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Circl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震波的基本特征,并能说明科学家如何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2.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及其特征。
3.了解地球外部各圈层,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
震中
震源
波面
断层
断面
# 地震 Earthquake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与地震波模式图
我能行:限时3分钟
根据课本P24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了解等震线、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概念
②了解震级和烈度的概念,并能说出两者的不同
震源深度
震中
等震线
震中距
震 源
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
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即地面正对震源的点。
从震中到震源垂直距离。
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位置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
地震构造示意图
地震波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
阅读课本P24下方内容,找出答案
纵波横波
动态演示
一目了然
轻松应对
传播方向
振动方向
振动方向
纵波(P)
横波(S)
传播方向
速度 传播介质 感受
纵波(P波)
横波(S波)
速度慢
速度快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固、液、气均可传播
左右摇晃
上下颠簸
某地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会感觉到( )附近的轮船上的人和鱼塘的鱼感觉(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 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 P波,上下颠簸
D : S波,左右摇晃 E :无感
A
C
2.在莫霍界面横、纵波传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地幔是固体,外核是液体
回忆课本和视频内容,自主完成
1.读图:①图名②横纵坐标③曲线
3.在古登堡界面横、纵波传播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借助横波、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性,说明波速突然变化的原因?请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速度加快
纵波减慢,横波消失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5150
6370
地壳
下地
幔
外
核
内
核
地
核
地
幔
上地
幔
软流层
岩石圈
莫霍面
古登堡面
认真研读课本“地壳、地幔、地核”部分内容:
①总结各圈层的深度、物质组成等特征;
②找出岩石圈的范围
自学:5分钟
1.地壳的范围、状态
平均厚度____
2.厚度:陆壳厚度____ 规律?___ 。
洋壳厚度____
3.地壳组成元素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是__的。地壳上层称为__层;地壳下层称为__层。硅铝层和硅镁层,___的密度大,__是连续的。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莫霍界面
上层: 硅铝层
下层:硅镁层
地幔
地壳
①.地壳:
4.特殊圈层:
1)软流层位于 上部,呈 状态。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岩石圈包括__和___(在___层以上),它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块 。
1.位置:__面与__面之间.分为 和 两部分 2.深度 。
3.组成物质:主要由含__、___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②.地幔:
岩石圈
上地幔
地壳
软流层
莫霍界面
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原来如此简单
2.分层:___核与__核(以地下5100千米为界).横波不能再外核中传播,说明外核的物质呈___态或 态,内核一般认为是__态.
1.位置:地球的核心部分,即___面所包围的球体. 千米以下。
3.组成物质:高温高压下的__和 物质组成。
地壳
地幔
外核(液)
内核(固)
③.地核:
背诵:
上层:硅铝层(较轻)---不连续分布
下层:硅镁层(较重)---连续分布
大陆地壳:双层——平均17 km
大洋地壳:单层——平均5-10km
地壳结构
背诵:
02
1、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岩石圈的表面高低不平,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覆盖
地球大气层
大气圈 Atmosphere
A complex system consisting of gas and suspended matter, mainly composed of nitrogen and oxygen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大气圈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氮气
氧气
氩气
氙气
氖气
氢气
氦气
氪气
二氧化碳
瀑布
水圈 Hydrosphere
Hydrosphere is the general name of various forms of water bodies on the surface and near the surface
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
森林
生物圈 Biosphere
Biosphere is the general name of the earth's surface organisms, the largest ecosystem and the largest life system on the earth.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最大生命系统。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A
岩石圈
生物圈
水圈
生物圈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这张图助你理解四个圈层的关系
大气圈
B
C
D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地球外部圈层与自然环境
The atmosphere, the hydrosphere, the biosphere and the lithosphere are interconnected and permeated with each other, which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
认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及其相互联系
自然景观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找出照片中主要事物,如山、云、山顶积雪、湖泊、草、树木等;
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
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图示 自然景观
山体
云层
树木
积雪
湖泊
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