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大唐
诗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咸阳城东楼——许浑
无题——李商隐
月夜忆舍弟——杜甫
商山早行——温庭筠
行路难——李白
乐府
五律
七律
目
录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七律——贬谪诗
逆境突围之贬官的坚守
作者简介: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雠。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
——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
昔遇夫子,聪明勇奋。常操利刃,开我混沌。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持矛举楯,卒不能困。时惟子厚,窜言其间。赞词愉愉,固非颜颜。(自从与你结识,我非常愉快,你才学广博且勇于追求真理,常用精辟的语言开导我,如醍醐灌顶,使我思路开阔。你擅长写文,而我擅长议论,我们常为学术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这时柳宗元便笑眯眯地站出来为我们打圆场。如今想起那段时光,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刘禹锡《祭韩吏部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zhāo
唐代时,佛教的传播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
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唐宪宗派出一批太监与和尚,从法门寺把所传的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迎到长安皇宫里供奉,顶礼膜拜三天之后,又把这节指骨送到长安的各大寺院里依次供奉。一时间,京城内外的王公大臣们掀起了奢侈铺张的狂热活动,修路盖庙,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街头巷尾的老百姓议论纷纷。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 ——《论佛骨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离京八千里路程的潮州。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zhāo
诗中哪两句交代了诗人被贬的原因?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英雄失路的悲慨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这片荒凉的地方,二十三年来我被弃置(在这里)安身。怀念朋友只能独自吟诵《思旧赋》,回到家乡,好像隔世之人。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今天听你赠歌一曲,暂且借酒来振作起精神吧。
见赠: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①“凄凉”:
一指“巴山楚水”当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二指诗人远离亲人家乡。
三指诗人怀才不遇,心境凄凉。
②“弃”:诗人心怀报国志向,却被君主弃置了二十三年的悲痛、沉重之情。
空间 时间
从小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
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禹锡亦迁监察御史。
参与永贞革新,改革失败,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司马。
公元805年,34岁,连续遭贬10年;
公元815年,44岁,再度遭贬12年;
公元82年,55岁,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
期中路途往返奔波又费去一年,总计23年
期间唐朝五位皇帝更迭,政局动荡。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该诗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用典——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借助一些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婉曲地表达含义。
诗人为什么要运用这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闻笛赋”——对亡友的怀念、对统治者的不满
“烂柯人”——物是人非、对家乡的怀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意象丰富、画面感强,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些什么?
沉舟
千帆
病树
万木
失去生命的旧事物
生机勃勃的新事物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
自然发展规律
刘禹锡为什么要提到这些意象?
(联系诗人生平思考)
过去穷困潦倒的自己——沉舟、病树
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己——千帆、万木
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55岁后回归朝廷,历任翰林学士、太子宾客、礼部尚书,官运显达,公元 842 年卒于任,年七十有一。
思考:诗人的情感变化?
课堂小练习:赠酬二诗对比联读
白居易为赠诗,刘禹锡为酬诗,二诗相互呼应,刘禹锡酬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分别回应了白居易诗中的哪一联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为我举起酒杯斟满酒,咱们一同狂饮,我为你拿着筷子敲碗碟吟唱诗歌。
哪怕你的诗在全国排在前面也没用,命不由人啊,不能出人头地也是无可奈何。
放眼别人风风光光,唯有你一直孤独寂寞。满朝文武都在升迁,只有你却频繁遭遇种种不幸。
你的才名太高,按理说遭受点挫折也正常,但是遭遇二十三年的曲折,这磨难也太多了。
蹉跎,现代词语,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可以用于形容人做事毫无斗志,白白地浪费时间。受挫折,这里指失意贬官。
不奈何:无可奈何。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不同点:韩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刘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对比韩刘诗在情感上的异同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谢
谢
观
看