“拜上帝会”.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B.致力于“自强”“求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C.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想据地
D.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
12.革命党人除在新军中组织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外,还“不时在小关帝庙戏台上开各团体演讲大会,演讲词非常激烈,听者无不动容”,所以“武汉的民气,以及民众团体的力量,也都已暗中有所准备”。据此可知,武昌起义( )
A.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需要 B.注重动员和争取民意支持
C.得到外国列强的大力支持 D.没有谋划和准备
13.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与取得这伟大成就直接相关的革命活动是( )
A.安庆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4.1911年9月,吴玉章与同乡龙鸣剑、王天杰发动起义,于9月25日宣布荣县独立,建立荣县军政府。荣县起义开创了四川保路运动的新局面,开某次运动之先河。某次运动指( )
荣县军政府旧址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15.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一文中写道:“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也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起颠覆……”他找到的解决办法是
A.借助美国的力量解决中国问题 B.宣传维新变法,进行救亡图存
C.学习西方,创办军事民用工业 D.进行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16.“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段史料反映的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请你结合所学分析哪其一主张没有能够完成?( )
A.民生 B.民主 C.民权 D.民族
17.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18.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
A.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19.如下图是民国建立前后的邮票,清朝以“龙”为主题;民国创立后,邮票出现了孙中山头像,此后陆续出现重要历史人物的头像。邮票设计的变化( )
A.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思想 B.标志中国封建制度结束
C.旨在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D.提高了人民参政的意识
20.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没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近代风雨飘摇、民族危机深重的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反思到失败于列强的原因是人之弱。当技术变革、制度变革失败后,知识分子们从残酷的现实中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变革的动力在于民的变革,在于民的认识、思想精神的改变。
材料二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促进了从新民到国民的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比较于新民而言,国民着重于对政治思想与能力的追求。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人权的至高无上,民权是这个时期国民的基本特征。帝制的消亡、民国的建立,人们开始得到解放、得到尊严、得到自由平等,各种新的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头脑。
——摘编自《论中国近代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概括新民思想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国民有何特点。
(3)综上所述,指出从臣民到新民再到国民,中国人经历了怎样的觉醒历程。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被称为“民国”。由“帝”到“民”,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们地位的变化。从此,闸门打开,中国汇入世界正在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汹涌澎湃而不可阻遏。
——摘编自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二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
(1)据材料一,判断“革命”是哪一重要历史事件,并归纳“革命”的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旧邦新造”的主要措施。
(3)“揖美追欧”是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们对该思想的正确认识。
23.侨批既记载了近代中国的时代气息,也承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侨批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家乡眷属的汇款与书信的合称。侨批档案作为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文献,翔实记录了近代国际移民运动发展的历史,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是研究近代华侨史、家族史、社会史、邮政史、中外交通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
——摘编自广东省档案馆编研《海邦剩馥——广东侨批档案》
材料二 菲律宾华侨黄开物家族侨批
侨批1 本日报竞载,谓小吕宋华侨自演戏至今,已捐助革命军十万,又到去九百余人矣,至下等之人亦捐五元,甚然赞叹。中国人近来之爱国心大明也。——1911年10月菲律宾华侨林书晏给黄开物批信
侨批2 今者,愚欲与卿相商一事最利便于卿,何也 放足(不再裹脚)是也!放足之益实有数层,行路免艰难也;出外舟车免畏怯也;操作得自由也。——1914年菲律宾华侨黄开物给妻子林氏批信
侨批3 锦宅华侨公立小学校。拾年六月份捐款。以上八十四家,共银一百三十二元。——1921年7月马尼拉黄以敖寄黄开物批信
侨批4 ——1922年1月马尼拉黄古木寄锦宅黄开物
(1)根据材料一,指出侨批档案的史料类型,并概括其史料价值。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两则侨批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其内容进行解读。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A C B A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C D A A C C A
1.D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材料是直接的证据,是未经过任何修饰的信息,经由本人调查验证的,不是道听途说而得到的信息,根据第一手资料的定义,经过分析可知,孙中山穿过的“中山装”是第一手资料,D项正确;电视剧是虚构情节,排除A项;电视台对近代史教学的报道,是带有人为修饰的、重新编排的信息,排除B项;《中国历史》课本是由编写者编写,在编写时必定会出现主观思想,要将历史信息加工合成,因此也不是第一手资料,排除C项。故选D项。
2.B
【知识点】武昌起义
【详解】根据题干“人们要求废除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呼声‘就像野火一样,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和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起义,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起义胜利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政府面临空前的统治危机,B项正确;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它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材料并没有反映政治体制变革,排除A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材料没有体现思想上的影响,排除C项;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说法错误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D
【知识点】太平天国的兴衰、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义和团运动、武昌起义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黄花岗起义发生于1911年;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发生于1900年;旅顺大屠杀发生于1894年;金田起义发生于1851年;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④③②①,D项正确;ABC项排列顺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4.A
【知识点】武昌起义
【详解】据题干“武昌起义爆发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迅速放弃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放弃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五族平等”,是因为革命形势出现了变化,其目的已经变成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A项正确; 题干未体现出清朝的土崩瓦解,清王朝灭亡是在1912年,排除B项;武昌起义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D项。故选A项。
5.C
【知识点】武昌起义
【详解】根据材料“亚洲各国人民要摆脱欧洲的压迫……恢复自己的权利,就必须诉诸武力”和结合所学知识,印度、伊朗、中国分别通过革命的方式反抗西方列强,体现出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印度没有实现独立,排除A项;以中国为例,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生于辛亥革命之后,排除B项;印度、伊朗、中国分别通过革命的方式反抗西方列强,没有体现三国有革命间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6.B
【知识点】中华民国的创建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于1912年,不是1911年、1915年和1916年,排除ACD项。故选B项。
7.A
【知识点】中华民国的创建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分析可知这一规定体现了主权在民,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项正确;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是政体的组织形式,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C项;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影响,不是实质意义,排除D项。故选A项。
8.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详解】根据材料“武昌起义”“民国建立”“清朝告终”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B项正确;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军阀割据指的是北洋政府时期,排除C项;新中国的成立实现国家的统一、独立,排除D项。故选B项。
9.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详解】据题干“1913年……‘中国不是早就被公认为是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家的典型吗?但是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中国政治生活发生了剧变,因而沸腾起来的政治生活是辛亥革命,B项正确;同盟会成立是在1905年,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排除C项;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详解】据图片信息“民族、民权、民生”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由孙中山提出,其代表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D项正确;农民阶级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并未提出三民主义,排除A项;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山政治舞台,与三民主义无关,排除B项;地主阶级洋务派强调“中体西用”,并未提出三民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详解】根据题干“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洋务派致力于“自强”“求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排除B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知识点】武昌起义
【详解】依据材料“组织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开各团体演讲大会,演词非常激烈,听者无不动容“可知,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就已经在群众中做了充分的工作,这表明革命党人注重动员群众,争取民意支持,B项正确;武昌起义虽注重动员和争取民意,但不等同于其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需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的准备情况,不能体现起义得到外国列强的大力支持,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具有一定的谋划和准备,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知识点】武昌起义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发生在武昌,又叫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C项正确;1907年,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排除A项;1906年,刘道一发动萍浏醴起义,最终失败,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排除B项;1911年4月,黄兴带领革命党人发动了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知识点】武昌起义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11年9月,吴玉章与同乡龙鸣剑、王天杰发动起义,于9月25日宣布荣县独立,建立荣县军政府。”并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所以某次运动指辛亥革命,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间是1851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详解】依据“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也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起颠覆……”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作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认为应该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统治,为此他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D项正确;美国等西方列强并没有真正支持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排除A项;以梁启超、康有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进行救亡图存,但是迅速失败,排除B项;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晚清洋务派官员掀起洋务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详解】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说明民生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民富裕,孙中山没有完成民生主义的主张,故A项正确;“民主”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民权主义的主张,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实现了民族主义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17.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可知,前半句说的是民族问题,后半句说的是民主问题,说明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A项正确;材料没有给出民众的信息,无从得知民主共和是否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没有列强的信息,无法得出打击了列强的在华势力,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政权的变更,推翻了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中华民国的创建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详解】根据材料“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从清末到民国初,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说明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华夷观念和维新变法思想,排除AB项;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与民主革命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详解】根据材料“清朝以‘龙’为主题;民国创立后,邮票出现了孙中山头像,此后陆续出现重要历史人物的头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龙”图案邮票的设计,说明清政府旨在强化封建君主专制,而中华民国建立时期的“光复纪念”邮票设计改为孙中山头像,意在强调民国建立后,推翻了封建帝制,旨在传播民主共和思想,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材料中的邮票设计变化未体现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排除A项;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材料中的邮票设计变化没有结束中国封建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的邮票设计变化旨在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不能体现人民参政意识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指的是近代以来以反帝分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A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是民主革命的任务,且辛亥革命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建立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了”表述不清,只是交待了辛亥革命的结果,没有表述清楚由此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
21.(1)背景:近代风雨飘摇、民族危机深重。
(2)特点:着重于对政治思想与能力的追求。
(3)历程:从失败于列强的原因是人之弱到社会变革的动力在于民的变革,在于民的认识、思想精神的改变,再到国民的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中华民国的创建 、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洋务运动的评价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面对近代风雨飘摇、民族危机深重的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反思到失败于列强的原因是人之弱。”可知,新民思想兴起的背景是近代风雨飘摇、民族危机深重。
(2)特点:根据材料二“比较于新民而言,国民着重于对政治思想与能力的追求。”可知,国民的特点是国民着重于对政治思想与能力的追求。
(3)历程:根据材料一“进步的知识分子反思到失败于列强的原因是人之弱。当技术变革、制度变革失败后,知识分子们从残酷的现实中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变革的动力在于民的变革,在于民的认识、思想精神的改变。”可知,从臣民到新民是从失败于列强的原因是人之弱到社会变革的动力在于民的变革,在于民的认识、思想精神的改变;根据材料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促进了从新民到国民的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可知,从新民再到国民的觉醒是国民的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
22.(1)辛亥革命
影响: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改变了国家性质及人们地位;使中国汇入世界民主主义大潮等。
(2)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成立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3)例:照搬欧美先进国家的经验,无法实现近代中国的革命目标。
【知识点】中华民国的创建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详解】(1)事件:据材料一“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因此该事件是辛亥革命。
影响:据材料一“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可知,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据材料一“中国……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们地位的变化”可知,改变了国家性质及人们地位;据材料一“闸门打开,中国汇入世界正在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汹涌澎湃而不可阻遏”可知,使中国汇入世界民主主义大潮等。
(2)措施: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3)认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强调结合中国国情等,如照搬欧美先进国家的经验,无法实现近代中国的革命目标。
23.(1)类型:一手史料;文献史料。
价值: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有助于研究近代中国(国际)移民运动发展的历史;有助于研究近代中国历史;有助于研究中国近代侨民生活的历史(是研究近代华侨史、家族史、社会史、邮政史、中外交通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一手原始史料其记录相对客观公正,有较高史料价值。
(2)侨批1:辛亥革命期间,菲律宾华侨资助革命军,反映了华侨心系祖国,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怀。
侨批2:中华民国早期,华侨黄开物劝妻子放足,反映了当时华侨反对封建陋习的现象,体现民国早期的社会风俗变迁。
侨批3:中华民国期间,华侨捐款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反映了华侨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侨批4:中华民国期间,侨批局承诺重视发信时效,保证不额外收取费用,体现了经营者诚信经商的优秀品质。
【知识点】中华民国的创建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史学理论
【详解】(1)类型:根据所学可知,依据史料的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二手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一般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见,不能客观完整的反映历史真实。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侨批反映的是当时的历史史实,属于一手史料;侨批档案以文献的方式存在,属于文献史料。(任打一个即可)
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一“侨批档案作为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文献,翔实记录了近代国际移民运动发展的历史,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是研究近代华侨史、家族史、社会史、邮政史、中外交通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可知,侨批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有助于研究近代中国(国际)移民运动发展的历史;有助于研究近代中国历史;有助于研究中国近代侨民生活的历史(是研究近代华侨史、家族史、社会史、邮政史、中外交通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一手原始史料其记录相对客观公正,有较高史料价值。
(2)解读:侨批1:根据材料二“本日报竞载,谓小吕宋华侨自演戏至今,已捐助革命军十万,又到去九百余人矣,至下等之人亦捐五元,甚然赞叹。中国人近来之爱国心大明也。”“1911年10月”结好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期间,菲律宾华侨资助革命军,反映了华侨心系祖国,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怀。侨批2:根据材料二“今者,愚欲与卿相商一事最利便于卿,何也?放足(不再裹脚)是也!放足之益实有数层,行路免艰难也;出外舟车免畏怯也;操作得自由也。”“1914年”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早期,华侨黄开物劝妻子放足,反映了当时华侨反对封建陋习的现象,体现民国早期的社会风俗变迁。侨批3:根据材料二“锦宅华侨公立小学校。拾年六月份捐款。”“以上八十四家,共银一百三十二元。”“1921年7月”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期间,华侨捐款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反映了华侨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侨批4:根材料二侨批四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期间,侨批局承诺重视发信时效,保证不额外收取费用,体现了经营者诚信经商的优秀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